薦讀丨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2020-12-06 遼寧撫順婦聯

1

每天早起閱讀的習慣,我已經堅持了整整五年。與其說我喜歡讀書,不如說我離不開書。那些每天讀進去的書,在日積月累中,不斷轉化成了我自己的東西。每當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麻煩,它們都能給我更多的底氣。

在這個世上,大概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像書一樣,能給到我如此豐富又實在的幫助。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給我指明前進的方向,也像一個比肩同行的夥伴,給我及時的安慰和鼓勵。

也許讀書這個行為並沒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但它提供給我的,卻是一份內在的精神滋養。

它讓我活得足夠陽光和積極,無論白天的工作多忙多累,也擁有治癒自己的能力。它也讓我活得足夠堅韌和勇敢,無論遇到什麼煩惱和困擾,也不會感到悲觀和絕望。它更讓我活得通達和智慧,無論面對任何重要的抉擇,也很少會去抱怨和糾結。

2

每天下班回到家,我都喜歡安靜地看一會兒書。當我沉浸在閱讀的世界,就會一掃整日的疲憊和勞累。

對我而言,讀書很大的意義在於放鬆自己。在書的面前,我不必有太多的約束,不必認識不想認識的人,不必說不想說的話,也不必做不想做的事。讀書給了我更多的選擇和自由,去接觸喜歡的人物,去了解喜歡的故事,去通過別人的經歷更好地認識和豐富自己。

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路上,讀書都是成本最低的投資。只要你打開書,沉浸在書的世界裡,你可以訴說,可以傾聽,也可以沉思或者自省。

如果說工作和生活是為了讓我們不斷地去適應社會、了解他人,那麼讀書恰恰是為了更多地去理解自己,學會和自己相處,並最終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3

每當我一個人的時候,總是喜歡隨手拿起書來讀一讀。無論是失眠的夜晚,還是某些有情緒想要傾訴的時候,書籍都是我最好的知己。

覺得心裡難過了,就去看一些正能量的書,在他人的勵志故事中獲得讓自己更強大的信念和支撐;覺得有困惑了,就去看一些有思想的書,在哲人的開解點撥中慢慢領悟人生的智慧和真理;覺得生活無趣了,就去看一些有意思的書,在旁人的精彩經歷中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和眼界。

一個人如果喜歡看書,尤其是經典的好書,那麼他就相當於擁有了無數個真正優秀的朋友。雖然他們並不能真正陪在你左右,但只要翻開了書,讀書的人便擁有了跟作者交流的可能。

讀書的過程看似孤獨,因為它需要你一個人把心靜下來,才可以更好地進入閱讀的狀態。但我又常常覺得,只要有書的日子,就不孤單。因為閱讀帶給人的,恰是潤物細無聲的陪伴。

4

一個人不讀書,看似並沒有失去什麼,但一個人讀了書,就會擁有更多想像不到的東西。

當你遇到解決不了的麻煩和困難時,讀書可以給到你更好的思路和指引;當你疲於應對社交的繁瑣和複雜時,讀書可以幫助你獲得自由和放鬆;當你感到孤獨時,書籍是離你最近、最不必花費心思尋找的朋友和知音。

你讀進去多少書,它就會回饋你多少好處。也許你偶爾會感覺到讀書無用,那並不是因為讀書失去了意義和價值,而可能是你讀得不夠耐心、不夠誠懇。只要你肯踏踏實實地去讀,即便是利用許多零碎和閒暇的時光,慢慢地你也會發現,自己的天地正在變得越來越遼闊。

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END

相關焦點

  • 讀書無用?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讀書也不遲
    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古人這一輩子能活到七十歲的確不太容易,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算一算這一筆人生帳,多多少少會有些觸目驚心,宋代有個王觀就給我們算了這麼一筆帳。沈醉且沈醉,人生似、露垂芳草。幸新來、有酒如澠,結千秋歌笑。
  • 如何讀好一本書?「樊登讀書」創始人的秘訣是……丨21讀書
    21讀書來源丨本文內容綜合選自《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 》編輯丨阿巷;實習生 思純圖片來源丨《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 》,網絡每本書都有自己的使命,而讀書的過程就是人為地弄清楚一本書解決了什麼問題,抓住一本書的脈絡和重點
  • 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層次高的人都在關注這些訂閱號...
    現在的努力都是以後能有更多可以選擇的機會,不要將偷過的懶,變成打臉的巴掌!  讀書與不讀書的人,日積月累,終有區別!它能及時為您提供體制內關心的信息,如機構改革、工資調整等;它會告訴你體制內生存的技巧和謀略,教你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如何獲得晉升提撥。歡迎大家關注!  敘拉古之惑  推薦語:一個寂靜的學術世界,時而喧鬧的學術公號。在信息爆炸,學術脫變的時代,精選政治學、法學、歷史學論文為讀者提供適應時代的跨學科知識服務 。
  • 給那些想讀書,卻不知道該讀什麼書、怎麼讀書的人
    對於平時不怎麼讀書或是沒有讀書習慣的人,建議:1、選的第一本書,要容易讀,信息量不是很大,確保自己可以看完,比如,想知道怎麼專注的?或是裡面提到一些作者寫文章時,參考過的或提到別的作品,給標註一下(電子書就加批註,紙質書的就畫條線);第二遍:(是的,建議讀完第一遍後,可以嘗試再讀第二遍,你會發現,大部分時候,就和沒讀過一樣)這次讀,建議你準備個本子和筆,一章一章或一段一段讀,讀完了,嘗試寫點什麼出來,比如:評語?
  • 讀書的深度和廣度 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讀的書。人,想讀什麼樣的書,能讀什麼樣的書,讀了什麼樣的書,因人而異,各不相同。不論你的地位有多高,不論你的錢財有多少,在書面前,人的選擇是平等的。我上大學時喜歡讀法國作家莫泊桑的《漂亮朋友》,它是寫一個人的奮鬥和成長過程的,其中有很多人物和生活細節,讓我傾慕和感嘆。這本書,當時就被我選為人生的勵志書了。在之後的許多年裡,我一直以這本書為精神動力,面對事業的挫折、面對生活的不幸、我沒有選擇逃避,而是選擇了不斷奮鬥,不斷前行。是這本書支撐著我,給我自信,給我力量,使我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 「薦讀」曾國藩的20種人生智慧,讀書治學,修身齊家
    曾國藩的人生智慧值得我們珍視、學習和借鑑,今日摘選曾國藩20句語錄,與大家共享。勤 敬 1、諸弟在家,總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權勢,則家中子侄最易流於驕,流於佚,二字皆敗家之道也。萬望諸弟刻刻留心,勿使後輩近於此二字,至要至要。
  • 接近50%的初中生上不了高中,不讀書的人生,出路在哪裡?
    甚至有人覺得現在會拍視頻,做網紅賺錢一點都不比大學生多一樣的道理。 這樣的短時間內的所謂過得好,並不能代表大多數走入社會後的人。 這些人在多年後,多多少少都會因為不讀書而後悔的,只是有些人自欺欺人罷了。
  • 人生必讀99本經典好書:不讀書的人輸在這
    古之精於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曾國藩讀書的作用,不言而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省自我以及提升自我,同時令我們衝破思維上的狹窄,認知到更廣闊的世界。堅持閱讀的人和從不閱讀的人,必然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 毛澤東的讀書生涯和政治實踐-光明日報-光明網
    毛澤東晚年在一次會議上講過:「藥醫不死病,死病無藥醫。」是說吃藥只能醫那些不會死的病,註定要死的病,藥是治不了的。他用這句話比喻像花崗巖一樣的人,怎麼做思想工作都是做不通的。這句話也是來自《何典》。   第二,活到老、讀到老。
  • 如果不讀書,行萬裡路也不過是個郵差
    只是這種豐富的色彩,這種對錯之間的選擇你必須要讀書,甚至是讀過很多書,才能感悟到,甚至是體會到,接觸到,能做到。你要和現在不一樣,要怎麼不一樣?無非就是通過一些努力打破這些束縛住你的瓶頸,然後真正的破繭成蝶。但是破繭的會有,那麼成蝶的又能有多少呢?
  • 「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知識分子只讀書而不修身,不就白讀了
    清華大學的彭林教授曾經說過:"知識分子只讀書不修身,書就白讀了。"有很多人覺得彭教授是大題小做,不修身怎麼就白讀了呢?學習知識能夠讓人們更好的進行工作,間接為祖國的建設付出自己的貢獻,難道這就不是用處了嗎?那麼,彭教授的那一番話到底有沒有意義呢?到底是如他所說的那般,"只讀書不修身,那書就白讀了";還是如反駁他的人說的那樣——不過是無稽之談?1.
  • 讀書誌異丨在您的水晶宮,能讓我吐舌頭嗎?
    這是我們的新欄目「讀書誌異」,關於讀書。當然,書評的所有板塊都與讀書有關,這個欄目看起來也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不同的是方式,以及風格。開闢這個新的板塊,大概是因為編輯部的每位編輯都想要擺脫某種慣性,某種由一本正經的公共薦書姿態所塑造的慣性。
  • 隔離疫情,不隔離閱讀!陽春三月好讀書,雲上分享進行時
    這本書以追風箏為線索,用第一人稱描繪了生於阿富汗的阿米爾和他的僕人哈桑的故事。品讀阿米爾,就像在讀現實中的我們,期望被認可,不太懂得珍惜,但內心深處始終是向善的。我們不是聖人,沒有辦法做到慎言篤行,也不會去每日三省吾身。程老師指出,教育是門遺憾藝術,這種遺憾,不僅不會被時間衝淡,還會伴隨新的遺憾,加深我們的內疚感,甚至正是這種內疚感,驅使我們渴望去彌補,去救贖。
  • 「教書」的人不「讀書」了,「讀書人」又怎麼可能愛「讀書」?
    前不久寫過一篇《「新華書店」曾記否?可還記得最後一次買書是哪年哪月嗎》,閱讀量僅僅50枚,那是相當的慘澹啊!看得出來,這個話題似乎產生不了「爆文」----「讀書」?多麼不合時宜又迂腐文酸的話題啊!還讓「買書」?直接無視,飄過。
  • 讀書,死活讀不進去該怎麼辦?很多初讀者走錯了路,原因在這裡
    在我們的讀書沙龍群裡,有成員說起,我怎麼讀書死活讀不進去啊?是什麼原因,我該怎麼辦?為此我們在群裡討論了一番,與之正好有一個話題也在討論中,就是另一位說自己讀書太貪心了,書無法進行細讀,總想看更多的書,感覺自己每天讀的時間太少,我為什麼把這兩個問題放在一起討論,是因為這兩個看似不同的問題,其實遇到的問題本質是一樣的,我為什麼這麼說?
  • 讀書對人的成長有什麼影響
    爸爸回答道:「假如你讀了書,你去買房子的時候就知道什麼叫城市發展戰略、城市規劃、區位、地段、交通優勢、國家品牌計劃、高端物業服務、智能家裝、容積率、綠化率、進深、採光、通風、朝向、車位配比、升值空間……如果你沒有讀書,你就會說:我去,啥房子賣這麼貴?」讀書是改變命運的途徑,不僅是為了考上好學校,對人的品德情操、修養和文化等大有裨益。
  • 讀書的好處,人生需要讀書
    讀書可以減輕壓力你可以通過閱讀來學習知識閱讀可以明智讀書能開闊視野書中有顏如玉讀書鼓勵我們尋找真愛書中有黃金屋閱讀引導我們找到成功>讀書使我們更有修養讓我們談笑風生讀書使我們更有氣質我們不要謙卑自大,要安居樂業讀書可以抵禦孤獨讀書能增強心靈閱讀打開了我們心靈的寬度廣度
  • 2020年讀了156本書,這種方法解決我讀書慢、讀不深的困擾
    時間過得飛快,2020年也接近了尾聲。盤點了一下今年看過的書單,好傢夥!自己都被這個數字嚇了一跳,一共讀了156 本。仔細算了一下,今年真正看書的時間大概 8 個月左右,3月到 6 月,9 月到 12 月,相當於 8 個月讀了這些書,還寫了 20 多篇書評、影評。很多人可能都會有疑問,為啥我讀書那麼慢?
  • 大學生太多,一畢業就失業,並不是你不讀書的理由
    工作多年,跟很多學生的家長打過交道,給我一個最大的體會就是,越是無文化、沒知識的家長,越是不重視子女的讀書。他們認為現在大學生滿街跑,一畢業就相當於失業,根本就找不到什麼好工作,或難以找到工作,這種讀書無用論的思維,仿佛已經在他們的腦海中根深蒂固了。
  • 不讀書,如何行萬裡路?不讀書,早晚被後浪拍在沙灘上
    沒有一本書是直接通往天堂的,同樣,沒有一條路是不費力取得真經的。所以萬卷書要讀,萬裡路也要走,實在走不了萬裡,家門口的小公園,樹梢上的小月亮也可以常看看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從書裡讀到過「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所以看到了月亮我們會歡喜,看到了樹梢會有期許,會有溫柔,會有剎那的感動。當然,我們可能活得粗糙一點,但人在異鄉,也是曉得月是故鄉明吧,見到極光和大漠,也是要贊一句長河落日、大漠孤煙吧。而這,都是書本裡學會的,是文字帶給我們的。再說一點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