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簡單高效的4步讀書法,聰明人都是這樣讀書的!

2021-01-08 G先生

要讀好書,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一個是方法問題、一個是習慣問題。讀書的方法和習慣,決定了你能否順利完成閱讀,能否做好閱讀,能否有所收穫。

所謂大道至簡,那麼什麼樣的讀書方法和讀書習慣才是最簡單、且高效的呢?

公眾號/速讀記憶

第一步:設定自己「這段」時間內想讀的主題,然後尋找與主題相關的書籍。

比如,我這個月的閱讀主題是哲學,那麼我就以哲學這個關鍵詞去尋找關於哲學的著作,那麼最終我確定了我要閱讀的書籍有:《人生的智慧》、《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道德經》、《莊子》,然後每周讀一本,第一周讀這本......

當然,這裡只是舉例子,前兩本都是比較通俗的,後兩本就相對深奧了,一個月的時間是不可能很好的讀完的。

具體在選書和閱讀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自己的「時間安排和知識層面」。時間安排就是你有多少時間可以用在讀書這件事上,然後選擇具體要讀多少;知識層面就是你能讀懂什麼級別的書籍,選的太難了,你很可能讀不進去,也無法完成,這就是下面要講的「讀書要由淺入深、由簡入繁」。

第二步:從中挑選適合自己「程度」的書籍,由淺入深、由簡入繁的去讀。

凡事均由淺入深,由簡入繁。不要一開始就好高騖遠,挑選非常厚重又艱澀難懂的書,導致自己越讀越沒有興趣。應該先選擇可以輕鬆閱讀又容易理解的書籍,等自己有一些基礎之後,再循序漸進,去閱讀同一主題較難的書。

事實上,每一個主題中,都會有相對簡單和高深一些的書籍,在你還沒有基礎之前,就先從簡單或者有趣的書籍開始吧。

公眾號/速讀記憶

第三步:閱讀並理解一本書。

說到閱讀並理解一本書,方法可謂層出不窮。這裡介紹一個簡單、實際、有效的:一又四分之三讀書法。

1、也就是,針對一本好書,至少要讀三遍。因為重要的書讀第一遍時,僅有模模糊糊的印象。等讀了第二遍,才會有清晰的輪廓及具體的認識。讀了第三遍之後,才能融會貫通,並可掌握書中的精義!

2、什麼是一又四分之三?假設我們讀完第一遍,總共花費了一個T的時間;在讀第二遍時,速度要加快一倍,時間要縮短一半,那就是二分之一T的時間;在讀第三遍時,速度要再加快一倍,時間要再縮短一半,那就是四分之一T的時間。

3、如何讀才能實現上文所說的「速讀加快一倍」呢?這就要做到:讀第一遍時,要在書上畫線或做記號,標記書本的重點。讀第二遍時,就可以針對這些重點加強閱讀。因為是讀第一遍閱讀後的精華區,所以速度就可以加快一倍,時間就可以縮短一半了。讀第三遍的時候,要針對最重要的部分做總複習,要閱讀的是讀過第二遍後精華中的精華,這樣速度就可以再加快一倍,時間也可以再縮短一半了!

提高閱讀速度和效率,還可以學習掌握「眼腦直映式的快速閱讀法」,掌握之後,閱讀速度方面自然會提升很多,幫助你節約大量的時間;同時,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

公眾號/速讀記憶

第四步:學會提問,然後記錄不懂的問題或內容,然後向旁人請教,或者再行參考其他書籍,自行尋找答案。

一個人有沒有思考能力,看什麼?首先看的是「提問的能力」,然後才是分析解答問題的能力。

你提了什麼樣的問題,就說明你做了什麼樣的思考。如果你看完一本書,沒有任何問題,除了書本身的問題,最關鍵的問題在於:①你的思考能力很弱,甚至沒有思考的意識。這就是別人看一本書,懂了很多東西,而你看同樣的一本書,只是看了這本書而已。②或者你的思考被作者的思路、言論「圈起來了」。具體表現為:a.書呆子、作者說什麼就是什麼,b.只能看到文字本身,而看不到文字背後隱藏的「內容」。

當然了,思考並不是憑空而來的,除了你天生聰慧,有慧根以外,關鍵在於學習和觀察。①學習。如果你的知識匱乏、知識面窄、視野短淺,你要麼提不出問題,要麼提出的問題沒多大質量。②觀察。智慧來源於生活,觀察就是其中的媒介。觀察本身就是一個發現、探索、學習、領悟的過程。

公眾號/速讀記憶

最後說說讀書習慣:要培養讀書的好習慣,應做好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定時。每天在固定的時間讀書,不管你有多忙或多重要的事。

第二件事:定點。儘量在固定的地點讀書。因為讀書時最怕周遭環境的幹擾。如果你讀書的地點經常變來變去,容易造成自己心神不寧,以致無法專心讀書。不論你是在家裡、學校或在圖書館裡讀書,都應儘量選擇固定且最安靜的地方,讓自己可以專心一意的讀書。 

第三件事:定量。要規定自己每天讀書(學習)的進度,必須完成的讀書量。

文 / 精英特快速閱讀記憶訓練網

相關焦點

  • 費曼讀書法——用最笨的方法學會高效閱讀
    這句話其實跟費曼讀書法是同一個道理,把書讀上百遍甚至更多遍,自然能夠領悟到書中的內涵。這句話是董遇教人學習時所說的,董遇是漢末三國時期人,他雖不善言辭卻好學博才,不管處於何種境地,他都能淡然自得地看書。又有人說:「苦渴無日」。
  • 一個簡單有效的讀書方法:費曼讀書法
    毫不吝嗇地將他讀書的秘訣告訴了我——費曼讀書法。費曼?這不是個物理學家嗎?怎麼還和讀書扯上關係了?只因為費曼教會了他妹妹費曼讀書法。妹妹14歲的時候,費曼送她一本天文學書,妹妹很納悶:「這本書我讀不懂怎麼辦呢?」
  • 《高分讀書法》:讀書如果無法做到「主動」,讀再多也無用
    《高分讀書法:成績大幅度提高的秘密武器》的作者西岡一誠就是一位通過主動閱讀改變自己未來命運的活脫脫的例子。他通過改變自己的讀書方法,從被動讀書到主動讀書,讓自己從一個差生順利考上了自己夢想的東大,並取得了全日本第四名的好成績。在進入東大之後,作者發現東大學生都是主動閱讀者。這種主動閱讀的習慣讓東大的學生擁有超強的思考力。
  • 《高分讀書法》:讓你從閱讀小白到寫作達人必須要讀的一本書
    先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讀書,才能快速高效的汲取到營養。下筆的時候便猶如泉水噴湧,筆墨生香。看了很多閱讀類書籍,推薦這本人民郵電出版社的《高分讀書法》。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作家西岡一誠,在高三階段一萬個學生的排名裡邊,他排名9000多名。於是他奮起直追,從被動讀書到主動讀書,從累積知識量到增進獨立思考能力。最終他以全日本第四的成績考入了東京大學。
  • 《高分讀書法》:從排名第9332到第4,考上頂尖名校,秘訣在這2點
    這一切的基礎,都有賴於閱讀。從此,他開始調動自己的主動性來讀書,成績大幅度提升。在第二次復讀模擬考中,考了全日本第4名。最後,順利考上了夢想的東京大學。如今他已是東京大學大三學生,他把自己當年考上東京大學頓悟的技巧,以及在考上東大後,觀察東大人的學習方法,總結為了今天要給大家分享這本《高分讀書法》。此書一經出版就狂銷18萬冊。
  • 用高分讀書法,學渣變學霸
    西岡一誠將自己研究的讀書方法歸納提煉成《高分讀書法》,主要講述兩種學習方法,一是把書讀透,鍛鍊讀解力的方法,二是鍛鍊思考力的方法,以及如何選書的秘訣。西岡一誠其他著作還有《現任東大生教你「遊戲式」背誦法》、《好好讀題就能得高分:東大生教你考試套路》、《奇怪的難題怎麼解?東大生來幫你!》。
  •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4步階梯法則,助你從職場菜鳥到CEO
    至於刻苦讀書,中國人一點也不驚奇,關鍵是方法,那他是如何蛻變的呢?下面請看:第1步:閱讀入門,選擇2本簡單有趣的書本讀完身處繁忙工作的我們,總覺得再讀書要不是沒時間,要不是提不起感興趣,看一本幾百頁的書真的好難…讀書的開端其實非常簡單,只要隨手拿起兩本書就行。不需要理會這兩本書是什麼領域,能解決問題,只要你喜歡就好。
  • 100個實用的思維框架模型,聰明人的高效工作方法,值得你擁有!
    《100個思維框架模型》,大致包含7個部分內容一、時間與精力管理更專注、更高效地做事,提高效能,以更快實現、實現更多的目標。二八原則: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記錄下來要做的事,然後整理安排,最後一一執行;ZTD時間管理:核心思想「簡單做」,基於GTD系統設定的一套更加簡單,注重高效、行動的收集信息和規划行動的方法;柳比歇夫時間管理:時間的定量管理。
  • 如何提高讀書效率,達到有效讀書?
    看一個青年作者說她平均一天一本書,而且看過的書她基本都記得。剛看到時特別疑惑,一天一本書已經很難了,而且還都能記得住是怎麼做到的呢?看到後來作者寫到她讀書都會做筆記,所以基本讀過的書都能記得,並且清楚知道書裡面的內容。起初疑惑我也做筆記呢,為什麼人與人的閱讀效率相差那麼大?
  • 【方法】讀書沒用,是讀得太少,不會讀呀
    眾所周知的大詩人蘇軾,不僅詩寫得好,而且在讀書方面,也自創了著名的「八面受敵」讀書法,連毛澤東都讚嘆不已。 而「八面」是什麼意思呢?是指一本書各個方面的內容要一個個去擊破。
  • 怎樣讀書最有效,6個讀書方法,供大家參考
    很多人認為讀書很簡單,畢竟只要識字就可以,其實並不是這樣,讀書也可以算是一個技術活。怎樣讀書最有效?6個讀書方法,供大家參考。1.讀書方法:讀書之前要明確目的,目的可以更好地指引你去執行。關於怎樣讀書最有效?
  • 知乎高贊,全球公認的終極學習法,費曼技巧,也能幫你高效閱讀
    你不可不知的費曼學習法費曼學習法是全球公認的快速學習方法、高效學習方法、終極學習方法,關於它的稱讚和榮譽數不勝數,幫助了很多人高效學習。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對一個孩子講,「什麼是拉鏈」。你可以說,這是連續排列並可以分離的連接物品,主要用於服裝、帳篷等等。估計,你把這句話講給一個學生聽,他肯定聽不懂。
  • 「樊登讀書」創始人的秘訣是……丨21讀書
    而提到科學解讀圖書,有這樣一位專家——「樊登讀書」的創始人樊登。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樊登對於內容解讀的科學方法論。21讀書來源丨本文內容綜合選自《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 》編輯丨阿巷;實習生 思純圖片來源丨《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 》,網絡每本書都有自己的使命,而讀書的過程就是人為地弄清楚一本書解決了什麼問題,抓住一本書的脈絡和重點
  • 2020年讀了156本書,這種方法解決我讀書慢、讀不深的困擾
    自己都被這個數字嚇了一跳,一共讀了156 本。仔細算了一下,今年真正看書的時間大概 8 個月左右,3月到 6 月,9 月到 12 月,相當於 8 個月讀了這些書,還寫了 20 多篇書評、影評。很多人可能都會有疑問,為啥我讀書那麼慢?一年連 10 本書都讀不了,你怎麼就能讀這麼多?你這不是讀書就是翻著玩兒吧?其實不是我讀書快,而是找到了讀書的方法。
  • 讀書有什麼用?查理·芒格:我見過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閱讀的
    每當看到這種問題時,我都能想起著名的律師、投資人查理·芒格先生說過的一句話:「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一個都沒有」。查理·芒格是股神巴菲特的「黃金搭檔」,他所說的「聰明人」也大多是像巴菲特一樣的行業頂級人才。
  • 一個真正的聰明人,身上都有這4種特點,你有說明你也是聰明人
    無論是在職場中還是在生活中,很多人發現,那些平時看起來很聰明的人,都未必是真正聰明的人。而那些看起來很普通,甚至有些呆的人,往往才是最厲害最聰明的人。正所謂「悶聲發大財」,真正的聰明人往往是低調的,不容易被發現的。一般來說,一個人聰明人身上都有這4種特點,如果你也有的話,說明你也是聰明人。
  •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告訴你讀書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休息日劃出一段讀書時間?等等都可以,因人而異,總之要有一段集中的讀書時間,因為「集中時間讀書」是最有效果的。最後,找到了自己的集中讀書時間後,就要把它列入自己工作日和休息日的時間表,並養成習慣。如何知行合一在讀書的人中能拉開差距的關鍵在於能否將書中的內容應用到工作和個人成長中。有些人讀了很多,學了很多,最終自己還是沒什麼變化,關鍵是沒有將讀書與行動結合起來。讀書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讀過的內容充分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中,也就是處理好輸入和輸出的問題。輸入就是要將書本知識變成自己的一部分,可以通過整理讀書筆記和寫讀書檔案,記錄最令自己有收穫的內容。
  • 這3個讀書階段,你一定要知道
    那麼,我們要怎樣才能通過讀書改變人生呢?《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這本書的兩位作者本身就是很好的答案。作者二志成用7年時間讀了2500本書,卻欠下了400萬的債。但他堅持不懈,找到了正確的讀書方法——用「心」讀書,用「身體」實踐書中內容,一舉還清所有債務,還成為了暢銷書作家。
  • 讀書跟大腦有什麼關聯?腦科學家來告訴你
    日本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就認為,大量讀書可以令大腦如腐葉土般發酵,在腦內形成優質的土壤。讀過成千甚至上萬本書的人,他們的腦中會積蓄相應的養分,最終結出新鮮美味的果實。作為研究大腦和心的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是個十足的愛書之人,他把自己多年的讀書經驗總結出來,寫了這本《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腦科學家教我的讀書法》。
  • 親子閱讀是最簡單,也是最高效的教育!父母會讀書,勝過一切物質
    家庭教育可以很簡單,只要把親子閱讀做好。複雜、專業化的教育,極可能使父母在忙碌中喪失射箭的靶心!01、孩子那麼小,給他讀書有用麼?美國的研究者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兩組5歲的孩子,他們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社會地位都非常相似,唯一的區別是:一組孩子的父母在過去兩年內每周5次與孩子一起閱讀,而另一組則沒有。實驗者讓孩子講一個與自己有關的生活故事,並假裝給洋娃娃講故事。結果發現:有親子閱讀的那一組,不但文法程度比較深,用的句子比較長,而且他們會更多地用到書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