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小型避難所。——毛姆
古語有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其實跟費曼讀書法是同一個道理,把書讀上百遍甚至更多遍,自然能夠領悟到書中的內涵。
這句話是董遇教人學習時所說的,董遇是漢末三國時期人,他雖不善言辭卻好學博才,不管處於何種境地,他都能淡然自得地看書。
又有人說:「苦渴無日」。他回答道:「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
我們總是抱怨沒有時間讀書,忙得抽不出時間來,那麼董遇他是這麼做的:充分利用一切空餘的時間讀書,冬天天氣冷不適宜出門,那就讀書,白天勞作後歸家利用晚上時間讀書,還有下雨天最適合讀書了。
只要你想讀書,何愁沒有時間?
什麼是費曼讀書法
美籍猶太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理察·菲利普斯·費曼指出讀書的一個方法就是:「你從頭讀,儘量往下讀,直到你一竅不通時,再從頭開始,這樣堅持往下讀,直到你完全讀懂為止。」
這裡有一個小故事,在費曼妹妹14歲時,他送了妹妹一本大學的天文學教科書作為生日禮物,要一個初中生讀大學的天文學書,能讀懂嗎?
妹妹對學業優秀的哥哥很信任,採用了他所說的「哪裡卡住了就從頭開始讀,就這樣反覆地讀,直到讀懂為止」,她在書中發現了閱讀的樂趣,也因為書中一個女天文學家的事例讓她感到備受鼓舞,原來天文學家還可以是女的,後來妹妹潛心鑽研天文學,成為了一名天文學家。
用好費曼讀書法,成為領域專業人才,所有知識只有真正地去讀透,才可能融會貫通,變為自己的知識,淺嘗輒止只能永遠是門外漢。
嘗試用費曼讀書法來讀一篇文章
如果我們一時半會抽不出太多時間來用費曼讀書法讀一本書,那麼可以先嘗試讀一篇好文章,自己喜歡的名人佳作。
比如我前兩天讀了錢鍾書先生的《窗》,這是一篇兩千多字的散文,雖然字數不多,卻很有深意。
簡單的一扇窗戶,作者卻寫出了一個新高度,對門與窗進行了形象生動的描述、對比,大量引用了名典金句,陶淵明的《歸去來辭》、繆塞的《少女做的是什麼夢》、德昆希《論謀殺後聞打門聲》、劉熙《釋名》、《晚歌》、歌德的對話、梅特林克戲劇等等,無比驚嘆作者知識儲備的強大,在他的描述下窗在我們生活中竟然如此重要,作者的觀察力極強,把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窗」寫得格外富有生命力。
還沒特別細緻地用費曼讀書法去做拆解,但已經被折服。假若能養成這種深挖底部邏輯的思維模式,輔之科學有效的卡片閱讀法、主題閱讀法,必定能文思泉湧。
我是@橙子育兒講堂 關注我,與你分享更多育兒、有趣故事!(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