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書店是間維多利亞風格的小屋,坐落在一座「與世隔絕」的孤島上。
書店的老闆有著最遠大真摯的理想和高傲孤獨的靈魂。老闆費克裡經歷了妻子離世的痛苦,整日酗酒,想溺死在酒瓶裡,本來這座書店就是當初和妻子一起創造的,他們默契地認為「沒有書店的地方不足以稱之為一個地方」。如今最像自己最懂自己的人離開,這孤島便真的成為了一座孤島。後來,由於酗酒,費克裡丟失了價值連城的愛倫坡詩集《帖木兒》,人生徹底陷入黑暗和迷茫。
阿米莉亞是書籍推銷代表,也是個我行我素的人,在此之前她約見過很多男人,但都沒有讓她動心,其中一個在約會過程中說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會計學原理》,阿米莉亞認為「我們確實沒有什麼共同語言」,便停止了約會。母親認為這是由於阿米莉亞愛讀浪漫主義文學小說的原因。
阿米莉亞和費克裡的第一次見面並不愉快,阿米莉亞因為工作要求來到這個小島上唯一的書店恐怕也非心中所願。當她真誠地向費克裡推薦自己最愛的《遲暮花開》,並說到這本書讓自己流淚時,得到的卻是費克裡單方面無來由的否定甚至侮辱。
阿米莉亞尚且不知,費克裡也真的是個古怪的人,他真心地守著一個書店,卻不願意接受別人的建議和思想。這個討厭的書店老闆之前和別人相親的時候由於和對方關於回憶錄這類書看法不同而不歡而散。
而瑪雅的出現打破了書店的平靜。瑪雅是個被遺棄的孩子,爸爸不認,媽媽將她放在書店後便靜悄悄地走進大海。費克裡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她正獨自坐在一個角落的地板上翻看書店裡唯一一本兒童繪本《野獸家園》。
瑪雅知道她媽媽把她留在小島書店,但也許每個小孩在某個歲數都會遇到這種事。有些孩子被留在鞋店,有些被留在玩具店,還有些被留在三明治店,你的人生都取決於你被留在什麼店裡。她可不想生活在三明治店。
「愛書的孩子總不會變壞。」媽媽是如此認為的。
可以說費克裡救了瑪雅,同時瑪雅也拯救了費克裡。當上天帶走了他的妻子,收走了他最珍貴的書籍,卻給了他一個孩子,這個孩子讓他越來越在乎,在乎未來,在乎這個世界。
在照顧生病的瑪雅時,費克裡拿起了被丟棄一旁很久的《遲暮花開》讀了一夜。當瑪雅醒過來的時候,費克裡正流著眼淚。
他想到了那個第一次見面的人,那個人說「這本書讓她讀到流淚。」
費克裡去阿米莉亞婚禮時說:「因為從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我們獨來獨往,然而就是因為獨來獨往,才讓我們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你會驅車上路,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你會遇到她。你會被愛,因為你今生第一次真正不再孤單。你會選擇不再孤單下去。」
這也是《遲暮花開》中的句子。
在臨終前,費克裡對瑪雅說:「我們讀書而後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我們讀書因為我們孤單,我們讀書,然後就不孤單,我們並不孤單。」
費克裡以為自己是一座孤島,不願意去接觸別人了解別人;阿米莉亞也是一座孤島,沒有人可以走進她的內心;瑪雅兩歲像是一座孤島沒有親人的陪伴。他們相遇在這個小島上的書店,書籍將他們聯繫在一起,帶給他們充滿愛的世界。
一個書店不論坐落在哪裡,不管書店的老闆喜歡什麼樣風格的書籍,那裡面都是各種各樣作品的合集。
我們走進書店,有人喜歡偵探小說,有人喜歡文學評論,有人喜歡青少年文學,有人愛著長篇,也有人對短篇情有獨鍾……我們尋找著適合自己且自己喜歡的書,一邊閱讀別人的人生,一邊書寫自己的人生,這是一種心照不宣的溝通。
若是帶著一紙空白走進去能得到書店老闆善意的推薦,或許這是再好不過的開頭了。
一本書寫到最後才知道是長篇還是短篇,也或許是由後來的人去評價的,這其中的故事是否精彩,是否有人評價這是本從來沒有見過的好書而去一味追捧,又或者很久很久以後有多少人記得,更多的人忘記……這些都與作者再無絲毫關係。
封面上的那句話: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最艱難的一年,將你的人生變得美好而遼闊。我相信它是比寫的更大的「現象級全球暢銷書」更為吸引人的了。
島上書店裡說,想要了解一個人,只要問他愛讀什麼書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