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上書店》是美國青年作家加布瑞埃拉·澤文寫的第八本小說。2015年在中國出版至今,一直排在各大推書網站推薦前列。
在書的書腰上赫然寫著「橫掃30國的重磅情感大書」、「30國讀者含淚推薦」、「美國獨立書商選書桂冠」、「美國圖書館推薦桂冠」、「2014感動世界千萬讀者的陽光治癒小說」種種頭銜。
這些厲害的頭銜,難免讓人有「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擔憂,而吸引我讀這本書的原因,僅僅是從前讀過英國詩人約翰·多恩寫在詩裡的一句「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而這句話也被寫在了《島上書店》的封面上。
《島上書店》講述的故事並不複雜。
人近中年的男主角A.J.費克裡,在一座與世隔絕的小島上,經營著一家書店。他與出生在本地的妻子妮可相識於大學,這家書店就是他們畢業後一起回到島上,用妮可的一筆基金所開。
後來,懷孕兩個月的妻子發生車禍身亡,成為鰥夫的A.J.費克裡,懷著悲傷的心情,艱難的經營著書店,書店的銷售業績每況愈下。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一個醉酒之夜,他家中唯一值錢的珍本書被偷了。不久之後,有人還把一個2歲的幼兒丟在了他的書店,希望孩子在有書的地方長大,隨後便自殺了。
直到A.J.費克裡開始收養這位名叫瑪雅的小女孩,他的人生才終於發生了轉機。
一、念念不忘,只因契可尼效應
在小說開始講述的那一年裡,距離A.J.的妻子妮可的去世已經兩年了。但他始終沉浸在悲傷之中,沉浸在無盡的思念中,萬念俱灰的他想把自己喝死,想把書店開垮。甚至在醉酒的半夢半醒間都會夢到妮可。
你是不是也有過或者見過這種情況,人常常會對自己的初戀或前任念念不忘,特別是在剛分手的時候,這種感覺尤為強烈,好像目之所及都有TA的影子。
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上叫做契可尼效應(Zeigarnik Effect)——指的是人們天生就有一種驅動力,人們忘記已完成的工作,是因為欲完成的動機已經得到滿足,對於尚未完成的事,比對已完成的事印象更深刻。
前任就是一種「未竟之事」,讓人放不下、走不出。
不停思考這些無法改變的事只會讓人更加痛苦,陷入一種更加負面的死循環。當人在負面情緒的驅使下反芻,只會記起更多的負面事件,然後就會更加消極地解釋過去的回憶和現在的狀況,會讓人更加地情緒低落。
這時的A.J.正處於這種人生困頓中。而讓人停止某個思緒,抑制反芻,走出負面循環的最佳辦法就是,塞進另一個思緒,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瑪雅的到來便是這個契機。
二、打破偏見,人生將變得遼闊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艱難的那一年,將人生變得美好而遼闊。」
A.J.費克裡性格孤傲古怪,他對圖書的品味很獨特。
他不喜歡後現代主義、後世界末日的背景、已亡故的講述者以及魔幻現實主義,不喜歡童書,特別是有寫到孤兒的,他討厭悲劇的非虛構文學,吸血鬼故事,名人圖書,他也不進處女作,年輕女性喜歡讀的暢銷書,詩集和翻譯作品,他只喜歡文學作品,尤愛短篇。
書店的收入主要來自夏季的遊客,但他又討厭遊客。他跟鎮上的居民很少來往,大家都覺得他是一個古怪、不好相處的人。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卻收養了一個突然到來的孤兒,從此A.J.人生有了新的意義。
他接受警長蘭比亞斯的提議,給瑪雅辦了一個非受洗派對,向妻子的姐姐伊斯梅尋求幫助,小島上有孩子的女人也常常到書店裡來幫他帶孩子,舉辦各種各樣的讀書會。
他變得溫和好相處,對女兒的愛將他和許許多多的其他人串聯起來,瑪雅改變了他的人生,拓寬了他的交友世界。
在整個故事的開頭,作為出版社銷售代表的女主角阿米莉婭到書店為A.J.推薦書目。她強烈推薦一本她很喜歡的小說《遲暮花開》,寫的是老人晚年尋得真愛卻又痛失所愛的故事。被A.J.殘忍的拒絕了。
直到四年以後,A.J.偶然間讀起了這本書,他記起幾年前阿米莉婭第一次上書店來推銷這本書的樣子,以及他當時對她的刻薄回應,A.J才發現自己錯了,這本書很好,他和阿米莉婭開始頻繁聯繫,之後漸漸明白自己的心意,發現自己喜歡上她。
人往往會對自己不認同的事物懷有偏見。羅素在《如何避免愚蠢的見識》一書中說到過:「懷有各種各樣愚蠢的見識乃是人類的通病」。
就像在一次相親中,相親對象提到喜歡看某位運動員的回憶錄,A.J.立刻說那本書肯定是運動員找人代筆,語氣充滿輕蔑。但這本A.J.眼中膚淺的書,對相親對象而言卻是真實的人生寫照,她說:「人這一生就是一部運動員回憶錄:你努力訓練,取得成功,但是最後你的身體不行,一切就結束了。」
其實書的好壞與類型或書寫者無關,而與讀者的感受有關,所謂的膚淺或者是深刻因人的經歷不同也各不相同。
書裡有句話就是很好的詮釋:「我們在二十歲有共鳴的東西,到了四十歲的時候不一定能產生共鳴,反之亦然。書本如此,生活亦如此。」
羅素還說:「擺脫某些武斷看法的一種好辦法就是設法了解一下與你所在的社會圈子不同的人們所持有的種種看法。我覺得這對削弱狹隘偏見的強烈程度很有好處。」
我們總會在不斷被刷新認知中看清自己。從A.J.收養瑪雅開始,到他結識不同的朋友,開始在意別人的想法,賣更多種類的書籍,開始讀《遲暮花開》,就是打破了他的固有認知與偏見,他的人生也從而變得遼闊豐潤。
三、抵禦孤獨,在愛中獲得救贖
「因為從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我們獨來獨往」,「然而就是因為獨來獨往,才讓我們以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你會驅車上路。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你會遇到他(她)。你會被愛,因為你今生第一次真正不再孤單。你會選擇不再孤單下去。」
A.J.與阿米莉婭婚禮上朗誦了《遲暮花開》中的這段話。
在遇到A.J.之前阿米莉婭,是一個三十多歲卻始終找不到能懂她的人,甚至她媽媽喜歡講,是小說害得阿米莉婭找不到真正的男人的女子。
警官蘭比亞斯,他娶了高中時的甜心愛人,才意識到她並不是個甜心愛人,也根本不是個很好的人,而他另一個高中時期一直暗戀的伊斯梅卻早已成人妻。
伊斯梅,流產七次,丈夫卻常常出軌,而後她的丈夫又因車禍離世。
他們其實都是孤獨的,所幸抵禦過寂寞的洪流他們最終都找到了愛。
表面上A.J.撫養瑪雅救了她,事實上是瑪雅拯救了A.J.,將他從內心絕境中拯救出來,讓他重新學會了愛,因為愛一個人而愛上世界上的其他人和事。
從「驅車上路」的那刻開始,人生就有了很多的可能性,重要的是要打開心扉,不再選擇孤單,接受自己、接受別人、接受世界,愛別人,然後被愛。
《島上書店》之所以被稱作治癒之作,就是用簡單的故事傳達了簡單的道理: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人們會在愛與被愛中獲得救贖,找到棲息的港灣。
《島上書店》: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人生浮島終有靠岸時
寫在最後
《島上書店》這本書裡,每章開頭有一小段書評,是A.J.寫給瑪雅的推薦書目。這些書把A.J.的一生、書店和周圍人的命運連結了起來。或許作者想表達是,每個人的一生更像一篇篇的短篇小說,看似毫不相干,但人生百態不就是如此,有的和煦溫情,有的波瀾壯闊,不同類型的章節串聯起來,組成一部人生作品集。生活起起落落,唯有愛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