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讀了7本書,每一本讀完都感覺賺了

2021-01-08 章魚讀書

2019 年,我下了一個決心,希望自己每天至少讀一本書,每本書讀完,至少寫出兩三百字,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讀完的感受。

上周正好是2019年上半年的最後一周,每天一本書堅持了半年,我讀了整整 181 本書,這個過程真的是既酸爽又快樂。

很多朋友會問,你怎麼可能一天讀一本書,不用上班嗎?

嗯,不用。

大家在忙碌的工作中,每天可以拿出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來讀書的人,就已經很熱愛閱讀了。

而對於我,讀書既是興趣,也是工作,每天可以拿出八個小時甚至十個小時來讀書,所以自然就能多讀一些。

上周讀了七本書,很其中啃下了四本比較燒腦又厚重的書,推薦兩位大神級作者:史蒂芬·平克和侯世達,對於他們,我只剩下膜拜了。

另外還讀了三本很實用的書,分別是《意志力》《取悅症》和《番茄工作法圖解》,強烈推薦給大家,如果你覺得自己意志薄弱,或者不懂得拒絕別人,或者是天天很忙可是效率不高,那這三本書一定能幫助到你。

如果沒有時間讀書,那就把我總結好的核心要點讀完吧,相信也會給你很多幫助。

01

《我是個怪圈》

(美)侯世達

推薦指數:★★★★

(建議對這個領域感興趣的朋友,優先閱讀這本書)

適合這些朋友閱讀:

- 希望通過努力思考而變得更聰明的朋友;- 對「自我意識」這個概念感興趣的朋友。

侯世達是一位很難用一句話說清楚的作者。

其實也可以說清楚,如果你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一本神書叫做GEB(全名叫《哥德爾、艾舍爾、巴赫——集異璧之大成》)的話,侯世達就很好介紹了,他是GEB的作者。而對於不了解這本書的人,怎麼介紹呢?侯世達是個怪物,是認知學家、物理學家、心理學教授、哲學教授、比較文學教授。那本GEB則跨越了數學、邏輯學、電腦程式、人工智慧、語言學、遺傳學、音樂、繪畫的理論。他的廣博與天才,會讓我等凡人只能感嘆,人和人的差距真的是挺大的。這本《我是個怪圈》,繼承了GEB的特點,你能感覺到這本書的野心,侯世達在書中討論了認知科學、數學、邏輯學、哲學、物理學、人工智慧,而他的主題又特別專註:「我」到底是什麼?

作者最核心的觀點是,「我」是由我的記憶組成的。

我的意識驅動我的行為,而我的行為又成為我的記憶,我的記憶最後又重新塑造了我。這就是書名的意義,所謂的怪圈。當然,從這樣一本廣博的書中抽出主幹來,真的是非常困難,只有放在書中,你才會發現這個觀點和各種科學連接起來的時候,是多麼鮮活好玩。總之,這本書讀下來並不輕鬆,但是卻相當值得,就像是做了一場思維的攀巖,而最後俯瞰迷人的山色。如果你也願意做一個思維上的運動愛好者,那麼這本書很適合你。

02

《心智探奇》

史蒂芬·平克

推薦指數:★★★★

(建議對這個領域感興趣的朋友,優先閱讀這本書)

適合這些朋友閱讀:

- 想更了解人類思維模式的朋友。- 希望能變得更「聰明」的朋友。

什麼是心智?

我們使用了幾千年的心智,自己卻沒有太多感覺,直到我們發明了計算機,當我們想要把人類的心智遷移到機器上時,才發現人類的心智如此精密微妙。

這本書《心智探奇》,就是著名的認知科學家、心理學家、語言學家史蒂芬·平克的力作,平克站在機器人設計的角度,重新給人的心智做了反向工程,來告訴我們到底什麼才算是心智。

核心的觀點是「心智計算理論」,簡單來說,人的智能=神經網絡+符號處理過程,這樣,就打通了意識和物質之間的聯繫,也讓人腦和電腦有了可以類比的共通之處。當然,目前的電腦還沒有辦法完全模擬出人的心智,在作者看來,人類的心智,由四大功能組成: 視覺感知、推理、情感、社會關係。

視覺感知

視覺感知和視覺不同,那麼多動物都擁有視覺,而唯獨人類進化出如此強大的心智,是因為我們接收視覺的那套「語言」。我們是帶著概念和框架接收視覺信息,而不單單關注圖像,這樣更深一層的視覺處理,就是心智的基礎。

推理和情感

推理和情感比較好理解,相當於並行在我們大腦裡的兩套程序,推理更像是開機狀態,性能更強,不過也更耗電,情緒則是待機狀態,讓我們可以自動做出決策,只不過有時決策有點糟糕。

社會關係

這是最有趣的一點,如果我們承認心智就是計算,就是大腦根據規則做出決策的流程,那麼不同的社會關係,就提供了各種不同的策略模板。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情人、伴侶、朋友、熟人、對手、聯盟和敵人,一旦我們確定和對面那個人的關係,我們就已經做了一半的決策。

機器人何時成為人?

回過頭來看,計算機可否擁有人類的心智呢?從「心智計算理論」來看,計算機有模擬人腦的潛質,但是從四個心智功能來看,計算機想要達到人類的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視覺感知:在機器學習的方向,計算機似乎已經可以實現;推理:這一點似乎計算機已經超過了人了;可是,更加細膩的情感,我們似乎還沒有找到能夠讓計算機學習的規則,而複雜的人際關係,似乎更與計算機無關。這兩點,可能才是從機器人到人這條漫漫長路上的兩座大山。

03

《白板》

史蒂芬·平克

推薦指數:★★★★

(建議對這個領域感興趣的朋友,優先閱讀這本書)

適合這些朋友閱讀:

- 對人類心智演化感興趣的朋友;- 對人類的道德感興趣的朋友。

這周集中讀了幾本心理學家、認知科學家史蒂芬·平克的書,對他的知識廣博和深刻觀點五體投地,在討論過語言、大腦、心智這些問題之後,史蒂芬·平克開始討論另一個更加艱難的話題:人性和道德。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這是國際大專辯論賽的一道經典辯題,也是千百年來無數人爭論不休的話題。在西方歷史上,對於人性,有三種主流的觀點。第一種叫做「高貴的野蠻人」,大致認為人性本善,是社會的浸染造成了人性的變化,大抵和儒家從小教育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是類似的;第二種叫做「機器中的幽靈」,認為人性和人體是截然分開的,如果說類比的話,很像是禪宗「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觀點;第三種則是「白板論」,認為人性本無善惡,就像白紙一張,後天如何影響一個人,這個人就如何跟著變化。如果單看書名,你會認為作者是承認白板論的。你錯了!白板論恰恰是本書最大的靶子。這本書用最新的進化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遺傳學的證據,狠狠地批判了白板論。心理學與認知科學指出,如果沒有先天的學習迴路,就不可能存在學習,而頭腦中有限的程序組合,能夠產生無限多的思想和行為反應;認知神經科學指明,大腦的生理結構起著重要作用,而人的可塑性僅僅發生在由基因構造限定的範圍內;行為遺傳學借雙生子研究表明基因對行為的預測力,儘管基因的大部分作用只是一種概率,且通常取決於環境;進化心理學則用種系演化史闡明了自然選擇、心理適應的功用。對於人性來說,基因重要,環境也重要,換句話說,人性中的一部分惡,可能真的是與生俱來的。這個觀點相當反認知,而且還很政治不正確,可是作者在書中說到,「行為科學不是一門適合膽小鬼的科學」,如果結果就是如此,我們也必須科學得看待它。推翻了「白板說」,人們的擔憂來自四個方面:擔憂人與人之間會產生不平等,甚至走向納粹式的所謂淨化;擔憂人發現自己與生俱來的不完美,而不再有努力和改革的動力;擔憂我們既然被基因控制,那麼自由意志就是空話;擔憂這種決定論,會帶領我們走向虛無。

作者在書中安慰了我們,為什麼承認這樣的結果,我們也無需為人類有那些擔憂。

總之,「白板說」有它的貢獻,它消除了很多人與人之間的歧視,對抗了種族主義、性別歧視、階級之間的偏見,可是越來越多科學證據表明,「白板說」是錯的。只不過推翻了白板說,我們也不必為人類如此悲觀,畢竟人類的基因,相似性遠大於差異性。人性也許永遠是複雜的,不能把原因歸結到單獨一種東西身上,而作者樂觀地相信,我們人類是可以為了真理,去承受這種複雜的。

04

《語言本能》

史蒂芬·平克

推薦指數:★★★★

(建議對這個領域感興趣的朋友,優先閱讀這本書)

適合這些朋友閱讀:

- 對人類語言演化感興趣的朋友;- 對人類心智的進化感興趣的朋友。

著名語言學家、心理學家、認知科學化史蒂芬·平克的大作,揭示人類語言進化的奧秘。這本書中最核心的觀點,是認為人類的語言能力是與生俱來的,作者說「語言是人類大腦組織中的一個特殊構件」。雖然我們還沒有發現人體專管語言的器官,也沒有在DNA中找到語言基因,但是大量人類學的發現表明,語言是我們天然的能力。這也就是為什麼書名中會說語言是本能了。書中提到了一個「愛斯基摩詞語大騙局」,有一則流傳很廣的謠言,說愛斯基摩人的語言中,有上百種關於雪的詞語,可是實際研究發現,愛斯基摩人形容雪的詞語,只來自於四個基本詞語,統計下來,愛斯基摩人關於雪的詞彙,並不比英語更多。這種騙局,其實來自於無數人對於語言的想像,也就是語言決定思想,甚至決定文化,所以文化有高下,正是因為語言有高下,如果愛斯基摩人對於雪的理解更深,一定是因為他們的語言中有一百個形容雪的詞語,而我們的語言中有更多別的詞語,所以我們比愛斯基摩人更有文化。而在《語言本能》中,作者在努力打破這種把語言和特權放在一起的想法,正因為語言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所以很多人類對於語言的偏見,比如哪種語言更高貴,哪類人更有語言天賦,其實也都只是妄想。

05

《意志力》

羅伊·鮑邁斯特 / 約翰·蒂爾尼

推薦指數:★★★★

(建議對這個領域感興趣的朋友,優先閱讀這本書)

適合這些朋友閱讀:

- 希望能更有意志力的朋友。

意志力是個好東西。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意志力還不夠。高效工作、認真學習、早起、健身、減肥、讀書、做一個有修養的人,每一件我們能想到的有幫助的事,都需要我們調用自己的意志力。可是我們卻不了解,意志力從何而來,如何維持,如何增強。在這本書的作者看來,意志力是有限的,就像是遊戲中的藍條,會定期恢復,像是睡覺或是補充葡萄糖也可以恢復意志力,但是總的來說,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如果意志力分配給無數細碎的小事情,你也就無法有足夠的意志力來完成一件更重要的事。有哪些方法可以讓我們在有限的意志力之下,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呢?作者給了一些建議:1、規律飲食和睡眠,保持意志力的定期恢復;2、把一些事情養成習慣,自動化的習慣不用消耗意志力;3、一次只定一個長期目標,不要在減肥的同時寫畢業論文;4、不要在意志力快耗盡時做重要的決定;5、堅持每天做一件小事,比如挺著腰板走路,這樣的堅持能讓自己擁有更多意志力;6、完成目標之後給自己一些獎勵;7、堅持「紅線」更有利於自控,比如戒菸,如果目標是每天適量抽菸,那麼糾結適量這兩個字就能耗光你的意志力;8、外部環境對意志力的影響非常明顯,想減肥就不要和天天大吃大喝的朋友在一起;9、自我監控會提升意志力,定期做回顧,做總結,那麼你在平時就更有動力堅持;10、警惕「破罐破摔」的心理,比如減肥,不要一旦今天卡路裡超標了,就乾脆大吃大喝起來。

06

《取悅症》

哈麗雅特·布萊克

推薦指數:★★★★

(建議對這個領域感興趣的朋友,優先閱讀這本書)

適合這些朋友閱讀:

- 不知道如何拒絕別人的朋友;- 總是活得很累的朋友。

你也許是別人眼中的好人,但是只有你自己知道,當個好人有多累。總是在照顧別人、幫助別人、順從別人、討好別人,希望身邊所有的人都喜歡你,不然,你就會很焦急。工作中、生活中,甚至戀愛中,都是如此,你害怕別人受到傷害,所以你總是儘量滿足別人的要求,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你把自己活得很累,你努力成為別人眼中的好人,卻顧不上照顧自己。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人,那麼你可以患上了「取悅症」。這本《取悅症》,分析了三種心態:認知型好人、習慣型好人、感情逃避型好人。認知型好人,是強迫症般希望周圍的人能喜歡自己,如果有一個人沒有那麼喜歡,自己就會感覺很難受。習慣型好人,是經常幫助別人、順從別人,好人已經成為了一種不好改變的模式;感情逃避型好人,是害怕拒絕別人或是對別人實話實說之後,會引發衝突,因為特別害怕那種衝突,所以儘量順從別人,照顧別人的情緒。但是,這樣的濫好人,對自己是有傷害的,你必須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其他人,而且事情沒有你想的那麼糟糕,好人可以說不,好人也可以表現憤怒,別人未必會因此而怨恨你,或者,在這個世界上,即使有一些人不喜歡你,那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那麼,如何一步步改變自己,走出「取悅症」呢?書中給出了一串建議。

第一步,改變下意識說「行」的毛病。別人提出請求時,如果自己不想,就勇敢地說「不」,或是提出先考慮一下,給自己一些時間,或是提出另一種折中方案,總之,不要下意識地答應。第二步,學會照顧自己。列出至少20個讓自己開心的項目,每天留出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專門花在這些讓自己開心的事情上。

第三步,學會戒掉「認可癮」。記錄下曾經批評過你的人,記錄下你對於他的感受,問自己,這個人對你的不認可是否真的會讓你傷心?

第四步,學會分配任務。列出最近一段時間要做的事情,找出哪些事情是你必須做的,哪些事情你做完會覺得開心或者感覺有意義,其他的事情,就是你可以分派給他人去做的。第五步,學會「不當好人」。找幾個知心朋友問一問,他們眼中的你,是怎樣的,找到哪些「好人」以外的形容詞,匯總起來,問自己,如果自己不能當一個好人,那麼要當一個怎樣的人?重新構建你理想的自我概念。第六步,學會應對衝突。學會用呼吸放鬆自己,學會在自己感覺特別憤怒時叫「暫停」,讓自己冷靜下來後再和對方溝通,當你掌握了這些技巧,你就不會那麼害怕處理衝突。第七步,學會向朋友請求幫助。當朋友帶著問題來找你,你要學會和朋友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獨自替朋友解決問題。反過來,你也要學會向朋友求助,希望他們也可以一起幫你解決自己的問題。經過這七個步驟,你已經成功擺脫了「取悅症」。你會變成一個更勇敢,更真實,更能照顧自己的人,記錄下自己的變化,時時提醒自己,只有照顧好自己,你才能去照顧別人。

07

《番茄工作法圖解》

推薦指數:★★★★

(建議對這個領域感興趣的朋友,優先閱讀這本書)

適合這些朋友閱讀:

- 覺得自己每天很忙的朋友;- 希望提升工作效率的朋友。

什麼是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由弗朗西斯科·西裡洛在 1992 年創立的,那個時候他還是一名大學生,也因為自己常常不能集中注意力,而感到非常非常痛苦。有一天,他對自己說,我就看一看,我能不能專心致志的學上十分鐘?於是他找來一個廚房計時器,就為自己設定了10分鐘的倒計時,結果一試,發現這樣一來,自己竟然能專注的學習了。慢慢地,他將這樣的方法不斷優化發展,最終創立了一整套高效實用的工作方法。因為他使用的廚房計時器是一個番茄的樣子,所以他把這套方法命名為「番茄工作法」。

如何使用番茄工作法?

利用番茄工作法來進行工作,其實非常簡單,只有三條原則:第一,從你要做的事情中,選擇一項最重要的,作為你當前的工作;第二,設定一個 25 分鐘的倒計時,作為你的工作時間;第三,工作 25 分鐘之後,休息5分鐘,這 5 分鐘你必須完全放下工作,可以去喝口水、聽聽音樂或者眯一會兒,總之要真正去休息。 OK,如此循環,你就掌握了番茄工作法的最核心的要點。 是不是很簡單? 以 25 分鐘作為一個基本的單位,來進行自己的工作,這是番茄工作法最重要的核心之一,我們把這個 25 分鐘稱作一個「番茄鍾」。

除此之外

番茄工作法分成三個部分:工作、記錄和計劃。 工作時,以25分鐘作為一個番茄鍾,完成一個番茄鍾後,休息5分鐘。記錄時,統計自己完成每項任務時需要的番茄鍾,臨時冒出來的任務,以及被打斷的次數。計劃時,按照以往的統計結果,合理設定接下來的任務,把大於 7 個番茄鐘的複雜任務進行拆分,同時嘗試在列出待辦清單時,預估番茄時間。 相信熟練掌握番茄工作法之後,你的學習和工作效率,一定會有火箭般的提升。

01 到 07,哪本書讓你最感興趣,在留言裡寫下數字吧。

相關焦點

  • 上周讀了7本書,每本書都能幫你推開一扇新世界的門
    2019 年,我下了一個決心,希望自己每天至少讀一本書,每本書讀完,至少寫出兩三百字,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讀完的感受。上周讀的7本書雖然主題不固定,可是都非常有趣,每本書都能幫你推開一扇新世界的門,每一本都強烈推薦給大家。
  • 00後男生7天賺2萬,爆紅網絡:你讀的每一本書,都不會被辜負
    來源:金融街見聞前段時間,一個00後男生利用國慶7天假期,賺了近2萬元,衝上了微博熱搜。18歲的男孩,7天為什麼能賺到這麼多錢?原來,因為平時喜歡讀歷史,又是播音主持專業,他便自己跑到景區,給遊客講故事,一塊錢一段。有網友感慨道:這也太優秀了,我還在考慮怎麼賺錢的時候,人家就已經賺到錢了!
  • 上周讀了7本書,其中4本關於大腦的書強烈推薦
    2019 年,我下了一個決心,希望自己每天至少讀一本書,每本書讀完,至少寫出兩三百字,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讀完的感受。五月的閱讀主題是「認知」,上周讀了 7 本書,其中 4 本都和我們的大腦有關,都非常推薦大家找來閱讀。
  • 5本大氣磅礴的遠古洪荒小說,每一本都震撼人心,讓你瞠目結舌!
    5本大氣磅礴的遠古洪荒小說,每一本都震撼人心,讓你瞠目結舌!《大潑猴》作者:甲魚不是龜書評: 這本書於情節處理上,矛盾突出上更勝於之前所推崇的雪中悍刀行了,文筆凝練,而且一針見血,直擊人心的黑暗。如果這本書不火的話,不知道西遊裡面誰該火了。
  • 讀完這本書後,我有強烈的羞恥感
    艾德勒在美國學界和出版界都是個傳奇的人物。早年因為想當記者,所以輟學抬頭報社打工,後來為了改善寫作,去上大學的夜間部課程。這時他講到了一本改變他一生的書——19世紀英國重要的思想家密爾的自傳。艾德勒讀到密爾竟然是在五歲時就讀了柏拉圖的書之後,不但從此為哲學所著迷,也開始了他大學的正式求學。《如何閱讀一本書》初版是1940年,本書的譯者之一郝明義說:讀完這本後好,讓他對閱讀及出版有了重新的認識。並且因為這本書,有一種強烈的羞恥感。作為一個出版人,在自己四十多歲時才知道這本書的存在,才去閱讀了這本書,簡直是無地自容。
  • 看完《挪威的森林》,感覺自己看了一本小黃書
    篇幅大小感覺跟之前看的《千隻鶴》差不多,我看的日本作品很少,但是感覺他們那邊的人寫小說都有一種夢幻感,讀起來就能感到很虛幻,從一開始主人公出現好像就是迷迷糊糊的,周遭的一切都很不現實,當然這和他們抒情的筆法是相關聯的。
  • 2020年讀完的30本書
    但即便如此,我感覺浪費的時間還是很多,可以用來讀書的時間應該更多一些,也許2021年可以至少把目標定為讀35本書吧。今年看的30本書,只要作者原文是英文寫的,我都儘量看原版,其中有些是多年以前看過譯文的,想要回顧。當然, 身在雪梨如果非要買中文版也不是難到哪裡去,但如果可以看到原版,除非有特別的意義(比如有感興趣的譯者 XD),看譯文的意願不是很大。
  • 3個步驟教你:用一小時讀完一本書的速讀方法!
    大家有沒有發現,當我們讀某一個領域的書讀多了之後,就會發現自己讀得越來越快。這是因為我們大腦裡關於這個領域的內容增多了,建立了關於這個領域的「資料庫」。我們每閱讀吸收一次知識,資料庫就累積、完善一次;每積累一次,其閱讀和理解的速度就加快一分。說的再通俗點,當我們剛開始進入一個領域閱讀的時候,書中的內容對於我們來說都是新的,所以讀得慢、理解的慢。
  • 2019年,我是如何輕鬆做到瘦10斤和讀完30本書的
    如果你想要的生活方式就是美食+追劇,立一個健美身材、讀50本書的flag就不可能實現,這個目標和你想要的生活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啊。我們只是人云亦云的立flag,卻完全沒有讀書運動的理由,自然就不會有結果。立了這個flag,就相當於帶著一群文藝兵,想要去攻佔美國重兵布防的諾克斯堡,根本不可能取勝。所以,先理清楚自己想要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很重要。
  • 五本超好看玄幻小說,每一本老書蟲都強力推薦,總有一本你沒看過
    五本超好看玄幻小說,每一本老書蟲都強力推薦,總有一本你沒看過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呀!本期小編繼續給大家推薦小說。這次給大家帶來的是玄幻文。01《我的徒弟都是大反派》謀生任轉蓬這本書是作者謀生任轉蓬在起點中文網連載的一本東方玄玄小說。小說講述的是男主角他一覺醒來發現自己成了世界上最強大的魔頭門派的祖師爺,而且手下弟子個個都是惡貫滿盈的惡人。同時他發現自己居然一點修為也沒有,如何鎮得住手下這幫惡徒啊。
  • 如何讀好一本書?「樊登讀書」創始人的秘訣是……丨21讀書
    21讀書來源丨本文內容綜合選自《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 》編輯丨阿巷;實習生 思純圖片來源丨《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 》,網絡每本書都有自己的使命,而讀書的過程就是人為地弄清楚一本書解決了什麼問題,抓住一本書的脈絡和重點
  • 2017年買了100多本書,強烈推薦這10本!
    《我書架上的神明》這是2017年,我買過關於薦書類別中,最好的一本書。書的內容如本書副標題所示:《72位學者談影響他們人生的書》。封面上我們可以看到有《三體》的作者劉慈欣;有清華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劉瑜等著名學者和教授。書中每一篇文章都不是高高在上,而是現身說法,妙語連珠,讀之讓人通透。
  • 5本好評如潮的無限流小說,每本都讓人讚不絕口,書荒可不容錯過
    其設定構思極其優秀,人物刻畫生動明確,劇情發展跌宕起伏,每一個故事都十分扣人心弦。只有這種類型的書才是一本真正的小說,有血有肉有感情,就像文中所說的世界觀一樣的,一本合格的小說更像是一個完整的世界。鄭吒的保護,楚軒的妖孽,詹嵐的心痛,張恆的情深,這裡有友情,有愛情,有神經病,也有變態的布局。每一個細節都讓人印象深刻,不看到後面,也許你根本不知道是什麼結果。
  • 12本好書及推薦理由:幽默是一種力量,讀起來既有趣又深刻
    好書推薦第164期:本期將為大家推薦12本「有趣」的好書,這些書籍,不僅讀完能讓我們一笑,還能從笑聲中看到一些哭聲,從笑聲中體味到生活的百態和人事的滄桑。這些書,每一本我幾乎都很喜歡,所以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 我一年讀300本書,你呢?高效讀書,推薦這三步
    不少人看起來很用功,每天讀書,甚至邊做家務邊聽書,出門也不閒著,做趟地鐵也要聽一本書。雖然每天用碎片時間讀書學習,日程表被安排的滿滿當當,但就是沒什麼效果。一本書讀了前面,忘了後面。貌似讀了不少書,但真到用的時候,只能想起來書名,書裡關鍵講了什麼,腦子裡像隔了一層霧。書的內容都記不清楚,更別提用來改善自己的生活了。
  • 有哪些有意思的科普書,讀完讓你感覺相見恨晚?
    2,該版本出版於1980年,恰逢科學的春風,60年代哪個版本裡很多無腦、反智的東西都被刪除了。3,文筆凝練、一看就懂,而且非常嚴謹,不是一知半解。相比之下,現在出版的一些多圖、精裝印刷的版本《xx個為什麼》,真是太low了。
  • 《閱讀7堂課》①:書難讀?揭秘不同類型書籍的10種閱讀法(上)
    新的一年到了,很多人在朋友圈發了過去一年閱讀的總結,並計劃在來年再接再勵讀更多的書,可卻很少有人說自己真正get到了多少技能。所以,讀書的目的,從來不是為讀而讀,而是你把書中學到的知識,真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你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閱讀7堂課》這本書,你將學會怎樣把一本書」學以致用「,真正做到提升自己的實際技能。這本書的作者是秋葉、秦陽。
  • 看了就忘,怎麼辦——《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我的床頭通常都有很多本書,至少三本以上吧。在閱讀中,當我讀不下去時,就換另一本調劑。小說是斷不會有的,不能一口氣讀完的算不上好小說,就算艱難似《百年孤獨》,我也是囫圇吞棗,一氣呵成。至於想不起來的內容,反正書在呢,有空再翻唄。
  • 2020年讀了156本書,這種方法解決我讀書慢、讀不深的困擾
    自己都被這個數字嚇了一跳,一共讀了156 本。仔細算了一下,今年真正看書的時間大概 8 個月左右,3月到 6 月,9 月到 12 月,相當於 8 個月讀了這些書,還寫了 20 多篇書評、影評。很多人可能都會有疑問,為啥我讀書那麼慢?一年連 10 本書都讀不了,你怎麼就能讀這麼多?你這不是讀書就是翻著玩兒吧?其實不是我讀書快,而是找到了讀書的方法。
  • 非科班出身如何讀完上百本英文原著?
    書非常精美,每本書都有一個紙盒裝著。我倆都是書迷,他說他年輕的時候一年要讀大約一百本書。還舉個例子。當你進入某項對你來說全新的領域的時候,比如說金融或者網際網路,即使資料全是用中文寫的,別人也用中文跟你講解,但你就是看的雲裡霧裡,聽的雲裡霧裡。你會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但當你看得越多,聽得越多的時候,某個瞬間你突然明白了別人在說什麼了,感到自己的理解力提高了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