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堂課》①:書難讀?揭秘不同類型書籍的10種閱讀法(上)

2021-01-09 堇年書影

不知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讀了很多書,但如果有人問你有什麼收穫,你想來想去感到腦袋空空,最後不得不回答一句抽象的」感覺到了自己的成長「。

成長是什麼?如果不能體現在你能力的提高,收入的增加,成長只是一種幻像,是一劑治療自己焦慮的安慰劑。

新的一年到了,很多人在朋友圈發了過去一年閱讀的總結,並計劃在來年再接再勵讀更多的書,可卻很少有人說自己真正get到了多少技能。

所以,讀書的目的,從來不是為讀而讀,而是你把書中學到的知識,真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你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閱讀7堂課》這本書,你將學會怎樣把一本書」學以致用「,真正做到提升自己的實際技能。

這本書的作者是秋葉、秦陽。秋葉是」秋葉商學院「的創始人、中歐商學院私享會導師,秦陽是他的合作夥伴,兩個人都是百萬暢銷書的作者。

作者認為,讀書分三個層次:「讀完、讀懂、會用」。因書中信息量大,一篇文章難以敘說其中精髓,因此將分幾篇文章來跟大家分享:

第一堂課、如何讀完一本書第二堂課、如何讀懂一本書第三堂課、如何會用一本書本文分享第一堂課、如何讀完一本書的上半部分。在這部分,作者提出了針對不同類書籍要用不同的讀書方法,並講述了10類不同書籍的不同讀書方法。

這10種讀書法分別是:閒讀法、抄讀法、誦讀法、仿讀法、煉讀法、逆讀法、框讀法、精讀法、圖讀法、樹讀法。難度由淺到深,逐級遞增。

因文章篇幅限制,本文主要講述前5種讀書方法。本文大約3000多字,看完大約需要5分鐘。

01、消遣類書籍——閒讀法

顧名思義,消遣類書籍就是用來打發休閒時間的,不以增加知識含量為目的書籍。比如:報紙、雜誌、新聞、小說、網文,以及現在流行的各網絡平臺的新媒體文。

這類書籍讀物的特點是讀起來有趣,輕鬆不費腦,在緊張的工作學習之餘,換換腦筋,放鬆一下。有的人覺得看這些閒書純屬浪費時間,其實也並不盡然。雖是閒書,但作者有時並非等閒之輩。

比如,現在的熱播劇《有匪》,很多人都覺得P大的原著《有斐》更好看,什麼原因?因為她的文章的格局大、灰色幽默文採好,讓人看了確實身心愉悅,欲罷不能。

另外,消遣類書籍裡也有好詞好句值得摘抄、好素材可以記錄,同時這類書籍和時代聯繫比較緊密,裡面有很多流行文化的元素,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

對於常寫新媒體文的人來說,選擇一些優質的閒書,可以讓自己的文字緊跟潮流,接地氣,寫起文章來也不那麼乏味。

02、經典名著類書籍——抄讀法

經典名著往往是公認重要的學術經典、思想經典、文學藝術經典,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其特點是難懂,因此又被稱為是「硬書」,這類書籍一般出現在大學老師的必讀書單上。

比如學經濟學必讀的4本書:《國富論》、《資本論》、《經濟學原理》、《就業、利息、貨幣通論》。

這種書的原創性強、信息量多,裡面的新概念也多,所以理解起來有難度。如果沒有老師指點,僅靠自己看,很難看得懂、看得完。

看「硬書」的方法,可以學習古人,先背再抄,讓大腦對內容先有個印象。古人讀書,很小就學四書五經,就是用這樣的方法。

這樣的書可能高出你的認知水平幾個層次,因此第一步不要追求理解,因為背景知識、生活閱歷不夠,很難真正理解。先抄下來,以後爭取反芻。

03、文筆優美的書籍——誦讀法

誦讀法,指的是背誦、朗讀。中國古人學知識,都是很重視背誦的。其好處就是,在你的理解力沒有跟上之前,先用機械記憶把書背下來,頭腦裡先留個印象,哪天理解力到了,自然也就懂得其中的意思了。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意思是說,書讀得熟,不用加以解說,就能領會到其中的意思。

有的人提到背誦就感覺頭疼,那麼就大聲朗讀吧,還可以抄寫優美段落。

好的文字是有音律感、畫面感的,有感情地大聲朗讀可以增強語感。讀得多了,可以積累自己對美好文字的認同感,提高自己的鑑賞力。

如果你也想寫出讓自己心怡的優美文字,還可以模仿好的句段。按照你喜歡的文字,同樣的風格,進行同主題仿寫,寫好後再和原文對比,感受其中差距,練得多了,進步就會很快。

04、實用技能類書籍——仿讀法(針對問題找答案,儘快實踐)

實用技能類書籍,顧名思義,是為了自己在現實生活、學習、工作的需要,刻意去學的技能。

這類書籍裡的定義就決定了,如果不能對書中的知識點加以實操應用,基本上讀了跟沒讀區別不大。

那麼實用技能類書籍具體怎麼讀呢?

第一步、找到自己這次讀書想要解決的問題。

在實用技能性書籍中,有的一本書裡有多個知識點,如果你覺得一下子全部掌握有難度,最好的方法是「逐一解決,各個擊破」。也就是說,每次只針對一個目標去學習,等到這個問題的方法掌握了,再去解決下一個問題。

其實在宋朝,著名文學家蘇軾就提出過這種方法,在他寫給侄女婿的《又答王庠書》中說:

「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作數過盡之。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並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意思是說,年輕人讀書,每一本好書都讀它幾遍。好書內容豐富就像知識的海洋,但人的精力畢竟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學會,因此建議每次只帶著一個目標去讀。

蘇軾自己也是這麼做的,他讀《漢書》時讀了三遍,第一遍學習」治世之道「,第二遍」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

第二步、針對第一步想解決的問題找到答案,儘快實踐。

讀技能類書籍,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問題,然後在書中找出答案,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事實上,很多人抱怨,自己讀了很多書感覺也沒多大變化,前面讀後面忘。年末個人總結的時候,看看自己讀完的一長串書單,回憶了半天也沒想起來學了些什麼!

怎樣解決讀後就忘的問題呢?有的人說多看幾遍書。固然,多複習是可以拉長我們的記憶時間,可隨著我們看的書越來越多,需要記得的知識點也越來越多,而大腦的容量卻固定不變。新的知識進來,舊的記憶也就越來越淡。

還有什麼好方法記住自己讀過的書、學過的知識呢?答案是去實踐。

把自己在書中學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現實中的問題結合起來去思考,儘快實踐,用過幾次後,你就能把它記住,並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當中。積累起來,就能提升你的綜合實力。

05、勵志暢銷類圖書——煉讀法

勵志暢銷類書籍,我們經常稱之為」雞湯文「,這種文章價值不大,卻也沒有必要一棍子打死。畢竟學習、生活不易,我們有時候確實需要來一碗這樣的雞湯來安慰、激勵自己,繼續前行。

記得《超級演說家》的冠軍,北大法學碩士劉媛媛,在她寫的《逆流而上》一書中曾經說過,她在高一剛開始時成績還是處於底層,全年級兩百多人,她的成績排在180多名。

在讀了一本名叫《一個叩開牛津大門的高二女生》的雞湯書後,她突然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脈似的,開始了不分晝夜的努力,最終達到了目標,也改寫了自己的命運。

但雞湯文畢竟知識含量不多,一般的模式要麼是」一大碗雞湯+一點乾貨「,要麼就是」一段勵志故事+一點方法「,因此這類書籍完全可以做到」讀薄「。

讀的時候可記錄一些金句,最後提煉出來,可以發朋友圈、微博、微頭條,既活躍了帳號,激勵別人。

高階一點的讀者,還可以把作者的觀點,寫書背後的思維邏輯依據提煉出來,用幾句話加以概括,這樣會大大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寫在結尾:

秋葉大叔和秦陽合著的這本《閱讀7堂課》書,屬於實用技能類書籍。上文已經說了,對於這種書籍,如果知識點較多,可」逐個擊破「。書中最關鍵的知識我們總結為三堂課。

為了讓學到的知識真的能夠學以致用,學得更紮實,我分幾篇文章加以講述。

在」第一堂課、如何讀完一本書「的內容中,作者共針對10類書籍,總結了10種對應的讀書方法,但本文因字數有限,只能先講這最常用的5種:閒讀法、抄讀法、誦讀法、仿讀法、煉讀法。

另外,我們在掌握方法的同時,一定不要忘了去實踐,不然前讀後忘,其結果只是安慰了自己的焦慮。

相關焦點

  • 《閱讀7堂課》:針對不同書籍有不同的閱讀方法,文末有思維導圖
    我之前也分享過一些如何快速閱讀的方法,但是有很多小夥伴留言問我,有一些大塊頭的書怎麼辦呢?的確,速度法並不適用於那些大塊頭或者文學類的書籍,更多的是用於乾貨類或者工具類的書。而書的種類繁多,我們不可能用同一個方法去閱讀所有書。那麼遇到不同的書籍,我們應該使用什麼方法去閱讀呢?
  • 這幾種類型的書籍,不要讓孩子讀太多,家裡有建議扔掉一部分
    因為,孩子今年上小學了,以後的幾年裡,需要大量地閱讀。所以,她最近通過各種渠道大量購買書籍。現在書架上的書籍,基本上做到了各種種類都有......聽到這裡,想必你跟我一樣,非常很欣賞閨蜜對孩子的教育用心程度,但是有一點,我還是忍不住提醒閨蜜:這幾種類型的書籍,不要讓孩子讀太多,家裡有建議扔掉一部分。
  • 初涉閱讀的人,先好好地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
    我讀過十幾年書,怎麼不會讀書呢?"可自從看了彭小六的《洋蔥閱讀法》之後,發現我其實真的不會讀書,平時所讀過的那些書,根本不叫讀,充其量只算是瀏覽了一遍而已,看過後沒過多久就忘得一乾二淨了。這兩天,我又看了一本關於閱讀的書《如何閱讀一本書》,此書是美國學者提默·J. 艾德勒和查爾斯.範多倫合著。艾德勒是一位學者、教育家、編輯人等,享有多重身份,且享有盛名。
  • 領悟不同閱讀目標內涵,讀那些必須要讀的東西,成為優秀閱讀者
    一個人依靠心智活動努力閱讀一本有難度的書,就如同自我破繭而出一樣。他們在粗略理解基礎上不斷探索,直到深入體察了整本書所表述的內容。因此這種主動閱讀方式要與其他閱讀方式相比,對閱讀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首先它涵蓋了更多的閱讀活動,而且不僅局限於活動數量的增加。
  • 使用分析閱讀法,書籍的厚薄你說了算
    讀書當然需要方法,從應試教育的讀書,到自我提高或者是工作需要的閱讀都是有方法的,只是以前我們用了自己的方法而不自知,或者我們已經運用了方法兒沒有講這種方法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前兩天,我們跟著《如果閱讀一本書》的作者艾德勒學習了閱讀的四個層次,現在,我們將看到作者用了整整一篇共12章的篇幅,教會我們如何進行分析閱讀。分析閱讀是閱讀的第三個層次。
  •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揭開高效閱讀的秘密,助你成為精英
    但是扎心的是,你讀了100本書,也沒感覺有啥變化,而有的人只讀完1本書就脫胎換骨了。同樣是讀書,差距咋就這麼大呢?原因很簡單,你的讀書是「死讀書」,書中的知識讀過就忘,而別人卻是將書中的知識內化於心,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那麼如何才能活用書中的知識,讓讀書成為我們工作和生活中的利器呢?著名諮詢師赤羽雄二在《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一書中,給出了答案。
  • 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差?用這20種方法,讓孩子從此徹底愛上閱讀!
    經常有家長和同學問老師,閱讀理解能力差怎麼提高,老師的回答無非是多讀課外書,但是仔細想來,還是有些泛大而全看似敷衍,今天就用這篇文章來告訴各位家長們,如何通過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孩子提升閱讀理解能力,進而提高做閱讀題的能力及分數。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民族的讀書水平。
  • 大量閱讀一定能提高閱讀能力?那要看讀什麼書
    閱讀能力的提升,要靠大量的閱讀。那是不是讀的書多了,閱讀理解能力一定好?大部分喜歡讀書的學生,閱讀理解力都比較好,可是有個別學生也喜歡看課外書,閱讀理解能力卻並不怎麼樣,這又是為什麼?我認為,能否提高閱讀能力,還要看他平時讀什麼書。
  • 讀了很多書,孩子閱讀能力還是差?非虛構閱讀了解一下
    然而,上小學之後,依然有不少孩子語文閱讀理解招架不住,數學應用題讀不懂或理解錯誤。讀了很多書,孩子的閱讀能力卻沒有提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孩子的閱讀中,家長忽視了實用性更廣的「非虛構類閱讀」。「虛構」和「非虛構」是歐美國家一種主要分類方法。
  • 很少閱讀VS經常閱讀的孩子,他們的大腦有什麼不同?
    認知心理學家通過試驗得知,同性別的孩子,接受不同頻度的閱讀刺激,胼胝體的厚度存在明顯差異,經常閱讀的孩子胼胝體會增厚。2、左側枕-顳區更活躍度不同經常閱讀的孩子,會在大腦左側枕-顳區打造一個活躍的閱讀區域,當書本上的信息傳遞到這個專屬區域,由於經常得到鍛鍊,它處理信息的速度和效率會更快,而那些不經常閱讀的孩子,這個區域活躍度不高,工作能力也較弱。
  • 尋找100位愛閱讀的媽媽,開啟寶寶閱讀力——小河馬14天悅讀營火熱招募中
    當萌娃遇到閱讀,會碰撞出什麼火花呢?是輔導作業氣壞爸媽?還是自己讀題,自己siri樂壞爸媽?是一看見書本就逃走?還是奶聲奶氣的朗讀者,一日不讀書,飯菜都不香。每天閱讀課外書1h打底,還嫌時間不夠的7歲小西瓜姐姐比如看書如同吃飯一樣自然的萌娃們
  • 別再讓7-9歲孩子讀爛書了!15套經典獲獎童書,讓閱讀有質有量
    文 | 維尼媽媽沐瀅閱讀約 7 分鐘我被催更了!前幾天一位家長夥伴說:你列的7-9歲書單啥時候出啊?期待中……這才讓健忘我的想起來,這書單拖更太久了!請各位父母切記:《查理與巧克力工廠》的原著和電影版對比,書籍原著更適合孩子閱讀,但電影版更像是以成人角度看世界的暗黑童話,因此,更推薦家長給孩子看原著書籍!
  • 給想要建立閱讀習慣的人的建議:「雜讀」、少量讀、讀經典
    這本書很適合還沒有建立起閱讀習慣和閱讀體系的朋友,書中提供的建議有助於這類朋友找到方向、開啟自己的閱讀之旅。首先,不要望文生義、被副標題「腦科學家教我的讀書法」誤導。作者的確是腦科學家,但這本書並沒有引用很多「高大上」的腦科學知識來證明什麼。恰恰相反,作者坦言,「『腦科學』其實尚未了解大腦」。
  • 知乎高贊,全球公認的終極學習法,費曼技巧,也能幫你高效閱讀
    這也是很多大學課堂上總有一些小組討論、小組匯報的原因。這就是為了通過主動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加深知識的理解程度,而不是單純聽老師在那講。費曼式讀書法,幫助你高效閱讀掌握了費曼學習法的根本原理後,我相信你也能明白,應該如何去高效閱讀了。
  • 怎樣才能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讀書,讀有針對性的書
    孩子的閱讀能力不強,怎麼辦?有沒有捷徑可以走?一、只有多讀,才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正道。語文閱讀底子差,就要多讀,只有在閱讀中才能學會閱讀,提高閱讀能力。按理說,不是幾本閱讀理解的書就能解決問題的。散文閱讀差,就多讀散文;議論文差,就多讀議論文;說明文差,就多讀說明文。總之,哪種文體不會讀就多讀哪種文體,讀多了,就會找到規律,就能提高相應文體的閱讀能力。這是我給的第一條建議,什麼文體不愛讀,就要多讀相應的文體,讀到習慣了為止。
  • 閱讀能力差怎麼辦,如何才能提升閱讀能力?
    所以一般情況下,跳讀略讀更多的時候,主要適合讀網絡小說。2)掃讀。這裡說的掃讀就是在傳統閱讀的方式上,加快速度一行一行的掃過文字,不過多遺漏文字的一種讀法(如果你在看的時候容易看串行或注意力不集中,可以用一支細一些的筆,在文字下方快速的移動,引導著眼睛去閱讀)。掃讀是一種有重點的讀法,掃讀的時候,只在重點句子上停留,一般次要的、輔助的就簡單過一遍。
  • 如何正確閱讀性學書籍
    回到文章開頭的案例,許明作為一名高材生,涉獵廣泛,閱讀了許多性學書籍,增長了性知識,這本來是件好事,但他並沒有正確看待書中性學理論,反而受性自由思想的影響,形成了錯誤的價值觀,進而影響了職業生涯和婚姻幸福,終釀苦果。
  • 上外圖文君帶你思辨閱讀②:讀什麼
    但在這個信息極大豐富的時代,面對古今中外、汗牛充棟的書籍,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選擇困難症。他們是誰?他們讀些什麼?有現成的書單嗎?他們如何梳理閱讀的脈絡?他們有什麼不一樣的視角?他們如何以閱讀滋養寫作?他們如何從閱讀感悟人生?
  • 愛閱讀多重傳書打造開放式閱讀體驗
    為了滿足用戶全面閱讀的訴求,眾多手機閱讀APP也在不斷創新,致力於為用戶打造隨身圖書館的愛閱讀最近也有大動作,經過重磅升級的新版UI已於近期上線,其新增的多重傳書模式讓用戶在充實書架時有了更豐富的選擇。    據了解,用戶喜歡什麼樣的書籍,向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愛閱讀新版UI在書籍搜索和傳輸方面做得更加細緻到位。
  • 英語閱讀——告別啟蒙期的低水平循環
    最後買了全套的《牛津閱讀樹》(Oxford Reading Tree),共500多本;還有外研社引進的麗聲系列繪本和故事書。這兩套書比較系統和權威,適合孩子循序漸進地學習。三年下來,總共閱讀了1000多本繪本故事。但是,在上小學之後,隨著苗苗的中文識字量的提升,藉助拼音的幫助,她的中文已經開始啃大部頭的課外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