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堂課》:針對不同書籍有不同的閱讀方法,文末有思維導圖

2021-01-07 益菲讀書

我之前也分享過一些如何快速閱讀的方法,但是有很多小夥伴留言問我,有一些大塊頭的書怎麼辦呢?

的確,速度法並不適用於那些大塊頭或者文學類的書籍,更多的是用於乾貨類或者工具類的書。而書的種類繁多,我們不可能用同一個方法去閱讀所有書。那麼遇到不同的書籍,我們應該使用什麼方法去閱讀呢?

秋葉大叔新出版了一本《閱讀7堂課》,在這本書裡,秋葉針對不同類型的書籍給出了不同的閱讀方法。10種閱讀方法幾乎涵蓋了所有品類的書籍。

比如在我們休閒的時候,拿出一本書,目的是為了消遣放鬆。所以這個時候不必拘泥於用什麼方法閱讀,只要能夠讓大腦休息即可。不過休閒消遣類的書籍也並不是對自己沒有幫助的。閱讀這樣的書籍,可以讓我們大腦獲得放鬆,了解當下流行的趨勢。並且當我們換一個領域的書籍閱讀時,容易迸發出靈感和創意。

而像是經典名著類的書籍,遇到金句或者非常好的片段,我們可以用邊抄寫邊誦讀的方法。這個方法雖然很傳統,但是也是非常有價值的方法。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當我們用筆來記錄的時候,這些美好會在我們的記憶裡留存。

像是詩歌和散文這一類的書籍,需要有很好的節奏和氛圍的。所以有感情的誦讀是最好的方法。

除了這些具有特殊意義的書籍之外,其他的書籍秋葉幫助我們通過5個步驟來閱讀。

第一步:提問題,建立初級框架

當我們帶著問題去閱讀時,更容易在書裡找到答案。所以我們在閱讀之前,可以先寫好一個問題的框架。當我們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時,也代表著我們理順了這本書的結構脈絡。

寫下幾個問題:

這本書的作者是誰?

這本書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這本書裡面有哪些觀點?

作者用哪些論據來論證自己的觀點的?

這本書能夠解決哪些問題?

作者是怎麼解決問題的?

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這些問題的答案才是一本書的價值所在。所以我們先提出問題,再將精力聚焦到這些問題的答案上面,那麼我們閱讀的效率將更高。

第二步: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帶著批判思維

帶著批判性思維閱讀的好處,就是能夠客觀的認識一本書,而不僅僅是跟隨著作者的思維和觀點。

有一句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有時候同一個主題的不同作者也會有不同的觀點。比如說關於習慣的養成這樣的書籍。《微習慣》這本書的作者提倡一直堅持微習慣,才是能夠養成習慣的重要法則。而堅持微習慣的法則之一就是不要漸漸地加大任務量。而《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這本書中,作者將習慣的養成分成三個階段:「反抗期」 「不穩定期」 「倦怠期」。在反抗期時,作者提倡通過微習慣開啟行動模式。而到了不穩定期,要漸漸地加大任務量。

所以如果我們不帶著批判性思維去閱讀,那麼我們不知道該聽從哪個作者的觀點,那麼我們讀了很多書也還是沒有收穫。

所以通過批判思維去讀書是帶著自己的頭腦去閱讀。讓我們可以公正客觀的了解作者的價值觀和觀點。並且了解到這些知識需要應用到什麼樣的場景和什麼樣的情況之下。這樣的閱讀才更有意義和價值。

第三步:精讀

精讀是從不同的維度去讀。並且把一本書裡的知識點,連接到整個知識體系當中。

比如說像《刻意練習》這本書。整本書都在介紹刻意練習這一個方法。所以這個方法在整本書中的介紹是非常全面的。但是也有很多書裡面很粗略的提到一個方法,但是我們並不能把這一個知識點僅僅放在這本書裡面學習,這樣的話我們學到的知識並不全面。

比如很多書都提到過費曼學習法。但僅僅是將費曼學習法簡單的介紹。如果我們真正想了解費曼學習法,就應該把這一個知識點單獨提出來放到網上搜索,或者找到所有費曼學習法相關的書籍綜合學習。讓這個知識點自成體系。

這些都屬於精度模式。精讀可以幫助我們學習的不僅僅是知識點在一本書中的解讀,而是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解讀。

所以精讀一本書的目的並不僅僅是了解這一本書,而是將這本書裡面的知識與知識體系做連結。讓我們能夠從多角度去擴展一本書裡面的知識結構。

第四步:圖解歸納

當我們讀完一本書的時候,可以用思維導圖或者視覺筆記等等方式,把一本書的結構脈絡畫出來。這個過程是回顧的過程,如果遇到停頓的地方,可以回過頭去再次回顧知識點。

這樣作圖可以幫助我們增加對這本書的理解和記憶。並且將一本書的知識或者一個知識點在體系中的位置串聯起來。幫助我們更好的吸收和內化這些知識。

而且圖片是比文字更能夠吸引我們的視覺注意力的,更容易在我們的腦海裡形成記憶,也對於日後的回顧更便利。

第五步: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是構建知識體系最好的方式。因為可以把一個知識從不同維度不同作者的觀點裡整合起來。幫助我們從不同面去了解一個知識如何應用到我們的實踐生活中。

在主題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把自己的角色代入到書中觀點。或者把書中知識結合自己的實踐去總結經驗。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吸收和內化知識。

而且同主題的書籍可以幫我們建立起知識結構體系,讓我們的知識點串聯成線,最後結織成網絡。

秋葉在《閱讀7堂課》裡面不僅僅是給出了10個閱讀方法,還從如何理解吸收知識和如何學以致用兩個方面給出了解答。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書籍。裡面很多方法不僅僅可以應用於讀書,也可以應用於我們的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很值得大家去閱讀和學習。

下面是10個閱讀方法的思維導圖,大家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並且通過主題閱讀、精讀、建立框架結構等方法,將讀到的知識為自己所用。

歡迎關注益菲讀書,更多個人成長類的乾貨分享給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在下面留言,我都會盡力解答。

相關焦點

  • 《閱讀7堂課》①:書難讀?揭秘不同類型書籍的10種閱讀法(上)
    新的一年到了,很多人在朋友圈發了過去一年閱讀的總結,並計劃在來年再接再勵讀更多的書,可卻很少有人說自己真正get到了多少技能。所以,讀書的目的,從來不是為讀而讀,而是你把書中學到的知識,真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你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閱讀7堂課》這本書,你將學會怎樣把一本書」學以致用「,真正做到提升自己的實際技能。這本書的作者是秋葉、秦陽。
  • 想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那就不要錯過這八大思維導圖了!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孩子都有閱讀困難的情況,有的是很艱難才看完一篇課文或一本書,有的是看完後根本不知道書中的內容,這些都是閱讀能力不高的體現。那麼如何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呢?《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維力》一書作者楊瑜君、萬玲告訴我們可以利用思維導圖Thinking Maps,幫助孩子提高閱讀能力,讓孩子學會閱讀和在閱讀收穫知識。思維導圖Thinking Maps是學習各種閱讀方法的可視化利器。
  • 用思維導圖來精讀繪本故事,閱讀不再囫圇吞棗
    小學階段主要的閱讀策略包括:文章大意、細節描寫、人物性格、故事發展、因果關係、對比和比較……老師會常常會藉助「思維導圖」這一工具,因為它可以直接達成對閱讀策略的目標。
  • 《圖形思考與表達的20堂課》職場與生活中,選擇圖解or思維導圖?
    文/宅醬零零0o能夠自己動腦思考、找出問題解決方案的人,才能在這個時代勝出 。你有沒有發現,無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會思考的人總能表現的更出色。他們有清晰的工作思路,總能很輕鬆地解決棘手的難題,生活安排的也很合理,仿佛沒有什麼能令他們變色。其實,思維能力是可以訓練的。
  • 南寧思維導圖學習方法有哪些-巨鹿
    南寧思維導圖學習方法有哪些-巨鹿思維導圖培訓能夠幫助同學快速理清思維、構建知識的框架,提升學習的效率,有的同學思維敏捷、平時不見得學習多用功,但是考試成績卻非常的好;而有的同學思路不清晰,即使認真聽課、看書也記不住那麼多的內容,下面小編和您一起了解一下思維導圖培訓給同學帶來哪些好處。
  • 思維導圖——創新與整理的利器
    在此,我們便需要一個打破陳舊思考狀態的思維工具,它就是「思維導圖」。市面上有大量關於思維導圖學習的書籍,也有不少培訓機構有思維導圖的傳授課程,但就我個人的學習過程及經驗而言,外文翻譯過來的書籍不一定適合中國人的思路,在表達習慣方面也許看了很多書依然不知道什麼是思維導圖,至少我在學習的時候有過這樣的體會。
  • 怎麼畫漂亮的思維導圖?畫思維導圖簡單的方法是什麼
    思維導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運用的十分廣泛,它是一種將我們大腦中抽象的思考過程通過圖文並茂的發散性結構展現在一張圖上,它簡單卻很有效,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那麼,思維導圖怎麼畫呢?有沒有簡單的方法呢?下面小編將給大家細細講解,一起來學習吧!
  • 一本實用易懂的微積分書+一款簡單好用的思維導圖軟體+分享連結
    有關微積分的書籍很多,比如《微積分的歷程 從牛頓到勒貝格》。讀者可以購買紙質書籍閱讀。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二、一款簡單好用的思維導圖軟體  MindMaster是深圳市億圖軟體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思維導圖軟體。
  • 【入門篇】走近思維導圖
    「買電腦,汽車等都會有很厚的說明書,而人的大腦這部全世界最有深度和力量的機器卻沒有說明書。我就是要寫這樣一本書。」
  • 5張圖,7個步驟,讓你的英語閱讀課不再枯燥
    英國學者東尼·博贊說過:思維導圖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圖形技術,是打開大腦潛力的萬能鑰匙 。關於思維導圖的教育,目前已廣泛運用在小學幼兒教育。但對於中學階段的英語教育,思維導圖方式很少出現在課程中。尤其是英語閱讀,更多老師還是使用傳統方法,著重於單詞、語法、句子的解析。
  • 很少閱讀VS經常閱讀的孩子,他們的大腦有什麼不同?
    孩子進入小學後,學習課本知識較為單一,很有必要讓孩子閱讀一些課外書籍來擴充知識面,培養格局。在閱讀的過程中,孩子大腦的作業系統也會不斷升級,越讀越聰明。雖然越來越多的家長都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可讓小小的孩子愛上閱讀並不那麼容易。
  • 中高年級閱讀科普類文章,畫思維導圖去理解,情況有點不一樣
    說起閱讀,最怕的是科普類,殊不知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中高年級的閱讀要有一定數量的科普作品」。可見,科普類文章的閱讀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科普類文章主要是介紹某種事物,形象地說明它的形態、特徵、性質、意義、成因及其功能,和作用等。有比較難以理解的科學知識,包括一些「科技術語」。對於知識面狹窄,見識少的小學生來說,閱讀上就存在點問題了。
  • 比思維導圖更簡單的圖形思維工具,讓你思考更有想法,表達更出色
    我在閱讀《圖形思考與表達的20堂課》時學到一個新詞——自我表達力。人與外界接觸,往往是使用自我表達力的過程:你參加公司會議,在會議上發表的意見;你寫的文章,文章中透露出你的觀點與思考等等。人真的是無時無刻不在思考,不在表達。現有的表達方式大概有4種:文字表達,語言表達,思維導圖與PPT表達。但這些表達方式於我們各有各的不便之處。
  • 九年級上冊化學知識,7張思維導圖全概括,升初三學生提前掌握
    九年級上冊化學知識,7張思維導圖全概括,升初三學生提前掌握化學是門知識點非常寬泛的學科,不僅元素很多,而且化學方程式、化學實驗等等都很多。它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律的科學。
  • 解讀|風靡全球的思維導圖,究竟是什麼?你了解多少?
    思維導圖(Mindmap)它是一個外來的概念,是由英國東尼.博贊先生(Tony Buzan)一生的研究項目,是於70年代初提出的一個全腦開發、科學用腦的概念。它是一種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 ,與其說思維導圖是一種記筆記的方式,實際上它更接近於做筆記的一種方法。也就是說思維導圖更多的是用來記錄我們被激發的思維,並將這種從中心到周圍的非線性的思考整理記錄下來。
  • 《深度閱讀》:運用這7個技巧做筆記,積累屬於自己的讀書經驗
    通過摘抄促進對書的消化7.運用「思維導圖」將內容形象化,將一本書濃縮到一張圖上>「思維導圖」是一種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既簡單又有效。思維導圖運用圖文並茂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係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連結。將一本書的內容,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表達出來,既是把抽象而複雜的內容形象化,也是幫助我們理解全書的最直接的方式。它可以把書中的人物關係、時間脈絡和主要人物命運等等,清晰地擺在我們的面前,一目了然。
  • 思維導圖零基礎完全手冊-新手必備
    第一篇:初識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概念與結構思維導圖,英文名:Mindmap,因翻譯不同,也被稱作心智圖或腦圖,它是一種有效的發散性思維工具。思維導圖實質是一種可視化的圖表,能夠還原大腦思考和產生想法的過程。通過捕捉和表達發散性思維,可以對大腦內部進程進行外部呈現。
  • 網絡式閱讀:如何打破普通人「線性思維」的定式?
    如今,在這兩種不同選擇的背景下,你分別能有多少資金了呢?就第一個選擇而言,在過去這35年間,如果我們把每年的複合增長率假設為相對可觀的7%,那你當時的這筆資金在如今就可以變成21.3萬美元。針對第二個選擇,如果保持一樣的複合增長率,如今你手上的資金大概只有5.3萬美元。
  • 卓育英才·海豚導圖教你輕鬆學會思維導圖
    為了讓學生和家長進一步了解思維導圖,7月27日,青少年素質教育企業卓育英才旗下海豚導圖在北京天倫王朝酒店舉行了一場「輕鬆學會思維導圖」活動暨海豚導圖媒體開放日。海豚導圖研發的思維導圖系列課程,致力於讓青少年啟動大腦的無限潛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從邏輯力、速記能力、創新能力、藝術領悟等方面,挖掘青少年的潛力,多維度提升自我,塑造全面競爭力。活動現場,「白馬老師」褚佳麟分享了「中國青少年學習當中為什麼要使用思維導圖」的觀點。
  • 四年級孩子理解記憶課文有困難?聰明的家長用思維導圖來幫忙
    一課一張圖,輕鬆學語文,{四年級語文思維導圖和重點知識}專欄,包含語文每課的思維導圖、閱讀理解、字詞巧記、文學常識。本節是專欄第1節,主要內容是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觀潮》、《走月亮》、《現代詩二首》、《繁星》4篇課文的思維導圖與閱讀理解。文末附私信領取電子文檔方式。1. 觀潮《觀潮》為一篇寫景為主的散文,語言細膩生動,捕捉畫面,視野開闊,氣勢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