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可以說是21世紀的一大創舉,不知不覺中我們的生活中已被思維導圖所充斥,輔導機構爭相推出的思維導圖培訓班,既有成人職場規劃也不乏兒童學習養成,無疑這一理論正指引著公司、企業及學校發展。
無論出門旅行還是商場購物
總能看到思維導圖的引導
上級工作匯報 客戶文案策劃
也都用到了條理清晰的思維導圖
為什麼思維導圖變得這麼流行?
為什麼思維導圖一夜之間擠進了生活?
這個新晉「網紅」到底是什麼呢?
什麼是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Mindmap)它是一個外來的概念,是由英國東尼.博贊先生(Tony Buzan)一生的研究項目,是於70年代初提出的一個全腦開發、科學用腦的概念。
它是一種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 ,與其說思維導圖是一種記筆記的方式,實際上它更接近於做筆記的一種方法。也就是說思維導圖更多的是用來記錄我們被激發的思維,並將這種從中心到周圍的非線性的思考整理記錄下來。
因為它簡單卻又很有效,能夠激發我們的想像力與聯想能力,同時圖文並茂的方式將思考過程可視化了,能夠更簡便地為我們所記憶、為他人所理解,從而不斷地激發我們的思考潛能。
怎樣理解思維導圖
將「思維導圖」四個字拆開來解釋,更容易理解到他的內在寓意,當然我們所謂的拆開理解,並非單純的分開四個字,而是還原到他起源的英語中。「思維導圖」是由「Mind Maps」 翻譯而來,我們只是字面翻譯成了中文。
「Mind」 理解為「思維「、」心智「、」精神「、」智力「等等,這用中文解釋是很難準確理解到它的全部含義。
」Map」最簡單的一種解釋是「地圖」,又可以翻譯為「提供信息」、「了解信息」。
如果要更加容易地接受和理解,也可以解釋為「將人的思維用圖形來表達出來」,使思維圖形化、視覺化。
思維導圖的起源
上世紀60年代,正在讀大學二年級的東尼·博贊想要在圖書館獲得一本談論大腦和如何使用大腦的書籍,以幫助自己提升學習效率,但並未如願。在這樣的情景下,他沒有放棄探索,自我學習了心理學、信息理論、感知理論、大腦神經生理學等書籍,還廣泛閱讀偉大思想家的筆記資料。經過大量的學習和研究,他認為,若將人類大腦的各個物理方面和資歷技巧彼此協作,會顯著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和生產效益。比如,在筆記上用一些顏色塗寫在重要筆記上,會使得記憶效率提高近一倍。
在此期間,東尼·博贊為一些智力缺陷的孩子做輔導,並大膽使用自己研究的理論,應用在教學中,結果卻是分外喜人的。這種全新的思維理論,可以幫助一位女孩在一個月的時間裡,智商從史上低點提升至160。東尼·博贊將這種思維方式命名為思維導圖(Mindmap)。
隨後幾年裡,東尼·博贊一直在不斷完善發散性思維和思維導圖理念,並去往全世界,為政府、學校、企業介紹思維導圖的價值。1995年,他撰寫並發布了《思維導圖》一書。正因為博贊的研究與積極推廣,全球近5億人得以享受這項成果。
思維導圖的類別
思維導圖的表現方式非常豐富,語言、數字、圖形圖像、顏色都可,十分貼近人類大腦形象思維的特點;
其8個類別兼顧了發散性和關聯性,適合不同需求的思維特點;
除此之外,思維導圖的發散性、藝術性還有助於激發人的創造力。
思維導圖的用途
【個人】計劃、行程、溝通、組織、分析和解決問題
【學習者】記憶、筆記、寫報告、寫論文、做演講、考試、思考、集中注意力
【職場人士】計劃、溝通、項目管理、組織、會議、培訓、談判、面試
【家長】幫孩子通過思辨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價值體系
怎樣學習思維導圖
從2000年起,思維導圖就逐漸被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引入,作為教育改革策略之一。
在美國,它是學生必會的「tools for learning」,老師會用它幫助孩子們進行思考,開啟大腦的無限潛力。
新加坡教育部更將它列為小學必修科目,要求孩子能夠把不同類型的思維導圖,熟練運用在閱讀、寫作、數學、邏輯思考等方面。
可以說,思維導圖是孩子通往「高效學習,學會學習」路上的必修課。
其實,不止是國外,國內也有很多家長意識到學習方法的重要性,開始讓孩子接觸思維導圖。
全球超6億人在用思維導圖憑什麼只有他讓發明者稱讚「超級電腦」
他是思維導圖的重度使用者10年多線下培訓和應用累計畫圖超過1000張
他知道怎樣把它用到實處 —— 他就是吳帝德
10餘年思維導圖實戰經驗
思維導圖暢銷書作者
思維導圖超人氣老師
第22屆世界記憶大師
《最強大腦》選手教練
「中國超級大腦人才庫」成員
中國翻譯協會會員
為了讓你快速了解吳帝德老師,我們還是列些數據吧!
吳帝德運用思維導圖,同時經營2家公司並持續盈利保持著每周2場線下講座,場場爆滿,幫助3萬人提高工作效率數十萬名孩子個案教學實例,對孩子的學習特點了如指掌編寫暢銷書籍《思維導圖寶典》,累計銷售10萬冊,飽受讀者好評,至今仍重複翻版加印
他的每一節課,都精心設計了遊戲互動環節,引導孩子們參與其中。結合語數英等學科案例,用思維導圖幫助孩子們理解知識,整個過程好玩又實用,讓他們發現,學習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孩子產生了興趣,自然會慢慢減少對學習的「牴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