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次的傳統佳節——中秋,今年的中秋似乎有點不一樣,竟然和國慶是同一天,八天的假期多半又有一半的朋友要玩瘋了。關於中秋,你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研用思維導圖帶你了解中秋
01
簡介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仲秋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時間是在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又名仲秋,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02
傳說由來
傳說1:
嫦娥奔月
相傳,后羿射日後,從王母娘娘處得到一包成仙藥,交給妻子嫦娥保管。不料這一幕被小人蓬蒙看見,趁后羿外出狩獵,逼嫦娥交出仙藥。嫦娥情急之下吞服仙藥奔月。后羿歸來後,只能仰望夜空,對著月中身影呼喚愛妻,並擺上香案、放上果品,遙祭嫦娥。就這樣,中秋節這天祭拜月亮的習俗世代相傳。
傳說2:
吳剛伐桂
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漢朝西河人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砍伐桂樹。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幾千年來,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李白有詩云,「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
傳說3:
玉兔搗藥
玉兔搗藥,道教掌故之一,見於漢樂府《董逃行》。相傳月亮之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種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藥,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為月亮的代名詞。
傳說4:
朱元璋——月餅起義
元代末年,反元起義領袖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利用中秋民眾互贈圓餅之際,在餅中夾帶「八月十五夜殺韃子」的字條,大家見了餅中字條,一傳十,十傳百,如約於這天夜裡一起滅殺無惡不作的「韃子」(元兵),過後家家吃餅慶祝起義勝利,並正式稱中秋節的圓餅為月餅。
03
中秋習俗
每到中秋節,月餅是必不可少的,它象徵著團圓,寓意著圓滿,是我們對親情的寄託。在中秋節來臨之際,親朋好友互相贈月餅,是一種親情的體現,也是社會關係的聯絡。除此之外還有中秋祭月、文人賞月、民間拜月、中秋宴俗、探親團聚、玩花燈、猜燈謎、掛通草燈、青苗社、舞火龍、觀潮、賞桂花、飲桂花酒等風俗活動。
04
中秋詩詞
嫦娥
唐.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
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
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其一】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露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其二】
稍下巫山峽,猶銜白帝城。
氣沈全浦暗,輪仄半樓明。
刁鬥皆催曉,蟾蜍且自傾。
張弓倚殘魄,不獨漢家營。
水調歌頭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