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元旦當天稱體重,152斤(身高182的36歲北方男性),相比2019年元旦的164斤減重12斤。另外,盤點了一下這一年讀過的書,不算2本正在讀的和一些半途而廢的,剛好有30本(正常上班、加班、帶娃、刷抖音、寫文章的情況下)。
這對我來說,算是豐收的一年,今年我完成了過去10多年裡一直立下flag但卻從來沒有實現的目標。想必很多朋友,有著同樣的心願,所以我就獻醜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先說說我失敗的過往。
每年都立flag。
年年計劃著瘦10斤,然後,一個flag用一輩子。
從2013年元旦就開始立志要減肥,那時160斤,而到了18年元旦已經超過170斤。肚子大得看起來像孕婦,站直了都看不到自己的腳。
後來有雞湯文說,要制定具體的計劃。
於是列了很長一篇計劃,包括飲食、運動量、運動類型,還專門買了跑步機。
然後,這個計劃又可以用10年,因為從未被完成,所以不需要更新。
後來又有人說,計劃不能寫太多。
於是修訂了一個簡明的計劃,估計又可以用10年……
年年立flag,年年完不成!
讀書也是這樣。
13年和之前買的書,一直放到今年,最後終於下定決心,留下2本,其餘整理了半箱,扔掉!
馬雲說,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這種鬼話,我們也就調侃的時候說說罷了,千萬別當作指導思想。你仔細想想,既沒有邏輯,又沒有可操作性,對我們的生活完全沒有指導價值。就是一句隨口說的滿是嘌呤的雞湯,只不過說話的人是馬雲而已。
Flag還要立嗎?要!
但他的實現,不是靠「萬一」,而是根據你的Flag後面的生活方式來確定你要立的flag的方向。
就像一支軍隊,旗幟很重要,他指令三軍統一方向。但真正發揮作用的,是後邊的軍隊;軍隊的陣型、單兵裝備、作戰方案,這些才是重點。具體到個人,就是你每天想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來生活,決定了你奮鬥的目標。
如果你想要的生活方式就是美食+追劇,立一個健美身材、讀50本書的flag就不可能實現,這個目標和你想要的生活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啊。我們只是人云亦云的立flag,卻完全沒有讀書運動的理由,自然就不會有結果。
立了這個flag,就相當於帶著一群文藝兵,想要去攻佔美國重兵布防的諾克斯堡,根本不可能取勝。
所以,先理清楚自己想要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很重要。根據自己的生活方式,來確定每年的flag。
追劇,是不是我的生活方式呢?好像不是。
為了跳出主觀世界,我錄了一段自己看劇時候的視頻:目光呆滯,喜怒無常,為了一個從未謀面的作者杜撰出來的情節而瘋瘋癲癲……感覺自己像是個傻子一樣,張著嘴、流著口水等待餵食。
我確定這不是我要的生活方式,我不喜歡那個追劇時候的自己,自然的也就逐漸戒掉了。今年我只看完了兩部劇,一部是《權力的遊戲》第8季共5集,曾經的信仰,即使爛尾也追了;另外一部是《小豬佩奇》全7季,還看了很多遍,這個問題我還沒有想好怎麼解決。
美食是不是我的生活方式呢?是!
我想很多人跟我答案一樣。我不但吃得多,而且特別喜好漢堡王、麥當勞、巧克力、奶油蛋糕、披薩、肥腸這些高熱量的食物。手機點餐記錄顯示,我2019年光顧過83次麥當勞,平均每4天就要去一次那個非常不健康的地方,在最瘋狂的2017年估計不少於300次。所以,這些垃圾食品,是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不能捨棄。至於吃這麼多垃圾食品卻還沒有長胖,後邊慢慢講。
電視劇排除,美食留下。
同樣的邏輯,我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做了梳理。健康很重要,因為生病的時間金錢成本太高我負擔不起;事業很重要,上有6老,下有1小;不擅長社交,就不勉強自己參加一些沒有必要的社交了;過去陪伴家人的時間太少,要多花時間和家人一起;開車需要專注,佔用時間,就儘量地鐵公交出行;睡到自然醒,還不如早點醒來刷抖音有意思;和諧的人際關係很重要……
這樣,我需要立的flag自然就出來了:以健康的方式生活(包括身心健康、人際關係健康)、在事業上有所突破、多花時間陪伴家人!
而讀書、運動、減肥節食,都不在我的目標明細上。
這個目標的確立,經過了一個沉澱期。在這段時間,我同時也做了心態上的準備:相信自己可以改變過去的狀態,以自己理想的方式生活。
今年元旦,55歲的郭富城,在湖南衛視跨年晚會又唱又跳了3首歌。雖然很多人說天王跟不上節奏了,但是55歲的年紀啊,仍然可以做到這樣已經非常優秀了,又有幾個人的父母輩可以有這樣的體力呢?年齡都不是問題,那些年我們所給自己找的藉口,也都不是問題,心態才是根本的問題。
心態準備好了之後,開始找方法。下面分別說一下,我是怎麼做的。
1、要健康,對應的是運動,矛盾的是時間,和美食誘惑。
我之前遊泳,但遊泳太佔用時間,往返遊泳館要1小時,換衣服洗澡要半小時,實際遊泳的時間也只有1小時,雖然運動量大,但是很不划算。
跑步之所以流行,有它的道理。不需要裝備和附帶時間投入,而且去山腳下、去海邊這些環境好的地方跑還能緩解工作壓力、舒緩心情(這是我的自帶優勢,我住的地方靠山靠海)。
因為時間的原因,跑步的頻率也沒有太高,儘可能的堅持每周跑一次,一次一小時。有時候因為太忙了長時間沒有跑,突然想起了,只要沒有太緊急的事情,就立刻行動,不想東想西,在附近的公園簡短的跑半個小時。
為了讓自己不鬆懈,我還報名了2次半程馬拉松。一次因為人太多要抽籤,結果沒選上,但在落選之前那段時間,也敦促著我不放棄練習,目的也就達到了。跑馬拉松也不求什麼成績,最後2小時11分完成了半程馬拉松。
我還加了一個跑馬拉松的群,沒有發過言,就是時刻提醒著自己,要活動一下「年邁」的身體。而且看一看裡邊人曬出來的成績,不時的給自己一個目標。
除了跑步,其他的運動也可以輔助,但未必要佔用時間。比如,我會在逗孩子玩的時候表演平板撐、學著抖音上的動作來給孩子跳舞、會提前2站地下車走路、在戶外天冷了做HIIT運動取暖……
再來說一下,垃圾食品為什麼沒有能阻止我減重。
首先,過去一年的大部分時間裡,我每天的運動步數都不少於10000步。能走路的時候儘量走路,上下班也留出幾站地來走路。如果上班時間不夠了怎麼辦?跑唄!難不成你會飛?
其次,我吃很多垃圾食品,但基本都是在早飯和午飯。麥當勞的早餐,漢堡王的午飯,披薩也是在中午吃的。為了和家人多一些相處時間,晚飯都是和父母一起吃。父母的飲食習慣比較清淡,媽媽經常炒很多菜,但以青菜為主,每次看到青菜,我就努力吃菜吃到撐,媽媽看著也開心,下次繼續做更多青菜,我還是吃到撐,自然的把主食部分省掉!重點,晚飯把主食部分省掉!
第三個原因,是我並沒有吃太多甜食。巧克力吃很多,但都是無糖的,咖啡喝了很多,一般也都是美式。酸奶和可樂喝了不少,這個是我留給明年的挑戰。
其實脂肪和肥肉、巧克力這些都不會讓人長胖,真正讓人長胖的是糖和澱粉。少吃糖和晚餐不吃主食的我,已經成功的驗證了這一點!
2、關於讀書,這從來都不是目標,而是一種目標的實現方式。
我在19年年初的時候也並沒有訂立具體的讀書目標,但是我想要良好的人際關係、和睦的家庭氛圍,我想要在事業上有所突破……我需要的答案,身邊的人給不了,網絡信息不可信,去上學沒時間,讀書是唯一的、最好的方式。
我所選擇的每一本書,基本上都是帶著問題去找的,所以自然也有動力去讀。
選擇的過程中,也遇到過不少不靠譜的書,比如一些職業」導師「寫的書,除了雞湯,就是堆砌,毫無價值。最後總結出來幾個選書的經驗:要麼選在一個專業領域深入研究的人士寫的書,要麼選事業成功人士寫的經驗總結回顧;和國內書籍泛濫相比,國外作者的書能賣到中國來一般都更具實力,但可能有文化差異;如果一個作者寫書非常的高產,而且沒有專業研究領域,那這樣的書一般都會很水。小經驗分享,供參考。
關於讀書的時間,其實讀完一本20萬字的書,用不了多少時間。如果是粗讀,大概3、4個小時。因為我要尋找答案,有不少書讀的還是比較精細。而且用的都是時間零散,隔一段時間再拿起來重新讀需要回顧,平均下來讀完一本書大概要10小時。
30本書,就需要300小時,加上那些讀了一半扔掉的書,平均每天要花1小時來讀書。這相當於一年內看完了《陳情令》+《慶餘年》+《知否知否…》+《第二次也很美》+《親愛的熱愛的》+《延禧攻略》,還是用了不少快進……
我做到堅持每天讀書1小時了嗎?沒有!一個有工作有家庭的成年人,做到這樣太難了。我覺得,那些誰誰堅持每天讀書2小時,雷打不動的堅持,要麼是鬼話,要麼是神仙,反正我做不到。但我可以做到的是,儘量整合碎片化的時間來讀書。
比如有一本關於工作技巧的書,我是在一天內往返上海出差的路上讀完的。來回飛機共2小時,候機共2小時,地鐵裡2小時,因為沒有帶充電寶,怕手機電池撐不到回家不敢用,我就讓自己讀完了一本書。期間夾雜著接電話、回微信、拍照發圈……讓人又愛又恨的手機!
所以,其實不必要每天都強迫自己去讀書,那樣反而會有壓力不能沉下心來。只要時刻記得自己需要解答的問題,想要尋找答案的時候隨時把書拿出來就好了。
讀書的方法上,也是有點兒講究。不求逐字逐句,但要領略書的主旨意思。我有總結段落大意的習慣,義務教育時期養成的,現在派上了用場。有的書需要實踐了之後才有價值,有的書內容很多但對你有幫助的可能就一兩句話……
總之,不要死讀書,有時候,以全部忘掉為目標的讀書,才是讀書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