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如何讀出深度?

2021-01-14 菩提書俠

拿到一本書,不可能一下子就和作者同頻,既捕捉到作者的意圖,又有自己的思考,閱讀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

閱讀的過程,就像剝洋蔥,一層一層剝掉,才會離作者的意圖越來越近,而閱讀的效果也越來越好,思想也越來越深,最後達到和作者對話甚至辯論。

那麼,拿到一本書,該怎麼一層層剝呢?

美國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在《如何閱讀一本書》將這種剝洋蔥的讀書方法稱為「分析閱讀」,並在書中提到了具體的方法:

一、了解整本書的大意。

拿到一本書先別著急閱讀正文,看一看書名,知道自己讀得書屬於哪一種類型,通過閱讀目錄、序言索引甚至是結語,翻開書瀏覽幾頁,知道這本書主要寫什麼,最好能用一兩句話概括出書的內容。

因為,你一旦能用自己的話表述這本書主要說什麼,那麼這本書重點的章節,你也能找到,這樣閱讀時就會有重點的去讀,而且還可以把重點章節的結構梳理出來,便於下一步的閱讀。

這也是很多人讀書不從第一頁讀起的緣故。因為通過瀏覽閱讀,已經大概明白了一本書的重點章節,只需要讀重點章節既可,或者有的閱讀者從目錄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部分,直接跳開前面部分,找自己需要的章節看。

當然這種方式適用於致用類書籍,文學類書籍另當別論。

採用瀏覽的閱讀方式,作者將之稱為檢視閱讀,了解整本書的內容,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但是收穫甚多,這就剝掉了第一層洋蔥。

二、了解作者的主旨(真實意圖)

每本經典的值得一看的書都有自己的使命,它承載著作者對某一問題的疑惑、思考或者解決方法。閱讀者的責任就是通過閱讀找到它。

那麼如何在書中找到作者的真實意圖呢?

01、通過關鍵詞尋找。

哪些屬於關鍵詞呢?

書中給出了幾個尋找關鍵詞的小建議:閱讀過程中讓你覺得糊塗的、頭疼的詞語,或者一些專業術語或者概念,

比如閱讀《認知覺醒》時,有一個詞「拉伸區」「元認知」,這些屬於概念,就是關鍵詞;書中反覆出現多次強調的詞語,通常這些詞語就是關鍵詞;還有些書籍作者會用不同的字體如加粗、黑體、斜體表示,這些屬於關鍵詞。

02、通過關鍵句。按照「二八原則」,一本書重要的部分佔20%,那麼關鍵句也在這20%裡,80%的篇幅和語句是來證明作者觀點的例子或者論據。找到這些關鍵句,就找到了作者的主旨和中心。

有時候,有些作者會將自己的論點明顯凸顯出來,比如加粗或者畫下劃線;但不是所有作者都這樣做,更多時候需要讀者自己去做。那麼該怎麼找呢?

書中作者給出的建議是,關鍵句一般出現在作者提出的前提或者結論中。有時那些讓你感到困擾的句子,可能就是關鍵句。

03、把握作者的論述邏輯。

作者要證明自己的論點正確,有一定的論述邏輯或者順序。如果能在閱讀中通過找到作者的論述順序,順藤摸瓜,就能找到作者的主旨。

要做到這一點,可以梳理整本書的框架,甚至重要論述段落的框架,整理出先後順序,也就明白了作者的意圖。

如何檢驗自己是否明白作者的意圖?

用自己的話複述出來;或者能夠舉出相似的例子。彭小六和成甲就說過,他們讀完一本書之後或者了解一個概念之後,一定要找出至少5個相似的場景才罷休。

也許你感覺這樣讀書很費勁,就如同解牛一樣,骨是骨,肉是肉,一點美感都沒有,也體會不到閱讀的樂趣。

其實能夠用到分析閱讀來讀的書籍少之又少,不是所有的而書籍都值得我們花費這麼多力氣去解讀,而真正用到分析閱讀的書籍,儘管可能讓我們頭疼,但是經過這樣一層層剝,我們收穫也是相當大的。

三、和作者進行對話或探討

書籍讀到這裡,距離作者越來越近,這時候我們知道了作者的想法和觀點。就可以和作者進行交流了。閱讀一本書,是一種對話。但是,對話之前,作為讀者,還是要注意:

和作者交流之前,先別急著評判,要有空杯心,不妨以學生的心態接受作者的指點。

張萌曾經講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她去參加一個靈修課程,剛開始的幾天,老師講什麼她就在下面評判,不停地指責那位老師,說這個她知道,那個知識她了解,所以剛開始,她根本就體會不到這個課程的好處。

直到有朋友建議她不妨放空自己,先別急著評判,等聽完之後再說,她才真正體會到這門課程的好處。

書中作者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一本書的作者和讀者之間的對話,就跟平常的對話沒有兩樣,每個人都有機會開口說話,也不會受到幹擾。

閱讀就是如此。只有你完全了解了作者的觀點,才有資格對作者的觀點進行評論。

在書中,作者說「最能學習的讀者,也就是最能批評的讀者。」前提是先學習,再批評。

當你讀懂了作者的意圖,不同意作者的觀點時,要理性表達自己的意見,不要無理地辯駁或爭論。

總之,通過一層層剝離,我們逐漸讀懂了作者的意圖,也和作者進行了對話交流,那麼我們就完成了分析閱讀。 #讀書#

相關焦點

  •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是同一篇文章,讀出不同的意義
    咱們的文章不講術語,單講實際閱讀的情形,以及在閱讀中如何實現自我提升。對初中生閱讀能力的要求,2011年版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裡面說,「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 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腦科學家手把手教你變聰明
    讀過很多書,卻不知道如何活用於人生?怎麼通過閱讀來改變現狀?閱書無數的日本知名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認為,用恰當的方法讀書,能夠磨練語言能力,鍛鍊大腦獨立思考能力,從而更睿智地生活。而這正是《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這本書的核心所在。
  • 如何科學開啟你的深度學習論文閱讀生涯
    大數據文摘出品編譯:睡不著的iris、Zhifu、Hope、CoolBoy當你閱讀了深度學習相關的書籍或者上過精彩的在線課程後,你將如何深入學習?如何才能夠「自力更生」,獨立地去了解相關領域中最新的研究進展?
  • 用深度閱讀認知世界
    如何閱讀一本書?雖然閱讀是一件耗費時間和精力的事情,但是不同類型的閱讀卻具有不一樣的意義。消遣式閱讀是在消磨時間當中獲得短暫的歡愉——你在消費書中內容的時候,書中的內容也在消耗你的時光與心智;而深度閱讀是一種對心智的投資——你在努力鑽研的時候,書中的內容也在反向打磨你的心智。
  • 如何學好語文?閱讀理解力差怎麼辦?如何提高寫作能力?
    從高考改革信息來看,對語文有兩個改革傾向:一是加大整套試卷的文字閱讀量,一是加大試題的體量,提升試題的難度;從中小學語文課程改革信息來看,其中最重要的是也是閱讀量大大增加。可見,語文將閱讀能力的考查放到了更加重要地位。今天我們就探討一下如何積極有效地學好語文這門基礎性學科。目前,觀察很多同學語文學習的現狀,發現學習普遍效率不高,存在厚此薄彼的失衡現象。
  • 對症下藥:是什麼讓孩子的英文閱讀出現了問題?
    第一、詞彙量:如何得到量的突破最簡單的判斷是孩子的詞彙量太小,而這也確實是普遍的原因。 特別是到了PET就是3500詞的要求,相當於我們國家新課標高中畢業時要掌握的單詞量,對於大多數是小學四五年級的孩子來說挑戰顯而易見。
  • 如何培養英語閱讀能力?
    如果我們在教孩子們閱讀的同時,在課堂上給他們留出足夠的空間學習知識和經驗,那麼他們將像在家學習說話一樣容易地學會閱讀。#十一月創作狂歡·教育賽道孩子們入學時已經知道幾個單詞的含義。孩子們會識別出許多事物,並對母語的語法非常熟悉。幾乎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基礎,學校恰好可以利用這些知識來教會他們閱讀,而我們所做的就是系統地從單詞-讀音開始建構出綜合的閱讀能力。
  • 解析新型量子光電探測器的讀出與顯示
    首先測試和討論了探測器的I-V特性,探測器偏壓為-1.5V時響應率大於10A/W,響應率隨光照功率增大減小。針對探測器特性和探測器陣列規模設計了2×8元讀出電路,探測器和讀出電路對接後的樣品工作在77K條件下。探測器偏壓為-1.5V,積分時間為200μs時探測器率達到1.38×1010cmHz1/2/W,達到實際應用的要求。
  • 牛津樹拓展閱讀故事1+階,除了照書念,如何讀出10倍效果?
    之前寫過一篇小文,分享了我家的分級讀物《英文啟蒙----聊聊我家的「分級閱讀」》, 孩子們開始讀分級的時候,很多家庭會選擇牛津閱讀樹系列,原因各異,我家也是首選牛津樹。我家的第一套牛津樹,是拓展閱讀故事1+階。
  • 如何進行高效的英文閱讀
    首先來說如何選書,我們讀中文書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是大多數人讀英文書的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提升英語水平。「提升」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增長。請大家注意,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增長,所以,在選一本英文書的時候,我們要知道自己原來的基礎在哪,也就是要選擇一本適合自己難度的英文書。
  • 怎樣正確讀出色環電阻的阻值
    在工程實踐中,如何快速準確地讀出色環電阻的值,是一項基本功。下面介紹速讀方法。色環電阻識別口訣:棕一紅二橙是三,四黃五綠六為藍,七紫八灰九對白,黑是零,金五銀十表誤差。首先背熟此口訣,其次是搞清第三環所表示的數量級,即第三環表示第一、二位有效數字之後加「0」的個數,再加上最後一環,金色為I級誤差(±5%)、銀色為Ⅱ級誤差(±10%),這樣就能迅速讀出阻值和誤差了。精密電阻(誤差為±2%)用五條色環表示,可與上比較總結,記憶其規律。
  • 電容式MEMS麥克風讀出電路設計
    然而,電容式MEMS麥克風也給設計人員提出了挑戰:1)麥克風在聲壓作用下產生的小信號幅度非常微小,要求讀出電路的噪聲極低;2)電容式MEMS麥克風的靜態電容是pF量級,讀出電路需要GΩ量級的輸入電阻才能實現極點頻率低於20Hz的高通濾波器,因此,高阻值電阻的實現是讀出電路的又一挑戰;3)電容式MEMS麥克風通常應用於電池供電的產品,因此低功耗設計也是讀出電路設計時必須考慮的約束。
  • 腦科學揭示「屏讀」和「紙讀」差異,影響孩子深度閱讀的是思考
    其實,在這個日益數位化的世界裡, 我們比以往更需要培養孩子的深度閱讀能力。深度閱讀能力是對閱讀積極熱忱、高度專注、自主控制和深度思考的能力。《深度閱讀的重要性》一書講到:「深度閱讀是指推動理解的一系列複雜過程,包括推理和演繹推理、類比技巧、批判性分析、反思和洞察力。專家讀者需要幾毫秒來執行這些過程,而年輕的大腦則需要數年來發展它們。
  • 一種高增益低噪聲的圖像探測器讀出電路設計
    微光條件下像素的輸出信號十分微弱,任何過大的電路噪聲、偏移都可以將信號湮沒,因此提高讀出電路輸出信號的SNR是微光設計的關鍵之一。本文採用的新型電容反饋跨阻放大型讀出電路CTIA電路,可以提供很低的探測器輸入阻抗和恆定的探測器偏置電壓,在從很低到很高的背景範圍內,都具有非常低的噪聲,其輸出信號的線性度和均勻性也很好,適合微弱信號的讀出。?
  • 陪孩子英語閱讀的時候 如何才能做到高效提問?
    前不久,許多高中生因答不對一道語文統考閱讀理解題,紛紛在文章作者畢飛宇微博下留言:「題目說您這篇文章有『厚重感』,究竟體現在哪裡?」畢飛宇後來接受採訪時認為:「讓孩子們回答這個問題是不合適的。所謂的厚重感,可能是老師們的閱讀感受,要知道,孩子們的閱讀能力、感受能力與老師的差距是巨大的,用成人的感受去考孩子,這裡頭有失公平。」
  • 高考物理複習:如何提高閱讀的能力
    通過閱讀理解可以很好地把握題意,提高解答物理題的效率,那麼,有什麼方法提高閱讀的能力呢?考生不妨借鑑以下方法:  泛讀。即讀通文字,看明題圖,了解概況。主要能將題目流暢地讀下去,明白題圖的物理意義,大概地了解題目涉及的知識點。  細讀。即讀懂題意,緊扣有用,理解實質。
  • 2018年德州一中新校區寒假閱讀書目推薦
    在每部書的閱讀過程中,要做積累、點評、理解、分析、鑑賞、探究等語文活動,大家可以參照以下示例進行。古人說:不動筆墨不讀書。你可以在閱讀過程中直接在旁白的地方寫下你的點評文字。讀書讀得多了之後,你可以嘗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讀書筆記,當然每次不一定面面俱到,但必須都要涉及到,字數控制在二三百字。因為以下所列的都是將來大家高考要複習的考點。
  • 如何閱讀論文
    你們中的許多人來找我們,要求我們就如何理解科學文獻提出更多(和更嚴肅的)建議,所以我們邀請了十幾位處於不同職業階段和廣泛領域的科學家來告訴我們,他們是如何做到的。結果很明顯,隨著經驗的積累,閱讀科學論文變得更加容易,但絆腳石是客觀存在的,而每一位科學家都有責任確定並應用最適合他們自身的閱讀技巧。為清晰簡潔起見,我們對採訪回復進行了編輯。
  • 王林:培養孩子深度閱讀與創意表達,你需要知道這些 蜂蜜閱讀
    「閱讀伴成長」系列公益講座4月18日起至4月24日,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蜂蜜閱讀助力青少年成長,攜手關工委健體中心、新華社花漾搜索等共同推出「閱讀伴成長」系列公益講座。4月24日下午七點半第七場正式開講,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兒童文學博士——王林老師,給大家分享了:「深度閱讀與創意表達」。
  • 高中閱讀課重在引導學生思考與審美
    如何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語文是一門兼具感性色彩與理性色彩的學科。「學起於思,思起於疑」,語文教學大多是以提出問題為出發點組織開展教學活動。設計一個好問題,不僅能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還能調動學生帶著釋疑的心理去細心研讀課文,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發展與提升。在閱讀時,應該注意兩點:一是要由感性體味的淺層閱讀,轉向理性思考的深層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