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閱讀課重在引導學生思考與審美

2020-12-06 中國教育新聞網

一篇文章涉及的知識點很多,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該怎樣設計問題,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促其自主學習?筆者認為,課堂教學設計應該是整體感知與局部品讀的結合,應該是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思辨的學習活動。抓住契機,巧妙設置問題,對整個課堂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學習品質的形成尤為重要。

精當設置問題,發展與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語文學科是語言學科,同時也是思維學科。全國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於漪曾經說過,語文教學的著眼點,應該放在培養和訓練學生思維能力上。思維發展與提升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部分。

如何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語文是一門兼具感性色彩與理性色彩的學科。「學起於思,思起於疑」,語文教學大多是以提出問題為出發點組織開展教學活動。設計一個好問題,不僅能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還能調動學生帶著釋疑的心理去細心研讀課文,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發展與提升。

在閱讀時,應該注意兩點:

一是要由感性體味的淺層閱讀,轉向理性思考的深層閱讀。

閱讀是複雜的動態思維過程,不僅要喚起頭腦中儲存的知識信息,更主要的是對信息進行篩選、提取、整合、分析。朱紹禹先生將閱讀分為複述性閱讀、解釋性閱讀、評價性閱讀與創造性閱讀,並指出其思維水平呈現出由淺入深的態勢。

在一節《阿房宮賦》的教學課中,學生解讀杜牧立的「意」後,執教老師這樣說:「流暢的表達,不僅有『讀』而且有『析』,不僅有『析』而且有『賞』。」讀、析、賞,三個層面的邏輯,被老師迅速捕捉到,一言以蔽之,言既極簡,而意又悠長。

為幫助學生理解「發人所未發」的大原則,老師說:「他總是能發現別人所未能發現的歷史,在這樣的歷史當中讀出自我、讀出個性、讀出生命、讀出大美。」此中亦有幾個層次,由自我而明個性,由個性而思生命,由生命而悟大美。於旁徵博引後,老師回歸《阿房宮賦》。她說:「杜牧生活在晚唐時代,離秦朝很遠,但是他的心靈離秦朝很近。」「只有當你將一個事物寫到極處的時候,它的衰才那樣地令人震撼。」盛極而衰,歷史規律。此句中既點明杜牧描寫阿房宮用筆之奢,又巧妙地蘊人生哲理於其中。

二是要改變碎片語言感悟的閱讀指向,轉向邏輯性體味的閱讀。

課堂教學設計應該是整體感知與局部品讀的結合,應該是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思辨的學習活動。抓住契機,巧妙設置思辨性的問題,對整個課堂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學習品質的形成尤為重要。

建構主義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人的知識的增長有圖式、同化、順應和平衡四個方面,人通過新舊知識的比較來實現認知結構的完善。因此,教師不妨在學習新課的時候運用對比教學方法,尤其是將以前學過的有關知識與之進行聯繫比較,在分析比較中把握二者的本質聯繫和區別。例如在《竇娥冤》一課,很多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元代戲劇,陌生的文學形式與學生日常的表達習慣差異很大,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竇娥這個封建社會中的底層婦女形象。而魯迅《祝福》中的祥林嫂也是生活在封建社會中的不幸婦女,二者同樣命運悲苦,性格善良淳樸,但是由於生活經歷與生活環境不同,她們對於不公的命運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一個選擇逆來順受,一個選擇與命運抗爭。因此,可以設計「竇娥與祥林嫂形象異同分析」這樣的討論活動,引導學生理性地分析與比較,自己把握竇娥的鮮明性格,從而提高思維的深刻性與靈活性。

巧妙點撥引導,培養學生初步的審美能力

在語文教材中,每一篇文本都能夠體現美。不同題材的文體會有不同的語言美:古詩詞對仗工整,注重押韻之美;散文語言樸素,注重意境之美;小說描寫細膩,注重人物之美……羅丹曾說:「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就需要教師有一雙慧眼,去發現文本中的美,培育學生的審美情趣。

閱讀《胡同文化》時,我要求學生在課本的基礎上尋找相似的案例,以拓寬審美視野。課堂上,我和學生們一起開展民居文化的審美研究,將北京四合院、陝西土窯洞、江南民居和本地民居的審美融合在一起,分小組進行審美研究,這樣的審美開闊了學生的審美視野,深化了課本傳達的審美理念和審美情感。一位教育家說:「文本教學的審美意義就在於在課本審美基礎上,審美腳步走得平穩,走得瀟灑,走得遙遠。」基於審美的教學探索,就是要努力引導學生在文本情境的審美享受中拓寬、走遠,讓學生的審美激情在拓寬中有效釋放,從而積澱審美素養。我們有時感嘆,名師們課堂上一言一語,看似不經意,實則「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立刻變化為一種審美的熱情和方向。在他們的課堂上,學生也有「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審美新感覺。因為他們的審美活動,較好地做到了適時推進,既享受了文本的情蘊之美,又積澱了學生的審美激情。

總之,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早關注與深入研究,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語文課程的價值取向以及把握語文教改的時代脈搏。而對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尤其是「語言」素養的思考與探討,則有助於我們更進一步認識語文學科的核心訴求,進而探索與實施基於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教與學。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第四中學)

《中國教育報》2018年08月29日第7版 

相關焦點

  • 通過美術鑑賞課,培養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提升讀圖能力
    概括為「讀圖能力」是人們利用視覺圖像信息進行閱讀、思考和理解,進而用圖像進行表達與創作的能力,是「如何看」「如何思」和「如何做」的能力。「讀圖能力」教育要重視對圖像信息的文化審美與理解,追求養成一種具有民族文化自覺、個人情感參與和審美價值判斷的圖像信息的接受、理解和使用的能力。
  • 培養數學審美能力:有效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生鑑賞數學美的能力
    作者:凌筱玥,本文為 [遇見數學] 第三次徵文參賽文章摘要高中數學的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美育的方式循循善誘;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概念或定理時,可以體會到數學的嚴謹美,邏輯美,簡潔美和奇異美。
  • 高中化學必修2第一章第三節《化學鍵》說課稿
    推薦閱讀:2016年全國特崗教師招聘70000人公告匯總|報名入口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化學鍵》,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學法指導和教學程序等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一.
  • 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溫馨提示:本文字數:3426;閱讀時間大約需要7分鐘。導語:《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強調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文本,對其深入解讀,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 讓數學閱讀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宋老師從一節魔力數學導讀課開啟了數學閱讀之門。新課伊始,宋老師帶領學生從觀察一本書的封面開始,讓學生觀察從封面中發現了什麼。當學生都在關注封面上的文字和圖案內容的時候,宋老師提醒大家觀察封面中兩個看書孩子的表情,讓學生感受到原來讀書可以讓人如此快樂。這樣的導入別出心裁,從開課就彰顯了數學閱讀的魅力、明確了教學目標、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表達力。精彩的導入讓人回味悠長!
  • 高中地理說課稿:《常見的天氣系統》
    本課是在前四課的基礎上,從生活實際需要出發,論述影響我國天氣變化的幾種常見的天氣系統。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識讀電視天氣預報節目中常出現的簡易天氣圖,聽懂播放的天氣形勢預報。本課的學習還為後面氣象災害颱風、寒潮等的學習提供理論基礎。 (二)學情分析學生對大氣運動的原理已掌握,接觸過各類天氣現象,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和探究欲望,但認識不夠深刻需加以引導。
  • 高中物理第一課
    高中物理第一課 在初中,同學們已經學習了一些有趣的物理知識和思考物理問題的方法。更多地是停留在對物理現象的感知的層面,或者說停留在科普的層面,學習過程中不需要太強的理性思維與系統性思維。
  • 英語整本書閱讀設計的思考與總結——以Diary of a Wimpy Kid為例
    大致設計的課型包括三種:第一類是興趣導讀課。激發學生興趣,示範閱讀策略等,可布置適當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下來自行進行閱讀。細分來講整本書導讀又可以分為:1. 主題導讀(引導學生挖掘題目含義、主題意義等,形成閱讀期待和預測)2. 結構導讀(書目的封面,目錄,封底如果有值得挖掘的,也可以作為導讀切入點)3.
  • 滬正式頒布中小學二期課改 應試"考綱"淡出學生視線
    昨天,市教委正式頒布了上海二期課改的《學科課程標準(試行稿)》,從今往後它將取代傳統的大綱和考綱,成為有關教材編寫、課堂教學,以及所有考試評價的統一標準。   「考綱上有的,老師就重點教,考綱上沒有的,老師就跳過。」市教委教研室主任王厥軒一針見血地指出目前教學中尚存在的問題。
  • 高中必修四《任意角的三角函數》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考慮到學生的現狀,本節課我主要採取問題導學、自主探究式、合作交流式等教學方式,「溫故知新,逐步拓展」的形式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讓學生經歷從已學的銳角三角函數逐步探索、抽象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定義,教師以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啟發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揭示本質、經歷過程、收穫成果。
  • 開學在即 有道精品課帶來超實用高中化學學習法
    化學作為重要學科之一,經常有學生發出「高中化學難!」的感嘆,其實掌握學習方法很重要。在此,有道精品課總結幾點提高化學成績的學習方法和技巧供學生參考。首先,在每次複習前必須要有計劃做好複習準備。例如,一個晚上自學兩小時,就應根據一天學習的學科和學科的性質,做科學安排,即內容相似的不要前後相連複習,應間隔複習。這是因為從心理學上講,相似的學科相連複習往往引起幹擾,降低複習效果。
  • 《學會閱讀地圖》說課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形成對地理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養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圖的習慣,初步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地理審美情趣。學生能夠猜出是地圖,並藉此引出課題學《學會閱讀地圖》。【設計意圖】通過這種謎語的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快速進入角色,更好地學習本堂課的內容。環節二:新課教學1.含義及三要素展示《臺灣省衛星圖》、《臺灣省地圖》,並提出問題:地圖有哪幾部分組成?
  • 高中生物說課稿:《神經調節》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在本節課中,興奮的傳導既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難點。它不僅知識比較抽象,而且在理解的過程中還要用到物理學的知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採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策略,層層設疑,步步追問,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進行自學、思考、分析、討論,然後找出正確答案。
  • 薦讀丨讓學生學會閱讀——群文閱讀這樣做
    不同的文體如何做群文閱讀?通過群文閱讀可以學什麼?……在本書中,蔣軍晶老師將自己多年做群文閱讀的經驗全部呈現出來。 蔣老師通過群文閱讀,讓學生的閱讀量大增,促使學生嚮往精神生活,同時培養學生思考、發現的能力。他的群文閱讀為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供了一條可操作性極強的新思路。 本書適合語文教師和語文教研員培訓與閱讀。
  • ...幽香浸潤滿心田 ——市教研院組織青年名師送課到大學城實驗高中
    11月30日,市教研院組織語文學科青年名師,送課到大學城實驗高中。市教研院語文教研員萬福成,學校副校長姚慶、郭福祥, 教學部主任康輝,名師研發中心主任張繼平等領導,以及大學城實驗高中與長清一中共計40餘位語文老師參加活動。大學城實驗高中劉威和長清一中薛霞兩位教師按同課異構的要求執教了《故都的秋》。
  • 高中語文:新高一的學生應該如何學好語文
    初、高中語文,考查的重點基本上聚焦在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詩歌鑑賞、語言運用和作文這五個方面。與初中語文相比,高中語文學習的難度明顯在增加了。其具體變化情況簡要歸類如下:①語法修辭進考查要求。初中對語法、修辭、文言文詞法、句法等知識,側重於了解,教學中淡化且不作為考查內容;而在高中則重在運用,對語言知識的要求較高,教學中強化且作為重要的考查內容。
  • 老師,您如何引導學生做好近視防控?| 每周一問
    每節課課間,我會把所有學生「趕」出教室,帶到空曠地方,舒展筋骨,眺望遠方,起到鍛鍊效果;培養學生一個動手動腦的愛好,遠離電子產品。根據學生的特長愛好成立手工製作、樂高積木等不同社團,每一位學生業餘時間都在社團中做自己喜歡的事,遠離電子產品,達到保護眼睛的目的。@江蘇省太倉市沙溪第一中學  陳玲:護眼有道「三步走」第一步,文字引導。
  • 教學思考:課改再深化,「真學」是關鍵!
    原標題: 課改在深入 真學是關鍵——我對真學課堂的幾點思考校長王平易課改是個進行時,永無止境。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推進,為了提高課堂實效,讓學生真正成為課改的受益者,繁峙二中借鑑如東縣兄弟學校的教學思想,並結合我校實際,形成了一套具有二中特色的「真學課堂」教學策略,並在我校的教學過程中實踐、推廣、完善,力圖將「真學課堂」的理念加以貫徹和落實。
  • 高中數學《函數的概念》說課稿
    一、說教材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函數的概念》是北師大版必修一第二章2.1的內容,本節課的內容是函數概念。函數內容是高中數學學習的一條主線,它貫穿整個高中數學學習中。又是溝通代數、方程、、不等式、數列、三角函數、解析幾何、導數等內容的橋梁,同時也是今後進一步學習高等數學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