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英語閱讀的時候 如何才能做到高效提問?

2021-01-09 星廬課程全評

相比複述、總結、升華等思維訓練,魚sir一直認為提問是更難,也更體現一個人敏銳度的。

不少人對提問有很深的誤解,認為提問就是簡單地問問題,其實不然。

提問是一門高深的藝術。我們來看個例子。

前不久,許多高中生因答不對一道語文統考閱讀理解題,紛紛在文章作者畢飛宇微博下留言:

「題目說您這篇文章有『厚重感』,究竟體現在哪裡?」

畢飛宇後來接受採訪時認為:

「讓孩子們回答這個問題是不合適的。所謂的厚重感,可能是老師們的閱讀感受,要知道,孩子們的閱讀能力、感受能力與老師的差距是巨大的,用成人的感受去考孩子,這裡頭有失公平。」

與之相對的是20世紀40年代葉聖陶、周予同合編的《開明新編國文讀本》中所體現的「提問的藝術」。

這本書選取的魯迅小說《孔乙己》,文後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

(小說)上半部分用「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引起,以下一直照顧著,兩次說「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又說「一群孩子都在笑聲裡走散了」,末了以「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作結。試想,「使人快活」的孔乙己,他本身也快活嗎?

這個提問本身優秀在什麼地方呢?

沒有含糊不清,大而廣的詞語,換句話說,提問具體清晰,一眼就能看懂,另外,問題本身包含許多文本細節,學生看問題時,就被引導著在思考了。

這樣的提問是成功的。

今天之所以講「提問」,是因為不少家長,包括我自己,在陪孩子閱讀時,都忽略了提問的重要性和藝術性。

好的提問能啟迪人心,家長不要錯過這樣的機會。

那麼,該如何提問?

正文開始前,魚sir想先強調兩點:

第一,家長在陪伴孩子閱讀時,需要提問,不然陪讀是不完整的。

第二,提問是一門藝術,需要有意識地自我訓練,不提無準備的問。

陪讀過程中,為何要注重提問?

回答這個問題前,家長可以先反問自己一個問題:閱讀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魚sir來回答,主要兩個目的,知識攝取和思維培養。

先拿知識攝取來講,大部分人把文本看完,get到一些信息,就心滿意足了。

但還有部分人,會反覆琢磨文本,會思考,會生發疑問,這就轉化到了思維培養,而思維培養反過來讓知識攝取更紮實準確。

如果可以,毫無疑問,家長們都希望孩子可以進階到思維培養。

而這個過程,離不開有價值的提問。

這裡的提問,不是指孩子的提問,當然孩子能問問題,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另講,魚sir今天要講的是家長的提問。

一個比較理想的過程是,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文本——讀的過程或讀完後家長提問——激發孩子思考提問——家長引導孩子尋找答案。

這可以是一個無限的螺旋式循環。

我們常說,一套繪本其實可以反覆讀,這句話的意義就在於此。

如果只停留於孩子可以流利地講出或者讀出故事,那繪本就不存在反覆讀的價值了。

它們被反覆讀,基於家長的提問,提問會激活思維,思維是無垠的大海,豐富寬廣,文本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起點,而提問是讓孩子連結到那片大海的trigger。

五種提問類型,由淺入深

如何提問,先從了解提問類型開始。

提問類型分很多種,魚sir先列舉較為常見的幾種:

1.選擇性提問,即問題中給出了選項,回答出自己的選擇即可。如Which do you like better, tomatoes or potatoes?

2.是否式提問,即拋出一個問題,回答yes or no即可。如Do you like it?

3.簡答式提問,即問題的答案能夠在文本中找到,也就是有固定答案的這類問題。如 What can you see? When did he get up?等。

以上三類問題通常不需要孩子做過多深入思考,根據文本的基礎信息和自身的習慣或喜好來回答就能搞定。

對孩子有更高的要求,是下列這兩類提問:

4.開放式提問。

這類問題孩子可以出於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回答,如果是在閱讀文本中,也可以結合文本信息自己做總結歸納。

如How do you know that? Why do you believe that he is honest?

5.延伸式提問。

如 If you were the big boy,what would you say in the end?

這兩類問題,孩子很難僅根據文本作答,他們還需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回憶,甚至想像來回答。

因此孩子在回答這類問題時,家長不要太在意答案正確與否,而要更多關注孩子的思考與表達。

具體案例實操「深度提問」

接下來,我們以貝達Wonder Skills Basic1中Unit6的文章《Ready,Set,Move》為例,來實操一下如何通過更好地提問來引導孩子(文本來源於貝達的課件)。

閱讀前:

孩子拿到書的時候,最先看到的通常是書的封面。

在孩子開始閱讀之前,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觀察封面的信息。可以問:

What can you see on the book cover?

Can you guess what happened to the frog?

What is the frog doing?

若遇到封面上有體現作者、插畫師的也可以進行提問,如:

Who is the author of the story?

Who wrote the book?

What did xxx do?

Who is the illustrator of the story?

Who drew the picture?

What did xxx do?

封面左上角提到的genre,如果孩子有接觸過體裁相關的概念,也可以進行提問,幫助孩子簡單了解。

閱讀中:

在進入正式閱讀部分,針對48頁的問題,可以作以下提問:

What can Scott's frog do?

What does it use?

How about Scott?

What does he use?

這個問題其實和書本第49頁設置的問題 「How does Scott’s frog move?」是一樣的,但後者還要考察孩子「jump」等同於「move」後才能回答。

如果孩子處於閱讀初期,理解能力還不夠好,可以採用前者這樣的問題來引導孩子輸出。

如遇到標紅的關鍵詞,如legs,可以引導孩子指認自己的身體部位或造句。

Can you show me your legs?

Can you make a sentence with the word 「legs」?

針對第50頁的內容,還可以這樣提問:

Who can swim?

What does the dog and Fran use to swim?

如遇到標紅的關鍵詞,如arms,同樣可以引導孩子指認自己的身體部位或造句。

Can you show me your arms?

Can you make a sentence with the word 「arms」?

第51頁,可以問:

What can Vin’s crab do with its claw?

Do you think Vin can grab or not? And how does he grab?

How about you?

這篇文章故事性不強,偏重於訓練孩子對文章中關鍵詞的理解,所以提問的目的也是為了幫助孩子能夠理解和運用單詞。

如遇到故事性比較強的文章,提問可以嘗試有更多延伸。

以一篇牛津閱讀樹系列第三級的文章《Village in the Snow》為例。

這一頁,可以就孩子們在雪地裡做的各種行為,進行提問:

What did they do with snow? (文章基礎信息需要進一步整合概括)

How do you know that?

Do you like playing in the snow? What kind of games do you like to play? (從孩子自身出發,不需要文章內容也可以回答)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孩子們在雪地中幫助被欺負小男孩的故事,掌握大致故事脈絡後,可以採用的提問方式:

What happened to the little boy?(引導孩子去思考,並嘗試複述文章的主要部分)

Can you guess what happened in the end?(培養預測思維,猜測故事下文)

If you were the big boy, what would you say in the end?(結合文章內容和孩子實際情況發散思考)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hen you feel scared?

Why did they help the little boy?

魚sir舉的兩個例子,並不能涵蓋所有提問類型,具體如何提問,還是需要家長在陪伴孩子過程中,認真準備問題,不斷和孩子互動,直到慢慢形成一種獨屬於你和孩子之間的默契。

提問不僅僅是提問

為什麼提問不僅僅是提問,因為從提問的方式中,能窺見家長對孩子的態度。

一些家長是居高臨下式的,認為自己掌握了問題的答案,並且還要將答案強加給孩子,更注重答案是否正確,而不是思考本身。

這樣的提問,可能發生在每位家長身上,程度不同而已。

魚sir想說,孩子在某些問題上的回答超過常規,家長不要急著給「扭」回來,他們不會這麼容易被一個回答毀掉的。

一些家長是不屑的,認為孩子的問題都很傻,太過膚淺,因此提的問題,容易帶入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就跟文章開頭那個「厚重感」一樣,讓孩子無從下手回答。

提問,一定得抱著真誠和平等的心態,哪怕是面對孩子。

視孩子和自己是平等的人,真誠地發問,即真誠地想知道孩子的想法,並作出回應。

孩子那麼聰明敏感,自然也會給予同等的回應。

下面再給大家提幾條具體的建議:

1.有時可以把問題改成陳述句,如將What is the title of the book?變為 Tell me what information you find on the book cover .

從簡單提問變為開放性提問,可以更多鍛鍊孩子的輸出表達能力。

2.如果孩子說「I don't know.」其實並不代表孩子不知道,可能只是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

這時候,家長需要有更多耐心去等待孩子思考並組織語言,當然,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引導提問,幫助孩子一步步去表達。

3.魚sir測評的線上英語機構中,像鯨魚、貝達、一一英語等在提問方面做得都不錯,各有特色,但一個機構那麼多老師,機構沒辦法保證每一位老師都有同水平的授課能力。

因此,平時孩子上課時,家長可以觀察老師,尤其在閱讀部分,是否通過多種不同的提問方式引導孩子,又或者僅封閉式提問,孩子只回答「yes or no」或一個單詞等。

如果是前者,那麼這位老師對於基礎好的孩子來說,是很好的選擇;如果是後者,家長可能要重新評估老師和孩子是否匹配了。

我發起的星廬課評,集結眾多教育達人與課程專家,一起幫助孩子選對課,上好課。如果你想向星廬專家團諮詢有關孩子學習規劃和報班選課方面的問題,可以評論留言或者直接私信我。娃的寒假可以安排起來了~

相關焦點

  • 想陪孩子讀書卻無從下手?學會「對話式閱讀」,互動是最好的交流
    這也是很多家長的難處,每次給孩子買了一堆書,但是孩子卻顧著玩玩具,把那些書放在一邊看都不看。因此,家長不妨通過陪孩子讀書的方式,讓孩子喜歡上看書,那麼,這裡可以了解一下陪孩子讀書有哪些好處。然而,有些家長想陪孩子卻無從下手,因為不管選擇什麼樣的方式,孩子都會用消極的態度面對閱讀這件事,那麼,家長不妨學會"對話式閱讀",因為互動是最好的交流。
  • 如何高效快樂地幫孩子用英語兒歌學英語?
    兒歌這種有趣輕鬆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激發娃學習英語的興趣,而興趣可以進一步促使娃產生對英語學習的自驅力,從而形成娃愛上英語、主動學習英語的良性循環。今天這篇文章,我就從理論+實操+課程分析+資源推薦,360度無死角告訴你,如何才能高效又快樂地用英語兒歌來學英語。
  • 父母對英語一竅不通,孩子的英語非常優秀,怎麼做到的?
    但是很多家長並非自己會英語,只是在上學的時候受過一些應試教育,現在很多單詞都忘記了,對於自己教育孩子學習英語,就犯難了。其實關於孩子的英語教育,家長不一定非要英語水平有多好,只需要對孩子進行陪伴引導就可以。孩子最初學習英語內容都是特別簡單的,平常和孩子進行一些簡單的口語交流就可以了。
  • 閱途親子丨背單詞、刷題、原版閱讀,選哪招才能學好英語?
    「看了小編最近發的幾篇文章,都在強調英文閱讀的重要性。但是我看那些背單詞刷題上課外班的孩子英語成績也挺好,不閱讀也無所謂吧?「「最近周圍家長都在說要讓孩子做原版閱讀,但是孩子時間精力都有限,讀什麼,讀多少,才夠應付以後的高考呢?」
  • 如何判斷孩子記住了英語單詞呢
    少兒英語的學習,是需要連貫系統的。一天學一點,學的時候也要記得溫習之前學過的。一步一個腳印,就像臺階一樣,循序漸進,學得才心裡有數。跟著老師模仿,在英語課堂上,練習的是老師教的方法;在特定的語境下,使用特定的單詞和口語;是方便教學,為了讓孩子理解和記憶輕鬆,牢固掌握。
  • 對症下藥:是什麼讓孩子的英文閱讀出現了問題?
    孩子出現的英文閱讀問題其實並不是閱讀問題,而是其他方面出現了不足,溯本求源,找到真正的病因,對症下藥,才能讓孩子的閱讀快速提高。▶▶家庭閱讀就是閱讀,不要把它當做學英語,這樣的閱讀才最有效,能持續。網易教育訊我們說孩子英語閱讀總有問題,一般是從他們閱讀得分得出的結論。但其實,「閱讀有問題」這一點肯定不全面。要解決問題,必須再探究更多的可能性,否則一味地海量閱讀然後做題,會很低效。 下面我們來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一一分析。
  • 家長應該如何提高孩子的英語水平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起初需要大量的輸入,也就是多聽多讀,達到一定的量變後,才能做到有效輸出,即流利說出來!作為家長應該意識到外語的學習,越早越好,因為在中文開始佔據主導地位前學好外語才是最佳窗口期。過了這個窗口期,後面就越來越難學好,七零後八零後大量的啞巴英語即是證明!那麼,我們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學好英語呢?萬丈高樓平地起!要一步一步引導,從簡單到難,切不可跳躍。首先,要多聽。每天起床,就餐,睡前等碎片時間可以進行磨耳朵。讓娃在一個模擬的英語環境中沉浸。
  • 孩子每天讀繪本,就能提高閱讀能力嗎?別讓努力的假象耽誤了孩子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一直是家長們很關注的問題。我身邊不少媽媽都在堅持陪孩子讀繪本,幾年如一日,為的就是讓孩子愛上閱讀,學會閱讀,好為將來上學打基礎。可是陪孩子讀了上百本繪本,講了無數個故事,孩子真的學會閱讀了嗎?有哪些方法能切實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這是你在給孩子讀繪本,或者教他自主閱讀前應該花時間好好思考的問題。
  • 孩子如何學習英語自然拼讀,幼兒英語學習如何啟蒙?
    隨著大部分的家長明白了英語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幼兒英語學習方法和經驗也孕育而生。自然拼讀又稱「Phonics」,是近年來在國內流行的英語啟蒙方法。其實自然拼讀在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已經使用很久了,因為這個方法簡單高效,符合幼兒的語言發展習慣。2000年左右,一些以英文為第二語言的地區,比如香港,也開始使用此方法,發現學習成效顯著。
  • 如何培養孩子英語溝通能力呢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表現來源於生活中的引導和互動。家長教孩子表達和行為,都是要做到位的;而且還通過提問和互動等形式,來驗證並增強孩子的能力。實踐中表現得多了,自然也就模仿了;但家長總是會耐心地去教孩子模仿到位,恐怕孩子學不好。
  • 沒時間陪孩子學習?派牛聽聽讀書牛3.0來解放父母吧!
    因為聽說它能帶著娃讀繪本、能英語啟蒙、還能跟娃玩遊戲,而我陪孩子的時間著實有限,也無法像艾賓浩斯曲線那樣精準地陪孩子一次又一次地重複記憶,和遺忘做鬥爭。再加上剛入了小區的英語群,滿屏都是分級閱讀和自然拼讀,搞得我也很緊張,在網上研究了一陣子以後,入個牛聽聽緩解一下焦慮。
  • 白領媽媽熱衷陪孩子網上學英語
    「媽媽」和「白領」的雙重角色給很多女性以巨大的挑戰,大多數白領媽媽都很少有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也缺少與孩子親子交流。  開口說 膽大勝於其他  讓不懂英語的家長陪孩子一同學習英語,其學習效果好於讓懂英語的家長輔導孩子。
  • 深圳少兒英語課程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
    現在學好一門外語是很必要,畢竟隨著我國和外界的交流越來越多,以後用到英語的時候也越來越多,學習英語從娃娃抓起,結合少兒的成長發育的規律,推出3到6歲STARTERS課程。本課程採用教材,引進AI技術,為學生打造一個線上結合線下的,安全、綠色的全英語學習環境,激發孩子英語的學習興趣,培養孩子聽說能力,為讀寫打下基礎。課程內容對3-6歲的孩子精心設計打造的成效和趣味緊密結合的幼兒啟蒙英語產品。全面調動孩子的感官功能,幫助孩子在浸入式語言環境中產生英語學習興趣。
  • 日常生活中如何輔導孩子學習英語呢
    在閱讀理解的時候,總是感覺都會啊,明白了意思了,為什麼還是有錯誤呢。只是在單詞表面意思上下功夫,感覺是理解了,其實是靠記憶出來的含義。錯了呢,又去記憶正確的結果。結果呢,是靠思考而理解,而有收穫的。學習中,看到的單詞,都是實踐中的,為了便於記憶和溝通,事物特有的符號和發音。在學習英語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學的是認知方式,文明禮儀,處事方式,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英語不是空洞無物的。
  • 如何陪孩子寫作業?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是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學習和管理的能力,絕對不應該局限和糾纏在某一個具體的題型、某一次孩子完成作業的態度、某一回孩子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作業質量不高這件事上。孩子不好好寫作業都表現在那些方面?
  • 2016考研英語閱讀:刪繁就簡,高效閱讀
    摘要:在考研英語閱讀中出題人為了增加句子難度會想盡辦法使句子豐盈,比如增加各種修飾成分,引用各種名言等等。
  • 家長如何輔導孩子學好英語?
    孩子對英語學習沒興趣,家長該如何輔導孩子學習英語?學校有老師監督教學孩子還能堅持學一學,但是回到家中,沒人輔導,孩子更是覺得英語學習無趣,許多家長表示自己上學那會兒就沒有學好英語,而且這麼多年過去學過的英語早就忘得差不多了,現在也無法去輔導孩子,因此,家長面對對英語學習產生畏難情緒、失去學習信心的孩子會感到束手無策。
  • 海歸夫妻自製教具投身公益 推廣英語親子閱讀
    【解說】手拿繪本,輔以形體,眼前,王夢馨正帶著孩子們進行閱讀和口語的練習。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能在小考拉圖書室內見到。作為一個全公益性的組織,王夢馨和丈夫魏垚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推廣兒童英語閱讀,並在福州多個社區和學校開展「十平米彩色閱讀計劃」,帶給孩子們快樂的英語啟蒙。9月3日,記者在福州約訪了王夢馨。
  • 興趣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呱呱閱讀千本趣味讀物讓孩子愛上英語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感到有意思才能主動學習。專為3-12歲中國孩子定製的英語分級閱讀APP呱呱閱讀面對這些問題,發現線上有些專門針對英語閱讀的APP能夠完美解決,比如說專注於0-8歲英語啟蒙的嘰裡呱啦出品的「呱呱閱讀」,是專為3-12歲中國孩子定製的英語分級閱讀APP。可以與嘰裡呱啦自身結合起來共同進行英語學習,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如何進行高效的英文閱讀
    首先來說如何選書,我們讀中文書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是大多數人讀英文書的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提升英語水平。「提升」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增長。請大家注意,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增長,所以,在選一本英文書的時候,我們要知道自己原來的基礎在哪,也就是要選擇一本適合自己難度的英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