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表現來源於生活中的引導和互動。家長教孩子表達和行為,都是要做到位的;而且還通過提問和互動等形式,來驗證並增強孩子的能力。實踐中表現得多了,自然也就模仿了;但家長總是會耐心地去教孩子模仿到位,恐怕孩子學不好。對於少兒英語學習來說,老師表現的幽默而風趣,活潑多樣,是將簡單的詞彙更形象,便於孩子掌握到位。聽不到位,可以聽清,但未必能聽懂。口語發音不到位,可以發音,但是未必準確。所以教的過程,就是參與中糾正,並不是給孩子增加什麼,反而是為孩子減少不合理的機會。教孩子學英語,就是鍛鍊和孩子用英語溝通,拼寫和理解。因為和孩子溝通交流,是有趣味的。有共同的話題,家長培養了愛心,孩子培養了學習和思考能力。當家長能夠耐心和孩子交流,是多麼快樂的事情。
沒有足夠的興趣和互動話題,孩子不會有那麼多的熱情。所以在少兒英語教學中,老師能夠足夠了解孩子,在於日常喜聞樂見的分享和交流。英語詞彙是來自課本,更來自生活實踐,基於對孩子的認知和掌握規律,做出了對應的教學方案。教材是固定的,但教學方法是靈活的;能以孩子理解和掌握為基礎,是足夠重視學習效果。認知詞彙,是為了使用詞彙;因為在使用詞彙中,才能逐步通過思考來理解。理解是提升自我認知和學習能力的關鍵,能理解,在思考和掌握詞彙上,會有突破。理解是通過理論來解釋,理論是規律和方法,能夠通過老師教學方法和思路,去解釋詞彙使用過程。這就是掌握了英語學習方法,教學過程是讓孩子能夠在生活中使用,在閱讀和口語中理解和有所長進和收穫。收穫了也要學會分享,才不會丟失收穫。
英語學習方法和規律,是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只有實踐的人才能總結自己的方法;所以課本上的,老師教的,都是老師總結出來的。在課堂上學習,是需要孩子參與和嘗試,從中體會到其中自己能夠掌握的部分,並在練習中不斷擴大它。平時就算一個單詞發音,也可以成為掌握的起點;基於這個掌握的發音,在情景模擬和現場互動中去使用它,讓熟悉的足夠靈活。讓不熟悉的延伸到熟悉。平時教孩子跟著課本有聲朗讀,讀過之後再提問,未必能回答;不能回答,就是不懂;不懂就不知道怎麼使用,不能使用就更要教孩子實踐。如果不能回答,不要在記憶和回答上下功夫,而是要在詞彙使用上去努力,也就是將教學內容付諸於在實踐,比如情景模擬,角色扮演,自然科學,繪畫,拼圖,生活中。
學習如果不是為了使用,那使用的時候就不知道學習。因為學習是實踐的開始,實踐是學習的結束。少兒英語詞彙是孩子的玩具,能夠培養孩子動手動腦能力;本末不能倒置,不能為了英語學習,而疏忽了理解和掌握的培養。只有克服了懶惰的習慣,才會勤快;只有克服了學習中的不足,才會知足。孩子喜歡上英語課,並不是對單詞有多喜歡,而是喜歡上課的溝通交流方式和氛圍;可以有互動的對象,滿足對未知的渴望,有多個小朋友在一起更開心。有共同的語言,有分享,也有幫助。有進步,也有快樂。家長對孩子詞彙掌握,口語訓練,閱讀理解是比較關注的。但這些是家長的訴求和願望,但求解決方法,並不是在這些詞彙,口語,閱讀上;而是在孩子的興趣和習慣上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