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用這些方法,在英語啟蒙的路上少走彎路

2021-01-10 碧眼貓貓在讀書

在某個視頻製作的群裡,一位媽媽想以「如何給孩子進行西班牙語啟蒙」為主題,製作一期視頻,但又擔心這個主題太過小眾,沒有多少人喜歡看。

當這位媽媽在群裡提出自己的擔憂時,群裡的好多人站出來表示:雖然選題內容是小眾的,但也是新穎的,很多人可能會因為好奇而點開視頻,如果內容足夠好,或者對大家有啟發,也會形成傳播。

不禁在想,如果英語像西班牙語一樣,只是一個小語種,還會有現在國內的英語啟蒙和英語培訓的熱潮嗎?

答案是肯定的:不會!

作為全球使用最普遍的語言,作為孩子學科的一門主要課程,作為孩子海外求學的敲門磚,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孩子英語的學習。

而且為了提高孩子英語學習效果,家長們跟隨最新的研究和理論,不斷前置孩子英語啟蒙的時間,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爸爸媽媽開始在幼兒階段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

汪培珽老師在《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中提出,孩子的英語啟蒙可以從嬰兒期就開始,越早越好。而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的方法,就是讀英文故事書,重要的不是英文,而是故事,只要孩子喜歡上聽英文故事就好。

其實,在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前,家長最應該想明白,究竟為什麼要花這麼多力氣去學英語。

如果只是為了應試,只是為了提高孩子英語考試的成績,那大可不必這麼大費周章的去搞。等孩子上了學,按照應試的方法,刷刷題,就足夠了。

而如果你是把英語當成一門語言,想要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想讓孩子像掌握母語一樣,可以真正擁有聽說讀寫的能力,那麼,你需要多花些時間,學習英語啟蒙的方法,尋找適合孩子和你的家庭情況的路徑。

其實,學習英語,不只通過學習語言掌握一門技能,而是為孩子打開了一扇門,通過這扇門,孩子可以更直接更深入的去了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門學科。通過語言文化的交流,通過書籍、音頻、影像資料,去真實直接的了解一個國家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去縱覽一個學科的發展,了解最前沿的知識,而再也不必藉由二手或三手的資料消息,去看待國外的朦朧的「風景」。

而汪培珽老師提出的儘早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的觀點,也得到最近腦科學研究的支持。

腦成像科學研究顯示,6歲前學習英語的孩子,他們使用英語時激活的腦區與母語是相同的,都是使用負責語言的腦區,而6歲以後學習英語,則使用其他部分腦區處理第二語言的信息。

那麼,該如何儘早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怎樣通過英文故事書,給孩子打造優質的英文環境?如何讀英文故事書?如何沿著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路徑,持續提高孩子的英語水平?

這些,我們都可以在汪培珽老師的《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中找到答案。

01.如何用英文故事書打造家庭英文環境

汪培珽老師在《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的開始,就提出自己關於語言學習的兩個觀點:

「(1)如果準備讓孩子學習一種語言,愈早接觸愈好。(2)不論生來是什麼人種,孩子置身某種語言環境裡,就會自然習得那種環境的語言。」

其實,在孩子英語啟蒙上,開始最大的阻礙,不是來自孩子,而是來自家長。

很多家長會有這樣的觀點,「孩子太小,聽不懂英語」「孩子同時學習兩種語言,會混淆,會搞不清楚了」「英文好難,我沒有能力給孩子念英文故事書」等等。

然而,對於剛出生的小嬰兒來說,他們並沒有給自己設限,環境中的一切,他都會吸納,都會模仿。無論漢語、英語、西班牙語還是拉丁語,他都會自然而然的去學習,不加區分的吸收。

所以,汪培珽老師在給他家老二進行英語啟蒙時,抽掉中文,直接念英文故事,孩子也可以聽得津津有味。

而我家大寶在三歲多之後開始學英文,反而會抗拒聽兒歌和英文故事,因為他聽不懂。在學了一段時間,認識一些單詞之後,孩子反而問我:」byebye 的英語怎麼說?「

事實證明,孩子對語言的模仿學習,是不加區分的,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越早越好,最重要的是家長不要給孩子設限。

那如何在家庭中打造好的英文環境,讓孩子自然的接受地道的英文呢?

汪培珽老師的方法依然是講故事,像給孩子念中文繪本一樣,念有趣的英文故事。

很多家長可能會說,現在有那麼多優質的英語啟蒙資源,為什麼選擇故事這一傳統費力的方式。

當然,發達的網絡讓很多資源唾手可得,比如SSS( Super Simple Songs)兒歌,專門為兒童製作的英文動畫《Kid's ABC》《Big muzzy》等等。

但是,視頻這種資源對於嬰幼兒的視力來說是不夠友好的,3歲以下的孩子最好是不要看任何形式的視頻資源。而聽兒歌,雖然可以起到磨耳朵的作用,但只聽兒歌是不夠的。

孩子習得語言,需要有現實的參照才行。比如,孩子一次又一次聽到apple這個單詞,但如果不能跟現實的蘋果聯繫在一起,孩子就不能了解這個單詞指代的意義。

而現實生活中,每次見到汽車,你都會說「上車」「小心汽車」,即使不用刻意指認,多次以後孩子也會知道,這就是「汽車」。

而英文繪本就起到現實參照的作用,讓孩子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一邊磨耳朵,一邊領悟英文的實際含義。

然而,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習語言也需要持續不斷地努力。

對於小孩子而言,更是如此。因為遺忘是必然要發生的,孩子遺忘的程度可能會超乎你的想像。

汪培珽老師在《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中就提到自己朋友家的孩子,這兩個孩子一直在美國長大,到了小學中低年級才回到臺灣讀書,在不接觸英語的兩年後,孩子不僅英文讀寫能力退化,連聽說能力都意外的丟失了。

所以,孩子英語的學習應該是持續的過程,注重孩子興趣的培養,不要抱著太強的目的性和功利心。

就像進行中文親子閱讀一樣,教育只是其中的目的之一,愛與陪伴也是親子閱讀的核心要義。

無論爸爸還是媽媽,給孩子念英文故事,就像講中文故事一樣,只是念一個有趣的故事而已,只不過是用一本英文繪本,為這段愉快而難忘的時光做了標註。

當家長們放下刻意的目的,只是陪孩子一天一天讀英文故事,孩子學習起來也會更加自然和輕鬆。在沒有考試、沒有懷疑、沒有各種「聽懂了沒」的拷問的環境中,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就會伴隨的難度逐漸遞進的故事而蓬勃生長起來。

那該怎樣念英文故事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汪培珽老師培養英文耳朵的方法吧!

02.念英文故事的方法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中,講英文繪本的核心方法就是「家長念+孩子聽」。

家長念英文,講故事。

孩子聽,聽家長念英文故事,當孩子對英文故事有足夠的興趣,培養起讀英文書的習慣後,可以引入英文有聲書,讓孩子聽地道原汁原味的英文故事。

為了念好一本英文故事書,家長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在給孩子講故事前,自己先把一本書讀一遍,查生詞,標註好發音。

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一句英文,然後接一句中文。因為汪培珽老師推薦的都是英文原版書,而不是市面上的雙語書籍,需要家長自己完成翻譯工作。

翻譯只要準確,不必逐字翻譯,但要儘量生動有趣,這樣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

不要把這項工作想像得很難,因為孩子最初閱讀的英文繪本真得很簡單,簡單到每一頁可能只有1-2個單詞而已,作為接受過高中以上文化教育的家長來說,都不是問題。

如果你是在孩子嬰兒期就開始講英文故事,也可以抽掉中文,只念英文就好,孩子真的不會抗拒。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來說,一本書中英結合念過三遍以後,可以試著抽掉中文。只要孩子沒有抗議,就可以只念英文啦。如果孩子還是脫離不了中文,那也大可順其自然,多念幾次也沒什麼,直到孩子不再抗拒為止。

繪本中最讓人頭疼的莫過於又長又難的英文名了,有些字典能查得到,有些甚至字典裡都沒有。這個時候,汪老師的辦法是:自己拼讀,力求每次都念得一樣就好。

不用太糾結於英文名字的問題,因為很多故事雖然是以主人公名字來命名的,但故事的內容卻可能非常輕鬆有趣,只要家長克服畏難的情緒,講英文繪本就會變得簡單起來。

很多事情,真的不需要想太多,想太多就會憑空製造出很多困難。按照行動力法則,先把故事講起來就好了。

而對於每天究竟要念幾本書,讀多長時間的故事,其實也沒有標準答案。

汪培珽老師屬於比較硬核的母親,每天中英文繪本都會給孩子講,在孩子上小學前,單純講英文繪本的時間就可以達到40分鐘,而且天天如此。

但對於很多兼顧家庭和工作的家長們來說,是很難做到的。那就不妨按照自己的節奏,根據自己家庭的情況,只要每天都去念,一本也好,兩本也好,貴在堅持就行了。

當然,每天只念10分鐘和每天念40分鐘的效果是不一樣的。但是,從學習和人生的長遠角度來說,只要堅持,你想達成的結果都會有的

如果家長能放平心態,把講故事當成日常的一部分,不求結果,而是當作一種陪伴的方式,總會有意外的收穫。

反而總以學習為目的,過分的逼迫,可能導致半途而廢,最終一無所成。

或許,有的家長會問,既然有英文有聲故事,為什麼不直接讓孩子去聽,還是費老大勁,讓家長來念故事呢?

因為,有聲故事畢竟只是一段錄音,比不得家長的隨機應變。

而且,由家長陪伴讀繪本,孩子不只是在聽,還能看,還能交流,是多種感官同時在接收信息,這比只是通過聽覺聽故事容易的多,也有趣的多。

如果直接拋給孩子一個故事聽,孩子因為聽不懂或著不感興趣而拒絕,那英語啟蒙可能就要戛然而止。

而當孩子對故事感興趣,慢慢積累起足夠的能力,再讓孩子去聽有聲故事,大概率上孩子是不會拒絕或放棄的。

03.孩英語能力進階的正確路徑和幼兒的心理需求

英語是一種語言,語言是人們用來溝通的媒介和工具。

這裡的溝通不只是人與人的溝通,還包括人與書籍、書面材料的溝通。所以,學習英語,最終要具備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能力,才算是達成學習一種語言的目標。

過去學英語,是在孩子中小學階段,先來認讀單詞,然後讀文章。

然而,任何一種語言的自然學習過程都不是這樣的。孩子從小學習漢語,先是聽,聽懂了,儲備了足夠的詞彙,然後模仿著周圍的人,開口說話。等到了4-5歲,孩子進入識字敏感期,他們會主動的識認漢字,模仿著書寫,等到6歲以後正式入學,就開始學習拼讀、書寫,慢慢就能自主、流暢的書寫和閱讀了。

所以,英語能力的正確進階路徑也應該是:先聽說,再讀寫。

聽得多了,有了合適的環境,孩子自然就能開口講英語。讀的多了,拼寫、表達都不是問題。能聽能說,能讀能寫,才能擺脫應試英語、啞巴英語的魔咒,才算是真正學會了一門語言。

而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家長知道,聽力輸入的重要性,所以,英語啟蒙最初的選擇就是給孩子「磨耳朵」。

我們上面提到,給孩子講英文故事,可以由家長將慢慢過渡到讓孩子自己聽有聲故事書,而由家長講故事到孩子自己聽故事,本身就是孩子聽力能力進步的佐證。

所以,講英文繪本,這個故事就是給孩子提供足夠的聽力輸入的過程。孩子聽得夠多,有了足夠的儲備,遇到合適的環境,就會自然地開口講英文。

如何給孩子提供可以開口講英文的環境,每個家庭可以有自己不同的選擇。

像汪培珽老師,她自己是留美高材生,在家就可以跟孩子進行英語對話,後來又因為工作原因,從臺灣搬去香港,給孩子選擇了香港的全美語幼兒園。

像汪老師一樣硬核、高知家庭或高收入的家庭,可以付出昂貴的學費,送孩子去雙語幼兒園,讓孩子能順利自然的開口講英文。

有些家庭,可以選擇一些大型優質的輔導機構,讓孩子每周都能在固定的時間置身於純英文的環境。

然而,如果這些都做不到,其實,還可以選擇參加社區或著學校的英語角,跟同社區熱愛英文學習的大學生、或英語專業的畢業生一起開口交流。

在資源如此發達的今天,雖然可以做出的選擇很多,但不要跟風,一定要根據自己家庭的情況慎重選擇。

雖然汪培珽老師給自己孩子選擇了全美語幼兒園,但汪老師也建議,對於那些只教英文而不注重孩子心靈的幼兒園,慎重選擇,對於那些著急展示成果,更換老師頻繁的幼兒園,慎重選擇。

對於幼兒來說,他們最重要的心理需求就是穩定。穩定的環境,穩定的關係,才能保證孩子心靈健康成長,這是一切的基礎。

所以,由家長每天講純正的英文故事來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就是在穩定的親子關係之上,保證孩子的英語學習穩定、持續的進行下去。而故事書詞彙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可能會比幼兒園日常生活還要多很多。

家長只要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完全不必刻意去追求突破自己經濟承受能力的幼兒園或輔導機構,只要持續不斷給孩子講故事,按照正確的路徑不斷升級孩子的語言能力,這就夠了。

最後想說的是,學習英語很重要,但英文本身並不比其他語言高貴。

就像《龍應臺的香港筆記@沙灣徑25號》中說得那樣:「英語,當然非常重要,因為對於非英語人而言,他是一個簡便的萬用插頭,放在旅行箱裡,到任何一個城市都可以拿出來,插上電。但是,我們不能因此以為電的來源就是這萬用插頭。事實上,插頭不能供電,英語也給不了思想和創造力。」

學習英語的目標就是為了突破限制和壁壘,去與更多的人和文化接觸,而不應該讓英語本身成為壁壘,限制了自身的發展。

而且,中文作為我們的母語,應該是與英文學習並重的。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需要我們通過中文才能深入學習和領會,豐富的詞彙和詩文,也需要通過閱讀來積累。

所以,當家長把英語啟蒙提上日程的同時,也不可忽略了中文的學習。

如果家長心目中,中文的學習和地位是優越的,孩子不就會將兩種語言混淆。而在買書、講故事的過程中,中文繪本和英文繪本數量也應該是1:1,同比增長。

英語啟蒙的路並不只有一條,最重要的,是在別人的經驗中獲得啟發,在實踐中摸索,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家庭的模式,適合孩子的方法,堅持不懈的走下去。

希望,通過這篇文章,你能有所收穫。能在給孩子磨耳朵的路上,少走一點彎路。

相關焦點

  •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英語啟蒙之汪培珽書單
    前面介紹了廖彩杏,吳敏蘭書單,這次肯定輪到汪培珽老師了,畢竟這三位老師是臺灣英語啟蒙界的三位大咖,哪個英語啟蒙的家長沒有聽過她們的名字呢?她們的啟蒙理念影響了許多家長,引領了家庭式英語啟蒙的潮流。汪培珽老師的英語啟蒙理念有一點不適合中國的國情,書單更像是一個分級閱讀體系,主要是以英文系列為主,大部分都是字數較多,故事情節較完整的讀物。書單裡面大部分是帶插畫的書,不是繪本。她的繪本更適合大齡的、已經有簡單的理解能力的孩子,不過筆者也提到了翻譯的方式,儘量用中文講明白大致意思,而非絕對翻譯,能聽懂的可以不翻譯,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 英語啟蒙 如何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
    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我覺得就是TPR。現在好多人一提到英語啟蒙就知道TPR了,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縮寫,中文翻譯為「全身反應教學法」,即「名詞看圖片,動詞TPR(做動作)」。具體在學習過程中該如何運用呢?
  • 英語啟蒙:自然拼讀容易踩的坑,知道得越早越好(附磨耳朵資源)
    對於我這種不善於給孩子做學習規劃的家長來說,這種細緻的「套餐模式」,簡直就是福音。捲兒的學習興致也很高,每晚回到家要自己對照老師布置的作業一項一項的學,然後再拉著我和她一起用點讀筆讀課外書(幼兒園帶回的書,第二天要還回去,孩子分外珍惜)。不過,學了一個多月了,我發現有個問題,孩子始終無法突破。這個問題,也是英語啟蒙中普遍會遇到的,所以,分享出來給大家避坑。
  • 在家怎麼英語啟蒙?我給萱寶制定的英語啟蒙路線
    還有吳敏蘭《繪本123,用五感玩出寶寶的英語好感度》,汪培珽《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安妮鮮花《不可錯過的英語啟蒙》。我比較認同蓋兆泉老師英語啟蒙理論,她說作為家長,要心中有目標,胸中有理論,手中有資源,腳下有路線。
  • 洪恩兒童英語怎麼樣,適合給孩子做英語啟蒙嗎?
    它旗下有不少兒童教育app,包括洪恩識字、洪恩數學、洪恩雙語繪本、洪恩拼音拼讀、洪恩故事、洪恩兒童英語6款產品。今天為大家測評的是洪恩兒童英語app,它與其雙語繪本、拼音拼讀app有所不同,主要培養孩子的字母、詞彙和句子,適合基礎的孩子做英語啟蒙。洪恩兒童英語主要有兩大課程,分別是字母啟蒙課和主題系統課。
  • 自然拼讀VS國際音標:孩子英語啟蒙用哪種學習方法好?
    自然拼讀VS國際音標:孩子英語啟蒙用哪種學習方法好?對於3歲就啟蒙的孩子,由於已經具備了大量的聽力輸入,對英語語言的語音系統非常熟悉,音素意識建立得比較好的時候,根本就不需要學習音標。適合的人群不同-自然拼讀-自然拼讀適合3-10歲的孩子。這是一種實際的技能訓練活動,其教法節奏感極強、語調起伏分明,旨在培養孩子的發音習慣,適合低年級孩子。
  • 海歸兩娃媽媽英文啟蒙全攻略
    時間花在哪是看得見的,這句話用在孩子英語啟蒙上再合適不過了。英語啟蒙沒有捷徑,就是每天的長期積累。因為有兩個寶寶的經歷對比,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對於孩子英語啟蒙的經驗教訓,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讓大家少走彎路。學英語會增加孩子負擔,等孩子上學了再說吧?
  • 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說到最好的英語啟蒙方法,家長們會想到什麼? 囤大量原版動畫資源給孩子看給孩子讀英語繪本,並翻譯成中文教孩子認字母聽童謠磨耳朵 總的來說,這些方法比起我們經歷過的死記硬背單詞、發音和語法知識要好很多了,但是嘗試過的家長依然覺得似乎效果不大?
  • 英語啟蒙:孩子不願意讀英文繪本怎麼辦?
    這是【軟實力英語】分享的第848篇原創文章。近日,有寶媽誇獎苗爸說:「苗爸,你分享的方法真的很好,非常接地氣。感謝你這麼無私的分享。」 聽到這裡,我心裡暖暖的,仿佛突然看到了自身的價值似的,心裡美滋滋的。接著,這位寶媽話鋒一轉,說到:「現在的問題是,我家的孩子死活不喜歡讀英文繪本。我要給他讀,他還把書推一邊,要我讀中文繪本故事。
  • 5本書、17個問答、34個書單推薦 10000餘字,解決寶寶英語啟蒙路上...
    最近看完的五本英語啟蒙書,收穫良多,五本書各有千秋,側重點有所不同,英語啟蒙理念有很多相似之處,又各具特點。汪培珽《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側重讀故事。廖彩杏《用有聲書輕鬆聽出英語力》側重利用優質有聲書。不得不說,這些有聲書錄製的音頻實在太棒了,不能再棒了。各種唱,各種讀,不斷重複著,配著旋律讀和唱,聽幾遍就忍不住跟著一起哼唱起來了。 十二、培訓班要不要報?汪培珽的《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到底該花多少時間補習英文呢?」
  • 寶寶英語啟蒙沒有方法?英語專業媽媽帶你快樂做啟蒙!
    時間上來說,英語啟蒙越早越好。有研究表明,一歲之前,孩子的大腦發育極為快速,這個時期,經常通過在換尿布、洗澡、坐車、散步、趴著玩時等日常生活情境與寶寶唱兒歌、對話,每天10分鐘與寶寶一起看繪本,可以邊看邊做動作,重複性給寶寶輸入英語,輸入的越多,留在他腦子裡的印記越深,對寶寶的大腦開發越有好處。所以,越早介入英文啟蒙,對孩子發展越好。
  • 選對了英語啟蒙繪本,讓孩子在英語啟蒙的同時培養了良好的性格
    英語啟蒙最好的工具是繪本,最好是原版英文繪本。繪本通過正確的語言結構,豐富有趣的故事向孩子展示妙趣橫生的精神世界,激發孩子的創意思考能力,使孩子擁有強烈的好奇心。讓孩子大量閱讀英語繪本,不但可以增加知識,也可以擴展視野,見識不同的文化經驗。
  • 看了一年100+英語啟蒙動畫片,孩子還懵懵懂懂……你可能選錯了材料
    很多家長在選擇英語啟蒙動畫的時候抱著「磨耳朵」的態度讓孩子們接受啟蒙。磨耳朵是什麼?就是讓孩子們在接觸原聲環境中潛移默化學會英語。但是這一觀點已經過時啦,幼兒英語啟蒙還忘了一點,就是刻意練習。很多家長們會選擇風靡全球的《小豬佩奇》,但是一年看下來,家長們發現孩子們只會「oink~ oink~」學豬叫,好像《小豬佩奇》除了好玩對孩子們的英語啟蒙沒多大作用。
  • 廖彩杏、吳敏蘭、汪培珽,小朋友的英語啟蒙實用計劃2分鐘搞定!
    透過圖文並茂的自然科學、知識性主題繪本,讓孩子自然而然熟悉專業領域的詞彙。吳敏蘭老師的理念:獨創五感理論,讓孩子們從「觸覺型、視覺型、聽覺型、嗅覺型、味覺型」五個維度感受體驗,愛上英語。吳敏蘭認為,對孩子而言,英語最重要的不是學,而是啟蒙,吳敏蘭的觀念就是透過一邊讀一邊玩的過程,讓家長每天花20分鐘讀繪本給孩子聽,讓孩子覺得學習英文是件有趣的事。
  • 為什麼英文啟蒙光用繪本學習效果也能和報班一樣?
    恩恩10個月的時候,我還沒有意識到英語啟蒙的重要性,總覺得還不急,直到和鄰居家小朋友一起玩時,發現鄰居家一歲已經會蹦出「dog」「water」這些簡單的英文單詞,我才意識到該給恩恩做英語啟蒙的教育了。「學好英語」在英語的使用率越來越高的現在,幾乎是所有父母們的美好期待。對於我們這一代只會說中式英語的更是基本共識:英語要從娃娃抓起。但並不是每個家庭都有生活在英文語境下的條件。其實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更低成本的方式——閱讀英語繪本來進行啟蒙,繪本大多圖多字少,且大部分都有英文原版音頻。
  • 有哪些助力英語啟蒙的好用方法?(聽說篇)
    學英語,和學中文一樣,靠的是日積月累、不斷接觸、反覆練習,但也有一些助力提速的方法,特別是孩子在低水平「舒適區」徘徊時。 結合我家孩子和我自己學英語的經驗,從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我會各分享一種好用的方法。
  • 英語啟蒙、數感訓練、語感培養……一套拼圖繪本全搞定
    為了提前培養娃對語數外這些基礎學科的興趣,寶爸寶媽們通常早早就開始準備。在這過程中,寶爸寶媽心中也會有些煩惱:自己認真給孩子「磨耳朵」學英語、聽故事,陪孩子玩樂高、搭積木,好像還是收效甚微……也許,你忽略了這些基礎學科背後的聯繫性,忽略了培養孩子最基礎的認知能力。
  • 中國孩子的英語啟蒙該如何開始?
    現在很多家長和公眾號都把英語啟蒙方式放在閱讀英文繪本上了。電子版英文繪本,撇開侵權嫌疑不說,內容參差不齊,且長久使用電子產品對孩子眼睛有傷害。正規出版的紙質英文繪本,精美的圖畫、地道的英文表達,讓不少家長欣喜不已,夢想著這些繪本能給自家孩子的英語啟蒙帶來「點石成金」的神奇效果。
  • 英語啟蒙,讓孩子不再抗拒英語,聽說讀寫一體化,告別啞巴英語
    3.父母自身英語水平有限父母不會英語,或水平有限,不能很好的給孩子英語啟蒙,也沒有讓孩子自然接受英語的心理狀態。4.父母過度崇尚快樂教育在孩子學齡前,只有快樂成長,並沒有接觸過英語學習以及啟蒙教育,從而走上另一個極端,在孩子上學以後,孩子對於突如其來的各個科目應接不暇。
  • 英語啟蒙:《我帶孩子學英語》精華閱讀與感悟
    今天,苗爸要分享的書,是Diego爸爸創作的《我帶孩子學英語》。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是因為在作者的精心培養下,他的兒子10歲就通過了劍橋高級英語證書考試(CAE),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對你有所啟發。01《我帶孩子學英語》概覽首先,我先將本書的要點進行一下梳理,方便大家了解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