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對孩子提到玩具名稱的時候,孩子馬上就會說喜歡或不喜歡。為什麼呢,在關於玩具的互動中,孩子在實踐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在玩具的遊戲互動中,能夠開心快樂,那周邊的環境和條件,都是引起孩子喜歡的對象。其實呢,並不是孩子喜歡玩具;而是喜歡玩具帶來的體驗感受。在少兒英語學習中,外在的環境和條件,也就會成為孩子印象的重要部分。如果對英語喜歡,是因為在英語環境中,教學互動活動,讓孩子感到了輕鬆,快樂和趣味。這樣,孩子就會喜歡英語。喜歡運用英語給孩子帶來的體會和感受。所以,在少兒英語學習中,孩子的體會和感受很重要的。日常學習中,老師會教孩子英語單詞;而在學習中,孩子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單詞的記憶上。如果單詞是一棵樹的話,記憶單詞呢,就是記住了樹葉,而實踐才是單詞的根本。
課堂英語教學中,孩子根據情景來模仿動作和發音。那動作和發音,就有了情景的特性了。模仿動作和發音,是為了獲取知識。比如孩子教孩子說了一句口語,老師會做出對應的表情或語言回答。這就是說,在溝通中,並不是靠記憶語言來回答的。人每天會說很多話,而且不可能靠記住說過的話,來做出對應回答。而且是要結合情景,去運用思維,表現自己。所以,記憶課本上的單詞,是為了靈活地使用它,表現自我。如果在學習中,不能分享出來,就表現不了自我。在課堂上,一味地聽老師講,那自己表現什麼呢。自己在情景中,能表現什麼呢。如果在課本上,遇到了,又拿什麼去思考呢。思考到了語境,自己又能做些什麼呢?明白為什麼要去表達和溝通,就會在情景中,表現的語境,通過思維表達出來。有了語境,思維就能表達嗎?
在少兒英語學習中,語言是語境的外衣。理解了語境,要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這樣,就不會被語境左右,而是能夠通過語境,溝通自我。有時候,老師教孩子的是表面現象,而實質是什麼。實質是要孩子去做什麼,表達什麼,如何表達。如果只在表面下功夫,只是記住了單詞,完成了要求。遇到了情景,還是要重複學習的過程。英語聽力的時候,語速是不等著聽懂了才繼續的。那對於英語的抓音和理解,在於熟悉。平時家長和孩子溝通,只要說什麼,都知道什麼意思。基本上溝通方式掌握了,就是知識點的理解和使用。而學習語言溝通方式,也是通過互動和對話。通過互動和對話,也是在認知事物,實踐單詞。整個過程,都是在鍛鍊英語思維。因為離開了課堂,除了課本,寶貴的就是印象。不要把印象寄托在課本上,在情景中學習英語,英語就有了情景的色彩。聽到英語歌曲,就有快樂的感覺,其實已經進入了語境了。
聽到老師表揚孩子,孩子會很高興。是孩子對語境掌握了,理解了語言。對於語言的理解,孩子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感受,而不是靠記憶來獲取的。如果記憶了,就算理解了。那在具體使用的時候,就不會有什麼感覺了。學習英語,是為了豐富實踐生活。比如閱讀少兒英語讀物,是為了充實思維,讓孩子學到更多知識,懂的道理,能夠學會分享和表達,能夠在語境中,掌握如何去和別人溝通,在實踐中怎麼去表現。比如課本上有家長照顧孩子,孩子聽爸爸媽媽的話。學習中,學到的應該是實踐體會,而不是表面的學問。如果僅僅在學問上記憶,為了滿足什麼呢,在實際生活中,有了語境,但是沒思維啊。平時多培養孩子閱讀,是為了培養把文章讀懂,讀透,抓住主題而不遺失細節。也像平時溝通話題一樣,怎麼把問題解決,而有留下美好印象。在溝通中學知識,在溝通中鍛鍊口語表達能力,其實更重要是鍛鍊英語思維,聽到即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