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新型量子光電探測器的讀出與顯示

2020-11-30 電子產品世界

  1.引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0/367064.htm

  目前工業、醫療、天文和軍事對近紅外探測和成像有大量需求,本文介紹了一種響應近紅外的新型高增益GaAs/InGaAs量子光電探測器。首先測試和討論了探測器的I-V特性,探測器偏壓為-1.5V時響應率大於10A/W,響應率隨光照功率增大減小。針對探測器特性和探測器陣列規模設計了2×8元讀出電路,探測器和讀出電路對接後的樣品工作在77K條件下。探測器偏壓為-1.5V,積分時間為200μs時探測器率達到1.38×1010cmHz1/2/W,達到實際應用的要求。為驗證探測器和讀出電路及對接樣品的實用性,最後設計了數據採集卡和成像系統,給出了測試結果。

  2.探測器和讀出電路

  2.1 探測器

  探測器的I-V特性可以為讀出電路設計提供重要依據,為此在光電測試平臺採用keithley 4200-SCS半導體特性測試儀測試探測器特性。探測器陣列為2×8元,單元探測器面積為80×80μm.測試過程中作為公共電極的襯底電位固定,掃描單元探測器一端的電壓。

  圖1是器件的I - V特性,與Q W I P器件不同,特性曲線明顯非對稱。探測器有一個-0.8V的閾值電壓,探測器偏壓大於-0.8V後響應電流迅速增大,在-0.8V~-3V區間相應電流隨偏壓變化緩慢。正向偏置時探測器響應電流相對較小。測試得77K,-1.5V時探測器暗電流小於10-13A,暗電流較小有利於降低噪聲,提高探測率和信噪比。C-V特性測得探測器的電容約7.5pF.

  

  圖2是不同光照功率時探測器的響應率,結果顯示探測器的響應率遠大於1A/W,偏壓為-1V時響應率大於10A/W,說明探測器量子效率和光電增益較大。測試結果還顯示探測器的響應率隨光照功率增大減小,這個特性有利於提高成像系統的動態範圍。

  

  探測器的工作偏壓對焦平面工作有重要影響,需要仔細選擇和嚴格控制。

  圖3顯示探測器偏壓為-1V時動態阻抗較大,大動態阻抗表示探測器響應電流隨工作偏壓變化較小,降低了探測器工作偏壓的穩定性要求,提高了探測器陣列響應的一致性。因此探測器陣列與讀出電路對接後選擇-1V為工作電壓。

  

  2.2 讀出電路

  根據探測器特性設計讀出電路,結構如圖4所示,包括行選開關、電容互阻放大器(CTIA)、相關雙採樣電路(CDS)、列選開關和輸出緩衝器。採用CTIA結構為列放大器可以穩定探測器工作偏壓,提高注入效率和線性度,CDS電路可以抑制固定圖形噪聲。

  

  讀出電路工作過程如下:首先選通一行探測器與CTIA列放大器連接,然後列放大器復位,使積分電容放電,探測器上電極的電位復位到復位電位。復位後列放大器開始積分,CDS電路採樣和保持列放大器的復位信號和積分信號。最後在列選開關的控制下依次選通採樣保持電路,通過輸出緩衝器依次輸出八個探測器積分信號。

  接著重複上面的讀出過程,開始另一行探測器的讀出。

  3.測試結果

  3.1 探測器陣列與讀出電路對接測試

  採用CSMC 0.6μm DPDM工藝設計並流片2×8讀出電路,CTIA積分電容設計為6pF.通過Si轉接基板實現讀出電路與2×8元探測器陣列對接,如圖5所示。對接樣品安裝在杜瓦內加液氮製冷後固定在光學平臺上,採用He-Ne雷射器作為光源,發出的光經過衰減聚焦照射到器件表面。電路的工作電源和各個模擬電壓通過外部測試電路提供,測試中探測器單元電極電位設定為2.5V,公共電極設定為3.5V,探測器工作電壓為-1V.

  

  圖6顯示了光照功率為117nW,積分時間從20μs變化到200μs時讀出電路輸出電壓的變化,結果讀出電路的線性度好於99.5%,輸出信號擺幅為2V,電荷容量為7.5×107.輸出電壓與光照功率的關係如圖7所示,光照功率大於800nW時讀出電路飽和。

  

  

  探測器陣列與讀出電路對接後測試得噪聲特性如圖8所示,噪聲隨積分時間增大減小,平均噪聲為 0.91mV,對接後樣品的信噪比為67dB.噪聲的特性與讀出電路輸入端探測器和列放大器工作頻率相關,輸入端探測器工作頻率為1/2Tint[2]。 當積分時間增大,探測器和列放大器的工作頻率下降,減小了噪聲帶寬,讀出電路的輸出噪聲減小,因此延長積分時間有利於提高焦平面的探測率。圖9是探測率與積分時間的關係,隨積分時間增大,噪聲減小,因此探測率增大。探測器偏壓為-1.5V,積分時間為200μs時探測器率達到 1.38×1010cmHz1/2/W,達到實際應用的要求,為進一步大面陣讀出電路和探測器陣列的研製提供了依據。

  

  

  3.2 數據採集與成像系統

  為了驗證對接後樣品的工作性能,進一步設計了數據採集電路和成像系統,系統框圖如圖10所示。系統包括stm32處理器、上位機和顯示器、對接後的焦平面陣列和光電測試平臺。Stm32處理器輸出讀出電路驅動控制信號,並利用自身集成的ADC完成讀出電路輸出模擬信號的數位化,然後通過USB接口把數位化的信號傳輸到上位機。通過VisualStudio6.0設計可視化圖形界面,用灰度圖顯示表示16個探測器單元的響應。

  圖11分別給出了弱光條件和強光條件時2×8焦平面輸出波形和灰度圖顯示。

  探測器工作偏壓為- 1 。 5 V , 積分時間為100μs,當光照較弱時輸出電壓較小,16探測器單元顯示的相應的點亮度較低,光照較強時,相應點的顯示亮度變亮。

  

  

  4.結論

  測試分析了一種新型量子光電探測器特性,探測器有一個-0.8V的閾值電壓,偏壓大於閾值電壓後器件響應率遠大於1A/W,且響應率隨光照功率增大減小。2×8探測器陣列與設計的讀出電路通過Si基板對接,對接後的焦平面陣列線性度好於99.5%,信噪比達到67dB,探測器偏壓為-1.5V,積分時間為200μs時探測器率達到1.38×1010cmHz1/2/W,達到實際應用的要求。採用設計的數據採集卡和成像系統驗證了對接樣品的實用性,為進一步大面陣讀出電路和探測器陣列的研製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相關焦點

  • 一種高增益低噪聲的圖像探測器讀出電路設計
    微光條件下像素的輸出信號十分微弱,任何過大的電路噪聲、偏移都可以將信號湮沒,因此提高讀出電路輸出信號的SNR是微光設計的關鍵之一。本文採用的新型電容反饋跨阻放大型讀出電路CTIA電路,可以提供很低的探測器輸入阻抗和恆定的探測器偏置電壓,在從很低到很高的背景範圍內,都具有非常低的噪聲,其輸出信號的線性度和均勻性也很好,適合微弱信號的讀出。?
  • 一種新型諧振腔增強型光電探測器的性能分析
    摘要:通過理論探討和實驗仿真,分析了一種新型諧振腔增強型光電探測器RCEP(Resonant Cavity Enhanced Photodetector
  • 紅外光電探測器的新概念
    1、甚長波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甚長波熱紅外波段具有最高的大氣窗口目標輻射能量,是紅外探測技術中最為重要的波段。這一波段的紅外焦平面器件能提高探測系統的探測距離、縮短探測時間和精確探測目標溫度等,具有十分重要的需求背景。因具有更高的量子效率和更高的工作溫度,碲鎘汞(HgCdTe)光伏型探測器將繼續向14、16和20 微米紅外波段拓展探測能力。
  • 高效量子點上轉換探測器製備成功—新聞—科學網
  • 今日科技話題:蝗災、新型衛星太陽翼、氫氣預警技術、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新免疫療法、飛沫傳播
    ——《中國青年報》2中國研發新型衛星太陽翼 讓一箭多星擁有更多可能性8月17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獲悉,近日,該集團二院空間工程公司自主創新研製的新型充氣展開式太陽翼地面樣機總裝集成及地面摺疊展開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突破理論極限
    紫外線觸發納米結構內的電子倍增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科技日報北京8月17日電(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芬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黑矽光電探測器,其外部量子效率達130%,這是光伏器件這一效率首次超過100%的理論極限,有望大大提高光電探測設備的效率,而這些設備廣泛應用於汽車、手機、智能手錶和醫療設備內。
  • 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突破理論極限
    紫外線觸發納米結構內的電子倍增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芬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黑矽光電探測器,其外部量子效率達130%,這是光伏器件這一效率首次超過100%的理論極限,有望大大提高光電探測設備的效率,而這些設備廣泛應用於汽車、手機、智能手錶和醫療設備內。
  • 新型石墨烯光電探測器:轉化速度接近極限
    西班牙和美國科學家合作研製出一種基於石墨烯的光電探測器轉化儀,其能在不到50飛秒(1秒的一千萬億分之一)的時間內將光轉化為電信號,幾乎接近光電轉化速度的極限,將大力助推多個領域的發展。  高效的光電轉化技術,因為能讓光所攜帶的信息轉化成可在電子電路中進行處理的電信號,在從照相機到太陽能電池等多個關鍵技術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數據通訊應用的重要支撐。儘管石墨烯是一種擁有極高光電轉化效率的材料,但此前科學家們並不知道其對超短光脈衝的反應究竟有多快。
  • 合肥工業大學:研發新型深紫外光電探測器
    本報訊(通訊員周慧)目前,我國深紫外光電探測技術由於受傳統器件結構等限制,仍存在易受環境影響、光電性能較差、器件響應速度和信號利用率難以兼顧等問題。近日,合肥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科研團隊,成功研發出新型深紫外光電探測器,開創性地將透光性好、電子遷移率高且電阻率低的電子材料石墨烯和高質量β-氧化鎵單晶片引入深紫外光電探測器中,並提出一種全新的器件MSM結構,實現了對半導體與金屬電極接觸性能的大幅提升。器件光譜響應分析結果表明,該器件具有優異的光譜選擇性,在深紫外光區域響應非常明顯。
  • 潮科技 | 新型中紅外APD打破雷射雷達光電探測器性能極限
    圖 | MEMS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MEMS」(ID:MEMSensor),作者麥姆斯諮詢,原文題目《新型中紅外APD打破雷射雷達光電探測器性能極限》,36氪經授權發布,略有刪減。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傳感和成像應用需要工作在2μm波段的高靈敏度光電探測器,但暗電流密度(Jdark)難以控制,嚴重阻礙了前沿器件的研發進展。中紅外(2~5 μm)探測所用窄帶隙材料受到載流子複合和能帶間隧道效應的困擾,因此中紅外探測器只能在低溫下工作。
  • 新型光電探測器,有出色的傳感和成像能力
    打開APP 新型光電探測器,有出色的傳感和成像能力 工程師曾玲 發表於 2018-07-05 10:07:00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薩姆厄裡工程學院(the UCLA Samueli School of Engineering)的工程師們採用石墨烯發明了一款新型光電探測器,它比目前最先進的光電探測器能處理更多類型的光。同時,該器件還具有出色的傳感和成像能力。
  • 集成光電智能探測器SOC研究
    1 序言   本文所討論的智能探測器,是一種集成的半導體光電探測器。在複印機、傳真機和海關檢測等領域,均已使用了功能類似的探測器晶片,但這些探測器晶片都是用於探測線條較粗的物體的。而本文研製的智能探測器要求探測直徑200微米左右的微細線條,這就要求它在設計上要有很高的靈敏度和讀出速度。
  • 高性能深紫外光電探測器問世
    合肥工業大學科研人員成功研發的新型深紫外光電探測器,具備量子效率高、穩定性強且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的優點,其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材料物理領域重要期刊《先進材料》上。
  • 光電探測器的性能參數及應用
    光電探測器在軍事和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有廣泛用途。在可見光或近紅外波段主要用於射線測量和探測、工業自動控制、光度計量等; 在紅外波段主要用於飛彈制導、紅外熱成像、紅外遙感等方面。         表徵光電探測器性能參數主要有:量子效率、響應度、頻率響應、噪聲和探測度等。
  • 科技新聞速知:烏龜化石、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破理論極限、海鮮塑料...
    供圖/阿根廷聖胡安國立大學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國新聞網 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突破理論極限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芬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黑矽光電探測器,其外部量子效率達130%,這是光伏器件這一效率首次超過100%的理論極限,有望大大提高光電探測設備的效率,而這些設備廣泛應用於汽車、手機、智能手錶和醫療設備內。
  • 可用於高性能光電探測器的新型材料
    德勒斯登亥姆霍茲研究中心和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的物理學家開發了一種完全基於金屬有機框架層的光電探測器由於這種化合物能夠探測並將寬範圍的光波長轉換成電信號,因此它可以成為一種新型的探測材料。 數位相機以及許多其他電子設備都需要光敏傳感器。為了滿足這種光電元件日益增長的需求,工業界正在尋找新的半導體材料。它們不僅應該覆蓋廣泛的波長範圍,而且應該是便宜的。在德勒斯登開發的一種混合材料滿足了這兩個要求。
  • 應變光電子學:基於二維材料的光電探測器
    在非平面波導結構中顯示出0.2 eV的帶隙調製,在未施加應變的情況下,在沒有光敏性的介質中會產生較大的光響應。基於此,研究人員提出「應變光電子技術」的概念。光信號到電信號的轉換過程是由光電探測器來完成的,光電探測器是光網絡的關鍵組成部分。目前,光電探測的主流的技術是基於鍺和InGaAs,InP,因為他們在通信波長是高吸收(>90%)的。
  • 黑矽光電探測器創紀錄:外部量子效率高達132%
    據外媒報導,阿爾託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光電設備,其外部量子效率高達132%。這聽起來不大可能實現的壯舉則是通過利用納米結構黑矽來實現的,這可能是太陽能電池和其他光電探測器的重大突破。如果一個假設的光伏器件擁有一個100%的外部量子效率,那就意味著每一個光子撞擊它就會產生一個電子,電子則通過電路以電的形式被收集。而這種新設備不僅達到了100%的效率,而且超過了100%。132%意味著平均每個光子得到1.32個電子。其以黑色矽為活性材料,具有錐狀和柱狀的納米結構,可以吸收紫外光。
  • HgCdTe雪崩光電二極體的研究進展
    宋淑芳,王小菊,田震 華北光電技術研究所摘要:碲鎘汞紅外雪崩光電二極體(APD)陣列作為最近十多年來發展起來的新型探測器,以其高增益、高靈敏度和高速探測的優點,成為未來微弱信號探測、二維/三維成像、主/被動探測應用的重要器件。
  • 黑矽光電探測器創紀錄:外部量子效率高達132%
    據外媒報導,阿爾託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光電器件,其外部量子效率高達132%。這聽起來不大可能實現的壯舉則是通過利用納米結構黑矽來實現的,這可能是太陽能電池和其他光電探測器的重大突破。如果一個假設的光伏器件擁有一個100%的外部量子效率,那就意味著每一個光子撞擊它就會產生一個電子,電子則通過電路以電的形式被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