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光電探測器,有出色的傳感和成像能力

2020-11-25 電子發燒友

新型光電探測器,有出色的傳感和成像能力

工程師曾玲 發表於 2018-07-05 10:07:00

當前技術背景下,研究者在設計光電探測器時,需要在帶寬、靈敏度與速度之間做出權衡與犧牲。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設計解決了這種兩難選擇。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薩姆厄裡工程學院(the UCLA Samueli School of Engineering)的工程師們採用石墨烯發明了一款新型光電探測器,它比目前最先進的光電探測器能處理更多類型的光。同時,該器件還具有出色的傳感和成像能力。

光電探測器是光傳感器;在照相機和其他成像器件中,光電探測器可感知被稱為光子的基本粒子的圖案,並根據這些圖案創造圖像。不同的光電探測器可感知到的光譜範圍不同。例如,在夜視鏡中,就可使用光探測器來感知肉眼不可見的熱輻射。另外,通過了解物質反射光的特性,光電探測器還可用於識別環境中的化學物質。

光電探測器的多用途和可用性主要取決於以下三個因素:器件的運行速度,器件對較低亮度的靈敏度,以及器件能感知光譜的範圍。通常情況下,工程師們在改進光電探測器的上述任意關鍵因素時,至少需要削弱另外兩項因素的一種。

然而,UCLA研究小組設計的光電探測器,在這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進:該光電探測器探測的光譜範圍更廣,處理圖像的速度更快,對低亮度光線比當前技術更靈敏。

領導該項研究的電子與計算機工程教授Mona Jarrahi認為:「我們的光電探測器可擴展成像和傳感系統中光電探測器的探測範圍和潛在用途。該光電探測器可極大地改善夜視和醫學診斷應用中的熱成像,在醫學診斷中,溫度的細微差別可以為醫生提供大量的病人信息。該光電器件也可用於環境傳感技術,以更準確地識別汙染物的濃度。」

該項研究已發表於Light: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光:科學與應用》雜誌。

石墨烯是由單層碳原子組成的超薄材料,新型光電探測器利用了石墨烯的獨特特性。石墨烯是檢測光子的優秀材料——這是由於石墨烯能從廣泛的電磁波譜(從紫外線到可見光,再到紅外線和微波波段)中吸收能量。石墨烯也是優秀的電流導體——這是由於電子可以暢通無阻地穿過石墨烯。

為了構建光電探測器,研究人員在本身覆蓋了矽基的二氧化矽層上鋪設了石墨烯。然後,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系列由黃金製成的梳齒狀納米級圖案,「梳齒」約有100nm寬。

石墨烯可當作網來捕捉進入的光子,然後將它們轉換成電信號。金梳齒狀納米圖案迅速將這些信息傳輸至處理器,從而產生相應的高質量圖像,即使在低光照條件下也能保持如此性能。

UCLA的博士後學者、該項研究的主要作者SemihCakmakyapan說:「我們專門設計了石墨烯納米條紋和其金屬貼片的尺寸,這樣一來,進入的可見光和紅外光就會被緊緊束縛在裡面。在整個光譜範圍內(從可見光到紅外波段),這種設計能有效地產生『可遵循光強度的超快和細微變化』的電信號。」

該研究的其他作者為UCLA的研究生Ping Keng Lu和Aryan Navabi。同時,該項研究還得到了美國能源部(the Department of Energy)的支持。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2020年第3期「光學三維成像與傳感」 特約專欄
    人類所處的物理世界空間是三維的,對三維信息的獲取和處理技術體現了人類對客觀世界的把握能力,因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是體現人類智慧的一個重要標誌。傳統光探測器僅對被測場景的二維強度敏感而無法感知其三維形貌與深度信息。人類雖可通過自己的雙眼來感知三維的世界,但無法對客觀事物的三維形貌進行準確量化的描述。
  • 解析新型量子光電探測器的讀出與顯示
    1.引言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0/367064.htm  目前工業、醫療、天文和軍事對近紅外探測和成像有大量需求
  • 潮科技 | 新型中紅外APD打破雷射雷達光電探測器性能極限
    圖 | MEMS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MEMS」(ID:MEMSensor),作者麥姆斯諮詢,原文題目《新型中紅外APD打破雷射雷達光電探測器性能極限》,36氪經授權發布,略有刪減。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傳感和成像應用需要工作在2μm波段的高靈敏度光電探測器,但暗電流密度(Jdark)難以控制,嚴重阻礙了前沿器件的研發進展。中紅外(2~5 μm)探測所用窄帶隙材料受到載流子複合和能帶間隧道效應的困擾,因此中紅外探測器只能在低溫下工作。
  • 普渡大學開發出石墨烯光電探測器新技術 實現非局部光電探測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5/358704.htm  極薄碳層具有獨特的光學和電子性質,石墨烯有希望製成高性能光電器件。然而,通常的石墨烯光電探測器僅有一小塊區域對光束敏感,這限制了其應用。
  • 普渡大學開發石墨烯光電探測器新技術 實現非局部光電探測
    北京時間05月03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 普渡大學、密西根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聲稱,已解決阻礙石墨烯高性能光學器件的發展問題,石墨烯高性能光學器件可用於成像、顯示、傳感器和高速通信。題為「由碳化矽襯底與微米量級石墨烯結合製成的光電電晶體的位置依賴和毫米範圍光電探測」的論文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雜誌。
  • 紅外光電探測器的新概念
    所有成像探測技術的發展都有三個階段:a.探測信號的強度,得到目標的「黑白照片」,這是初級階段;b.探測信號的強度和波長,得到目標的「彩色照片」,達到中級階段;c.探測信號強度、波長、相位以及偏振狀態,得到目標的「全息照片」,這才達到成像探測技術的高級階段。
  • 新型有機光電探測器 可用於屏下指紋和圖像傳感器
    打開APP 新型有機光電探測器 可用於屏下指紋和圖像傳感器 發表於 2019-07-10 16:03:35 日前消息,有機光電探測器(organic photodetector,OPD)和大尺寸圖像傳感器開拓者Isorg與OPD材料生產和其他領域產品的全球供應商住友化學(Sumitomo Chemical),近日宣布合作開發用於智慧型手機指紋傳感器和混合有機CMOS圖像傳感器的新OPD產品。
  • 西班牙研髮膠體量子點光電探測器,可實現中遠紅外光探測
    自從中遠紅外光學傳感(5微米)在環境監測、氣體探測、熱成像以及食品質量控制或在製藥行業的一些應用中被證明是出色的工具,它在不同應用領域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凸顯。在這個非常豐富的光譜窗中所隱藏的信息量為多光譜甚至高光譜成像帶來了新的可能。
  • 新型光電傳感存儲器讓人工視覺系統更加「眼明心亮」
    【來源:科技日報】近日,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科研人員與國內多家單位合作,提出了一種基於鋁納米晶浮柵的碳納米管非易失性存儲器,為可穿戴電子器件及特殊環境檢測系統提供了新型器件的設計方法,有望應用於新一代集探測、存儲與處理於一體的人工視覺系統上
  • 液態金屬合成納米級薄膜光電探測器,眨眼間發現更寬的光譜範圍
    光電探測器通過將光攜帶的信息轉換為電信號來工作,並被廣泛用於從遊戲機到光纖通信,醫學成像和運動探測器的技術中。當前,光電探測器無法在一種設備中感測超過一種顏色。這意味著它們比與之集成的其他技術(例如矽晶片)更大,更慢。而原子級薄材料儘管具有引人入勝的性能,但仍面臨著不斷擴展的挑戰,妨礙了實際部署。
  • 高性能深紫外光電探測器問世
    合肥工業大學科研人員成功研發的新型深紫外光電探測器,具備量子效率高、穩定性強且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的優點,其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材料物理領域重要期刊《先進材料》上。
  • 用於下一代可穿戴設備的有機光電探測器
    轉自微信公眾號:柔性電子服務平臺作者:Lynn下一代可穿戴電子設備需要柔韌性和可拉伸性,以便能夠與人體緊密結合。目前市場上的光電探測器都是基於剛性的無機晶體材料,其機械柔性有限。相比之下,基於有機聚合物和分子的光電探測器由於其固有的機械柔性、易於加工、可調的光電特性、良好的光傳感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已經成為很有前途的替代選擇。
  • 國外科學家利用有機光電探測器實現隱形高解析度指紋傳感器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荷蘭埃因霍溫霍爾斯特中心(Holst Centre)的Gerwin Gelinck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推出了一種新型柔性、大面積、高解析度的指紋識別傳感技術,該研究結果發表在近期的《先進材料技術》(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雜誌上。雖然當前已開發出超聲波和熱感應指紋傳感器,但是它們都有一些缺點。
  • 潮科技 | 利用有機光電探測器實現隱形高解析度指紋傳感器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MEMS」(ID:MEMSensor),作者麥姆斯諮詢殷飛,原文題目《利用有機光電探測器實現隱形高解析度指紋傳感器》,36氪經授權發布,略有刪減。 近年來,有機光電探測器(OPD)因在大面積光感測應用中前景廣闊而備受關注。
  • Nature Materials:拓撲半金屬光電探測器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撰稿 | Rain 博士生(清華大學)01導讀光電探測器(PDs)是現代通信與傳感系統的關鍵元件,利用光電或光熱等效應將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
  • 矽光子計數探測器推動新一代成像技術
    作者:Joe O‘keeffe,Carl Jackson 矽光子計數器件最近取得了革命性進展,大量新型探測器正進入市場。這些探測器可應用於許多新領域,如螢光壽命成像、正電子發射X線斷層顯像、輻射探測、高能物理、雷射測距(雷射雷達)和粒徑測量。潛在應用甚至包含新興的通信技術領域,如保密通信中的量子密鑰分配。
  • 應變光電子學:基於二維材料的光電探測器
    光信號到電信號的轉換過程是由光電探測器來完成的,光電探測器是光網絡的關鍵組成部分。目前,光電探測的主流的技術是基於鍺和InGaAs,InP,因為他們在通信波長是高吸收(>90%)的。然而,由於生長的複雜性、晶圓鍵合問題和熱損耗等問題,III-V材料(InGaAs,InP)與矽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技術並不兼容。另一方面,由於在外延生長過程中矽鍺界面存在缺陷和位錯中心,鍺光電探測器通常表現出較高的噪聲。儘管傳統半導體如Si/Ge和III-V的應變工程可以用來提高電子和光子器件的性能。通過誘導應變,外延生長技術可以改變電子帶結構,從而對遷移率產生積極的影響。
  • 普渡大學開發石墨烯複合蜘蛛網架構的生物醫學3D光電子探測器
    對於要求大視野和對運動高度敏感的光電傳感設備,這種複眼架構可能是有用的模型。旨在模仿複眼架構的策略涉及將光電探測器像素與彎曲的微透鏡集成在一起,但是在曲線表面上的製造受到傳統上為平面,剛性基板(例如,矽晶片)設計的標準微加工工藝的挑戰。普渡大學的創新者正在從自然界中汲取靈感,開發用於生物醫學成像的3D光電探測器。研究人員利用蜘蛛網的一些建築特徵來開發該技術。
  • 世界上第一個可以看到所有陰影的光電探測器
    光電探測器通過將光攜帶的信息轉換為電信號來工作,並被廣泛用於從遊戲機到光纖通信,醫學成像和運動探測器的技術中。當前,光電探測器不能在一種設備中感測超過一種顏色。這意味著它們比與之集成的其他技術(例如矽晶片)更大,更慢。
  • 薄而超快的光電探測器可以看到整個光譜
    圖片來源:埃拉·馬魯申科 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世界上第一臺能夠看到所有陰影的光探測器,該原型裝置可從根本上縮小現代技術的最基本要素之一。 光電探測器通過將光攜帶的信息轉換為電信號來工作,並被廣泛用於從遊戲機到光纖通信,醫學成像和運動探測器的技術中。當前,光電探測器無法在一種設備中感測超過一種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