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技話題:蝗災、新型衛星太陽翼、氫氣預警技術、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新免疫療法、飛沫傳播

2020-08-20 科協身邊事


1

蝗災追兇16年 中國科學家對世界的又一個重大科學貢獻


▲飛蝗 中科院康樂院士團隊供圖


蝗蟲,這種只有手指大小的小蟲子,看起來人畜無害,為何一旦聚集成群便會成災?人們不解,一度認為蝗蟲來襲就是「天災」。蝗蟲成災的原因找不到,人類的飯碗就難說端得踏實。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康樂帶領團隊歷時16年追蹤研究,終於找到一種誘惑蝗蟲破壞性集群的關鍵化學物質——4-乙烯基苯甲醚。8月12日,這一重大科學發現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中國青年報》


2

中國研發新型衛星太陽翼 讓一箭多星擁有更多可能性


8月17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獲悉,近日,該集團二院空間工程公司自主創新研製的新型充氣展開式太陽翼地面樣機總裝集成及地面摺疊展開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該新型太陽翼具備重量輕、高壓縮比等特徵,能夠減輕整星重量,為實現「一箭多星」奠定基礎。


太陽翼是太空飛行器的供電設備,是太空飛行器賴以生存的「能量源泉」,直接關係衛星在軌的有效運行。眾所周知,太陽翼面積越大,其為衛星提供的能源就越多。但受到運載工具有效空間和運載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傳統的太空飛行器太陽翼在滿足性能要求和發射約束方面遇到了兩難。


——中國新聞網


3

氫氣預警技術有望防範鋰離子電池火災


▲中國數字科技館


日前從鄭州大學獲悉,該校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金陽帶領課題組研究發現,利用氫氣探測技術可以快速檢測鋰離子電池石墨負極表面微量鋰枝晶析出,當電池儲能系統探測到氫氣產生時會立即切斷充電電源,避免火災發生,實現對鋰離子電池熱失控的早期安全預警。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焦耳》上。


鋰離子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等特點,已成為可攜式設備、電動汽車和大規模儲能領域最具競爭力的儲能技術之一,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然而,由於現有商業化鋰離子電池使用易燃有機溶劑作為電解液的主要成分,以及鋰離子電池固有的放熱特性,其在過充或快充的情況下會產生鋰枝晶,有可能刺穿隔膜,從而引發熱失控等安全事故。


——《科技日報》


4

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突破理論極限


▲紫外線觸發納米結構內的電子倍增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芬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黑矽光電探測器,其外部量子效率達130%,這是光伏器件這一效率首次超過100%的理論極限,有望大大提高光電探測設備的效率,而這些設備廣泛應用於汽車、手機、智能手錶和醫療設備內。


光電探測器是可以感測光或其他電磁能量的感測器,可將光子轉換成電流,被吸收的光子形成電子-空穴對。光電探測器包括光電二極體和光電電晶體等。量子效率是用來定義光電探測器等設備將其受光表面接收到的光子轉換為電子-空穴對的百分比,即量子效率等於光生電子除以入射光子數。


——《科技日報》


5

新免疫療法或有助延長一種常見腦癌患者存活期


澳大利亞伯格霍弗醫學研究所開發出一種新的細胞免疫療法,在臨床試驗中延長了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平均存活期。相關論文已發表在新一期美國《臨床檢查雜誌》上。


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是大腦中樞神經系統中一種常見的、惡性極高的腫瘤,治療後易復發,患者確診後平均存活期僅為14至17個月。


——新華網


6

新研究證實戴口罩可有效阻擋病毒通過飛沫傳播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戴口罩目前被認為是預防新冠病毒傳播的有效方法。一項近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的新研究展示了戴口罩可有效阻擋病毒通過飛沫傳播的影像證據,其中無呼吸閥的N95口罩防護效果最佳。


來自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雷射影像分析發現,阻擋飛沫效果最佳的口罩是一線醫務人員常用的無呼吸閥N95口罩。此外,外科口罩和聚丙烯醫用防護口罩也顯示出很好效果。手工製作的棉口罩也可有效阻擋日常說話產生的飛沫噴出,但頭巾和圍脖並不能很好地阻擋飛沫。


——新華網


來源:今日科協微信公眾號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繫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

相關焦點

  • 科技新聞速知:烏龜化石、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破理論極限、海鮮塑料...
    供圖/阿根廷聖胡安國立大學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國新聞網 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突破理論極限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芬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黑矽光電探測器,其外部量子效率達130%,這是光伏器件這一效率首次超過100%的理論極限,有望大大提高光電探測設備的效率,而這些設備廣泛應用於汽車、手機、智能手錶和醫療設備內。
  • 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突破理論極限
    紫外線觸發納米結構內的電子倍增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科技日報北京8月17日電(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芬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黑矽光電探測器,其外部量子效率達130%,這是光伏器件這一效率首次超過100%的理論極限,有望大大提高光電探測設備的效率,而這些設備廣泛應用於汽車、手機、智能手錶和醫療設備內。
  • 科技新聞速知:烏龜化石、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破理論極限、海鮮塑料含量、阿爾茲海默病等
    供圖/阿根廷聖胡安國立大學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片來源/新華網——中國新聞網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突破理論極限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芬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黑矽光電探測器,其外部量子效率達130%,這是光伏器件這一效率首次超過
  • 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突破理論極限
    ,其外部量子效率達130%,這是光伏器件這一效率首次超過100%的理論極限,有望大大提高光電探測設備的效率,而這些設備廣泛應用於汽車、手機、智能手錶和醫療設備內。  光電探測器是可以感測光或其他電磁能量的感測器,可將光子轉換成電流,被吸收的光子形成電子-空穴對。光電探測器包括光電二極體和光電電晶體等。量子效率是用來定義光電探測器等設備將其受光表面接收到的光子轉換為電子-空穴對的百分比,即量子效率等於光生電子除以入射光子數。
  • 一種新型諧振腔增強型光電探測器的性能分析
    )的結構及性能,該RCEP的基本結構是將吸收層插入到諧振腔當中,並指出這種新型器件較傳統器件可獲得較高的量子效率和響應速度,而其具有的波長選擇特性,使這種新型器件可在光波分復用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系統中獲得廣泛應用。
  • 黑矽光電探測器突破了100%的效率極限
    黑矽已經成為太陽能光伏產業的主要支柱之一,它可以提高標準晶體矽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從而大大降低成本。光電探測器,英文:photodetector,又稱光感測器、光電感測器等,是可以感測光或是其他電磁能量的感測器,具有一個p–n結,可將光子轉換成電流。被吸收的光子形成電子-空穴對。光電二極體和光電電晶體是光感測器的一些示例。太陽能電池將吸收的一些光能轉換為電能。
  • 解析新型量子光電探測器的讀出與顯示
    GaAs/InGaAs量子光電探測器。    圖2是不同光照功率時探測器的響應率,結果顯示探測器的響應率遠大於1A/W,偏壓為-1V時響應率大於10A/W,說明探測器量子效率和光電增益較大。採用CTIA結構為列放大器可以穩定探測器工作偏壓,提高注入效率和線性度,CDS電路可以抑制固定圖形噪聲。
  • 今日科技話題:資源三號衛星、重力儀、船用低速機、量子精密測量...
    今日科技話題:資源三號衛星、重力儀、船用低速機、量子精密測量、耀斑、真菌 2021-01-06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日科技話題:嫦娥五號、雜交水稻、克隆新基因、中和抗體、小...
    今日科技話題:嫦娥五號、雜交水稻、克隆新基因、中和抗體、小「月亮」、量子點發光強度倍增方法 2020-11-25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性能深紫外光電探測器問世
    合肥工業大學科研人員成功研發的新型深紫外光電探測器,具備量子效率高、穩定性強且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的優點,其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材料物理領域重要期刊《先進材料》上。
  • 中國研發新型衛星太陽翼 讓「一箭多星」擁有更多可能性
    中新社北京8月17日電 (郭超凱 陳靜楊 苗苑)記者17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獲悉,近日,該集團二院空間工程公司自主創新研製的新型充氣展開式太陽翼地面樣機總裝集成及地面摺疊展開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該新型太陽翼具備重量輕、高壓縮比等特徵,能夠減輕整星重量,為實現「一箭多星」奠定基礎。
  • 黑矽光電探測器創紀錄:外部量子效率高達132%
    據外媒報導,阿爾託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光電設備,其外部量子效率高達132%。這聽起來不大可能實現的壯舉則是通過利用納米結構黑矽來實現的,這可能是太陽能電池和其他光電探測器的重大突破。如果一個假設的光伏器件擁有一個100%的外部量子效率,那就意味著每一個光子撞擊它就會產生一個電子,電子則通過電路以電的形式被收集。而這種新設備不僅達到了100%的效率,而且超過了100%。132%意味著平均每個光子得到1.32個電子。其以黑色矽為活性材料,具有錐狀和柱狀的納米結構,可以吸收紫外光。
  • 黑矽光電探測器創紀錄:外部量子效率高達132%
    據外媒報導,阿爾託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光電器件,其外部量子效率高達132%。這聽起來不大可能實現的壯舉則是通過利用納米結構黑矽來實現的,這可能是太陽能電池和其他光電探測器的重大突破。如果一個假設的光伏器件擁有一個100%的外部量子效率,那就意味著每一個光子撞擊它就會產生一個電子,電子則通過電路以電的形式被收集。
  • 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突破理論極限 有望為光伏設備大幅提效
    紫外線觸發納米結構內的電子倍增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芬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黑矽光電探測器,其外部量子效率達130%,這是光伏器件這一效率首次超過100%的理論極限,有望大大提高光電探測設備的效率
  • 紅外光電探測器的新概念
    1、甚長波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甚長波熱紅外波段具有最高的大氣窗口目標輻射能量,是紅外探測技術中最為重要的波段。這一波段的紅外焦平面器件能提高探測系統的探測距離、縮短探測時間和精確探測目標溫度等,具有十分重要的需求背景。因具有更高的量子效率和更高的工作溫度,碲鎘汞(HgCdTe)光伏型探測器將繼續向14、16和20 微米紅外波段拓展探測能力。
  • 今日科技話題:遠望5號船、「天問一號」、新型納米硒肥、熱帶珊瑚...
    今日科技話題:遠望5號船、「天問一號」、新型納米硒肥、熱帶珊瑚礁魚、新鮮蘿蔔、「隼鳥2號」 2020-12-16 1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黑矽光電探測器突破了100%的效率極限
    黑矽已經成為太陽能光伏產業的主要支柱之一,它可以提高標準晶體矽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從而大大降低成本。這種光伏器件首次超過了100%的極限,這種100%的極限先前被認為是量子效率的理論最大值。獨立的第三方測量是由德國物理技術研究所(PTB)進行的,眾所周知,該機構可提供歐洲最準確、最可靠的測量服務。德國物理技術研究所探測器輻射度實驗室負責人LutzWerner博士評論說:「看到測試結果後,我立即意識到這是一項重大的突破,同時,對於夢想更高靈敏度的計量科學家們來說,這是值得歡迎的一步」。
  • 科技話題:「天問一號」探測器、離子治癌技術、白灰蝶、納米顆粒...
    科技話題:「天問一號」探測器、離子治癌技術、白灰蝶、納米顆粒、「行星之王」、木星圖像 2020-09-22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日科技話題:「神威·太湖之光」、水稻基因編輯、「慧眼」、新型「磁力刀」、靶向藥物篩選
    ——新華網2水稻基因編輯有了新方法 效率可達47%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近年來,CRISPR/Cas介導的植物基因組定點編輯技術在農作物基因功能研究和精準育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展現了廣闊的發展潛力和應用前景。然而,CRISPR/Cas介導的植物基因組定點敲除方法只能在基因組特定位點產生隨機插入和刪除,精準的片段插入和替換的效率一直很低,限制了其在植物研究和育種上的應用。
  • 今日科技話題:嫦娥五號、半導體量子、雙黑洞吞噬恆星、第三代甲醇...
    凌晨4時40分,在科技人員精確控制下,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截至目前,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地面測控通信正常,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繼續在平均高度約200公裡的環月軌道上飛行並等待上升器交會對接,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進行自動採樣等後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