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矽光電探測器突破了100%的效率極限

2020-08-20 中國觀察家

黑矽,英文:blacksilicon,是一種半導體材料,是一種矽的表面改性材料,具有非常低的反射率,並且相應地吸收了可見光(和紅外光)。這種修飾是在1980年代發現的。形成類似結構的其他方法包括電化學蝕刻、汙點蝕刻、金屬輔助化學蝕刻、雷射處理和FFCCambridge工藝(一種電化學還原工藝)等。黑矽已經成為太陽能光伏產業的主要支柱之一,它可以提高標準晶體矽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從而大大降低成本。

光電探測器,英文:photodetector,又稱光感測器、光電感測器等,是可以感測光或是其他電磁能量的感測器,具有一個p–n結,可將光子轉換成電流。被吸收的光子形成電子-空穴對。光電二極體和光電電晶體是光感測器的一些示例。太陽能電池將吸收的一些光能轉換為電能。

科學家們現在開發出一種黑矽光電探測器(blacksiliconphotodetector),其效率達到了130%以上。這種光伏器件首次超過了100%的極限,這種100%的極限先前被認為是量子效率的理論最大值。

量子效率(英語:Quantumefficiency,縮寫為QE)是用來定義光敏器件,例如底片、感光耦合元件、光感測器等,將其受光表面接收到的光子轉換為電子-空穴對的百分比例,即

量子效率=光生電子/入射光子數

研究小組負責人HeleSavin教授說:「當看到這一研究結果時,我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們立刻想通過獨立的第三方測量來驗證結果。」

獨立的第三方測量是由德國物理技術研究所(PTB)進行的,眾所周知,該機構可提供歐洲最準確、最可靠的測量服務。

德國物理技術研究所探測器輻射度實驗室負責人LutzWerner博士評論說:「看到測試結果後,我立即意識到這是一項重大的突破,同時,對於夢想更高靈敏度的計量科學家們來說,這是值得歡迎的一步」。

突破背後的秘密:獨特的納米結構

當一個入射光子向外部電路產生一個電子時,設備的外部量子效率為100%。130%的效率意味著一個入射光子產生大約1.3個電子。

研究人員發現,異常高的外部量子效率的根源在於矽納米結構內部的電荷載流子倍增過程,該過程由高能光子觸發。由於電和光損耗的存在減少了所收集電子的數量,因此在實際設備中較早沒有觀察到這種現象。

Savin教授解釋說:「我們可以收集所有倍增的電荷載流子,而無需單獨的外部偏置,因為我們的納米結構器件沒有重組和反射損失。」

這樣的效率意味著可以大大提高利用光檢測的任何設備的性能。光檢測已廣泛應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在汽車、手機、智能手錶和醫療設備中。

阿爾託大學分公司ElfysInc.的執行長MikkoJuntunen博士說:「我們的探測器目前正在吸引許多人,特別是在生物技術和工業過程監控方面。」我們已經在製造用於商業用途的唱片探測器。

該最新研究發現論文,題為「黑矽紫外光電二極體達到130%以上的外部量子效率」,即將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相關焦點

  • 黑矽光電探測器突破了100%的效率極限
    黑矽,英文:black silicon,是一種半導體材料,是一種矽的表面改性材料,具有非常低的反射率,並且相應地吸收了可見光(和紅外光)。 這種修飾是在1980年代發現的。黑矽已經成為太陽能光伏產業的主要支柱之一,它可以提高標準晶體矽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從而大大降低成本。光電探測器,英文:photodetector,又稱光感測器、光電感測器等,是可以感測光或是其他電磁能量的感測器,具有一個p–n結,可將光子轉換成電流。被吸收的光子形成電子-空穴對。光電二極體和光電電晶體是光感測器的一些示例。太陽能電池將吸收的一些光能轉換為電能。
  • 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突破理論極限
    紫外線觸發納米結構內的電子倍增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科技日報北京8月17日電(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芬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黑矽光電探測器,其外部量子效率達130%,這是光伏器件這一效率首次超過100%的理論極限,有望大大提高光電探測設備的效率,而這些設備廣泛應用於汽車、手機、智能手錶和醫療設備內。
  • 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突破理論極限
    紫外線觸發納米結構內的電子倍增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芬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黑矽光電探測器,其外部量子效率達130%,這是光伏器件這一效率首次超過100%的理論極限,有望大大提高光電探測設備的效率,而這些設備廣泛應用於汽車、手機、智能手錶和醫療設備內。
  • 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突破理論極限 有望為光伏設備大幅提效
    紫外線觸發納米結構內的電子倍增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芬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黑矽光電探測器,其外部量子效率達130%,這是光伏器件這一效率首次超過100%的理論極限,有望大大提高光電探測設備的效率
  • 黑矽光電探測器創紀錄:外部量子效率高達132%
    據外媒報導,阿爾託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光電設備,其外部量子效率高達132%。這聽起來不大可能實現的壯舉則是通過利用納米結構黑矽來實現的,這可能是太陽能電池和其他光電探測器的重大突破。如果一個假設的光伏器件擁有一個100%的外部量子效率,那就意味著每一個光子撞擊它就會產生一個電子,電子則通過電路以電的形式被收集。而這種新設備不僅達到了100%的效率,而且超過了100%。132%意味著平均每個光子得到1.32個電子。其以黑色矽為活性材料,具有錐狀和柱狀的納米結構,可以吸收紫外光。
  • 黑矽光電探測器創紀錄:外部量子效率高達132%
    據外媒報導,阿爾託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光電器件,其外部量子效率高達132%。這聽起來不大可能實現的壯舉則是通過利用納米結構黑矽來實現的,這可能是太陽能電池和其他光電探測器的重大突破。如果一個假設的光伏器件擁有一個100%的外部量子效率,那就意味著每一個光子撞擊它就會產生一個電子,電子則通過電路以電的形式被收集。
  • 光伏器件量子效率首次突破理論極限,有望為光電探測設備大幅提效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芬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黑矽光電探測器,其外部量子效率達130%,這是光伏器件這一效率首次超過100%的理論極限,有望大大提高光電探測設備的效率,而這些設備廣泛應用於汽車、手機、智能手錶和醫療設備內。
  • 重大突破!光伏設備第一次實現:效率突破100%的理論極限
    來自阿爾託大學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效率超過130%的黑矽光探測器,同時,這也是光伏器件設備第一次實現效率突破100%的理論極限,這是早先被認為是外部量子效率的理論最大值。國家計量研究所探測器輻射測量實驗室負責人Lutz Werner博士評論說:在看到結果後,我立即意識到這是一項重大突破!同時,對於我們夢想提高靈敏度的計量學家來說,這也是非常受歡迎的一步。
  • 重大突破!光伏設備第一次實現:效率突破100%的理論極限!
    來自阿爾託大學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效率超過130%的黑矽光探測器,同時,這也是光伏器件設備第一次實現效率突破100%的理論極限,這是早先被認為是外部量子效率的理論最大值。
  • 光伏設備首次實現:效率突破100%的理論極限,為科學家點讚
    來自阿爾託大學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效率超過130%的黑矽光探測器,同時,這也是光伏器件設備第一次實現效率突破100%的理論極限,這是早先被認為是外部量子效率的理論最大值。國家計量研究所探測器輻射測量實驗室負責人Lutz Werner博士評論說:在看到結果後,我立即意識到這是一項重大突破!同時,對於我們夢想提高靈敏度的計量學家來說,這也是非常受歡迎的一步。
  • 科技新聞速知:烏龜化石、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破理論極限、海鮮塑料...
    供圖/阿根廷聖胡安國立大學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國新聞網 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突破理論極限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芬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黑矽光電探測器,其外部量子效率達130%,這是光伏器件這一效率首次超過100%的理論極限,有望大大提高光電探測設備的效率,而這些設備廣泛應用於汽車、手機、智能手錶和醫療設備內。
  • 科技新聞速知:烏龜化石、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破理論極限、海鮮塑料含量、阿爾茲海默病等
    供圖/阿根廷聖胡安國立大學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片來源/新華網——中國新聞網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突破理論極限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芬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黑矽光電探測器,其外部量子效率達130%,這是光伏器件這一效率首次超過
  • 黑矽UV響應效率超過 130%
    「有史以來第一次,我們有直接的實驗證據表明,在沒有任何外部抗反射的情況下,單個光電二極體的外部量子效率可以達到 100% 以上,」 賀爾 · 薩溫,芬蘭阿爾託大學微觀和納米電子學副教授說。結果是在薩文和阿爾託大學的同事證明幾年後得出的,在波長範圍內幾乎統一的效率 250-950 nm在用黑矽製成的光電二極體中,矽表面是納米結構並塗覆以抑制損耗。
  • 今日科技話題:蝗災、新型衛星太陽翼、氫氣預警技術、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新免疫療法、飛沫傳播
    ——《科技日報》4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突破理論極限▲紫外線觸發納米結構內的電子倍增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芬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黑矽光電探測器,其外部量子效率達130%,這是光伏器件這一效率首次超過100%的理論極限,有望大大提高光電探測設備的效率
  • 熱光伏設備或使光電轉換率突破極限
    為此,不少光伏企業把提高光電轉換效率作為搶佔先機的「法寶」。在受訪業內人士看來,雖然目前光伏電池轉換率臨近天花板,但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提高轉換效率仍將是光伏上下遊產業鏈的主攻方向。((...此次PERC電池效率的突破基於公司自主開發的PERC2.0技術方案,在擴散摻雜、界面鈍化、金屬接觸等關鍵技術上的進一步優化提升,大幅降低電池總J0,開壓提...
  • 新型石墨烯光電探測器:轉化速度接近極限
    西班牙和美國科學家合作研製出一種基於石墨烯的光電探測器轉化儀,其能在不到50飛秒(1秒的一千萬億分之一)的時間內將光轉化為電信號,幾乎接近光電轉化速度的極限,將大力助推多個領域的發展。  高效的光電轉化技術,因為能讓光所攜帶的信息轉化成可在電子電路中進行處理的電信號,在從照相機到太陽能電池等多個關鍵技術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數據通訊應用的重要支撐。儘管石墨烯是一種擁有極高光電轉化效率的材料,但此前科學家們並不知道其對超短光脈衝的反應究竟有多快。
  • 大面積柔性有機光電二極體在可穿戴弱光光電探測器領域優於矽器件
    大面積柔性有機光電二極體在可穿戴弱光光電探測器領域優於矽器件柔性大面積有機光電二極體的性能已經發展到可以與傳統的矽光電二極體技術相比提供的優勢,特別是對於諸如生物醫學成像和生物特徵監測等要求在大範圍內檢測低水平光的應用。
  • 高性能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應用於光通訊領域
    光電探測器是光通訊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市場目前主要由基於矽、銦鎵砷等傳統半導體的p-i-n型和雪崩二極體佔據,這些材料或器件的製備通常需要高溫或高真空環境且製程複雜。而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到目前為止其性能和穩定性主要受限於器件結構和鈣鈦礦的薄膜質量,此前報導的探測極限僅為µW/cm2級別,響應時間為幾十微秒以上,這大大限制了此類探測器的研究和應用。
  • 光電轉換率最高可達100% 新型太陽能電池研發成功
    除了纖薄可彎曲外,它對太陽光的吸收和光電轉換效率方面都取得了極大地突破。此外,和傳統太陽能電池所需要的昂貴的半導體材料量相比,這種新型太陽能電池僅需要一小部分。應用物理學及材料學教授Harry Atwater和Howard Hughes表示:「這些太陽能電池首次突破了傳統的吸光材料的光捕獲極限。」
  • 最新論文|真空紫外光電探測器
    高性能VUV探測器在空間科學、輻射監測、電子工業和基礎科學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在VUV區域工作的光電探測器通常必須在清潔、超高真空環境中工作,並且不能在有輻射的情況下相互作用而降解。此外,需要低水平的背景噪聲來幫助檢測相對較弱的信號。最初設計用於可見光譜範圍的矽光電二極體也可用於VUV區域,但顯著的缺點在於其從X射線到近紅外的固有寬帶響應和輻射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