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矽UV響應效率超過 130%

2020-08-20 老樹新葉聊科技

具有柱狀形貌的b-Si納米織構的鳥瞰圖SEM圖像。

「有史以來第一次,我們有直接的實驗證據表明,在沒有任何外部抗反射的情況下,單個光電二極體的外部量子效率可以達到 100% 以上,」 賀爾 · 薩溫,芬蘭阿爾託大學微觀和納米電子學副教授說。結果是在薩文和阿爾託大學的同事證明幾年後得出的,在波長範圍內幾乎統一的效率 250-950 nm在用黑矽製成的光電二極體中,矽表面是納米結構並塗覆以抑制損耗。

注意到紫外線區域的一些奇怪的影響,薩溫的小組擴展了他們對設備的研究,把重點放在電磁頻譜的這個區域。UV傳感有多種應用,包括光譜和成像、火焰檢測、水淨化和生物技術。雖然UV光電二極體的年市場需求預計將增加到 30%,但這些器件的效率最多只能限制在 80%。令Savin驚訝的是,對他們的設備對紫外光的反應進行更仔細的分析發現,外部量子效率可以超過 130%。Physikalisch Technische Bundesanstalt (PTB) 的獨立測量驗證了結果。

擊敗 「理論極限」

理論上,如果每個擊中光電二極體的光子都撞擊一個電子或空穴 (電荷載流子),效率將達到 100%。然而,首先有幾個過程開始清除這些激發的電子或者阻止光子激發它們,導致經常被引用的Schockley-Queisser對這種真實設備的理論限制。

相反,其他效果可能有利於更高的效率。現在人們普遍認為,激發的載體可以通過碰撞激發進一步的載體發揮作用。優化這種 「載波倍增」 的條件,同時儘可能減少損失,對於獲得更高效率的設備來說,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損失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是光子在到達設備內部之前從表面反射,以激發將攜帶電流的電子或空穴;第二是電子和空穴對在對電流做出有意義的貢獻之前的複合。在這裡,薩溫和她的合作者意識到黑矽可能真的會有所不同。

黑矽的表面是納米結構的錐和柱,使表面在光可能入射的所有角度都具有高度吸收性。通常,使用納米結構的表面來降低反射會導致更大的複合,因此幾乎沒有淨增益,但是這些器件被塗有鋁2O3抑制這種重組。結果是器件不僅在波長 250-950 nm處具有接近統一的效率,而且在 130% nm處的效率超過 200。

你只需要UV

為了確定是什麼提高了超過 100% 的效率,研究人員模擬了電場和表面模擬納米錐和納米柱中的靜電分布。「我們的假設是,當我們在設備中使用納米級尺寸時,它必須與一些量子限制或類似現象有關,」 薩溫說。

令人驚訝的是,模擬顯示納米錐或納米柱中的電場沒有增加,這表明它們不負責通過增強載流子倍增或其他一些效應來提高效率。相反,研究人員發現,一旦損失被抑制,高能紫外線光子可能會撞擊一個有足夠影響力的載流子,引發一連串的載流子倍增,從而提高設備效率。

薩溫解釋說: 「在過去,這些設備遭受了光學和電氣損耗,這掩蓋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現象。」。「我們能夠克服損失,製造出一個完全無損失的裝置,因此甚至能夠超越 100% 的理論極限。「她還指出,由於這種材料是矽,它也是CMOS兼容的,這對工業製造來說是個好消息。

模擬還揭示了納米結構中間不高的電場和靜電電位之間的奇怪差異。通常,一個接一個,但是薩文和合作者解釋了對抗鋁的固定電荷密度所需的孔密度的不尋常差異2O3塗層。「矽納米結構已經從N型P型 (不使用任何摻雜劑原子),「Savin說。所以我們 「實際上」 在摻雜納米結構。"

研究人員已經在通過他們的分拆公司ElFys Inc.將他們的結果商業化。,以及試圖為其他波長超過 100% 的效率。

相關焦點

  • 黑矽光電探測器突破了100%的效率極限
    黑矽,英文:black silicon,是一種半導體材料,是一種矽的表面改性材料,具有非常低的反射率,並且相應地吸收了可見光(和紅外光)。 這種修飾是在1980年代發現的。黑矽已經成為太陽能光伏產業的主要支柱之一,它可以提高標準晶體矽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從而大大降低成本。光電探測器,英文:photodetector,又稱光感測器、光電感測器等,是可以感測光或是其他電磁能量的感測器,具有一個p–n結,可將光子轉換成電流。被吸收的光子形成電子-空穴對。光電二極體和光電電晶體是光感測器的一些示例。太陽能電池將吸收的一些光能轉換為電能。
  • 黑矽光電探測器突破了100%的效率極限
    黑矽,英文:blacksilicon,是一種半導體材料,是一種矽的表面改性材料,具有非常低的反射率,並且相應地吸收了可見光(和紅外光)。這種修飾是在1980年代發現的。形成類似結構的其他方法包括電化學蝕刻、汙點蝕刻、金屬輔助化學蝕刻、雷射處理和FFCCambridge工藝(一種電化學還原工藝)等。
  • 黑矽光電探測器創紀錄:外部量子效率高達132%
    據外媒報導,阿爾託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光電設備,其外部量子效率高達132%。這聽起來不大可能實現的壯舉則是通過利用納米結構黑矽來實現的,這可能是太陽能電池和其他光電探測器的重大突破。如果一個假設的光伏器件擁有一個100%的外部量子效率,那就意味著每一個光子撞擊它就會產生一個電子,電子則通過電路以電的形式被收集。而這種新設備不僅達到了100%的效率,而且超過了100%。132%意味著平均每個光子得到1.32個電子。其以黑色矽為活性材料,具有錐狀和柱狀的納米結構,可以吸收紫外光。
  • 黑矽光電探測器創紀錄:外部量子效率高達132%
    據外媒報導,阿爾託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光電器件,其外部量子效率高達132%。這聽起來不大可能實現的壯舉則是通過利用納米結構黑矽來實現的,這可能是太陽能電池和其他光電探測器的重大突破。如果一個假設的光伏器件擁有一個100%的外部量子效率,那就意味著每一個光子撞擊它就會產生一個電子,電子則通過電路以電的形式被收集。
  • 金剛線切割+黑矽+PERC,高效多晶電池效率提升繞不過的三道坎兒!
    背面PERC結構一方面提高了背面長波段的光譜響應,同時背面的背反射改善了長波段太陽光的利用次數。這種高效電池結構保證了優越的短路電流、開路電壓和填充因子,最終獲得了高轉換效率。1、概述近年來單晶技術的多項進步(切割及高效電池)使得成本大為降低,對以性價比優勢主導市場的多晶產品構成了壓力。
  • 太陽能電池最新進展:矽太陽能電池的效率超過26%
    轉自公眾號: Nature自然科研本周在線發表在《自然-能源》上的研究Silicon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 with 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s for a photoconversion efficiency over 26%報告了首個光轉換效率
  • 鄭加鎮:協鑫集成多晶黑矽PERC電池已量產 溼法黑矽將極具競爭力
    4月18日,2017國際太陽能產業及光伏工程論壇光伏科學家大會在上海舉行,協鑫集成執行總裁鄭加鎮博士在會上詳解了協鑫集成的多晶黑矽PERC電池技術,其溼法黑矽方案(MCCE)將成為協鑫集成極具競爭力的技術方案。
  • 印刷氧化鋁技術在黑矽PERC多晶太陽電池中的應用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黑矽PERC 多晶太陽電池採用背拋光工藝,其背面刻蝕深度在4.0±0.2 μm,在800~1050 nm的光學波長範圍內,其反射率較常規刻蝕製備的黑矽多晶太陽電池提升了10% 左右;採用氧化鋁及氮化矽鈍化製備的黑矽PERC 多晶太陽電池,WT-2000 測得其少子壽命達到33 μs;開路電壓提升了15.2 mV,短路電流提高了0.372 A,效率達到20.06%
  • 光伏印刷設備:印刷氧化鋁技術在黑矽PERC多晶太陽電池中的應用
    氧化鋁燒結後膜厚約為110~130 nm,如圖4 所示。2.3 黑矽PERC 多晶太陽電池的電性能分析鍍膜鈍化後的矽片進行雷射開槽,使用PERC 經印刷燒結進行五主柵太陽電池的製備;製備完成後使用時創Anti-LID 4800 電注入設備進行退火處理,然後測試電池效率達到了20.06%,具體如表1 所示。表1 中的對比組為未經過電注入處理的黑矽多晶太陽電池。
  • 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突破理論極限
    紫外線觸發納米結構內的電子倍增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科技日報北京8月17日電(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芬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黑矽光電探測器,其外部量子效率達130%,這是光伏器件這一效率首次超過100%的理論極限,有望大大提高光電探測設備的效率,而這些設備廣泛應用於汽車、手機、智能手錶和醫療設備內。
  • 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突破理論極限
    紫外線觸發納米結構內的電子倍增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芬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黑矽光電探測器,其外部量子效率達130%,這是光伏器件這一效率首次超過100%的理論極限,有望大大提高光電探測設備的效率,而這些設備廣泛應用於汽車、手機、智能手錶和醫療設備內。
  • uv印表機怎樣列印出光油效果
    研發技術不斷進步,uv印表機已經能實現列印出光油亮面效果,特別是用uv印表機做出來的3D浮雕圖案,再用印表機列印一層光油,那效果可謂是極品。uv印表機是怎麼樣列印出光油效果的?是不是要在機器上加一個什麼裝置?別著急,看完這篇文章列印光油的真相你就會全部知道。
  • 多晶黑矽、N型單晶雙面及P型單晶PERC技術優劣分析對比
    光致衰減方面,多晶黑矽光衰約為1.5%,N型單晶基本沒有光衰,而PERC單晶的光衰在2-10%之間,從而導致PERC單晶組件應用在光伏電站後很可能光電轉換效率大幅下降,光伏電站發電量和收益率而隨之大幅下降。2、PERC單晶雙面電池
  • 光伏設備第一次實現:效率突破100%的理論極限
    來自阿爾託大學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效率超過130%的黑矽光探測器,同時,這也是光伏器件設備第一次實現效率突破100%的理論極限,這是早先被認為是外部量子效率的理論最大值。當一個入射光子向外部電路產生一個電子時,器件的外部量子效率為100%(這個值此前被認為是理論極限),130%的效率意味著一個入射光子產生大約1.3個電子。研究發現,異常高的外部量子效率的根源,在於高能光子觸發的矽納米結構內部電荷(載流子倍增過程)。早些時候在實際器件中沒有觀察到這種現象,因為電和光損耗的存在減少了收集到的電子數量。
  • 光伏設備第一次實現:效率突破100%的理論極限!
    來自阿爾託大學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效率超過130%的黑矽光探測器,同時,這也是光伏器件設備第一次實現效率突破100%的理論極限,這是早先被認為是外部量子效率的理論最大值。
  • 光伏器件量子效率首次突破理論極限,有望為光電探測設備大幅提效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芬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黑矽光電探測器,其外部量子效率達130%,這是光伏器件這一效率首次超過100%的理論極限,有望大大提高光電探測設備的效率,而這些設備廣泛應用於汽車、手機、智能手錶和醫療設備內。
  • 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突破理論極限 有望為光伏設備大幅提效
    紫外線觸發納米結構內的電子倍增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芬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黑矽光電探測器,其外部量子效率達130%,這是光伏器件這一效率首次超過100%的理論極限,有望大大提高光電探測設備的效率
  • 光伏設備首次實現:效率突破100%的理論極限,為科學家點讚
    來自阿爾託大學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效率超過130%的黑矽光探測器,同時,這也是光伏器件設備第一次實現效率突破100%的理論極限,這是早先被認為是外部量子效率的理論最大值。當一個入射光子向外部電路產生一個電子時,器件的外部量子效率為100%(這個值此前被認為是理論極限),130%的效率意味著一個入射光子產生大約1.3個電子。研究發現,異常高的外部量子效率的根源,在於高能光子觸發的矽納米結構內部電荷(載流子倍增過程)。早些時候在實際器件中沒有觀察到這種現象,因為電和光損耗的存在減少了收集到的電子數量。
  • 買uv印表機一般選多大的尺寸
    因生產效率高、操作簡便,很多行業也開始加入到了使用uv印表機的行列,而uv印表機的型號和尺寸幾十種,在選擇購買uv的時候,客戶朋友們要根據自己產品的需求,選擇更適合自己尺寸的uv印表機,以便用最少的成本買到效益更大化的設備。
  • PERC之後,大幅提高轉換效率的黑科技!
    即單、多晶組件的轉換效率分別要達到18.7%和17.8%,60片組件單面功率達到310W、295W。為了同時實現「高效、低價」,最流行的高效技術幾乎都得到了應用:PERC、雙面、N型、半片、MBB、MWT、黑矽......可見,在領跑者的推動下,很多新技術從實驗室加速走向應用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