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論文|真空紫外光電探測器

2020-11-25 中國光學工程學會

撰稿人 | 賈樂敏

論文題目 | 真空紫外光電探測器

Vacuum-ultraviolet photodetectors

作者| Lemin Jia(賈樂敏), Wei Zheng*(鄭偉),Feng Huang(黃豐)

完成單位 | 中山大學

導讀

近日,中山大學黃豐、鄭偉課題組在PhotoniX上發表了題為「Vacuum-ultraviolet photodetectors」的綜述論文。該綜述系統地介紹了不同工作機理的超寬禁帶半導體基無濾波真空紫外探測器的品質因數、性能評估方法和研究進展。論文的第一作者為博士生賈樂敏,通訊作者為鄭偉副教授。

概述

真空紫外光(VUV)的波長範圍為10-200 nm。這一波段的紫外線被空氣中的氧氣強烈吸收,只能在真空中傳播,因此被稱為真空紫外光。高性能VUV探測器在空間科學、輻射監測、電子工業和基礎科學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在VUV區域工作的光電探測器通常必須在清潔、超高真空環境中工作,並且不能在有輻射的情況下相互作用而降解。此外,需要低水平的背景噪聲來幫助檢測相對較弱的信號。最初設計用於可見光譜範圍的矽光電二極體也可用於VUV區域,但顯著的缺點在於其從X射線到近紅外的固有寬帶響應和輻射降解。製備高選擇響應性和高抗輻射性VUV探測器的直接方法是使用超寬禁帶(UWB)半導體。與生產技術相對完備成熟的矽基探測器相比,UWB半導體探測器仍處於快速發展階段,量子效率、響應度、響應時間、光譜響應和探測等探測性能指標仍需提高。儘管如此,它們在VUV選擇性響應和對惡劣環境的耐受性方面的絕對優勢吸引了許多研究者的興趣。為了提高光吸收效率、載流子傳輸效率和器件壽命,不同的器件結構已被設計開發,不同類型和尺寸的光敏材料已被研究。這些工作使得基於UWB半導體的VUV光電探測器的性能顯著改進,並出現了新的VUV探測技術。

在這篇綜述中,我們根據具體研究工作中器件的主導工作機理,將UWB半導體探測器大致分為三類:光電導、光伏和雪崩。系統介紹了基於金剛石、BN、AlN等超寬禁帶半導體的VUV探測器的研究進展。

總結與展望

金剛石、BN、AlN等光敏材料由於高輻射硬度、低暗電流、高化學穩定性和室溫熱穩定性等優點,在真空紫外探測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基於這些新興半導體材料的光電探測器的研究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薄膜結構的真空紫外探測器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可以更好地實現集成過程,從而更快地走向實用化。未來的工作仍將集中在高質量薄膜的生長、載流子的自由控制以及優化集成結構的設計上。此外,儘管新興的納米結構器件在真空紫外探測性能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但其穩定性和集成技術仍有待突破。

今後,研究者應繼續致力於陣列探測器成像技術的發展。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期望它能拍攝天體活動中的超快動態過程,如記錄原始軌道的早期演化,以及探測太陽風暴中日冕噴流的化學成分。另一方面,實現單光子探測是真空紫外探測器的最終目標。目前,基於超寬帶半導體的雪崩探測器的研究很少,單光子探測性能的研究還處於空白。因此,探測性能評價相關技術的開發也需要進一步推動。UWB半導體基VUV光電探測器目前所表現出的特性,說明了其在前沿領域的巨大應用潛力,相關研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焦點

  • 高質量紫外光電探測器在鍋爐點火檢測中的應用
    打開APP 高質量紫外光電探測器在鍋爐點火檢測中的應用 佚名 發表於 2020-11-23 14:35:49 最後推薦一款可以應用在鍋爐加熱火焰熄滅檢測中的紫外線探測器,從國外引進的高質量紫外光電探測器 - TOCON_ABC1,該探測器基於碳化矽的寬頻紫外光電探測器
  • 紫外光電探測器應用於焊接電弧光紫外線檢測
    打開APP 紫外光電探測器應用於焊接電弧光紫外線檢測 御風傳感 發表於 2020-12-01 09:13:39 最後推薦一款可以應用在焊接電弧光紫外線檢測中的紫外線探測器,由工採網從國外引進的高質量紫外光電探測器 - TOCON_ABC1,該探測器基於碳化矽的寬頻紫外光電探測器,帶有集成放大器。TOCON是5伏供電的紫外光電探測器,帶有的集成放大器使紫外輻射轉化成0~5V電壓輸出。TOCON的輸出電壓引腳可以直接連接到控制器,電壓計或其他帶有電壓輸入的數據分析裝置。
  • 製備出新型透明自供電紫外探測器—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張行勇)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教授汪宏課題組與復旦大學、南方科技大學與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科研人員合作,研製出一種用於高性能通訊系統的透明自供電超快紫外探測器
  • 光譜用光電探測器介紹
    光探測器按照工作原理和結構,通常分為光電探測器和熱電探測器,其中光電探測器包括真空光電器件(光電倍增管等)和固體光電探測器(光電二極體、光導探測器、CCD等)。  ● 光電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S,PMT)  光電倍增管(PMT)是一種具有極高靈敏度的光探測器件,同時還有快速響應、低噪聲、大面積陰極(光敏面)等特點。  典型的光電倍增管,在其真空管中,包括光電發射陰極(光陰極)和聚焦電極、電子倍增極和電子收集極(陽極)的器件。當光照射光陰極,光陰極向真空中激發出光電子。
  • 水切倫科夫探測器陣列最後一批光電倍增管完成交付
    水切倫科夫探測器陣列是主要的探測器陣列,水是探測器的介質.採用預處理+膜過濾+後級精處理水處理工藝,調試運行結果表明該工藝出水能滿足探測器進水水質高要求.工藝出水濁度,TOC,顆粒數(>1μm)都達到了設計預期要求,能為水切倫科夫探測器陣列提供合格的探測器介質。
  • Mater.】光電:超高靈敏度紫外有機光敏電晶體
    紫外光電探測器在通信、飛彈預警與跟蹤、天文學、火災預警、海洋石油汙染監測和生物醫學等領域有著重要的應用。
  • 吉林大學:實現Si探測器紫外波段外量子效率超70%
    導讀:本文提出一種通過對鈣鈦礦量子點多元素摻雜的方法,利用量子剪裁效應實現Si光電探測器在紫外波段的外量子效率從將近0%提高到70%以上,同時實現了鈣鈦礦量子點188%的PLQY。這種策略不僅可用於提高發光效率,也對提升光電探測效率提供了新思路。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方志來團隊在p型氧化鎵深紫外日盲探測器研究中...
    近日,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方志來研究團隊在高質量p型β-氧化鎵薄膜與高性能MSM型深紫外日盲光電探測器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由於缺乏p型氧化鎵材料,p型氧化鎵基深紫外光電探測器鮮有報導。方志來團隊基於p型氧化鎵薄膜製備的MSM型深紫外日盲光電探測器具有極高響應度(9.5×103 A/W)、外量子效率(4.7×106 %)、探測率(1.5×1015 Jones)與增益帶寬積(106)(如圖1和圖2所示),這歸因於高質量的氮摻雜p型氧化鎵薄膜與其特有的激子集體激發效應
  • 光電探測器的選擇指南
    光電探測器是將光輻射轉化為電量的一種元器件,被廣泛的應用於各行業當中。市場上的光電探測器種類繁多,如何才能夠高效、簡易的選擇一款合適光電探測器?我們可以將市場上的光電探測器做個分類,一般可以按照工作波段以及探測器工作原理區分,這樣我們就可以按照我們的需求去選擇對應的探測器了。
  • 為設計大偏振特性的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材料提供新思路
    紫外偏振光探測在通訊、遙感、近場成像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然而,在傳統半導體材料中實現自驅動大偏振特性的紫外光電探測仍具挑戰性。鐵電半導體材料由於其固有的體光伏效應及其高偏振特性,在自驅動紫外偏振光電探測中展現出潛力,但是傳統的無機鐵電體因其半導體性能差,難以實現有效的光電探測。近年來興起的金屬滷素雜化鈣鈦礦鐵電材料,因其耦合鐵電自發極化和優良的半導體光電性能,為實現高效自驅動紫外偏振光電探測提供了一種有效策略。
  • 黑矽光電探測器突破了100%的效率極限
    黑矽已經成為太陽能光伏產業的主要支柱之一,它可以提高標準晶體矽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從而大大降低成本。光電探測器,英文:photodetector,又稱光感測器、光電感測器等,是可以感測光或是其他電磁能量的感測器,具有一個p–n結,可將光子轉換成電流。被吸收的光子形成電子-空穴對。光電二極體和光電電晶體是光感測器的一些示例。太陽能電池將吸收的一些光能轉換為電能。
  • 黑矽光電探測器突破了100%的效率極限
    黑矽已經成為太陽能光伏產業的主要支柱之一,它可以提高標準晶體矽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從而大大降低成本。光電探測器,英文:photodetector,又稱光感測器、光電感測器等,是可以感測光或是其他電磁能量的感測器,具有一個p–n結,可將光子轉換成電流。
  • 高性能深紫外光電探測器問世
    合肥工業大學科研人員成功研發的新型深紫外光電探測器,具備量子效率高、穩定性強且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的優點,其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材料物理領域重要期刊《先進材料》上。
  • 半導體所在柔性一維光電探測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近些年,為了實現光電探測器的便攜化和可移植化,柔性光電探測器的設計與製備受到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柔性光探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敏感材料的敏感性與柔韌性要求越來越高。一維無機納米材料具有高的長徑比,各向異性特點明顯。其獨特的電子限域作用有利於電子和空穴能態保持分離,能有效延長載流子壽命,展現出優秀的光電特性。同時,線性的幾何結構,使得其對外力具有很好的彈性,導致在發生形變後,材料表面不會產生裂紋。
  • 光電探測器的性能參數及應用
    光電探測器是一種能夠將光輻射轉換成電量的一個器件,它利用這個特性可以進行顯示及控制的功能。光電探測器種類繁多,不勝枚舉。原則上講,只要受到光照射後其物理性質會發生變化的任何材料都可以用來製作光電探測器。現在廣泛使用的光電探測器是利用光電效應工作的,光電效應分為兩類:內光電效應和外光電效應。它的用途比較廣泛,主要應用在軍事及國名經濟的各個領域上。
  • 高性能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應用於光通訊領域
    光電探測器是光通訊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市場目前主要由基於矽、銦鎵砷等傳統半導體的p-i-n型和雪崩二極體佔據,這些材料或器件的製備通常需要高溫或高真空環境且製程複雜。為了開發製程簡單且不需要高溫和高真空製備環境的光電探測器,特別是為了滿足柔性可穿戴設備的需求,有機半導體、半導體量子點等新型材料在光電探測器領域得到了大量的研究,而這些半導體較低的載流子遷移率制約了其在高響應速率探測器的應用。
  • 機器視覺紫外光源的原理及其應用的詳細資料說明
    紫外輻射是一種非照明用的輻射源,紫外輻射的波長範圍為10納米至400納米。由於只有波長大於100納米的紫外輻射,才能在空氣中傳播,所以人們通常討論的紫外輻射效應及其應用,只涉及100納米至400納米範圍內的紫外輻射。
  • 新型紫外攝像器件及應用
    紫外CCD是將矽CCD減薄後塗螢光物質把紫外光耦合進器件的,它可使器件具有在波長從真空紫外到近紅外波段攝像的能力。1997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研製成功新穎的256×256像元GaN紫外CCD,它是把GaN紫外光探測器與矽CCD多路傳輸器通過銦柱倒裝互連而成的混合紫外CCD。
  • 羅塞塔號的最新發現多虧了這種遠紫外光譜儀
    在2D(1024x32)像素格式,MCP探測器使用雙並排的太陽盲區光電陰極:溴化鉀(KBr)和碘化銫(CsI)。對於填充由入口狹縫尺寸定義的瞬時視野(IFOV)的擴展光源,測得的ALICE光譜解析度(λ/∆λ)在70170範圍內。ALICE由sa3865微處理器控制,採用輕巧、緊湊、表面貼裝的電子設備來支持科學探測器,以及儀器支持和接口電子設備。
  • 羅塞塔號的最新發現多虧了這種遠紫外光譜儀
    這一發現有賴於太空飛行器上來自美國西南研究院(SwRI)的儀器:愛麗絲遠紫外(FUV)光譜儀和離子電子傳感器(IES)。愛麗絲遠紫外光譜儀(ALICE)ALICE是一種輕型、低功耗和低成本的成像光譜儀,這是第一個近距離研究彗星的紫外光譜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