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實現Si探測器紫外波段外量子效率超70%

2020-09-03 材料material

導讀:本文提出一種通過對鈣鈦礦量子點多元素摻雜的方法,利用量子剪裁效應實現Si光電探測器在紫外波段的外量子效率從將近0%提高到70%以上,同時實現了鈣鈦礦量子點188%的PLQY。這種策略不僅可用於提高發光效率,也對提升光電探測效率提供了新思路。


Si光電探測器(PDs)作為器件最常用的基礎組分,以其寬頻帶光譜響應、超高響應率、以及低成本製造工藝等特點而被廣泛應用於光電器件中。然而,受到高反射係數和紫外輻射的淺穿透深度的限制,Si PDs對紫外(UV)光響應很低(200−300 nm範圍內,外量子效率接近0%)。儘管廣大研究者已經探索了各種改進策略,但如何獲得與可見光到近紅外波段響應相媲美的高性能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戰。

近日,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集成光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宋宏偉教授(通訊作者)課題組報導了一種利用高溫熱注入法合成的三種元素(Cr3+,Yb3+和Ce3+)共摻雜CsPbCl3鈣鈦礦量子點(PeQDs),並將其塗覆在Si表面,實現了紫外波段與可見到近紅外波段響應相當的高性能。相關論文以題為「Extremely efficient quantum-cutting Cr3+, Ce3+, Yb3+ tridoped perovskite quantum dots for highly enhancing the ultraviolet response of Silicon photodetectors with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exceeding 70%」發表於Nano Energy上。

論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1285520308557

研究結果表明,當摻雜濃度為8.2%的Cr3+離子摻雜CsPbCl3之後,CsPbCl3的量子產率從8%提高到82%,同時表現出優異的穩定性。在放置250天之後,摻雜後的PL強度基本保持不變;而未摻雜的PeQDs在放置五天後,PL強度衰減了52%。這一特性主要來自:(1)摻雜後缺陷態密度大幅度降低;(2)通過DFT計算,摻雜前的主要缺陷Cl空位在摻雜後消失。


圖1. (a)晶體結構;(b)摻雜前後的TEM圖像;摻雜前後(c)晶面間距的變化與(d)XRD衍射峰的變化;(e)摻雜後的XPS圖像。

圖2. 不同Cr3+摻雜量的(a)吸收圖像,(b)PL圖像以及(c)量子產率變化;(d)未摻雜與Cr3+-8.2%摻雜的長時間PL強度對比;(e)不同Cr3+摻雜量的缺陷密度及螢光壽命對比;(f)摻雜前後的缺陷水平計算結果。


圖3(a)吸收光譜表明在加入稀土離子Ce3+後,紫外波段尤其是深紫外波段的吸收大幅度增強。這主要是由於Ce3+離子的5d高能態。而增強的量子產率是由於Ce3+的發射能級提供了PeQDs與Yb3+離子之間帶隙匹配的通道,使得Yb3+離子的量子剪裁量子產率大大提高至175%。三離子摻雜後的CsPbCl3: Cr3+、Yb3+、Ce3+PeQDs塗覆在Si表面,實現了在200−400 nm範圍內70%以上的外量子效率,與可見光、近紅外波段相當。(量子剪裁是指螢光材料每吸收一個大能量光子就會放出兩個小能量光子的物理現象,其理論量子產率為200%。)


圖3. 單元素、雙元素以及三元素摻雜的光學表徵以及能帶解釋。

圖4. (a)全光譜照明下SiPDs與量子剪裁PeQDs集成器件的原理圖。(b)Si PDs、CsPbCl3: Cr3+、Yb3+ PeQDs塗覆Si PDs以及CsPbCl3: Cr3+、Yb3+、Ce3+PeQDs塗覆Si PDs在240 nm、360 nm、980 nm光照下的光電流。(c,d)三種器件的響應度和外量子效率。(e)PDs在360 nm光照下的時間分辨光電流。(f)CsPbCl3:Cr3+、Yb3+、Ce3+ PeQDs塗覆Si PDs的光電流隨時間的變化。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提出了一種提高PeQDs量子產率和改善Si PDs在紫外波段響應差的新策略。對合成其他的高量子產率的量子點或納米晶材料提供了思路;同時利用稀土離子Ce3+摻雜對紫外波段的吸收提升策略,也有望增強其他紫外光電探測器的性能。(文:無計)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合成深紫外波段發光的碳納米點
    日前,鄭州大學物理學院在碳納米點方面的研究獲得進展,首次理論上設計並在實驗中實現了深紫外波段發光的碳納米點,相關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納米快報》。
  • 製備出新型透明自供電紫外探測器—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張行勇)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教授汪宏課題組與復旦大學、南方科技大學與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科研人員合作,研製出一種用於高性能通訊系統的透明自供電超快紫外探測器
  • 最新論文|真空紫外光電探測器
    撰稿人 | 賈樂敏論文題目 | 真空紫外光電探測器Vacuum-ultraviolet photodetectors該綜述系統地介紹了不同工作機理的超寬禁帶半導體基無濾波真空紫外探測器的品質因數、性能評估方法和研究進展。論文的第一作者為博士生賈樂敏,通訊作者為鄭偉副教授。概述真空紫外光(VUV)的波長範圍為10-200 nm。這一波段的紫外線被空氣中的氧氣強烈吸收,只能在真空中傳播,因此被稱為真空紫外光。
  • 新型紫外攝像器件及應用
    b.GaN基紫外探測器 由於GaN材料在365nm(紫外光)波段具有很尖的截止響應特性,因而降低了對濾波器的要求,這使得GaN基的光探測器具有能夠在不受長波長輻射的影響下,在紫外光波段監測太陽訊盲區(Solar Blind)的特性。目前美國APA光學公司已經在這種新型器件是在藍寶石襯底上採用GaN肖特基二極體製作而成的。
  • 起源太空發射新型紫外探測器進入太空,相關技術國內首次在軌驗證
    >北京理工大學和南京工業大學共同研製的新型紫外相機成功發射入軌,該項目是國內首次實現高性能光轉換型日盲紫外探測器件的在軌試驗驗證,相機已於昨日成功開機!起源太空作為中國第一家「小行星採礦」公司,已經建成全球最完善的太空資源資料庫,本次發射紫外相機的主要目標是開展小天體與大氣層撞擊事件的實時監測,從而進一步補充太空資源資料庫。
  • 可對數百公裡外目標實時跟蹤,南京大學超導單光子探測器立新功
    這一階段的攻關成功實現了對數百公裡外移動和固定小目標的實時跟蹤探測。南京大學超導電子學研究所繼2017年將研製的大口徑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應用於空間碎片探測和2019年月地雷射測距等驕人成績後,近日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再立新功。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方志來團隊在p型氧化鎵深紫外日盲探測器研究中...
    近日,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方志來研究團隊在高質量p型β-氧化鎵薄膜與高性能MSM型深紫外日盲光電探測器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實現高質量的p型氧化鎵薄膜材料製備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不僅可為寬禁帶氧化物半導體的p型摻雜提供新思路,還將極大地推動氧化鎵基光電器件和電子器件的應用進展。
  • 表面等離激元光柵在高靈敏紅外探測器中的應用
    比如:Chu-Chieh Chang等人使用二維金屬孔陣列結構實現了量子阱/InAs量子點紅外光探測器,吸收增強130%。利用表面金屬圓孔陣列結構可實現入射光從量子點紅外光器件金屬孔薄膜和襯底不同方向入射時的目標紅外光探測,利用等離激元微腔的截止波長調控技術可製作單層量子阱長波紅外光探測器。
  • 我國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實現對數百公裡外小目標跟蹤探測
    據南京大學網站消息,南京大學超導電子學研究所,繼2017年將研製的大口徑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應用於空間碎片探測和2019年月地雷射測距等驕人成績後,近日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再立新功。從中國電科十四所某試驗外場傳來消息,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實現了對低空大氣層中數百公裡外目標的實時跟蹤探測,展現了超導單光子探測器的強大應用潛力。 由於光子是光的最小能量單元,具備單光子靈敏度的雷達系統可將雷射雷達系統的性能發揮到極致。在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的研究上,團隊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攜手合作多年。
  • 復旦大學推出了紫外LED光固化系統LED功率密度居全球第一
    僅需原本五分之一的能耗,就能實現高一半的光纖生產速度——由復旦大學電光源研究所副所長、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善端及其團隊研發的光纖拉絲塔用高效紫外LED光固化系統完成了技術上的創新突破。
  • 【量子物理學】黑體輻射的「紫外災難」與能量量子化
    第一朵烏云: 「以太說」 破滅;第二朵烏云:黑體輻射與「紫外災難」。  尋找以太的零結果,愛因斯坦創立了現代物理大廈之一:相對論。  熱輻射的紫外災難的解決 ,普朗克等人建立了現代物理大廈之二:量子論。
  • 打破壟斷 我國成為第二個掌握固體紫外單光子探測器技術的國家
    一根燃燒的蠟燭1秒鐘可以發射出100億億個以上的光子,要探測到能量如此小的單個紫外光子一直是世界技術難題。記者昨天獲悉,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長江特聘教授陸海為首的研究團隊近來獲得突破,在國內首先研製出超靈敏度的固體紫外單光子探測器,從而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掌握這一核心技術的國家。
  • 紫外藍光波段,油膜反射率高於海水,可用紫外掃描儀監測石油汙染
    紫外藍光波段,油膜反射率高於海水,可用紫外掃描儀監測石油汙染。包括細菌、黴菌或真菌在織物上的繁殖和生長,目前抗菌織物正逐漸為醫護工作者和普通消費者所認識。抗菌織物不僅可用於醫療用品,如輕傷淺表傷口敷料、手術服等,還可用於醫藥衛生、食品、飲食行業的工作服、日常生活中的內外衣、枕套、褥罩、口罩、婦女衛生巾及鞋襪和運動服等。
  • 電科14所量子雷達或有進展,數百公裡外反隱身,曾亮相珠海航展
    說起量子技術大家覺得可能很玄乎,但是量子理論技術在技術裝備上的實踐,我們是走在很前面的。而且不僅是民用技術裝備,在軍事裝備應用上,也有顯著的成功。在2018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中電科14所就展示了一型在研製中的量子雷達,而最近這種雷達似乎有了新的進展。
  • 中國科大實現通訊波段碳化矽色心的室溫自旋操控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團隊在碳化矽色心自旋操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團隊李傳鋒、許金時、王俊峰等人與其合作者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碳化矽中氮-空位(NV)色心的室溫相干操縱,並且實現了單個NV色心的可控制備和光探測磁共振譜的探測。這種色心的發光波長在通訊波段,在量子通信和量子網絡中具有重要用途。
  • 中科大實現軌道角動量光子的量子頻率轉換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軌道角動量(OAM)光子的量子頻率轉換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該實驗室教授史保森領導的小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OAM單光子、OAM糾纏光子以及
  • 金鑑實驗室|絕對量子產率測試儀
    1.設備型號品牌:HAMAMATSU 型號:Quantaurus-QY plus2.原理樣品(固體、液體、粉末及薄膜)被放置在積分球(相當於樣品腔)內,氙燈發射出的連續光譜經過單色儀分光後再通過光纖引入到積分球內的樣品上,螢光樣品受激發後會發出螢光,螢光光譜通過光纖被後端的光譜探測系統接收,探測器是一個背照式的製冷CCD,可實現高靈敏度的多波長實時測量
  • Mater.】光電:超高靈敏度紫外有機光敏電晶體
    紫外光電探測器在通信、飛彈預警與跟蹤、天文學、火災預警、海洋石油汙染監測和生物醫學等領域有著重要的應用。
  • 中科大首次實現通訊波段碳化矽色心的室溫自旋操控!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碳化矽色心自旋操控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許金時、王俊峰等人與其合作者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碳化矽中氮-空位(NV)色心的室溫相干操縱,並且實現了單個NV色心的可控制備和光探測磁共振譜的探測。
  • 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取得新進展
    南京大學超導電子學研究所,繼2017年將研製的大口徑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應用於空間碎片探測和2019年月地雷射測距等驕人成績後,近日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再立新功。從中國電科十四所某試驗外場傳來消息,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實現了對低空大氣層中數百公裡外目標的實時跟蹤探測,展現了超導單光子探測器的強大應用潛力。由於光子是光的最小能量單元,具備單光子靈敏度的雷達系統可將雷射雷達系統的性能發揮到極致。在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的研究上,團隊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攜手合作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