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秋辭,點擊上方「關注」,每天為你分享好書,個人成長,自我提升乾貨。
關於閱讀,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困惑:
為什麼好像每個字都認識,可就是抓不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為什麼閱讀過程中津津有味,可讀完轉頭就忘,根本想不起來任何細節?
為什麼學習了書中介紹的方法,生活卻還是沒有改善?
這些許多人遇到的困難,我也都曾經歷過。
其實,這些人只是在進行自嗨式閱讀,讀時一時爽,讀完轉頭忘。而閱讀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作用的是你的閱讀目的和閱讀方法。
最近一直在讀莫提默·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合著的《如何閱讀一本書》。艾德勒曾擔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指導,並因此聞名於世。查爾斯與艾德勒一起共事後,一邊幫助艾德勒編輯《大英百科全書》,一邊對《如何閱讀一本書》1940年初版內容進行改寫修訂。
1940年後的三十多年來,美國的社會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很多人的閱讀層次還停留在小學畢業後的基礎閱讀,而之後的學校教育卻很少有帶領學生進入更高層次閱讀的訓練。
中國的情況也與美國有一些相似。小學階段學習生字以及課文,做到「成熟」閱讀,為將來的學習打下基礎。而到了中學階段,學業繁重,學校很少提供專門教閱讀的課,甚至課外閱讀的時間都沒有。語文看似是很熟悉的科目,但能考高分的人少之又少,很多家長和學生為之頭疼不已,而這與我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有著很大的關係。
閱讀能力其實是人的一生中很重要的能力,所以學習如何閱讀是每個人的人生必修課。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本有關閱讀的百科全書,向我們介紹了閱讀的四個層次,以及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的不同閱讀方法。不懂閱讀、不會閱讀的人,可通過這本書,一探閱讀的本質,從此學會閱讀,並愛上閱讀。
01閱讀的四個層次
作者將閱讀劃分為四個層次:
(1)基礎閱讀:只要是熟練達到這個層次,就擺脫了文盲的狀態。這個閱讀層次的學習通常在小學階段完成。
(2)檢視閱讀:這一閱讀層次強調時間,即在一定時間內找出一本書的重點,通常是在很短時間內。
(3)分析閱讀:這一閱讀層次比前面兩種更複雜、更系統化,強調要咀嚼和消化一本書,注重追尋對書的理解。
(4)主題閱讀:這是最高層次的閱讀。在做主題閱讀時,閱讀者會讀很多書。找出書與書之間的關聯,提煉出一個所有書中都提到的主題,甚至是哪本書中都沒有涉及到的主題。
之所以稱之為閱讀層次而不是閱讀種類,是因為不同種類之間互相不包含,而較高的層次卻包含了較低的層次,閱讀層次之間是相互遞進的。
作者在書中重點介紹了分析閱讀。分析閱讀共有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對應的一組閱讀規則來指導。
第一階段的閱讀規則的運用,能幫忙讀者找出一本書的整體及部分結構,幫助我們回答關於一本書的一些基本問題,比如這本書的主題是什麼。
第二階段是詮釋書中的共識、主旨與論述。這就需要我們找出與作者共通的詞義,圈出關鍵句,把握句與句之間的聯繫,找出主旨,並設法架設出一本書的基本論述。
檢驗你是不是真的理解一個句子的主旨,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對於這一點,我深有體會。由於國內教育體制存在一定弊端,很多學生從小學開始,就是課上一本正經地聽課,然後課下死記硬背書上的課文。其實中間少了一個重要的環節,那就是思考,並將書本上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做到這一點,不需要長篇大論地背誦,理清句子之間的邏輯,理解了主旨和精髓,就可以完整準確地複述出來,記憶力和學習效率都會得到很大提高。
第三階段是批評式閱讀,學會評論作者的學說,表達贊同或者反對。如果我們不同意作者的觀點,不要著急評論,大部分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了解這本書。作者是站在一個高於我們的角度在寫作,能看到我們看不到的細節,所以我們的反對或者爭論,大部分是因為自己知識的不足與欠缺所致。如果我們經過自己的理性分析和思考,並找出了理論基礎,還是覺得作者的觀點不合理,那就要自己拿出論據來辯駁,並注意措辭要具有邏輯性。
分析閱讀做得好,我們的理解力便會逐步提升,知識也會漸漸豐盈。
分析閱讀這一篇講述了許多不同種類的書的閱讀方法。下面我就兩種最常見的類型,談談他們的具體閱讀方法。
02如何閱讀實用型的書
論說性作品分為實用型和理論型。實用型是關於行動的,理論型只要傳遞知識就可以了。理論性作品可以劃分為歷史、科學(與數學)、哲學。
實用性的書又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在說明規則,另一種是闡述形成規則的原理。比如偉大的經濟、政治、道德巨著。但這樣的分類也不是絕對的,兩種類型可以互相交叉。
在讀實用性的書的時候要提出四個問題:第一,這本書在談什麼?第二,了解作者提供的方法後,找出想要我們這麼做的目的。第三,內容真實嗎?第四,這本書與我何幹?
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閱讀才會有實際效果。
縱使實用性的書是關於如何行動的,但事實是,它不能解決你所關心的實際問題。就好比你讀完一本關於如何賺錢的書,掌握了賺錢的方法,但是你卡上的錢不會增多,因為你沒有付諸實際行動,運用所學知識在生活中運用。這些書只能幫助你,而不能直接為你解決問題。
所以說,關鍵還在於自己的主動性。光說不做假把式,當你真心贊同作者的提議時,就應該立刻行動起來,用實際行動改變自己,改善生活。
03如何閱讀想像文學
閱讀想像文學也有上面第一部分提到的,類似於閱讀論說性作品的三組規則。分別是架構性規則、詮釋規則和批評規則,這裡就不做過多說明。
閱讀小說與閱讀論說性作品不同。
論說性作品力求邏輯清晰,論證有力,語言簡明不拖沓。而小說喜歡運用隱喻的方式刻畫人物、情節,有時候我們看到的僅僅是作者想表達的冰山一角。在閱讀過程中,讀者要善於發現其中的言外之意。
論說性作品的各個部分都可以獨立拆分,並不影響閱讀體驗。而小說寫作包含開端、發展、高潮、結尾,每個部分相互關聯,緊密聯繫,分開來看就不能準確理解書的主旨,不能體會人物情感。
所以作為讀者,閱讀小說時,要心思細膩,善於發現隱藏細節,理解文字的多重含義。同時注重各個部分的關聯,理清故事中的人物關係以及情感糾葛。
在閱讀小說前,我們也首先必須明白一個道理:如果我們說不出喜歡小說的理由,那我們就可能只是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內層探究。
這種人是很好的小說閱讀者,卻不是好的評論者。真正做到了解了一本小說,就一定可以做出很好的評論,發表客觀的評價。
04
《如何閱讀一本書》還介紹了戲劇、詩、歷史書、科學與數學、哲學書等各種不同類型書籍的閱讀方法,讀懂這本書,你將會讀懂所有書。
作者表示,如果想要變成一個更好的閱讀者,就要閱讀超越自己能力範圍的書,跳出舒適圈。唯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自己,拔高思想境界。
偉大的經典在於讓我們變得更有智慧,想清楚人與人之間的各種複雜關係,讓我們的思想變得更加深邃。
現代社會,我們被各種蕪雜的信息環繞包圍,許多娛樂資訊充斥於耳。如果一味沉迷這些對我們無用的信息中,我們就會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而下,心智不增反退。
娛樂消遣的書不會讓我們有絲毫成長,只是無謂浪費時間。世界上真正值得我們無窮探究的好書少之又少,我們更應該花時間鑽研這些有利於增長智慧,保持心智活力的書籍。
真正的好書值得我們反覆品味,閱讀體驗也會因為閱讀技巧的逐漸熟練而不同,每一次閱讀都會學到新知。
《成都商報》評價這本書:這是一本講解閱讀的專業學術書,作者是「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指導,有著豐富的閱讀經驗。在國外這本「專業學術書」卻十分暢銷,原因在於作者在書中用何其簡單通俗易懂的語言,為人們講解了閱讀的方法與技巧。
這是一本教你如何閱讀的全方位指南,提供給我們簡單實用的閱讀方法論,能解決我們所有的閱讀難題。如果你喜歡閱讀,想掌握閱讀的技巧與方法,並在閱讀這條路上不斷精進,《如何閱讀一本書》將會是你的不二選擇。
我是秋辭,專注書評寫作,學習與自我提升,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