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論來源
「關鍵期」一詞是由奧地利動物學家康拉德·勞倫茲在動物心理實驗研究中提出來的,勞倫茲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勞倫茲研究發現,小鵝剛孵化出來的20小時內會有明顯的認母行為,它會把第一次見到的活動物體當成「母親」,不管這個活動物體是鵝媽媽、是人、還是跳動的氣球,如果在出生後的20小時內不讓小鵝接觸到活動的物體,小鵝就不再「認母」,小鵝的認母行為能力就喪失了,小鵝的這種能力與他特定的生理時期密切相關。勞倫茲把這種無需強化的、在一定時期容易形成的反應叫做「印刻現象」。
「印刻」有三個特徵:一是不可逆轉。印刻現象與動物的生存本能有關,是一種不可逆轉的中間過程,一旦形成長期不變。二是有一定的時間限制,第一個活動的上午出現的太早或太晚都不能產生印刻。如小鵝在生長發育中,「印刻」過程指可能發生於出生後20個小時內。三是不需要強化。雖然印刻屬於學習,但卻是一次成功,之後不需要任何強化。
可能出生印刻的有效期即為關鍵期。人類心理的關鍵期是指最易學會和掌握某種知識技能、行為動作的特定年齡時期,關鍵期對孩子進行及時的教育,孩子學得容易、學得快,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錯過關鍵期再學,就需要花費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才能彌補,或者永遠無法彌補。
二、兒童重要關鍵期
三、備考指導
1.個體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要求教師要做到抓住「關鍵期」。
2.「印刻」和關鍵期是奧地利動物學家勞倫茲(洛倫茲)提出的。
3.「印刻」是一種模仿現象,屬於心理起源學說
4.關鍵期是人和動物所共有的,動物錯過關鍵期很難學習,人錯過關鍵期可以學習。
5.「時過然後學,雖勤苦而難成」,中的「時」指的是關鍵期。
6.「狼孩」離開人世之後無法學習,原因是錯過了關鍵期。
【考題再現】
1.兒童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是( )。
A.2歲 B.4歲 C.5歲以前 D.5歲以後
1.【答案】A。解析:2-3歲是口語學習的最佳時期,4-5歲是書面語言學習的最佳時期,5歲左右是學習樂器的最佳時期。
2.教育者要在兒童發展的關鍵期施以相應的教育,這是因為人的教育具有( )
A.順序性和階段性 B.不均衡性 C.穩定性和可變性 D.個別差異性
1.【答案】B。解析:此題考查的是教育與人的發展中的個體身心發展規律。不平衡性是指同一機能系統在發展的不同時期(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發展速率;不同機能系統發展速度不平衡。針對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教育過程中我們就要抓住關鍵期。故本題選B。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