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殼蝸牛運動」30年 臺灣社會團體呼籲當局正視「青年安居」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無殼蝸牛運動」30年 臺灣社會團體呼籲當局正視「青年安居」
2019-08-26 16:22:0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霈韻

  中新社臺北8月26日電 (記者 楊程晨 邢利宇)抗議房價飆漲、要求抑制炒房的臺灣「無殼蝸牛運動」26日滿30周年。當天多個社會團體在臺北舉行記者會並指,相關問題時至今日仍未解決,且更加惡化。

  

8月26日,抗議房價飆漲、要求抑制炒房的臺灣「無殼蝸牛運動」滿30周年。當天多個社會團體在臺北舉行記者會並指,相關問題時至今日仍未解決,且更加惡化。

中新社

記者 楊程晨 攝

  據臺行政當局「主計總處」統計,臺北市地價在1986年為每坪(一坪約等於3.3平方米)6.7萬元(新臺幣,下同),1989年攀升至每坪25.1萬元,三年翻漲數倍;同期的居民所得只增加了0.12%。當年8月26日,上萬人夜宿地價最高的忠孝東路表達強烈不滿:高企的房價讓多數人淪為「無殼蝸牛」或一輩子背房貸的「屋奴」。

  

8月26日,抗議房價飆漲、要求抑制炒房的臺灣「無殼蝸牛運動」滿30周年。當天多個社會團體在臺北舉行記者會並指,相關問題時至今日仍未解決,且更加惡化。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召集人、「巢運」發言人彭揚凱(左)稱,臺灣的住宅改革始終不敢面對結構性問題,原因在於有關方面怕得罪大型建商。隨著經濟成長趨緩、薪資凍漲,問題更顯嚴峻,年輕世代成為最苦的一群人。

中新社

記者 楊程晨 攝

  參加記者會的臺灣勞工陣線、房市改革行動聯盟等團體表示,過去30年,臺灣人普遍「住不起房」的問題依然無解。運動過後,臺當局提出了一些政策設想,但未能對症下藥,成效不大。

  記者會公布的臺北市房價所得比趨勢圖顯示,從「無殼蝸牛運動」到2014年「巢運」(同樣以抗議高房價為訴求)爆發,房價所得比從8.58上升到14.94。臺灣《聯合報》透露,去年這一數字再度上升至15.32;購屋負擔30年來大漲,但民眾實質性薪資幾乎原地不動。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召集人、「巢運」發言人彭揚凱稱,臺灣的住宅改革始終不敢面對結構性問題,原因在於有關方面怕得罪大型建商。隨著經濟成長趨緩、薪資凍漲,問題更顯嚴峻,年輕世代成為最苦的一群人。

  臺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說,據最新統計,臺灣近八成民眾薪資低於每月5萬元。按照市面房價估算,工薪階層買房需要連續45年不吃不喝才有辦法承擔。如今,年輕人根本不敢買房子,即使在長輩資助下購房也無法住入有尊嚴的房子。

  臺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葉大華認為,高房價使年輕夫妻買不起房、從而不敢生小孩,這是導致臺灣生育率低不可忽視的原因。如果臺當局認為「少子化」已經觸及到「安全問題」,那就有必要正視現下的高房價並提出因應之策。

  基於此,彭揚凱表示,參加記者會的相關團體宣示,將以「青年安居」作為現階段住宅運動主軸,積極開展青年世代的倡議行動,要求臺當局進行制度改革,其中尤其針對購屋和租屋市場扭曲、住宅資源回歸居住使用等問題。(完)

相關焦點

  • 「無殼蝸牛運動」30年,臺灣社會團體呼籲當局正視青年安居
    「無殼蝸牛運動」30年,臺灣社會團體呼籲當局正視青年安居 楊程晨、邢利宇/中新網 2019-08-26 17:00
  • 張鐵志:無殼蝸牛與臺灣民主
    這是1989年,臺灣無住屋運動提出的「蝸牛主義宣言」。 他們說,有些貪心的蝸牛會開始買賣蝸牛殼,它們不肯合理地將多餘的殼讓給它的「同胞」使用,而需索高額的「殼租」或「殼價」。於是很快會出現一些買不起殼的「蝸牛」,一天到晚可憐兮兮地在找它的殼。但是,還好在蝸牛社會裡,蝸牛殼被視為是蝸牛生命中的一部分,事關重大,蝸牛的政府不會視而不見,會趕緊出來主持公道。
  • 臺灣居住人權運動——「無殼蝸牛」爬行20年
    2010年底臺灣「五都大選」,輿論普遍認為,「社會住宅」政策,是選舉中唯一有價值、並且在選舉中被實質討論、也迅速獲得推動的政策。在這個政策背後,是社團「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的努力。「社會住宅推動聯盟」並非為選舉而生,他們「居者適其屋」的理想和實踐,濫觴於21年前的「無殼蝸牛」運動。 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段買房子,對於李幸長都並非做不到。
  • 臺灣青年寫真:「無殼蝸牛」的煩惱
    原標題:臺灣青年寫真:「無殼蝸牛」的煩惱   房價高漲不落,是許多都市年輕族群揮之不去的煩惱,臺北也不例外,「無殼蝸牛」的生活令青年倍感壓力。  高中教師:我想有個家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華麗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時候,我會想到它。
  • 無殼蝸牛-中新網
    無殼蝸牛 2015-12-24 16:26:0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根據一項調查,臺灣適婚男女認為月薪至少5萬(新臺幣,下同),年薪超過55萬才會想要結婚,原因在於「成家買房」的觀念深植人心。
  • 「無殼蝸牛」的煩惱——「臺灣青年寫真」組稿之五
    原標題:「無殼蝸牛」的煩惱——「臺灣青年寫真」組稿之五  新華網臺北10月31日電(記者杜斌 陳鍵興)房價高漲不落,是許多都市年輕族群揮之不去的煩惱,臺北也不例外,「無殼蝸牛」的生活令青年倍感壓力。   臺灣政治大學碩士畢業的黃益中在臺北打拼了10年,目前在一所公立高中任教。「每天早出晚歸,辛苦工作,但存錢的速度永遠追不上房價的高漲。」黃益中說,比起剛入職場的人,工作多年的他收入並不低,但臺北市房價連漲超過10年,買房難上加難。
  • 1989 「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
    1989 「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   解嚴以後到1993年,這是臺灣劇烈變化的幾年,對於小孩子來說,每年都有新奇的事發生,整個社會熱鬧無比。老師在臺上講得咬牙切齒,小朋友還是嘻嘻哈哈;大人們開始敢暢所欲言,但是一有小孩在旁邊又閉口不提;各個階層紛紛走上街頭,這個舉動仿佛成為全民運動。  20世紀80代末的街頭運動不斷,令人眼花繚亂。這段時間當局剛從威權轉型,重新學習如何執政。
  • 臺灣環保團體呼籲當局採更嚴格PM10管制標準
    新華社臺北12月9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環保組織臺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9日呼籲臺當局採用更嚴格的PM10管制標準。 空汙問題受到臺灣社會高度關注。臺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9日在記者會上表示,臺灣現行PM10標準為年均值不超過每立方米65微克、日均值不超過每立方米125微克。
  • 曾參與無殼蝸牛 馬英九認同巢運訴求合理房價
    臺灣巢運團體4日夜宿仁愛路,提出五大訴求承諾書,包括「居住人權入『憲』,終結強拆迫遷」、「改革房產稅制,杜絕投機炒作」、「廣建社宅達5%,成立住宅法人」、「修訂『公地法令』,停建合宜住宅」、「發展租屋市場,制定『租賃專法』」。
  • 柳金財:檢視臺灣社會團體與民進黨、國民黨聯盟關係之轉變:以開放...
    作者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自從民進黨當局宣布,開放含有瘦肉精美國豬肉及30個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進口臺灣,引發在野反對黨議事杯葛與民間團體社會抗爭不斷。但目前有關美豬美牛的兩份健康風險評估報告,未經過「食品風險評估諮議會」的討論與認可,這並非是經過專家與民間團體審議後的風險評估結論,而僅僅是衛福部門的委託研究案。        尤其臺當局透過媒體與網絡輿論反覆強調「要每天吃 33 片排骨吃個 5 到 10 年才會影響健康」,這種方式溝通風險,是對民主與臺灣社會共同體的撕裂與傷害。
  • 「無殼蝸牛」最需要的是政府幫助
    張師傅大約也不對中介費由房東出或者房東、房客一人出一半抱什麼希望,否則他就不會呼籲成立「無殼蝸牛互助會」了。「無殼蝸牛互助會」頗有創意,但從報導中找不到如何操作的具體辦法。「無殼蝸牛」之間要實現房源信息免費共享,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臺灣:八成受訪上班族仍為「無殼蝸牛」
    新華社臺北11月24日電(記者劉剛、張鍾凱)臺灣1111人力銀行24日公布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僅有兩成的受訪上班族有自購房,其餘高達八成的受訪者目前仍是「無殼蝸牛」。  隨著年底結婚潮將近,市場原本預期會有一波購房潮。
  • 臺灣20多個社會團體風雨中集會抗議蔡英文當局
    臺灣20多個社會團體28日在臺北舉行集會抗議活動,聲討蔡英文當局給臺灣經濟、社會和教育各領域帶來嚴重傷害。當天下午,臺北下起瓢潑大雨。由臺灣「庶民聯合自救會」發起、20多個團體協辦的「庶民自救大會」在臺北市政府前舉行。
  • 臺環保團體呼籲更嚴格PM10管制
    新華社臺北12月9日電 環保組織臺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9日呼籲臺當局採用更嚴格的PM10管制標準。空汙問題受到臺灣社會高度關注。臺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9日在記者會上表示,臺灣現行PM10標準為年均值不超過每立方米65微克、日均值不超過每立方米125微克。
  • 「無殼蝸牛」發起人選新北「立委」
    原標題:「無殼蝸牛」發起人選新北「立委」 臺海網3月23日訊 據東森新聞雲報導,第三勢力參選「立委」再添1人!無殼蝸牛運動發起人李幸長宣布投身2016「立委」選舉,參選新北市第9選區(永和、中和區),將與國民黨「立委」林德福對上。李幸長表示,「20年前的無殼蝸牛運動沒有完全成功,是我們上一代的責任。」
  • 30年最大「秋鬥」開啟 6萬民眾高喊蔡英文下臺 臺當局這回闖大禍
    據悉,今年的遊行規模為30年來最大,引來6萬人上街頭表達訴求,包括勞工、環保、食安等50多個團體上街表達不滿,針對執政的民進黨的施政敗壞開出第一槍。除了勞工團體外,國民黨與民眾黨兩大在野黨今年也加入了遊行的隊伍。雖然是第一次參與「秋鬥」遊行,但國民黨可謂是全臺總動員。包括前主席馬英九、吳敦義、朱立倫以及上萬名支持者昨天齊聚「自由廣場」,將現場擠得水洩不通。
  • 「無殼蝸牛」與「港式婚姻」
    「無殼蝸牛」是港人對無房者的自嘲。32歲的阿文就是一個「無殼蝸牛」。說起來,阿文也在香港中環的寫字樓上班,他瘦瘦高高,戴著無框眼鏡,臉上總是流露出疲憊的神色。因為從周一到周四,除了加班外,他還要到夜校上課,為的是將來能找到薪水更高的工作。中學畢業後,阿文沒有繼續升學,而是選擇讀了一門實用的電腦美術編輯課程,因為從小他就喜歡畫畫。
  • 臺灣一周侃:一個患了「失憶症」的臺當局
    1909年至1940年之間,居住於此區域的布農人祖先因不滿日本的「理蕃政策」,起而反抗遭殺害。屍骨被隨意丟棄無人聞問,子孫後裔蒙受不公平冤屈。布農後裔看了用日本觀點書寫的紀念碑,會誤認為祖先是「鬧事的野蠻人」,不知祖先是為守護自己的土地起而抗日。
  • 北美五華人青年團體支持中國政府阻止國家分裂
    中新社紐約五月二十六日電 五個北美華人青年團體二十六日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堅決支持中國政府為維護國家統一所採取的一切阻止國家分裂的措施和行動。  聲明內容共四點:  一,臺灣當局不要繼續愚弄和誤導民眾,曲解中國政府對於臺灣問題的立場和解決臺灣問題的決心和意志,繼續將臺灣民眾帶向危險的深淵。
  • 三十功名塵與土:臺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30年
    陳涵鬱說,「文革」後的1979年,大陸發布《告臺灣同胞書》,呼籲兩岸儘快「三通四流」,彼時逐漸有臺灣高官名流進出大陸,但一般民眾仍被嚴格禁止。這樣的情況下,老兵們再無法忍耐臺灣當局的雙重標準,所印製的第一份傳單標題「我們已經沉默了40年」,以思親欲狂的口吻,控訴多年來清貧的底層老兵們想返鄉探望父母,卻只獲得當局給出「防止被中共利用、滲透」的恐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