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報導,「秋鬥」遊行11月22日在臺北凱達格蘭大道登場,主題是反美豬、捍衛新聞自由。據悉,今年的遊行規模為30年來最大,引來6萬人上街頭表達訴求,包括勞工、環保、食安等50多個團體上街表達不滿,針對執政的民進黨的施政敗壞開出第一槍。除了勞工團體外,國民黨與民眾黨兩大在野黨今年也加入了遊行的隊伍。雖然是第一次參與「秋鬥」遊行,但國民黨可謂是全臺總動員。包括前主席馬英九、吳敦義、朱立倫以及上萬名支持者昨天齊聚「自由廣場」,將現場擠得水洩不通。而由國民黨製作的兩隻巨型粉紅豬造景,也成為遊行現場最引人注目的焦點。
據悉,臺灣的「秋鬥」自1988年出現,至今已有32年歷史。早期遊行主題以勞工訴求為主,2005-2008年停辦4年,2009年「重啟」後,主題轉向廣泛的社會運動,訴求多元,漸漸演變成一種有儀式性的集體行動,時間定為每年11月的周末。今年「秋鬥」年度代表字為「毒」。今年全球遭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衝擊時,臺灣全體民眾通過自律防疫與團結,保護了臺灣社會。但蔡英文當局宣布開放含瘦肉精美豬進口,踐踏百姓健康,毒害勞工與平民百姓。「反萊豬,反雙標」便成為今年「秋鬥」遊行的主題。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在現場致辭表示,「剩下39天,臺灣民眾就要準備吃含瘦肉精的美豬,剩下39天,含瘦肉精美豬就要大舉侵臺。臺灣豬都不吃瘦肉精,卻叫臺灣人吃?這樣有道理嗎?」馬英九則痛批,民進黨不顧六成民意反對,便一意孤行開放含瘦肉精美豬進口,已成「一黨獨大,一黨獨裁」。馬英九呼籲,蔡英文當局應該重啟美豬進口談判。「臺灣歡迎美國豬肉,但反對含瘦肉精的美豬。」
有臺媒指出,民進黨當局近來各種霸道、荒腔走板的施政作為,造成強大民怨,使今年「秋鬥」主題多元。還有媒體直言,今年的「秋鬥」無疑發生轉化,更是民眾對民進黨執政所累積的民怨的破口。從進口萊豬、關閉新聞臺到健保費漲價,全都是爭議性十足的戰場,「蔡政府全面開火,讓沸騰的民怨陸續在各地引爆,蔡政府再不收手,就等著被人民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