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居住人權運動——「無殼蝸牛」爬行20年

2021-01-09 騰訊網

1992年,李幸長背著塑膠蝸牛「行軍」,競選「立委」。

1990年8月25日「蝸牛」們發起「重返忠孝東路」的運動,再次夜宿街頭。

1989年9月28日的「百對無屋佳偶結婚典禮」,新人在帳篷「洞房」。

OURs在年輕人喜愛的創意市集提倡爭取綠地,反響很大。

2010年底臺灣「五都大選」,輿論普遍認為,「社會住宅」政策,是選舉中唯一有價值、並且在選舉中被實質討論、也迅速獲得推動的政策。在這個政策背後,是社團「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的努力。「社會住宅推動聯盟」並非為選舉而生,他們「居者適其屋」的理想和實踐,濫觴於21年前的「無殼蝸牛」運動。

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段買房子,對於李幸長都並非做不到。從臺北縣中和的黃昏市場賣米糕起家的他,現在已經在大陸和港臺擁有300家鍋貼專賣店。不過,他堅持只買了兩處「必須要住」的房子。說起房子,他的觀點仍然如同一個憤怒的無產青年:「我反對買房投資,那是不道德的,把自己的獲利建立在別人無法生存的痛苦上。」

「房子是最昂貴的民生物資哎,囤積民生物資、哄抬物價要被判刑,囤積住宅投機炒作卻沒事,任由社會弱肉強食!」

在臺灣之外,人們最多知道他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並不知道李幸長曾是鼎鼎有名的「造反」人物:「無殼蝸牛運動」總指揮。1989年夏天,他曾經領著四五萬人,躺在臺北房價最高的忠孝東路過夜,抗議房價飆漲。運動如一場焰火,但它留下的「居住人權運動」的火種,卻由此開始,延燒至今。

小市民怒了

說起當年,李幸長是一個「窮怕了的臺南鄉下小孩」,滿肚子發達夢想的小市民。

他做過木匠、計程車司機、工地主任,還曾偷渡日本又鎩羽而歸,因為貧窮學業不順的他,念了一個師範大學夜間部的文憑,又寫了一本科幻小說,還希望考上研究所。總之,在那個臺灣經濟起飛、充滿機會的時代,他想憑個人奮鬥,出人頭地。

1987年,李幸長賣掉老家的房子,償還債務之後,決定買房。當時,房價很便宜,準備12萬元臺幣的頭期款,就能買到臺北縣60萬元的房子。靠著當小學老師穩定的薪水,生活不成問題。

當時,臺灣經濟增長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臺幣升值,工資收入大漲,年底獎金通常能領兩三個月薪金,海外「熱錢」大量湧入島內,島內資金泛濫。買了房子才1年多,臺灣房價大漲;60萬買的房子,很快漲到160萬。憑著在建築業內的判斷,李幸長認為房價已經漲到頂了,這是一波稍縱即逝的發財機會。而此時,他考研究生一再挫敗,妻子又懷孕了。李幸長決定賣掉房子,換一個小的,存一大筆錢用來潛心考研。「我很開心,我以為我撿到便宜了,但我踢到鐵板了!」短短1年間,臺灣房價繼續暴漲,160萬賣掉的房子,很快超過300萬。他拿著賣房子的錢,已經只能作買新房的自備款。

李幸長怒了。他的周圍有一群小學老師,這些本來生活小康、穩定安分的人,突然發現置產無望。於是,李幸長糾集同事們,想出一個宣洩憤怒的方式:「夜宿忠孝東路」。「那時候我想法很簡單,買不起房就去睡馬路吧,要睡就睡最貴的路段,至少召集1萬人!」他們打出「無住屋者自救委員會」的名號。

一次「造勢」不成功後,李幸長選了一間飯店,請記者們吃牛排,好容易引起媒體注意,更因此找到「組織」。一天下午,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的研究助理陳冠甫給他電話,邀他到社運熱門蒲點「紫藤廬」與城鄉所的師生們開會。這個時候,小市民李幸長才發現,這批人早已在關注高房價殘害老百姓生活的議題,他們還拉上了另外幾位曾出面抗議房價的老師。不過,大家推舉李做「總指揮」,「因為我一臉苦相,特別適合做『無殼蝸牛』的代言人!」

「我只是一個傀儡,按照他們寫的劇本演出。」李幸長說,「我開始只是一個憤怒的小市民,經過運動學習,才成為一個社運工作者。」

小學老師,這個在臺灣社會意味著安定、值得尊敬的群體,他們奠定了運動的基調:幽默創意、非暴力與超越政黨。

1989年6月,「無殼蝸牛組織」正式命名「無住屋者團結組織」,7月,「蝸牛主義宣言」發表:「所有的動物中我們最羨慕蝸牛,因為它們都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房子是它們生命的一部分,是它們最基本的權利,是它們生活尊嚴的保障。而且蝸牛的社會也很合理,一隻蝸牛一個窩,既不少,也不貪多。」

破產搞運動

從6月開始,李幸長們每天都忙個不停。去各個政黨拜會,要求他們不準推出與地產利益勾結的候選人;去向排隊等待「國宅」(由官方出面興建的「經濟適用房」)的民眾宣導,「國宅」等不到,要政府改變住宅政策才能改善生活。8月,發出「夜宿」動員令,並導致政府「營建署」允諾大量推出低價位「國宅」,一時間,房市銷售陷入短期的低迷。

每月,還有一本「蝸牛戰報」出版,訴說小市民的辛酸、商人炒地皮的貪婪和官員的冷漠顢頇;那時候,誕生了「母子蝸牛」雕塑,有各種各樣的「蝸牛歌」;叫做「蝸牛飛彈」的小冊子,或介紹國外的租房管理和住宅政策,或擘畫合理的居住者權益保護法條……一個被蝸牛包圍的夏天。

8月26日,四五萬揭竿而起的「蝸牛族」,準備直接躺在忠孝東路,現場放起煙火,頗為歡樂。李幸長被推上去發言,他開口就是:「孫中山先生在民生主義裡面非常明確地指示,食衣住行這四樣東西必須弄到很便宜,如果供應不足,任何人都可以向政府要求……」9點30分一到,一聲令下,四五萬人如骨牌般依次躺下,頗為壯觀,他們還保證「睡姿優雅」。媒體的民調表明,6成以上的市民支持這個行動。

不過,李幸長想像的場面並未出現———他希望的是「總統」、「行政院長」等一堆大官被群眾打動,會親臨現場,傾聽人民的苦衷……「連個科長都沒來一個!」「總指揮」只好在活動之後撿垃圾,至少保證「中產階級的運動」「蝸牛不丟臉」。

9月28日,中正紀念堂舉行「百對無屋佳偶結婚典禮」,婚禮陣仗很大,不少人是真的在現場結婚,竹轎子抬來新娘,穿著婚紗和西裝的新人,在廣場上的帳篷裡休息。「無殼蝸牛」發下問卷,調查公職候選人對住宅的政見,並將這些政見整理,當做「嫁妝」,「祝天下有情人皆有愛巢」。

李幸長把自己手裡的100多萬新臺幣,盡數投入運動。他成了「社運明星」,外國記者的攝影機架到了他的教室,校長還被「教育部長」叫去問話,而校長只是表示,這是一個不惹事的同事。

年底,臺灣官方宣布2年內將推出11萬套平價住宅,並將每戶首次貸款增加了30萬。在1989年中國新聞社的臺灣十大新聞中,「夜宿忠孝東路」赫然在列。不過當年參與運動的人都認為,「無殼蝸牛」並沒有導致政府住宅政策的根本改變。

此時,「無住屋者團結組織」正式登記社團。1990年,「蝸牛」們發起「重返忠孝東路」的運動,然而,媒體不再密切關注,群眾熱情也不在高漲,人數銳減的活動,卻出現了防暴警察的大部隊。

活動照常進行,李幸長卻陷入沉思:對萬人活動的「放任」和千人活動的嚴陣以待,公權力只會作對他們自己最有利的選擇,「政治是要講實力的」,「無殼蝸牛」的街頭運動,走到了終點。

運動落幕,卻還是不斷有民眾打電話投訴。本著不願意「虎頭蛇尾」的想法,攜著運動中積累的高知名度,李幸長決定再戰政治圈———他舉債去選「立法委員」。而當時「國會三劍客」之一林正杰給他估票,認定他能拿3000票。募來200萬款項,他告訴自己的「競選總幹事」,最後用到他「負一點債最好」,這樣他就能夠功成身退,名正言順地給運動畫一個句號。

李幸長造了一個一人高的塑膠蝸牛。他的選舉方式,就是背著蝸牛在選區裡「行軍」,一天20公裡走上50天。他的競選主軸是:「絕望者的代言人」。「我又沒有經營基層,又沒有黨派支持。」最後,9000票的成績給他帶來70萬的新債務。

為了生計和還債,李幸長課餘在黃昏市場擺小攤,最後乾脆辭職辦了鍋貼店,然後,跟很多絕處逢生的故事一樣,他有了自己的大企業,「小卒變將軍」。但他並沒有遠離「蝸牛家族」。這些年,李幸長所有的員工一律稱他「李老師」,他在NGO捐助上投入的錢,已經超過臺北最貴區域的一套住宅。

相關焦點

  • 「無殼蝸牛運動」30年,臺灣社會團體呼籲當局正視青年安居
    「無殼蝸牛運動」30年,臺灣社會團體呼籲當局正視青年安居 楊程晨、邢利宇/中新網 2019-08-26 17:00
  • 「無殼蝸牛運動」30年 臺灣社會團體呼籲當局正視「青年安居」
    「無殼蝸牛運動」30年 臺灣社會團體呼籲當局正視「青年安居」 2019-08-26 16:22:0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張鐵志:無殼蝸牛與臺灣民主
    這是1989年,臺灣無住屋運動提出的「蝸牛主義宣言」。 他們說,有些貪心的蝸牛會開始買賣蝸牛殼,它們不肯合理地將多餘的殼讓給它的「同胞」使用,而需索高額的「殼租」或「殼價」。於是很快會出現一些買不起殼的「蝸牛」,一天到晚可憐兮兮地在找它的殼。但是,還好在蝸牛社會裡,蝸牛殼被視為是蝸牛生命中的一部分,事關重大,蝸牛的政府不會視而不見,會趕緊出來主持公道。
  • 1989 「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
    1989 「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   解嚴以後到1993年,這是臺灣劇烈變化的幾年,對於小孩子來說,每年都有新奇的事發生,整個社會熱鬧無比。老師在臺上講得咬牙切齒,小朋友還是嘻嘻哈哈;大人們開始敢暢所欲言,但是一有小孩在旁邊又閉口不提;各個階層紛紛走上街頭,這個舉動仿佛成為全民運動。  20世紀80代末的街頭運動不斷,令人眼花繚亂。這段時間當局剛從威權轉型,重新學習如何執政。
  • 臺灣青年寫真:「無殼蝸牛」的煩惱
    原標題:臺灣青年寫真:「無殼蝸牛」的煩惱   房價高漲不落,是許多都市年輕族群揮之不去的煩惱,臺北也不例外,「無殼蝸牛」的生活令青年倍感壓力。  高中教師:我想有個家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華麗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時候,我會想到它。
  • 曾參與無殼蝸牛 馬英九認同巢運訴求合理房價
    臺灣巢運團體4日夜宿仁愛路,提出五大訴求承諾書,包括「居住人權入『憲』,終結強拆迫遷」、「改革房產稅制,杜絕投機炒作」、「廣建社宅達5%,成立住宅法人」、「修訂『公地法令』,停建合宜住宅」、「發展租屋市場,制定『租賃專法』」。
  • 「無殼蝸牛」的煩惱——「臺灣青年寫真」組稿之五
    原標題:「無殼蝸牛」的煩惱——「臺灣青年寫真」組稿之五  新華網臺北10月31日電(記者杜斌 陳鍵興)房價高漲不落,是許多都市年輕族群揮之不去的煩惱,臺北也不例外,「無殼蝸牛」的生活令青年倍感壓力。   臺灣政治大學碩士畢業的黃益中在臺北打拼了10年,目前在一所公立高中任教。「每天早出晚歸,辛苦工作,但存錢的速度永遠追不上房價的高漲。」黃益中說,比起剛入職場的人,工作多年的他收入並不低,但臺北市房價連漲超過10年,買房難上加難。
  • 無殼蝸牛-中新網
    無殼蝸牛 2015-12-24 16:26:0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根據一項調查,臺灣適婚男女認為月薪至少5萬(新臺幣,下同),年薪超過55萬才會想要結婚,原因在於「成家買房」的觀念深植人心。
  • 「無殼蝸牛」發起人選新北「立委」
    原標題:「無殼蝸牛」發起人選新北「立委」 臺海網3月23日訊 據東森新聞雲報導,第三勢力參選「立委」再添1人!無殼蝸牛運動發起人李幸長宣布投身2016「立委」選舉,參選新北市第9選區(永和、中和區),將與國民黨「立委」林德福對上。李幸長表示,「20年前的無殼蝸牛運動沒有完全成功,是我們上一代的責任。」
  • 「無殼蝸牛」最需要的是政府幫助
    張師傅大約也不對中介費由房東出或者房東、房客一人出一半抱什麼希望,否則他就不會呼籲成立「無殼蝸牛互助會」了。「無殼蝸牛互助會」頗有創意,但從報導中找不到如何操作的具體辦法。「無殼蝸牛」之間要實現房源信息免費共享,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臺灣2萬人鬧「巢運」 「怒躺帝寶」夜宿豪宅外馬路抗議高房價
    太陽花學運後,臺灣再次出現大規模社會運動。綜合臺灣媒體報導,由臺反炒房團體發起的「巢運」,4日傍晚在臺北市仁愛路帝寶豪宅外集結,晚上進行「怒躺帝寶」儀式,要求把地從貪官奸商手中奪回,並搭建象徵人民才住得起的「地寶」,約2萬名民眾參與夜宿活動。25年前,「無殼蝸牛運動」興起。
  • 蝸牛為什麼有個硬硬的殼,這個殼是怎麼來的
    蝸牛為什麼要背個又重又硬的殼要問蝸牛為什麼要背個又重又硬的殼,蝸牛殼是沉積碳酸鈣形成的。蝸牛的祖先生活於海中,為了保護自己,就演化出硬殼,登陸之後,蝸牛還保持了這一性狀。外殼可以對其柔弱的身體以及內臟形成保護,遇到敵害也能第一時間縮入殼內躲避。
  • 蝸牛為什麼有個硬硬的殼,這個殼是怎麼來的
    蝸牛為什麼要背個又重又硬的殼要問蝸牛為什麼要背個又重又硬的殼,蝸牛殼是沉積碳酸鈣形成的。蝸牛的祖先生活於海中,為了保護自己,就演化出硬殼,登陸之後,蝸牛還保持了這一性狀。外殼可以對其柔弱的身體以及內臟形成保護,遇到敵害也能第一時間縮入殼內躲避。
  • 無殼蝸牛?出現在了花盆裡!!
    我們先看看蛞蝓長什麼樣子吧,體長為梭形,光滑柔軟,爬行時體長30-60毫米;暗黑褐色、灰紅色或黃白色。頭部前端有2對觸角,暗黑色,眼在後觸角頂端。蛞蝓一年繁殖1-2代,成蟲或幼蟲在植物根部溼土下越冬,4-8月在室內盆栽裡活動。待入夏氣溫升高後,蛞蝓的活動稍有減弱,秋季氣候涼爽後又為害加重,暖氣房裡,蛞蝓的危害也會加重。
  • 臺灣:八成受訪上班族仍為「無殼蝸牛」
    新華社臺北11月24日電(記者劉剛、張鍾凱)臺灣1111人力銀行24日公布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僅有兩成的受訪上班族有自購房,其餘高達八成的受訪者目前仍是「無殼蝸牛」。  隨著年底結婚潮將近,市場原本預期會有一波購房潮。
  • 蝸牛為何會背著殼子爬行
    小夥伴們是不是經常看見蝸牛背著一個圓形的殼四處爬行,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啊,蝸牛之所以要背著這個殼子爬行也是進化而來的。原來蝸牛的身體裡邊含水很大,如果被太陽一曬,就會幹死掉,所以它們的殼就是保護它那柔軟多水的身體的,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躲避一些天敵的侵害,比如像螞蟻等昆蟲,如果沒有殼的保護,蝸牛早就成了螞蟻的盤中餐。遠古時代,蝸牛生活在水裡,有一部分蝸牛向陸地進發,進化成了現在看到的陸地蝸牛,一部分進入淡水流域,成了田螺。
  • 世界人權日,「臺灣人權已死」
    ,為紀念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世界人權宣言》而設立的紀念日。然而,頗為諷刺的是,開播超過26年的臺灣中天新聞臺因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不準換照,臺北高等行政法院駁回假處分申請,將於12日零時停播,形同被民進黨當局暴力關掉了。
  • 世界人權日,「臺灣人權已死」!
    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為紀念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世界人權宣言》而設立的紀念日。圖為蔡英文與陳菊為「人權委員會」揭牌。臺監察機構的「人權委員會」也在12月10日舉辦「人權阿普貴(Upgrade)」的活動,不僅有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和臺監察機構負責人兼「人權會主委」的陳菊一起出席致詞,還由她們為「人權會」LOGO舉行啟用儀式。然而,頗為諷刺的是,開播超過26年的臺灣中天新聞臺因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不準換照,臺北高等行政法院駁回假處分申請,將於12日零時停播,形同被民進黨當局暴力關掉了。
  • 蝸牛和鼻涕蟲在鋒利的刀刃上爬行會怎樣?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關於蝸牛,我想到的是周董的一首歌《蝸牛》,蝸牛背著重重的殼堅定地向上爬的畫面一下子就出現在了腦海;而鼻涕蟲,我想起了《火影忍者》裡綱手的召喚獸,可謂是療傷神器啊,戰爭發生,一人身上趴著一隻鼻涕蟲隨時救援
  • 「無殼蝸牛」與「港式婚姻」
    「無殼蝸牛」是港人對無房者的自嘲。32歲的阿文就是一個「無殼蝸牛」。說起來,阿文也在香港中環的寫字樓上班,他瘦瘦高高,戴著無框眼鏡,臉上總是流露出疲憊的神色。因為從周一到周四,除了加班外,他還要到夜校上課,為的是將來能找到薪水更高的工作。中學畢業後,阿文沒有繼續升學,而是選擇讀了一門實用的電腦美術編輯課程,因為從小他就喜歡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