諷刺!世界人權日,「臺灣人權已死」!

2021-01-21 騰訊網

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為紀念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世界人權宣言》而設立的紀念日。

圖為蔡英文與陳菊為「人權委員會」揭牌。

臺監察機構的「人權委員會」也在12月10日舉辦「人權阿普貴(Upgrade)」的活動,不僅有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和臺監察機構負責人兼「人權會主委」的陳菊一起出席致詞,還由她們為「人權會」LOGO舉行啟用儀式。

然而,頗為諷刺的是,開播超過26年的臺灣中天新聞臺因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不準換照,臺北高等行政法院駁回假處分申請,將於12日零時停播,形同被民進黨當局暴力關掉了。

呵呵,今天慶祝臺灣「人權會」的成立,明天就有可能是臺灣言論自由的忌日,何其諷刺!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12月10日島內還舉辦了多場相關活動。其中有兩場記者會特別值得關注,一個是由無國界人權觀察團主辦的「體檢當權者」,另一個是由臺灣政策研究基金會主辦的「告別中天!訣別新聞自由」。這兩場記者會要對話的對象都是民進黨當局。

正是因為在臺灣島內全面施政的民進黨當局已違背了以人權起家的承諾,才逼得「老黨外」、「政治犯」、「野百合學運」成員、黨外雜誌創辦人、工運人士、「獨派」大佬、人權學者…不得不站出來,共同針對當前臺灣的人權狀態進行聲討。

這些人中,不少人當年都曾和民進黨的前輩們,一起走上街頭爭取民主自由的人權、為臺灣的民主運動開疆闢土,甚至曾經為民進黨走上了權力的高峰而歡欣鼓舞。然而,如今的他們卻被迫要揪心的問:今天的當權者究竟是人權的推手,還是殺手?這令人痛心的人權民主大倒退,孰令致之?

民進黨「在野」時,總是以「人權」為大旗,號召群眾監督國民黨。然而輪到民進黨施政之後,「在野」時的理想,皆拋諸腦後,說過的話,都可以不算數。

臺灣精神科醫生蘇偉碩曾經參與「野百合學運」,回憶起當初,學生也是冒著危險去抗議,沒想到當年標榜人權起家的民進黨一施政,又倒回到那個年代,現在人民發表自己的意見,不僅要擔心被網軍攻擊,還要擔心被「查水錶」,臺行政機構還有「中央廚房」專門做圖攻擊持有反對意見的人。蘇偉碩認為,世界人權宣言最重要的精神就是讓人民有遠離恐懼的自由,但民進黨當局卻一直在製造恐懼,因此他們要站出來告訴蔡英文,人民不想擔心食安,不想擔心發表自己的言論會受威脅。

曾幾何時,以「使通訊及傳播事業的管理能超然於政治力影響」為宗旨而成立的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在經歷扁、馬兩任綠藍政權時,都是謹守獨立的機關,卻不曾想在蔡英文的任上失節,徹底淪為了綠營操控輿論的政治打手。

對此,臺灣《中國時報》發表了《臺灣人權已死》的評論文章,抨擊大權在握的民進黨當局,施政風格卻宛如走回當年的戒嚴時期。評論指出。從完全不跟外界做任何溝通就逕自開放「萊豬」(含瘦肉精美豬)進口,到惡意駁回中天新聞臺的換照申請,成為臺灣民主化以來,第一個關掉新聞臺的當局。標榜「人權」的民進黨當局,罔顧臺灣民眾的食安與健康、徹底摧毀臺灣的新聞自由,所作所為明顯違反了多項《世界人權宣言》的規範。例如第25條的食安和第19條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的保障。

9日,資深媒體人彭文正受邀參加國民黨中常會談言論自由,他會後受訪時表示,當年高舉言論自由的民進黨關閉中天、「政經看民視」及部分政論節目,創下臺灣民主自由新聞史上最黑暗的一頁。對於中天假處分遭駁回,他則諷刺有些司法人員跟媒體從業人員一樣,甘為政治的犬馬,讓施政黨可以為所欲為。

擅長選舉的民進黨,為贏得政權,挑起「統獨」對立,帶頭鼓吹的「抗中保臺」主張,打著人權大旗,卻幹著殘害人權的勾當。不過,權力是人民給予的,也會被人民給收走。從民進黨當局執意進口美國「萊豬」、日本核食開始,就離他們被人民唾棄之日亦不遠矣!更多內容,請關注今晚22:00播出的《海峽新幹線》!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諷刺!世界人權日,「臺灣人權已死」
    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為紀念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世界人權宣言》而設立的紀念日。呵呵,今天慶祝臺灣「人權會」的成立,明天就有可能是臺灣言論自由的忌日,何其諷刺!對此,臺灣《中國時報》發表了《臺灣人權已死》的評論文章,抨擊大權在握的民進黨當局,施政風格卻宛如走回當年的戒嚴時期。
  • "世界人權日"中國與世界人權體系銜接充分和緊密
    安平說,這種現象在他的同事和朋友中非常普遍,在他們眼中,休假也是人權的一項內容。根據中國法律,工薪階層依法享有周末雙休日和「五一」、「國慶」、春節3個長假,總計114天休息日。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雲虎認為:「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理念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認識到,人權其實存在於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個層面上,中國正在與世界接軌,並將通過自己的努力,與世界一同前行。」
  • 世界人權日|中國就疫情下人權問題發出理性之聲
    以人民為中心——中國就疫情下人權問題發出理性之聲新華社日內瓦12月10日電 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的特殊年份,人們對人權這一概念有了更直接、更深刻的感受。回顧今年以來中國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就疫情有關的人權問題發出的理性之聲,國際社會不但看到了中國在多項人權領域的巨大成就,也更加理解了中國人權觀念和主張背後「以人民為中心」的堅強支撐。今年4月9日,人權理事會與人權高專就新冠疫情對人權影響問題舉行非正式視頻對話會。這也是人權理事會首次討論新冠疫情對人權影響問題。
  • 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
    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   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並發表了《世界人權宣言》。
  • 人權的普遍性與人權的特殊文化背景
    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特徵,形成了世界上文化傳統的多樣性和人權觀念的多樣性,它構成了這個世界豐富多採的文化園地和文化生活,也使各個國家或民族有互相學習、互相交流的必要性。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豐富的人權思想。  不同國家或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都有自己和獨特的內容和形式,當然就有自己獨特的存在和發展的價值。
  • 「人權衛士」實為人權災難製造者
    「人權衛士」實為人權災難製造者(鐘聲)奉勸美國當局收起傲慢與偏見,切實正視、檢視自身存在的嚴重人權問題,停止打著人權的幌子在世界上招搖生事,停止製造人權災難的霸權行徑,補上正確履行國際人權義務的必修課當美方一些人對他國人權事務指指點點時
  • 各界紀念《世界人權宣言》發表70周年:多維度勾勒人權發展圖譜
    (黃鈺欽)紀念《世界人權宣言》(簡稱「宣言」)發表70周年座談會10日在北京舉行,多位政界學界人士在會上回顧宣言發表歷史,總結中國人權事業發展成就,探討在新時代為世界人權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多維度勾勒人權發展圖譜。
  • 「人權衛士」實為人權災難製造者(鐘聲)
    奉勸美國當局收起傲慢與偏見,切實正視、檢視自身存在的嚴重人權問題,停止打著人權的幌子在世界上招搖生事,停止製造人權災難的霸權行徑,補上正確履行國際人權義務的必修課當美方一些人對他國人權事務指指點點時,人們不禁要問,「美式人權」究竟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 美強行關押大量移民兒童,華春瑩提醒:明天是世界人權日……
    華春瑩:明天是世界人權日,我們希望美方能夠以此為契機,履行人權承諾,切實保障各群體特別是弱勢群體的基本權利,真正為本國和國際人權事業發展做些實事。2019年12月9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以下為部分實錄。
  • 澳人權問題專家:澳大利亞無權就人權問題指責中國
    參考消息網12月19日報導12月15日,澳大利亞政治評論家、人權問題專家克雷格·巴恩斯(Greg Barns)在香港《南華早報》發表《澳大利亞無權就人權問題指責中國》的文章。巴恩斯曾是澳大利亞權利組織負責人。文章指出,澳大利亞將自己描繪成「人性燈塔」是徹頭徹尾的虛偽行徑。為佐證觀點,文章列出三方面事實:一、澳大利亞政府在近海設置拘留場所。
  • 人權專家訪談:普及人權知識首先從公務員開始
    過去也有另外一種看法,把人權的主題理解為公民。理解為公民比人民這個概念要寬,所謂公民從法律上來講是你這個國家所有的人,不管是罪犯,不管是敵對分子,只要擁有中國國籍都是公民。公民這個概念比人民寬泛,但是和人權的「人」比較也不夠,還概括不了。在這個國家裡面除了本國公民以外,還有外國公民,這個世界上還有無國籍的人,還有難民,沒有包括進來。這個「人」包括所有的人。
  • 標註全球人權事業發展的「中國刻度」——寫在首屆「南南人權論壇...
    標註全球人權事業發展的「中國刻度」——寫在首屆「南南人權論壇」閉幕之際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 題:標註全球人權事業發展的「中國刻度」——寫在首屆「南南人權論壇」閉幕之際  新華社記者 黃小希
  • 加強團結合作 尊重保障人權——「全球疫情防控與人權保障」系列...
    自5月上旬以來,由中國人權研究會指導、國內外多家人權研究機構主辦的「全球疫情防控與人權保障」系列國際視頻研討會陸續舉行。研討會目前已舉辦7場,來自中國、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新加坡、南非、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等1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數百名專家參加。
  • 吉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獲批入選第三批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
    現階段,依託於吉林大學法學院,同時充分利用吉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較為全面的優勢,吉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踐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學科跨區域相協作的原則,吸納整合了吉林大學校內、校外的相關優秀師資和科研力量,全面總結、系統分析中國人權事業的理論創建和實踐經驗,嚴肅審視、審慎思考世界各國人權領域的艱辛探索、曲折道路和基本共識,為推進反思和批判現有人權理論、總結中國特色人權理論、建構新時代中國人權理論體系、學科體系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人權意義
    2018年1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紀念《世界人權宣言》發表70周年座談會的賀信中,創造性地提出「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的重要論斷,首次指明了人民幸福生活的人權意蘊。從人權的視域認識和理解,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的小康社會建設,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中國人民為不斷實現更加充分的幸福權的奮鬥史,書寫了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新篇章。
  • 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 諾貝爾逝世
    新華網北京12月9日電 歷史上的今天:12月10日    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    1896年12月10日,瑞典化學家、工程師和實業家、諾貝爾獎金的創立人諾貝爾逝世,享年63歲。他設立了後來成為國際最高榮譽的獎金諾貝爾獎金。1901年12月10日,瑞典政府首次頒發諾貝爾獎。
  • 一場疫情翻身仗讓世界見識中國的力量,彰顯中國式人權與自由價值
    在世界範圍的防疫抗疫活動中發揮著積極的主導作用。充分展現出一個有擔當的大國風範。讓世界見識了一場真正的中國力量。在這裡我們不禁要為我們強大的祖國和優秀的人民喝彩!這一切都讓我們由衷的自豪與感懷。讓我們以作為一名中國人引以為傲,加深了我們對民族文化與社會制度的自信與自豪。
  • 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入選第三批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
    近日,中宣部、教育部聯合下發通知,批准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等六家機構成為第三批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由中宣部、教育部共建,旨在推進並加強人權理論研究、教育培訓、資政建言、交流合作、人才培養等工作,更好服務於中國人權事業和國際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
  • 「人權」已淪為美式霸凌的政治工具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國際觀察)「人權」已淪為美式霸凌的政治工具  新華社記者  美方日前將所謂「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籤署成法,打著「人權」、「民主」旗號,嚴重幹涉中國內政。多國專家認為,「人權」已淪為美式霸凌的政治棍棒,美國以人權為幌子幹涉他國內政,這種行徑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對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構成威脅。  霸凌前科累累  專家指出,美國以所謂「人權問題」為由對他國進行抹黑,並通過制裁、軍事威脅等手段幹涉、打壓、遏制他國的例子數不勝數。
  • 卜衛:人權的話語建構與跨文化傳播
    英國批判語言學家Norman Fairclough用「話語」指稱口頭語言或書面語言的使用[1],並試圖將語言使用當作社會實踐的一種形式,指出這種形式會對世界產生作用:它有助於再造社會本身,包括社會身份、社會關係、知識體系和信仰體系等,也有助於改變社會;即「話語不僅是表現世界的實踐,而且在意義方面說明世界、組成世界、建構世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