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已淪為美式霸凌的政治工具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國際觀察)「人權」已淪為美式霸凌的政治工具

  新華社記者

  美方日前將所謂「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籤署成法,打著「人權」、「民主」旗號,嚴重幹涉中國內政。多國專家認為,「人權」已淪為美式霸凌的政治棍棒,美國以人權為幌子幹涉他國內政,這種行徑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對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構成威脅。

  霸凌前科累累

  專家指出,美國以所謂「人權問題」為由對他國進行抹黑,並通過制裁、軍事威脅等手段幹涉、打壓、遏制他國的例子數不勝數。

  委內瑞拉中央大學教授、國際問題專家弗拉基米爾·薩拉斯說,委內瑞拉深受其害。美國公開支持委反對派,給他們貼上所謂「人權民主衛士」標籤,煽動暴力示威遊行,對委內瑞拉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穩定造成極大傷害。

  敘利亞政治專家胡薩姆·舒艾卜說,敘危機爆發以來,美國以「民主」、「人權」為幌子,煽動和支持敘利亞反政府力量,向反對派武裝甚至恐怖組織輸送資金和武器。美國這一赤裸裸幹涉敘利亞內政的行徑,不僅使敘利亞陷入長期戰亂衝突,加劇了敘利亞人民的苦難,也讓中東地區更加混亂不安。

  菲律賓智庫綜合發展研究院主席李棟梁說,美國插手菲律賓內政由來已久,近年來美國政府及部分政客更是以「菲律賓政府開展的打擊毒品犯罪行動侵犯人權」為藉口,頻頻幹涉菲律賓內政。

  古巴國際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員何塞·羅瓦伊納說,美國長期誹謗古巴政府「侵害人權」,企圖挑起古巴民眾對政府不滿,從而製造古巴社會動蕩。

  服務一己私利

  專家們認為,美國對本國嚴重的人權問題熟視無睹,卻高談闊論他國所謂的「人權問題」,純粹是出於政治目的,藉此攫取政治利益,為美國的戰略服務。

  羅瓦伊納說,美國對本國存在的種族歧視、移民政策等諸多人權問題視而不見,卻不斷以人權為藉口將自己的規則強加於其他主權國家、幹涉他國內部事務。從美國對本國和部分盟國人權問題的無視、默許乃至縱容態度來看,美國有選擇地在人權問題上使用雙重標準,以掩飾自己幹涉他國內政、遏制他國發展的真實目的。

  舒艾卜說,美國的所作所為不僅沒有推動敘利亞的人權和進步,反倒加深了敘利亞的苦難。面對飽受戰爭蹂躪的敘利亞人民,美國還不斷對敘施加經濟制裁,使敘利亞重建步履維艱,百姓生活雪上加霜。可見,美國並非真正關心人權,美國關心的只是自己的利益。

  李棟梁說,當菲律賓執政者與美國關係密切時,美國就不提菲律賓的內政,而現任菲律賓政府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美國幹涉菲律賓內政的舉動就越來越明顯。很明顯,美國幹涉菲律賓內政的出發點是美國對於菲律賓政府的好惡,背後真實動機是為了施壓菲律賓政府,以維護美國自身利益。

  踐踏國際準則

  專家們認為,美國正在利用其經濟和軍事霸權將世界推向危險境地,其霸權思維早已不符合全球政治、經濟發展的潮流,終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舒艾卜說,當前,無論在中東、拉美,還是在中國香港,各地暴亂背後都有美國的身影,一些分裂分子因為有美國撐腰更加肆無忌憚。美國這種行為,最終只會害人害己。

  薩拉斯認為,美國在人權、民主問題上的雙重標準最終將導致國際秩序的混亂和法治基礎的崩塌,這反過來將反噬美國,同時也危害其他國家。

  緬甸資深媒體人貌蒂倫說,回顧歷史,美國對緬甸周邊國家有過侵略和幹涉內政的行為,侵犯當地民眾人權。時至今日,美國仍以人權問題等藉口在世界各地幹涉其他國家內政,這種行徑實為侵略主義,對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造成阻礙。

  埃及政治分析家阿卜杜勒-穆赫迪·穆塔韋認為,美國在人權問題上的雙重標準將國際法置於危險境地,威脅世界和平與正義,影響全球穩定與發展。(參與記者:鄭一晗、徐燁、王瑛、袁夢晨、楊柯、林昊、朱婉君、欒海、車宏亮、李碧念)

相關焦點

  • 淪為西方政治工具的諾貝爾和平獎
    [摘要]本文對諾貝爾和平獎歷年獲獎者有關情況進行了系統總結和歸納,並結合歷史背景和當時的國際政治形勢深入分析,論證出諾貝爾和平獎在設立初期固然對於國際關係和國家間和平解決爭端做出過歷史貢獻,但在冷戰開始後諾貝爾和平獎逐漸被英美大國操縱,淪為推廣西方意識形態的政治工具。
  • 「人權衛士」實為人權災難製造者
    「人權衛士」實為人權災難製造者(鐘聲)奉勸美國當局收起傲慢與偏見,切實正視、檢視自身存在的嚴重人權問題,停止打著人權的幌子在世界上招搖生事,停止製造人權災難的霸權行徑,補上正確履行國際人權義務的必修課當美方一些人對他國人權事務指指點點時
  • 「人權衛士」實為人權災難製造者(鐘聲)
    奉勸美國當局收起傲慢與偏見,切實正視、檢視自身存在的嚴重人權問題,停止打著人權的幌子在世界上招搖生事,停止製造人權災難的霸權行徑,補上正確履行國際人權義務的必修課當美方一些人對他國人權事務指指點點時,人們不禁要問,「美式人權」究竟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 港中大師生十問校方:淪為「暴大」,何不擔責?!
    聲明中指,中大已到了救亡圖存的關鍵時刻,校內絕大多數的師生立場鮮明,齊聲吶喊,堅決與暴力割席!吾輩呼籲管理層儘快行動起來,懲治這股黑色不正之風。相信公理、良知、正義終能擺脫黑暗,相信中大終能破而後立,鳳凰涅槃!以下是聲明全文:自香港暴亂以來,已五月有餘,今各區大亂,高校淪陷。港人本是華夏同胞,學校本該是一片淨土。
  • 人權的普遍性與人權的特殊文化背景
    近年來,人們不僅對人權與社會的政治關係廣為關注,而且對人權與社會的經濟關係以及文化背景的關係的研究,也開始重視起來。這種研究,必將促進國際人權事業的發展。  一、價值觀是民族文化傳統的核心  人權與文化傳統的關係是人權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係。人權的內容、形式及實現,既要受到文化傳統的制約,又要通過文化特點來體現。所以,研究人權與不同國家、民族文化傳統的關係是極為重要的。
  • 世界人權日,「臺灣人權已死」
    正是因為在臺灣島內全面施政的民進黨當局已違背了以人權起家的承諾,才逼得「老黨外」、「政治犯」、「野百合學運」成員、黨外雜誌創辦人、工運人士、「獨派」大佬、人權學者然而,如今的他們卻被迫要揪心的問:今天的當權者究竟是人權的推手,還是殺手?這令人痛心的人權民主大倒退,孰令致之?
  • 世界人權日,「臺灣人權已死」!
    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為紀念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世界人權宣言》而設立的紀念日。圖為蔡英文與陳菊為「人權委員會」揭牌。臺監察機構的「人權委員會」也在12月10日舉辦「人權阿普貴(Upgrade)」的活動,不僅有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和臺監察機構負責人兼「人權會主委」的陳菊一起出席致詞,還由她們為「人權會」LOGO舉行啟用儀式。然而,頗為諷刺的是,開播超過26年的臺灣中天新聞臺因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不準換照,臺北高等行政法院駁回假處分申請,將於12日零時停播,形同被民進黨當局暴力關掉了。
  • 美國危害全球安全之一——政治霸凌盡失人心(2)
    從政治上的極限施壓、經濟上的殘酷制裁、外交上的孤立圍堵、軍事上的威脅恫嚇、輿論上的詆毀中傷,到策劃暗殺等,美國的手段惡毒、陰險、卑鄙,無所不用其極。而美國的幹涉政策對盟國也不例外,對歐洲盟友的對外關係和防務政策指手劃腳、說三道四。儘管美國經濟全球第一,但世界不是美國的。各國的事必須由各國人民自己說了算,而不能由美國搞「一言堂」,不能聽任美國「長臂管轄」。
  • "世界人權日"中國與世界人權體系銜接充分和緊密
    1950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將每年的12月10日定為「世界人權日」,以紀念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通過首份人權領域的專門宣言性文書《世界人權宣言》。董雲虎說,宣言表達的人權理念,宣示了所有國家、所有人民都要努力追求的目標,為推動世界人權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使人權理念深入人心,使人權概念更為豐富。
  • 加強團結合作 尊重保障人權——「全球疫情防控與人權保障」系列...
    自5月上旬以來,由中國人權研究會指導、國內外多家人權研究機構主辦的「全球疫情防控與人權保障」系列國際視頻研討會陸續舉行。研討會目前已舉辦7場,來自中國、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新加坡、南非、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等1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數百名專家參加。
  • 2017年美國的人權紀錄
    >  導言  一、公民權利遭受嚴重侵犯  二、系統性種族歧視加劇社會撕裂  三、美式民主存在嚴重弊端  四、貧富分化現象持續惡化  五、特定群體遭受歧視和人身侵犯  六、繼續粗暴侵犯他國人權  導言  當地時間4月20日,美國國務院發布《2017年國別人權報告
  • 警惕科學淪為政治
    由於李森科的政治影響力,1936年和1939年莫斯科舉行的科學大會上,蘇聯的遺傳學家放棄對李森科的科學理論提出批評。  1948年,李森科主導的全蘇農業科學院會議,標誌著又一波政治迫害的開始。經史達林批准,蘇聯正統的遺傳學被取締,數以千計的生物學家丟掉了工作,還有一些被處決。曾經因為擁有眾多優秀的科學家而享有國際聲譽的蘇聯遺傳學遭受重創。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人權意義
    人均預期壽命,最能反映一國人權保障水平。2019年,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3歲,居於發展中國家前列,居民健康水平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社會保障能力是衡量一國人權狀況的重要指標。中國已建立起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安全網,目前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近13億。中國在保障公民受教育權利、享有公共文化服務權利,以及特殊群體權利等方面,也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 卜衛:人權的話語建構與跨文化傳播
    「話語作為一種政治實踐,建立、維持和改變權力關係,並且在其中獲得集合性實體(階級、集團、共同體、團體)。」[3]人權,作為一種話語,正在說明同時也在建構我們的世界。關於人權話語及其實踐,至少有如下重要內容:第一,定義人權。根據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人權是所有人與生俱來的權利,不分國籍、住所、性別、民族或種族、膚色、宗教、語言或其它身份地位。
  • (受權發布)2018年美國的人權紀錄和2018年美國侵犯人權事記
    190多個國家的人權狀況指手畫腳、抹黑污衊,而對自身存在的嚴重人權問題卻置若罔聞、視而不見。  二、金錢政治大行其道  美國2018年的中期選舉競選開銷巨大,選舉淪為金錢遊戲,「黑錢」和腐敗現象嚴重,政治人物腐敗案件屢見不鮮,政府成為富豪代言人。  史上「最昂貴」的中期選舉。美國政治響應中心2018年11月8日指出,此次中期選舉共花費52億美元,比2014年增長35%,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中期選舉。
  • 澳人權問題專家:澳大利亞無權就人權問題指責中國
    參考消息網12月19日報導12月15日,澳大利亞政治評論家、人權問題專家克雷格·巴恩斯(Greg Barns)在香港《南華早報》發表《澳大利亞無權就人權問題指責中國》的文章。巴恩斯曾是澳大利亞權利組織負責人。文章指出,澳大利亞將自己描繪成「人性燈塔」是徹頭徹尾的虛偽行徑。為佐證觀點,文章列出三方面事實:一、澳大利亞政府在近海設置拘留場所。
  • 川普提名諾貝爾和平獎,當諾獎淪為政治操控品,還有何意義?
    川普提名和平獎是對諾獎最大的玷汙川普被提名的理由是參與斡旋以色列和阿聯關係正常化。諾貝爾和平獎堪稱諾獎120年歷史中爭議最大也是含金量最低的獎項,越來越成為政治的犧牲品。縱觀諾貝爾和平獎歷史,真正毫無爭議的獲獎者真的沒有幾個,其他的要麼就是爭議巨大,要麼就是被政治因素左右。甚至連納粹德國元首二戰最大戰爭犯希特勒都曾經於1939年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不得不感嘆,如此諾貝爾和平獎,到底有什麼意義?到底是表彰和平,還是表彰肆意妄為?
  • 世界人權日|中國就疫情下人權問題發出理性之聲
    以人民為中心——中國就疫情下人權問題發出理性之聲新華社日內瓦12月10日電 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的特殊年份,人們對人權這一概念有了更直接、更深刻的感受。回顧今年以來中國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就疫情有關的人權問題發出的理性之聲,國際社會不但看到了中國在多項人權領域的巨大成就,也更加理解了中國人權觀念和主張背後「以人民為中心」的堅強支撐。今年4月9日,人權理事會與人權高專就新冠疫情對人權影響問題舉行非正式視頻對話會。這也是人權理事會首次討論新冠疫情對人權影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