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社論說,美國政權即將交替,美中兩大強權仍將處於「戰略競爭」狀態,從中長期看,雙方關係並不全然悲觀,穩定環境下的良性競爭及充分對話甚至可開啟合作契機。但包括知名評論家札卡利亞等學者專家認為,由於現狀基礎脆弱及權力均勢有利於北京,臺灣與香港短期內可能是「最危險的熱點」。從現實面分析,拜登政府面對新冠肺炎重創,已無力單獨因應臺灣問題,臺灣更不能單靠美國,兩岸問題終須由兩岸自行解決,這是民進黨當局不可迴避的責任與挑戰。
川普政府視中國大陸崛起為美國最大威脅,採取全面「反中」政策,而民進黨當局甘為「抗中代理人」,在北京強烈批判民進黨「挾洋自重、以武謀獨」之下,兩岸關係急轉直下。美國主動提升臺美關係、大量對臺軍售、美國軍機軍艦頻頻穿越臺灣海峽,造成臺海空前緊張局面。當前大陸發動「武統」的機率極低,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應是兩岸最大公約數,但大陸追求統一目標不變,兩岸敵意仍深,更缺乏互信、溝通機制,美國學者的觀察並非無的放矢。
臺灣要將善意化為行動
蔡英文在「元旦談話」中重申,「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也期待兩岸人民會逐步恢復正常有序的交流。」社論指出,這些高來高去的政治語言無法打開兩岸嚴峻的局面,如不能將善意化為具體行動,終將走上對撞之路。
根據臺防務部門統計,2020年大約380架次大陸軍機進入臺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大陸這種「灰色地帶作戰」並未因為美國政權空窗期而降低。開年以來,大陸軍機持續進入臺灣西南部「ADIZ」。大陸的「灰色地帶戰術」除了測試臺灣軍方應變能力,以此作為突破口,擴大活動範圍外,更深層戰略意義在對數量處於劣勢的臺空軍進行壓力戰、消耗戰,讓第一線的戰管人員、飛行員、維修人員承受極大壓力,進而瓦解臺灣的意志。
另外,大陸積極整合最先進信息科技,快速推動「科技戰」、「網絡戰」,癱瘓對手的作戰神經,這種沒有硝煙的戰爭,連美國軍方都倍感壓力,臺灣更首當其衝。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也說,大陸過去20年來擴軍的成果,代表他們現在已大幅超前臺灣,「時間肯定沒站在臺灣這邊」。
大陸從未停止推動統一
同樣的,蔡英文雖一再「呼籲改善兩岸關係,建立對話管道與交流機制」,但蔡當局各「部會」的「去中國化」及「反中心態」與作為並未配合調整。文化主管部門要對在臺授權出版的大陸出版品進行「送審申請許可」,衛福主管部門因新冠肺炎種種歧視大陸的雙重標準,乃至陸委會所謂「呼籲大陸不要將臺灣人民視為疫苗的試驗品」,這種「隱性臺獨」、「文化臺獨」只會加深雙方的敵意,破壞雙方的互信基礎。
社論指出,即使大陸目前不考慮「武統」,但推動統一進程從未遲緩。如民進黨仍拒絕改善兩岸關係,以為仰賴美國保護傘就可安心過日子,將坐實了臺灣是「危險區域」的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