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追求統一目標不變 時間不站在臺灣這邊

2021-01-10 騰訊網

臺灣中國時報社論說,美國政權即將交替,美中兩大強權仍將處於「戰略競爭」狀態,從中長期看,雙方關係並不全然悲觀,穩定環境下的良性競爭及充分對話甚至可開啟合作契機。但包括知名評論家札卡利亞等學者專家認為,由於現狀基礎脆弱及權力均勢有利於北京,臺灣與香港短期內可能是「最危險的熱點」。從現實面分析,拜登政府面對新冠肺炎重創,已無力單獨因應臺灣問題,臺灣更不能單靠美國,兩岸問題終須由兩岸自行解決,這是民進黨當局不可迴避的責任與挑戰。

川普政府視中國大陸崛起為美國最大威脅,採取全面「反中」政策,而民進黨當局甘為「抗中代理人」,在北京強烈批判民進黨「挾洋自重、以武謀獨」之下,兩岸關係急轉直下。美國主動提升臺美關係、大量對臺軍售、美國軍機軍艦頻頻穿越臺灣海峽,造成臺海空前緊張局面。當前大陸發動「武統」的機率極低,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應是兩岸最大公約數,但大陸追求統一目標不變,兩岸敵意仍深,更缺乏互信、溝通機制,美國學者的觀察並非無的放矢。

臺灣要將善意化為行動

蔡英文在「元旦談話」中重申,「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也期待兩岸人民會逐步恢復正常有序的交流。」社論指出,這些高來高去的政治語言無法打開兩岸嚴峻的局面,如不能將善意化為具體行動,終將走上對撞之路。

根據臺防務部門統計,2020年大約380架次大陸軍機進入臺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大陸這種「灰色地帶作戰」並未因為美國政權空窗期而降低。開年以來,大陸軍機持續進入臺灣西南部「ADIZ」。大陸的「灰色地帶戰術」除了測試臺灣軍方應變能力,以此作為突破口,擴大活動範圍外,更深層戰略意義在對數量處於劣勢的臺空軍進行壓力戰、消耗戰,讓第一線的戰管人員、飛行員、維修人員承受極大壓力,進而瓦解臺灣的意志。

另外,大陸積極整合最先進信息科技,快速推動「科技戰」、「網絡戰」,癱瘓對手的作戰神經,這種沒有硝煙的戰爭,連美國軍方都倍感壓力,臺灣更首當其衝。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也說,大陸過去20年來擴軍的成果,代表他們現在已大幅超前臺灣,「時間肯定沒站在臺灣這邊」。

大陸從未停止推動統一

同樣的,蔡英文雖一再「呼籲改善兩岸關係,建立對話管道與交流機制」,但蔡當局各「部會」的「去中國化」及「反中心態」與作為並未配合調整。文化主管部門要對在臺授權出版的大陸出版品進行「送審申請許可」,衛福主管部門因新冠肺炎種種歧視大陸的雙重標準,乃至陸委會所謂「呼籲大陸不要將臺灣人民視為疫苗的試驗品」,這種「隱性臺獨」、「文化臺獨」只會加深雙方的敵意,破壞雙方的互信基礎。

社論指出,即使大陸目前不考慮「武統」,但推動統一進程從未遲緩。如民進黨仍拒絕改善兩岸關係,以為仰賴美國保護傘就可安心過日子,將坐實了臺灣是「危險區域」的警訊。

相關焦點

  • 《中國時報》:時間不站在臺灣這邊
    當前大陸發動「武統」的機率極低,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應是兩岸最大公約數,但大陸追求統一目標不變,兩岸敵意仍深,更缺乏互信、溝通機制,美國學者的觀察並非無的放矢。在「無限期維持現狀」、「運用經濟力量施壓」、「以『北平模式』強迫屈服、佔領外島、封鎖及入侵」等眾多處理臺灣問題選項中,所謂的「武力統一」或「武力犯臺」顯然不是大陸決策的優先考慮。蔡英文在元旦談話中重申,「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也期待兩岸人民會逐步恢復正常有序的交流」。
  • 專家:時間是和平統一的朋友,時與勢在大陸這邊
    來自大陸對臺研究機構、團體、院校的約110位專家學者以「增進臺灣同胞和平統一認同」為主題,圍繞兩岸關係新形勢、臺灣民情新變化、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徑等議題展開探討。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當前兩岸關係形勢複雜嚴峻,新冠肺炎疫情又給兩岸交流合作增添許多障礙。
  • 洪秀柱談「統一時間表」:害怕統一是基於對大陸不了解
    對此,有大陸學者稱「中國統一進程完全與其同步,等於讓統一時間表呼之欲出」,讓島內再次出現對「武統」聲音的爭議浪潮,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日前在受訪時表示,大陸方面一直強調和平,堅決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只要在這個軌道上,就不至於動武。「其實也不必等到『武統』,大陸如果狠下心來,在經濟、『外交』各方面上制裁,臺灣就受不了,光看陸客不來對臺影響就很大」。
  • 臺媒體人:留給臺灣時間不多了 需趕快跟大陸統一
    臺灣電視節目「夜問打權」主持人黃智賢在微博以及臺媒《中國時報》上發表評論文章。她表示,「臺獨」毫無可能。統一將是必然。但問題是共同統一,還是被統?被統是「以戰逼統」,還是「武統」?而臺灣正處於,機會之窗即將關上的最後時刻。
  • 最後時刻美國低頭,害怕大陸武力統一臺灣
    昨天,中國外交部對如果不整改的航空公司扔下一句狠話:拭目以待!另一個消息,7月24日,東亞奧協在北京召開理事特別會議,決定取消臺中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另有消息稱,臺灣當局派員到美國乞求美國軍事支援臺灣,說如果沒有美國的軍事支援,大陸一夜就能佔領臺灣。但蔡 英文剛剛說,保衛臺灣還要靠自己,看來是美國拒絕了臺灣的請求。
  • 毒氣彈攻擊大陸?蔡英文為選票說瘋話,其他臺灣政客也愛「表演」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民進黨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於10日起進行電話民調,民進黨今日(13日)中午公布這場「蔡賴之爭」的結果,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勝過臺當局前「行政院長」賴清德8.2%。一段時間以來,臺灣地區似乎很是躁動,頻頻觸及敏感議題。
  • 金燦榮教授答日本NHK記者:美國在臺灣問題上會出什麼陰招?
    臺灣問題上,我的感覺是這樣的,中國大陸的政策並沒有變化,中國大陸到今天為止,我們講話的時候仍然是「一國兩制,和平統一」,這個沒有變,政策目標沒有變,然後方法也沒有變,就是軟的一手、硬的一手。軟的就是儘量兩岸交流,贏得人心,硬的就是軍事威懾。所以我們這邊其實沒有什麼大的變化,政策目標沒變,手法也沒有變。變化的是什麼呢?變化的是臺灣和美國。
  • 臺學者:大陸可能2022年提統一時間表
    此次兵棋推演由國民黨「立委」江啟臣、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張宇韶代表「臺灣藍組」;臺灣政治大學前國關中心主任丁樹範、臺灣大學前政治系主任徐斯勤代表「大陸紅組」;「管制組」則由《中國時報》總主筆戎撫天及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黃介正擔綱。
  • 海峽兩岸丨洪秀柱:臺灣只是地理名詞,國家統一是目標
    一直以來,儘管因為一些原因沒能實現完全統一,但臺灣都是我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的事實並非外來勢力所能改變的,也不是民進黨當局靠著各種「臺獨」戰略所能抹除的。民進黨試圖推進「臺獨」戰略,部分島內人士表示反對自疫情發生之後,民進黨當局就開始變得十分不安分,想要藉助這樣的機會來實施「臺獨」戰略,甚至更進一步實現這個目標,而民進黨當局這樣的想法也得到了美國方面不遺餘力地支持。要知道,美國一直以來都想要藉助港臺問題甚至進一步參與到我國的內政當中,對於這樣難得的機會美國自然不會放過。
  • 新黨主席吳成典:兩岸一定要統一,也必然統一
    當時有很多朋友到現場來,有大陸的領導、大陸的朋友、臺灣來的朋友,所以都很興奮。因為它主題很多,所以每一次來都覺得非常不一樣。 這次比較特殊,因為疫情的關係,來的話就要做一些檢測,回臺灣之後還要隔離14天。所以很多上班的,很多有工作的,有職務在身的不容易請假。印象總是覺得很好,因為海峽論壇畢竟是一個很好的舞臺,讓兩岸可以在這邊多交流。
  • 臺統派:消除臺灣人恐懼 統一大業水到渠成!
    【環球網綜合報導】兩岸關係未來會如何發展,是兩岸人民共同關切的大事,臺灣「中國全民民主統一會」總會長王化榛接受香港「中評社」專訪時表示,大家都是炎黃子孫、血濃於水,要談和平發展,一定要講中華民族,「統一的最大關鍵,就是史地教科書要回歸正確的歷史」。
  • 蔡英文:大陸不要誤判 以為臺灣人會對壓力屈服
    蔡英文還提到自己的520演講內容,表示自己是在做了很好的分析判斷後,以臺灣最大共識為主,所做出的最大善意、最有彈性的立場表達。  蔡英文說,臺灣曾經承諾要維持現狀,這個承諾不變,善意也不變;但臺灣不會在壓力之下屈服。她稱,不想、不願意、也不會走到對抗的老路上去。
  • 蔡英文贏了選舉,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無望了嗎?
    「軟」的招數有:大把撒錢、大手筆買票、買網軍暗處攻擊對手……「硬」的招數有:不停「修法」在臺灣社會全方位營造「綠色恐怖」氛圍,在她的高壓下,只要是去大陸的臺灣民眾就可能被定罪,只要是批評臺當局的媒體就可能被關停,只要是支持統一的就是「叛國」……這場選舉在蔡英文團隊的操弄下,成了「臺灣史上最骯髒的一次選舉」。
  • 臺媒:兩岸統一有五大理由 統一是臺灣平安符
    三、軍備需求:二次大戰後,美國圍堵政策,韓國、日本(含琉球)、臺灣、菲律賓、南越連線,圍堵中國大陸勢力,等於美國的「看門狗」,擔負美國防務部署中的前哨警戒任務,任務非常簡單:即發現遠方任何敵情就回報,必要時提早射擊逼敵部隊提早展開阻敵快速前進,爭取較長時間,使美國主力順利部署或展開。
  • 洪秀柱談「維持現狀」:維持大陸給好處但我們不談統一,可能嗎?
    是維持大陸給臺灣好處,但是我們不談統一,可能嗎? 據香港中評社3日報導,洪秀柱接受中評社專訪,談及她此前到大陸訪問時的感受。在談到大陸對臺的政策有無改變時,她說,大陸對臺政策有其一長期方針;此行感覺是和平統一、和平發展的概念沒有什麼變化。 洪秀柱指出,民進黨當局所作所為,都在加強兩岸對立與仇恨、「反中」的情節,蔡英文當局的操弄與美國火中取慄的作法,兩岸關係當然緊張。
  • 臺灣向「獨」行,大陸向「統」忙,兩岸統一指日可待
    美國大選開始倒數計時,臺海情勢也隨之緊張,而大陸軍機頻繁越過所謂的「臺海中線」對「臺獨」勢力進行警告。而臺灣近來確實越來越向「獨」上偏行,通過「臺美復交案」、「請求美國協助抵抗大陸」提案,向美申購武器,無一不是向世人表明其未來走向。
  • 馬英九超級智囊:面對大陸壓力,2024臺灣「大選」候選人需提統一方案
    他直言,「只要臺灣要獨立,那就是戰爭」,「先避險、創造和平、再談統一」,是未來臺灣領導人要面對的問題。趙春山,1946生,馬英九兩岸政策重要智囊,在馬英九執政時代,擔任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遠景基金會董事長,也是2015年「習馬會」重要幕僚之一,現為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 臺海觀瀾|臺灣人在大陸,大陸人在臺灣,冷熱兩重天
    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
  • 你們對中國大陸是不是有什麼誤解?
    #你聽過外界對中國大陸有哪些誤解#今天在刷小視頻的時候看到一個採訪片段,有人問一個在大陸生活過很多年的臺灣藝人,說怎麼看待臺灣人說大陸很落後這樣的話,臺灣藝人說:「每當聽到這樣的話,我是很氣憤的,你去看看啊」,自己很有感觸,的確有很多人對現在的大陸有太多的誤解。
  • 臺灣當局開放民眾到大陸探親
    改革開放後,黨和政府提出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1979年新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了《告臺灣同胞書》,明確倡議通過商談結束臺灣海峽軍事對峙狀態,推動兩岸同胞自由往來,立即在臺灣社會引起強烈反響。臺灣民眾特別是國民黨退伍老兵更加渴望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探親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