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時間不站在臺灣這邊

2021-01-10 海峽新幹線

美國政權即將交替,中美仍將處於「戰略競爭」狀態,從中長期看,雙方關係並不全然悲觀,穩定環境下的良性競爭及充分對話甚至可開啟合作契機。但包括知名評論家札卡利亞等學者專家認為,由於現狀基礎脆弱及權力均勢有利於北京,臺灣與香港短期內可能是「最危險的熱點」。從現實面分析,拜登政府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已無力單獨因應臺灣問題,臺灣更不能單靠美國,兩岸問題終須由兩岸自行解決,這是民進黨「政府」不可迴避的責任與挑戰。

川普政府視大陸崛起為「美國最大威脅」,採取「全面反中」政策,而民進黨「政府」甘為「抗中代理人」,在北京強烈批判民進黨「挾洋自重、以武謀獨」之下,兩岸關係急轉直下。美國主動提升「臺美關係」、大量對臺軍售、美國軍機軍艦頻頻穿航臺灣海峽,不但不能「嚇阻大陸」,反而造成臺海空前緊張局面。當前大陸發動「武統」的機率極低,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應是兩岸最大公約數,但大陸追求統一目標不變,兩岸敵意仍深,更缺乏互信、溝通機制,美國學者的觀察並非無的放矢。

臺灣要將「善意」化為行動

去年10月底,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重申「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習近平12月31日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提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凸顯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及臺海和平穩定的基調。在「無限期維持現狀」、「運用經濟力量施壓」、「以『北平模式』強迫屈服、佔領外島、封鎖及入侵」等眾多處理臺灣問題選項中,所謂的「武力統一」或「武力犯臺」顯然不是大陸決策的優先考慮。

蔡英文在元旦談話中重申,「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也期待兩岸人民會逐步恢復正常有序的交流」。但這些高來高去的政治語言無法打開兩岸嚴峻的局面,如不能將「善意」化為具體行動,終將走上對撞之路。

根據臺防務部門統計,2020年大約380架次解放軍軍機「侵擾」所謂「臺灣西南防空識別區」,其認為這種「灰色地帶作戰」並未因為美國政權空窗期而降低。臺防務部門還指出,開年以來,解放軍軍機持續進入「臺灣西南空域」,「除了測試臺灣軍方應變能力,以此作為突破口,擴大活動範圍外,更深層戰略意義在對數量處於劣勢的臺空軍進行壓力戰、消耗戰,讓第一線的戰管人員、飛行員、維修人員承受極大壓力,進而瓦解我方意志」。

另外,大陸積極整合最先進信息科技,快速推動「科技戰」、「網絡戰」,癱瘓對手的作戰神經,連美國軍方都備感壓力,臺灣更首當其衝。臺軍方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也說,大陸過去20年來強軍的成果,代表他們現在已大幅超前臺灣,「時間肯定沒站在臺灣這邊」。

大陸從未停止推動統一

同樣的,蔡英文雖一再呼籲改善兩岸關係,建立對話管道與交流機制,但各「部會」的「去中國化」及「反中」心態與作為並未配合調整。「文化部」要對在臺授權出版的大陸出版品進行「送審申請許可」,「衛福部」因新冠肺炎種種歧視大陸的雙重標準,乃至陸委會呼籲「陸方不要將臺灣人民視為疫苗的試驗品」,這種「隱性臺獨」、「文化臺獨」只會加深雙方的敵意,破壞雙方的互信基礎。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認定大陸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確認「和平與發展」主旋律,並依此展開對外關係布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與《中歐投資協定》象徵大陸積極運用經濟力量,以和平手段強化與主流國家的關係,消除國際社會敵意,進而突破美國的圍堵。但即使大陸目前不考慮「武統」,推動統一進程從未遲緩。如民進黨仍拒絕改善兩岸關係,以為仰賴「美國保護傘」就可安心過日子,將坐實了臺灣是「危險區域」的警訊。

本文摘編自臺灣《中國時報》

相關焦點

  • 大陸追求統一目標不變 時間不站在臺灣這邊
    臺灣中國時報社論說,美國政權即將交替,美中兩大強權仍將處於「戰略競爭」狀態,從中長期看,雙方關係並不全然悲觀,穩定環境下的良性競爭及充分對話甚至可開啟合作契機。但包括知名評論家札卡利亞等學者專家認為,由於現狀基礎脆弱及權力均勢有利於北京,臺灣與香港短期內可能是「最危險的熱點」。
  • 中美之間,這次,澳大利亞站在了中國這邊
    「持久聯盟」和中國的「開放、透明和互利關係」之間進行被動選擇。近段時期,一些澳媒和政客對中國的攻擊不斷,他們針對疫情、新疆、香港等問題傳播不實言論。同時,澳方還禁止華為在澳的5G建設,對兩國的人文交流進行阻礙,這些舉動直接導致了兩國關係惡化。對於這些行為,莫裡森解釋道,這些行為被一些人從中美對抗的角度錯誤解讀了。澳作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擁有自己的利益和觀點。澳方的行動也不是阻礙中國戰略性活動的一部分。
  • 專家:時間是和平統一的朋友,時與勢在大陸這邊
    來自大陸對臺研究機構、團體、院校的約110位專家學者以「增進臺灣同胞和平統一認同」為主題,圍繞兩岸關係新形勢、臺灣民情新變化、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徑等議題展開探討。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當前兩岸關係形勢複雜嚴峻,新冠肺炎疫情又給兩岸交流合作增添許多障礙。
  • 中國時報:寒潮可畏 臺灣須認真應對氣候極端化
    中國時報:寒潮可畏 臺灣須認真應對氣候極端化 2016-01-27 09:57:4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中新網1月27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27日社論稱,近期,臺中市警官張智誠駕車偕妻至大雪山林道賞雪,不幸墜谷雙雙喪命。
  • 臺灣科學部門設大屯火山觀測站 監測活動狀態
    中國臺灣網10月18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昨天台灣科學部門協同多個單位,在陽明山菁山活動中心設立大屯火山觀測站。臺灣科學部門相關負責人陳正宏表示,未來將有6人常駐觀測站內監測大屯火山,讓我們更了解它的活動狀態。 據臺媒了解,大屯火山在臺北盆地北方,前一次噴發約在6000年前,學者多認為它是「休眠活火山」,民眾也常擔心火山會突然爆發。
  • 如果戰爭,除了巴鐵還有誰會誓死站在中國這邊?俄專家:還有我們
    眾所周知,戰爭往往是人類發展進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而且現在的國際局勢變化多端,誰也不敢保證戰爭究竟會何時到來。一旦發生戰爭,哪些國家會戰爭中國一邊呢?對此俄羅斯軍事專家表示,除了巴基斯坦之外,還有一個國家,那就是他們自己,俄羅斯。
  • 臺灣網軍買廣告登《紐約時報》攻擊譚德塞,蔡英文發文力挺
    據臺灣媒體報導,由臺灣網軍發起募資併購買版面的廣告,14日在美國《紐約時報》刊登,其中提到「臺灣被世衛組織拒於門外」;對此,世衛組織在回應臺灣媒體採訪時強調,數十年來一直與臺灣衛生部門保持技術交流。據報導,這份廣告文案被切成上下兩塊,分別以黑、白為底色。
  • 如今的臺灣,還有誰沒站出來?(蕭蕭話兩岸)
    點擊收聽《蕭蕭話兩岸》→   臺灣《中央網絡報》說:蔡英文初就職,外界本寄予厚望,然而很快地,各種抗議像連環炮一個接著一個出現,連一向低調的傳統宗教界都到「總統府」前抗議。真不知現在臺灣還有多少團體沒有站出來的?
  • 美國國務院:蓬佩奧不去臺灣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時報社評就蓬佩奧可能在下臺前突訪臺灣提出警告,美國務院發言人撇清:無此計劃當地時間9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突然宣布,解除美國與臺灣官員交往的所有自我限制。↓此前據媒體報導,蓬佩奧本周將出訪歐洲,繼續推銷他有關「中國威脅」的謊言。接著,她還繼續寫道,「(即使蓬佩奧)這周沒有訪問臺灣的計劃,但是我們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支持臺灣作為一個成功的市場經濟體、充斥著活力的民主社會以及為世界帶來美好的力量。」推文後,她還附上了環球網發布的這篇社評連結。
  • 中國時報:「選舉皇帝」大?饒了孩子吧!
    中國時報:「選舉皇帝」大?饒了孩子吧!2015-07-31 14:42: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中新網7月31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31日刊文稱,「反課綱運動」竟然犧牲了一位高中學生,不能不令人震驚。
  • 臺灣這樣解釋放棄大陸市場:站滿大象 螞蟻進去爭什麼
    臺灣「總統府」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主任黃志芳日前這樣解釋放棄大陸市場:「已經站滿一群大象,一隻螞蟻進去爭什麼」。他稱大陸已是高度飽和市場,許多大型企業在大陸高度競爭,因此發展新南向政策勢在必行,並提出人才、資金與資訊的「PMI」概念,從政府角度協助臺商進軍東協、印度市場。
  • 《環球時報》總編:西方國家現在不敢公開侮辱中國
    美國日前率領英法兩國對敘利亞展開了新一輪的空襲,外界認為這是對俄羅斯的公開侮辱,這在中國國內也引發了強烈的反響。中國《環球時報》的總編輯胡錫進北京時間4月14日在社交網絡推特上說,美英法三國對敘利亞的軍事打擊在中國引發了強烈反響。
  • 臺媒體人:留給臺灣時間不多了 需趕快跟大陸統一
    臺灣電視節目「夜問打權」主持人黃智賢在微博以及臺媒《中國時報》上發表評論文章。她表示,「臺獨」毫無可能。統一將是必然。但問題是共同統一,還是被統?被統是「以戰逼統」,還是「武統」?而臺灣正處於,機會之窗即將關上的最後時刻。
  • 英文「菜」,民進黨要把臺灣變成世界最大「英語角」?!
    在2016年託業考試中,臺灣考生的平均分數是534分,在49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40,在亞洲排名第6。亞洲第一名是菲律賓,之後依次是韓國、馬來西亞、印度、中國大陸,日本、香港、澳門都排在臺灣之後。英語考試在亞洲排第6,就會影響臺灣的「國際化」,臺灣就成土老帽了?反對設「第二官方語言」的臺灣人立刻質問道:那麼日本呢?
  • 時間已滑向中國這邊
    大家看題目,從中文講兩種說法都有,有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也有「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但意境是不一樣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立意在艱難困苦。我們這個題目「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立意在邪不壓正。 時間已滑向有利於中國的這邊 當前的局面,中央定位為百年未有之變局。
  • 臺灣清華大學教授李家同:臺灣不開放等於自殺
    人民網3月23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若不開放,就等於自殺。」臺灣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說,大陸高教往上提升是必然,「我們沒辦法去阻擋」,關鍵在於,臺灣對於陸生及大陸人才來臺,百般刁難,如不改善,兩岸差距會再拉大。
  • 臺灣諷刺漫畫家「老培」:以前中國窮還被教育是中國人,現在為什麼...
    近年來,本名謝元培的臺灣漫畫家「老培」一直用犀利的筆法勾勒臺灣政黨的短視與荒謬,他的兩岸時事主題諷刺漫畫在網際網路上擁有一批粉絲。老培近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現實中的他雖然不善言辭,但談到國家認同時,他的話語像其作品一樣簡潔有力:「過去中國又窮又弱,我們還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如今中國越來越強,為何反而要否認呢?」
  • 臺灣中國國民黨官網仍有「熱河」「察哈爾」地名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記者範凌志】「西康」、「熱河」、「察哈爾」,這些在歷史課本上出現的大陸地名,目前仍在中國國民黨官方網站中存在2日,《環球時報》記者發現,在國民黨官網「申請線上入黨及回復原籍」頁面「出生地」一欄的選擇菜單中,所謂「中國35個行省」都赫然在列,而其中的臺灣地名只有三個:「臺灣」、「臺北市」、「臺中市」。
  • 《紐約時報》這篇抹黑中國的報導,美國網民發覺不對了……
    直到1月的第一周,這種病毒的全部基因序列組和毒株才被中國的科研機構確定和分離出來的,1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才將這種新病毒正式命名為Covid-19。可即便知道了這是什麼病毒,這種未知病毒具體的傳播能力和傳播途徑等更細節的信息,仍需要時間去觀察,儘管中國的國家衛健委在第一時間就已派出專家團前往武漢當地進行考察。
  • 塞爾維亞主帥回擊質疑:受夠了媒體的假新聞,我站科拉羅夫這邊
    直播吧11月18日訊 北京時間11月19日凌晨3:45,塞爾維亞將在歐國聯比賽中主場迎戰俄羅斯,在賽前新聞發布會中,塞爾維亞主帥圖拔科維奇談到了與科拉羅夫有關的話題,他表示如果可以,科拉羅夫一定會參加比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