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選舉皇帝」大?饒了孩子吧!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國時報:「選舉皇帝」大?饒了孩子吧!
2015-07-31 14:42: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中新網7月31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31日刊文稱,「反課綱運動」竟然犧牲了一位高中學生,不能不令人震驚。為此,文章呼籲,目前的臺灣「選舉皇帝大」,但是為了孩子,為了臺灣,我們只能求求蔡英文和民進黨,饒了孩子,饒了臺灣吧!

  文章摘編如下:

  高中101課綱實施了3年,似乎是教育部門的慣例,要做一次實施教學現場的檢討。

  我們也確實發現根據101課綱編撰的課本出現一些問題,譬如,課綱列出「慰安婦」,居然有課本寫成「也有臺灣婦女自願到海外參加慰安工作」。「慰安婦」經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定性為「性奴隸」,如此侮辱臺灣婦女,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我們加上了「被強迫」3個字,以免有課本利用「一綱多本」來侮辱臺灣婦女。

  教育部門到各地開說明會,整理出來共有「爭議」17項,莫不有如此類似情形。

  或言教育部門因程序問題,在「高等法院」敗訴。程序問題本來不該我們微調小組的事。據我們所知,教育部門敗訴是因為沒有公布「微調小組委員」名單及開會內容。但教育部門公布了名單和內容是否又違反「個資法」呢?據我所知就有「委員」不願被公布。

  委員名單和內容,不止是我們這個微調小組不公開,其他的微調小組也沒公開。甚至101課綱、98課綱、95暫綱,統統沒有公布,以前的更沒有公開過。是否全部都應該撤消掉呢?何況,教育部門的敗訴案還在上訴中,勝敗還未定讞。

  此外,蔡英文不是到美國去說要「遵守憲政體制」嗎?「反課綱」要反對課綱「違憲」,應該抗議蔡英文才對呀!

  打開天窗說亮話,「反課綱」的高中生,有幾個看過和對照過原課綱和微調課綱,又有幾個人看得懂微調的意義在哪?

  「反課綱」學運,後面當然有人,現已披露的就有蔡英文的鼓動,和民進黨資助的發票。「反課綱」運動根本不是反課綱,而是為了選舉。

  我們知道今天台灣「選舉皇帝大」,但是為了孩子,為了臺灣,我們只能求求蔡英文和民進黨,饒了孩子,饒了臺灣吧!(王曉波)

相關焦點

  • 「得饒人處且饒人」,下半句更體現古人的處世準則
    在眾多的俗語中,有一句關於為人處世的俗語:「得饒人處且饒人。」意思就是與人相處,能寬恕別人的地方,就不要太過追究。 自出洞來無敵手, 得饒人處且饒人。 這是一種強者的姿態,誰有點兒能耐不顯擺?關鍵是人家一下子又將鋒芒藏了起來,這其實是一種很高的境界。
  • 李遠哲,饒了臺灣人吧
    李遠哲,饒了大家吧!快評說,李遠哲在科學界有其貢獻,但超出科學界的「貢獻」,尤其介入重大公共政策,早已是公認的臺灣亂源。普設大學教改的建言導致目前許多大學搖搖欲墜、大學教學質量低落,是李遠哲遭受的最大負評之一,他還為此辯護,把失敗的教改推給前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吳京。
  • 饒舜專訪瑞士Stevans 樂隊:《China is strong》加油中國!
    -饒舜英語訪談(Allentalk)庚子冬春跨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籠罩武漢波及全國,全世界人民風雨同舟,同齊心抗疫,為武漢,為中國加油!曾接受過《饒舜英語訪談》的瑞士樂隊Stevans心繫中國,在大洋彼岸推出新單曲聲援中國抗疫:《 China is strong 》,中國加油!武漢加油!歌曲以輕快的旋律,鼓舞身在疫情中的人們,同時表達了對中國能取得抗疫勝利的信心。
  • 美國中期選舉「靴子落地」 近距離看美國政治光譜漸變
    【環球時報赴美國特派記者 王雯雯】「民主黨已成為城市政黨,而共和黨佔據鄉村。」「『驢象之爭』由來已久,但情緒化的川普加劇了美國政治的分裂。」《環球時報》記者在美國中期選舉期間前往華盛頓、費城等地,聽到的是各種複雜的議論,也近距離感受到美國政治光譜的變化。美國中期選舉「靴子落地」,民主黨時隔8年重奪聯邦眾議院多數席位,而共和黨保住參議院多數席位。
  • 哈布斯堡王朝開國皇帝,從他當選神羅皇帝開始,家族壟斷神羅帝位
    神聖羅馬帝國國旗但是從公元12世紀初期蘇普林堡王朝唯一一位皇帝洛泰爾二世開始,他實行了一種所謂的選帝侯制度,簡單來說就是廢除世襲君主制度,改用選舉君主制度,因此從他開始,通過選舉得到帝位的模式,後續的多個神聖羅馬帝國朝代都只有一位皇帝
  • 臺灣2020年「立委」選舉 鬱慕明力促統派合作
    不會與民眾黨整合    鬱慕明指出,面對明年1月11日「大選」,臺北市長柯文哲組成臺灣民眾黨並結合第三勢力,新黨擺明是統派,不可能與他們整合,他作為新黨負責人,思考的是如何整合統派政黨,未來將呼籲統派政黨大整合。
  • 皇帝結婚10多年,沒生下孩子;太后給妃嬪貼上鬍子後,孩子來了
    皇帝結婚10多年,沒生下孩子;太后給妃嬪貼上鬍子後,孩子來了!怎麼回事呢?這個皇帝叫穆罕默德·阿明,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的第6位君主,父親就是赫赫有名的哈倫·拉希德。阿拔斯王朝在拉希德的治理下,達到鼎盛。阿明如果放到中國的歷史上,可能就比「何不食肉糜」的司馬衷好一丁點,畢竟阿明還算是個正常人,而不是白痴。這貨自出生起就不愛讀書,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為非作歹。成年後,其父讓他去做西部行省的總督,因過分的胡鬧,差點釀成了兵變。對於阿明的種種不堪行為,做父親的拉希德不急,阿明自己也不急,只有母親祖拜達急。為什麼呢?
  • 紐約時報評《逆時營救》:別把孩子單獨留家裡
    6月30日,《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逆時營救》的影評,並且給出十分别致的角度,開頭便提到這部電影「給工作壓力很大的媽媽們首要建議,千萬別讓保姆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家裡。」這一觀點也得到諸多共鳴,尤其有觀眾提到,「暑假即將到來,孩子一個人在家有安全隱患,《逆時營救》的故事,也是對家長的一次重要提醒。」
  • 為何只有晉朝皇帝最害怕它?
    鴆在古代是一種鳥,這種鳥咱們在史書中經常見到,皇帝要賜死某位大臣或者妃嬪,還想讓他們死的體面些,都會用鴆殺這種方式,所謂鴆殺其實就是毒殺,用鴆鳥所做的毒酒毒死對方,這種方法不僅見效快,而且對方死的沒有痛苦,跟凌遲、絞刑、腰斬、五馬分屍等酷刑相比,鴆殺真可謂是帝王最仁慈的殺人方法。
  • 慫了吧,林更新,但得饒人處且饒人,雖然你沒理卻還想給你機會
    慫了吧,林更新,但得饒人處且饒人,雖然你沒理卻還想給你機會 而且在林更新沒出道之前,家裡的傭人一直對林更新的稱呼是「新少爺」,這也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稱呼吧。怪不得,林更新能和王思聰這般友好,感情都是「同類」昂。
  • 宜賓饒氏兄弟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一審宣判:主犯獲刑25年
    饒孟源通過該請託行為,確立了在饒拾元組織中的非法權威。庭審現場2001年12月18日,饒拾元被釋放後,饒氏兄弟為擴大勢力範圍、獲取經濟利益,在原有成員的基礎上,又以朋友、同學、僱傭等關係為基礎,採用多種手段繼續糾集、網羅、招募刑滿釋放人員、前科劣跡人員、社會閒散人員,通過有組織的實施侵害公民人身和財產權利、危害稅收徵管、妨害社會管理秩序、擾亂市場秩序、行賄等一系列違法犯罪活動,逐步形成了以被告人饒拾元、饒孟源為組織者、領導者
  • 《紐約時報》2015最佳兒童繪本 還有一本中國的
    2015年《紐約時報》最佳兒童繪本書單,新鮮出爐了!值得一提的是,其中還有一本是中國人寫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紐約時報》自1952年起,書評版每年都會組建一個獨立評審小組
  • 「得理」何妨也「饒人」?
    這是一起典型的「無理賴三分」案例,雖屬個案,但在生活節奏快、社會流動性大的當下,動輒發火、心存暴戾之氣的人並非少數。否則「快遞哥剮蹭轎車被車主扇耳光、保安勸離遛狗男子被打成骨折、好心人行善反遭眾人譏笑」等新聞就不會發生,挑戰人們的道德底線。
  • 有一種胸懷,叫「得理也饒人」
    傅雷在《傅雷家書》中這樣教導孩子:理直也不要氣壯,得理也要饒人生活中,得理容易,饒人難;理直氣壯容易,理直氣和難。一個人的胸懷是否寬廣,就看能否做到「得理也饒人,理直氣又和」。1 得理不饒人,贏得是道理,輸的是胸懷。
  • 多家媒體預測「意外」 美國人擔心選舉日生亂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林日 特約記者 任重】「隨著選舉日的臨近,一個焦慮的國家聽到了暴力的聲音」。《華盛頓郵報》11月1日稱,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一個右翼武裝組織成員計劃選舉日當天帶著武器出現在投票點,一些極端左翼組織也在做準備——「如果計票工作持續數天,沒有明確的獲勝者的話」。
  • 流傳的千古名句,「得饒人處且饒人」我們一直以來都理解錯了
    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我們以為的「得饒人處且饒人」,它原本真正的意思是什麼?它是怎麼演變成,我們現在的認知了。典故如下: 傳聞,曾經有個道士很擅長下棋,自從他出山之後,就沒有遇到過,真正能敵他的對手,並且和別人下棋的時候,他總是讓別人先走一步,更不會咄咄逼人,而是能夠,饒別人一點,就儘量饒他人几子;這裡的「饒」字其實是在下象棋時,「讓」別人的意思。 就這樣,老道無論是棋藝,還是棋風,都深受世人稱讚。
  • 古代有一種動物,皇帝聽到它的名字就嚇怕,如今卻滅絕了
    三歲小孩都知道,皇帝是古代權力最大的人,再牛的大臣也不敢得罪皇帝,否則分分鐘身首異處。每個人都有恐懼心理,天不怕地不怕幾乎是不可能的,貴為天子的皇帝亦是如此,有的皇帝害怕遭天譴,有的則擔心將軍謀反,而晉朝的皇帝就相當奇葩了,居然害怕一種動物,甚至聽到它的名字都瑟瑟發抖。
  • 世界上最「慘」的樹,活6000年卻被鑿成酒吧,老樹:饒了我吧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當今快速發展的時代,人們對大自然不斷地改變使得如今的人類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的變化,在如今人類發展的歷史中,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可以說的無所不用其極,導致如今的世界面臨著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資源的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