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清華大學教授李家同:臺灣不開放等於自殺

2021-01-15 臺灣頻道

    人民網3月23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若不開放,就等於自殺。」臺灣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說,大陸高教往上提升是必然,「我們沒辦法去阻擋」,關鍵在於,臺灣對於陸生及大陸人才來臺,百般刁難,如不改善,兩岸差距會再拉大。

    英國《泰晤士報》最近公布「2015世界最佳大學排名」,大陸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大幅提升,臺灣唯一進榜的臺大卻下降,引起社會關注。

    李家同表示,大陸開始投資高教,大學排名往上升是必然。 加上程度好的學生相當多,臺灣只能看著大陸大學愈走愈前面,「一點辦法都沒有」。

    關於兩岸交流,李家同表示,大陸對臺灣人前往發展沒什麼限制,但臺灣卻不準大陸人來工作,「相當奇怪」。

    李家同指出,全世界優秀的人才,都應該讓他們到臺灣工作;如果持續不開放,未來只會走向自殺之路。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學生都沒有好奇心 專訪臺灣「總統府資政」李家同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臺灣的生活水平比大陸高很多,但是不能跟上海比。上海是有錢人住的。我是從上海來的,我知道。」李家同在新竹清華大學的辦公室裡,對南方周末記者首先說起的是這個話題。李家同是李鴻章長兄李瀚章的曾孫。據說他與李鴻章同天生日,故取名為「家同」。李家同1939年出生在上海,10歲時隨父母到了臺灣。臺大機電系畢業後,服兵役,留學美國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
  • 臺灣虐童案1年6萬件 李家同:貧困是最大的問題
    臺灣虐童案1年6萬件 李家同:貧困是最大的問題 2018年09月27日 08:47: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9月27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
  • 十年等待 李家同終於登場
    李家同:畢業於臺灣大學電機系,曾任臺灣清華大學工學院院長、教務長以及代理校長,靜宜大學和臺灣暨南大學校長。近年來從事散文寫作,提倡社會關懷,被喻為貧童服務的大學校長。在臺灣人的評價裡,因為李家同其人其文時常提醒著每個人,在自己心底就有一個「我們的」、「原來就存在的」、「必須實踐出來的」良心。而且,這顆良心還具有普世性,因此它可以不只是愛自己,還可以愛每一個我們不認識的陌生人。當文學實驗遇上淑世理想李家同文學旋風開始於上世紀90年代,彼時臺灣文壇剛好正由兩道潮流簇擁著。
  • 臺灣退休金調整 臺開:提供所需 歡迎李家同駐村花蓮
    臺開今(28)日表示,報載清大榮譽教授李家同因退休金改革,退休金被減3~4成,臺開誠摯邀請歡迎李家同駐村花蓮,來花蓮退休、辦論壇,成為第一個學者駐村、國際駐村於花蓮洄瀾灣園區,讓花蓮成為國際的花蓮、地球的花蓮。
  • 臺灣中山醫學大學教授魏正宗受聘清華大學訪問教授
    臺灣中山醫學大學教授魏正宗受聘清華大學訪問教授清華新聞網9月18日電(通訊員 柳玉倩 陳華夏)9月12日,臺灣中山醫學大學教授魏正宗受聘為清華大學訪問教授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在醫學院舉行。魏正宗表示,很榮幸受聘清華大學訪問教授,今後將通過與清華大學醫學院以及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的合作,力爭在風溼免疫疾病的臨床研究和應用領域取得新的突破。
  • 每日見證分享:《服務貧童的大學校長:李家同》
    每日見證分享:《服務貧童的大學校長:服務貧童的大學校長:李家同採訪:顧浩然如果你問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他是如何開始接觸基督信仰的?他可能會告訴你四個字,就是「糊裡糊塗」。只有高中英文程度的李家同,硬是翻了好多次字典,才弄清楚這篇祈禱文的意義。 就這樣,李家同接受了耶穌基督。一直到今天,李家同每每看到學生寫下閱讀「聖法蘭西斯祈禱文」的感想,還是會覺得很興奮、很感動。 李家同自承,他不懂什麼大道理,因此很喜歡耶穌基督說的話,很簡單,好比說,「你做在最小弟兄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李家同說,這些話,從前的人不會說,以後的人也不會說。
  • 【交流】臺灣清華大學杜正恭教授和臺灣「科技部」貴重儀器中心蔡淑月女士訪問蘭州化物所
    7月19日,應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先進潤滑與防護材料研發中心邀請,臺灣清華大學杜正恭教授和臺灣「科技部」貴重儀器中心蔡淑月女士到蘭州化物所進行學術交流
  • 臺灣清華大學
    臺灣清華大學是島內培育高科技人才的重要學府,學術地位崇高;廣達88公頃的校區內,具有山坡、  清華大學地處十八尖山山麓,風光優美,校園的地勢多為緩坡,最高點為海拔105公尺的尖山,若要遊逛,騎腳踏車稍嫌吃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徒步徐行。   成功湖、昆明湖、相思湖和梅園都是風光旖麗的景點,其中成功湖為校內最大的水域,每年秋天,一系列的藝文活動便以此為舞臺,樂聲同水波蕩漾,更充滿清新悠閒的情調。
  • 清華大學臺灣校友會成立 島內政壇要員出席
    中國臺灣網5月18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北京清華大學臺灣校友會昨天成立,北京清華組成祝賀團赴臺,22日將赴新竹清華參加論壇。  「北京清華大學臺灣校友會」和「北京清華大學EMBA臺灣同學會」昨天晚上在臺北「世貿聯誼社」舉辦揭牌儀式。雖然臺灣校友僅100多人,但席開約30桌,眾多重量級貴賓與會。
  • 小學生報名審課綱 李家同批:臺「教育部」瘋了!
    臺灣「教育部」明天(周二)將在臺中家商開會,由100多名學生自己選出中小學課審會學生代表委員,包括2名小學生、4名中學生也自我推薦當課審委員候選人。    臺灣學者李家同今晚痛批,讓小學生審課綱,「胡鬧到極點!」若真的選出小學生當課審委員,「是國際上的大笑話!」
  • 臺灣國立清華大學教授江昀緯做客「天眷波譜青年論壇」第二十七期
    臺灣國立清華大學教授江昀緯做客「天眷波譜青年論壇」第二十七期 2017-12-05 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中 小】 語音播報   11月30日,臺灣國立清華大學教授江昀緯做客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 2020年臺灣最好大學排行榜:臺灣清華大學第二,交通大學第三!
    寶島臺灣與祖國命運相連,臺灣的很多大學也是與祖國大陸息息相關,比如清華大學,中央大學,交通大學,都是蔣介石從大陸撤離時帶走的。那麼,這些大學,現在怎麼樣?在臺灣的排名怎麼樣?第二名:臺灣清華大學臺灣清華大學,也稱清華大學(新竹),為中國頂尖級研究型大學之一,是解放戰爭後,清華大學一分為二,國民黨帶到臺灣,復校清華大學。新竹清華大學與北京清華大學更有「一筆寫不出兩個清華」的說法。
  • 臺灣清華大學開發出新型高效能OLED,創世界紀錄
    臺灣清華大學開發出新型高效能OLED,創世界紀錄 文章來源自:蘋果即時 2018-03-26 18:07:42
  • 臺灣國立清華大學科管院到清華大學訪問交流
    4月23日來自臺灣的兄弟院校——臺灣國立清華大學MBA師生一行16人來我校參觀交流。清華大學MBA同學會負責接待來訪。負責接待的同學帶領臺灣國立清華大學MBA師生參觀了清華校園,講解清華園各個景觀的歷史文化,當天細雨霏霏,雨中的清華園深深吸引了臺灣師生。他們邊走邊感嘆清華校園的壯觀和美麗,感嘆清華厚重的歷史和濃鬱的文化氣息,並向清華的同學們介紹臺灣國立清華大學的校園和文化,雙方都沉醉於一脈相承的歷史文化中。
  • 北京的清華大學與臺灣的清華大學哪個更厲害?實力相差懸殊!
    在祖國的另一片土地上,還有一所清華大學,跟我們熟知的清華大學同出清華學堂,在1949年國共「分家」,清華本部留北京,一部分被國民黨帶到臺灣復建了清華大學,被稱為臺灣清華大學或者清華大學(新竹)。這兩所清華大學,實力都很強,坐落於北京的清華大學位列中國大陸前2名,世界排名前20;坐落於臺灣的清華大學,在臺灣排名前2名,世界排名,前200名內。
  • 臺灣的清華大學和大陸的清華大學,有何淵源,哪個更好?
    一筆寫不出兩個「清華」。臺灣清華和大陸清華系出同門,相當於一家人在戰爭中走散。留下的這一支成了大陸清華。遠走臺灣的就成了臺灣清華。到現在兩所學校的校訓都是一樣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 臺灣一男子揚言學IS自殺襲擊蔡英文 稱蔡是「奸邪殘暴的公主」
    據環球網援引臺媒消息,臺灣一名中年男子18日起在臉書上連續發文譴責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稱「學了一點IS的手段,做了自殺炸彈」,打算刺殺蔡英文,昨日(19日)被警方逮捕。 該男子被捕時比出勝利手勢(圖片來自臺媒) 綜合臺媒報導,從18日晚到19日凌晨,該男子在臉書發表多篇文章批評蔡英文,並稱將模仿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手法自殺式襲擊蔡英文
  • 國內知名頂級大學,清華大學和臺灣大學
    清華大學和臺灣大學兩所學校都屬於國內知名大學,相對來講國人更熟悉清華大學,而不太了解臺灣大學,事實上就是位於臺灣省臺北市的一所綜合性大學。臺灣大學整體實力較強,但是相對清華大學來講,還是弱了一些,畢竟清華大學項目引進和師資力量方面要更強一些。
  • 臺灣也有清華大學 盤點兩岸那些同名的高校
    臺灣也有清華大學 盤點兩岸那些同名的高校 2016-10-18 13據臺媒報導,臺灣清華大學與新竹教育大學的合併案獲臺當局有關部門審核同意,兩校將於2016年11月1日正式合併為「清華大學」,並於2017學年起合併招生。  高校合併之事,不論在大陸還是臺灣都不算新鮮事。不過,這則新聞卻引起很多大陸人的興趣,大家驚訝原來臺灣也有「清華大學」。
  • 對話劉炯朗:我如何做臺灣清華大學校長
    在南方周末的電視鏡頭前,他非常在意自己表述的精確性:「我在臺灣做電臺節目也是這樣,要把每個字都說準確」。2005年起,他在臺灣主持電臺節目,將科學與人文融一爐而談之,追捧者眾。  劉先生是廣東人,幼年時在澳門讀書,後來考入當時的臺南工學院電機系(成功大學),大學畢業後,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獎學金,赴美獲得計算機碩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