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貧童的大學校長:李家同
採訪:顧浩然
如果你問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他是如何開始接觸基督信仰的?他可能會告訴你四個字,就是「糊裡糊塗」。
當他還是高中生的時候,讀到英文雜誌「生活」的一篇報導,介紹世界上的重要宗教,在基督教部分,雜誌上以整頁篇幅,印了「聖法蘭西斯祈禱文」。「雜誌上說,如果你想要知道基督教的真義,就該讀這篇祈禱文。」只有高中英文程度的李家同,硬是翻了好多次字典,才弄清楚這篇祈禱文的意義。
就這樣,李家同接受了耶穌基督。一直到今天,李家同每每看到學生寫下閱讀「聖法蘭西斯祈禱文」的感想,還是會覺得很興奮、很感動。
李家同自承,他不懂什麼大道理,因此很喜歡耶穌基督說的話,很簡單,好比說,「你做在最小弟兄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李家同說,這些話,從前的人不會說,以後的人也不會說。
李家同很喜歡說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奧修帝國的皇帝,他死了以後,按照當時的儀式,靈柩要葬到墓地時,看門的人就問了;「誰來了?」「奧修帝國的皇帝!」結果那個人不開門;再問:「誰來了?」來人只好一再地將皇帝的身份降下來,一直到降到「一個罪人」,看門的人才將門打開。
「每個人都應該知道,自己不過是個罪人!」李家同說,很多人都不願意做義工,就是認為自己「不是普通人」。好比一個人還是學生的時候,會去做義工,等到當上總經理,就可能不願再去做掃地的工作。然而,成為基督徒,讓李家同學會去關懷別人。
就讀臺大電機系時,李家同就開始參與社會服務工作,數十年如一日,即使在他擔任清華大學教授、靜宜大學校長與暨南大學校長的期間,仍然持續不輟。為了拉近貧窮孩子與一般孩子在英語能力上的差距,李家同不僅持續於每周一天,到新竹德蘭中心教小朋友英語,還寫了英文文法書,研發英文光碟,目的就是要讓更多缺乏資源的孩子有機會學好英文。
因為關心弱勢孩子,李家同很在意如何提供他們一個好的環境,甚至大聲疾呼政府當局,正視臺灣貧富差距的問題;建議政府發行食物券,讓窮人的孩子獲得最起碼的營養;短期內讓所有小學老師都會教英文,並徹底檢討義務教育不留級的政策……。
「信了耶穌,就會自然地關心弱勢,不是嗎?」李家同並不覺得自己的作為有什麼了不起。他始終認為,信了,就是要做,因為這是耶穌的誡命。更何況,參與弱勢關懷工作,也開拓了自己的視野,看到許多原本自己不可能知道的事情。
李家同從不認為,參與社會關懷是可以用勉強的,就像喜歡運動的人,自然而然就會去運動,不過他仍然覺得,「沒有去幫助弱勢的人,是很嚴重的事。」特別是在聖誕節,紀念耶穌基督誕生的這一天,李家同提醒說:「我們都應該想想,若是耶穌,祂會怎麼做?」
__________
附:聖法蘭西斯祈禱文
主啊!讓我做禰和平的工具
在憎恨的地方,讓我播下愛的種子
在創痛的地方,讓我播下寬恕的種子
在疑慮的地方,讓我播下信心的種子
在沮喪的地方,讓我播下希望的種子
在黑暗的地方,讓我播下光明的種子
在哀傷的地方,讓我播下喜樂的種子
神聖的主啊!
讓我不期求他人的慰藉,只求慰藉他人
不期求他人的諒解,只求諒解他人
不期求他人的撫愛,只求慰撫他人
因為施捨就是我們的收穫
寬恕他人時,我們也被寬恕
犧牲生命時,我們也就獲得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