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大學校長圓桌會議現場。 照片由溫州醫科大學提供
溫州網訊 科技創新是經濟進步、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高等教育是新思想、新知識和新技術的重要發源地。深化教育與科研合作,打造高質量的協同創新平臺,共同助力科技創新與未來教育有機融合成為大學的主要發展方向。
昨晚,一場推進教育與科研深度融合,構建科研與教育互助相長的良性互動的「中外大學校長圓桌會」,作為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的首場主旨活動,在溫州香格裡拉大酒店舉行,匯集二十餘所海內外知名高校校長、院士專家,共話青年成長與未來發展,教育共享與創新引領。
此次圓桌會以「青年與未來 教育與創新——構建全球教育共同體」為主題,由一個主論壇和三個平行論壇組成,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國內國外雲端互動、同聲傳譯的方式進行。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美國新英格蘭視光學院、吉林大學等4所高校校長發表主旨演講,華南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16所高校校長在三個平行圓桌討論會上就「科技創新發展」「教育未來發展」與「新時代人才培養」主題交流分享。
「大學從來都不是與世隔絕的象牙塔,大學必須且只有在與社會互動中才能形成自身價值和特色。」南京大學副校長、張峻峰教授分享了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戰略背景下,南京大學如何通過人才培養架構和科研模式創新,實現服務區域經濟。溫州醫科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校堃從溫州醫科大學的百年歷史傳承與六十年辦學積澱娓娓道來,闡述地方高校的特色發展路徑的話題。如何充分發揮高校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推動各國高校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如何增進全球各國青年英才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嘉賓們聚焦高等教育未來發展中熱點議題,進行了高峰對話。肯·斯隆、丁炳碩、尤芳達、羅姆·奇拉努克羅姆、霍華德·珀塞爾、劉良、高松、張希、陳國強、沈洪兵、李校堃等重要嘉賓通過現場或連線的方式參加本次圓桌對話。他們在此凝聚共識: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競爭與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要在教育中融合科技發展成果,在創新中汲取教育改革精髓,推進教育與科研深度融合,構建科研與教育互助相長的良性互動。正如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建光教授在發言中講道:「構建全球教育共同體,以適應現代化的社會、對接產業化的需求、迎接國際化的挑戰,是時代賦予我們,更是賦予每一位青年科學家的重大課題。中醫藥學可以歷經風雨洗禮,大浪淘沙而興盛、經久傳承而不衰,正是因為它恪守中正仁和的內涵,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並與現代醫學融會貫通,逐步形成了多元並蓄的新醫學發展模式。這就是一個傳承、融合與創新的過程。青年科學家,也可以通過這樣的過程不斷磨礪,成為走在時代最前沿的人。」
此次圓桌會為青年對話科技,青年共話教育搭建了良好的平臺。高校青年教師代表、青年學子代表等近300人參加了本次圓桌會。活動前夕,還推出了線上互動問題徵集,得到不少青年教師和學生的關注,提出了諸如「青椒」(青年教師)的未來成長之路、如何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後疫情時代的高效學習方法、多元思維培養等等問題。活動現場,設置了觀眾互動環節,求知青年們在此次圓桌會上獲得寶貴啟發。
來源:溫州日報
記者:程瀟瀟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