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世界科技期刊創新發展 中外業界研討全球協同共治

2020-08-11 中國新聞網

懷進鵬院士在第三屆世界科技期刊論壇上致辭。 孫自法 攝

懷進鵬院士在第三屆世界科技期刊論壇上致辭。 孫自法 攝

中新網北京8月11日電 (記者 孫自法)作為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重點活動之一,中國科技峰會——第三屆世界科技期刊論壇10日至11日在北京以線上線下結合方式舉行,中外業界代表相聚論壇,談全球合作、促協同共治,共商世界科技期刊創新發展大計。

本屆論壇主題為「連接·互鑑·共治——大數據時代科技期刊的新使命」,圍繞開放科學和出版傳播前沿熱點問題,探討科技期刊創新發展之路。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懷進鵬院士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使整個世界面臨嚴峻的威脅,對全球科技、經濟和社會未來發展的範式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世界各國同舟共濟、攜手應對重大公共危機的進程中,科技期刊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獨特作用。

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安諾傑在第三屆世界科技期刊論壇上作主旨報告。 孫自法 攝

他強調,國際期刊出版界應秉持薈萃科學發現、促進知識傳播、引領科技發展、服務人類福祉的職責和使命,以開放互聯賦能科技創新,有效服務知識創造、傳播和應用轉化;以交流互鑑促動行業變革,打造更加繁榮、富有活力的出版市場;以協同共治應對時代挑戰,合力構建更加健康、有序的學術生態圈。中國的期刊出版界要在做好本土服務的基礎上,不斷深化與國際同道的合作,為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在論壇主旨報告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專家委員會主任楊衛表示,為共同應對全球危機,中國的期刊出版事業應與國際同道一起共享全球科學,實現從「共智」到「共治」的轉變。

國際科技與醫學出版商協會(STM)執行長尹恩·莫斯(Ian Moss)闡述了對科技出版國際化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的最新理解。愛思唯爾集團首席學術官尼克·福勒(Nick Fowler)表示,在技術和開放科學運動的推動下,國際出版商應更加深入參與和支持全球科學研究,促進社會健康有序發展。

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安諾傑(Arnout Jacobs)指出,轉換協議和多種出版模式下基礎設施、出版質量、成本控制等面臨的挑戰,需要國際同行頻繁互動、加強合作。約翰·威利出版集團執行副總裁朱迪·維爾斯(Judy Verses)呼籲全球學術出版行業把握技術變革的機遇,實現學術出版的迭代創新,積極探索協同發展合作模式,為科研創新和社會發展創造價值。

第三屆世界科技期刊論壇還圍繞「出版傳播體系變革」「開放科學的技術與規則問題」兩個議題組織專題對話,並通過線上、線下兩個渠道,與全球同行研討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出版傳播體系的變革與發展、開放科學中的科研誠信等熱點話題和難點問題。(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首個孵化載體業界共治理事會在成都成立
    這也是孵化載體領域國內首個業界共治新模式的組織。  據了解,共治理事會是依託區內一百餘家孵化載體、數十家專業創投機構及行業戰略諮詢機構,在成都高新區創新創業協會的基礎上組建成立的公共服務平臺,廣泛覆蓋區內各類企業孵化服務主體,實現對廣大創新創業要素的有效凝聚和服務。  共治理事會將探索構建由政府、行業組織、企業界、高校、市場等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產業發展新模式。
  • 聚焦科協十大事件 ▎建設中國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新聞—科學網
    圍繞「2019年科協十大事件」,採寫「聚焦科協十大事件」系列文章,解讀2019年中國科協的重要事件全面體現中國科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守正創新、服務發展、不斷開拓工作新局面的切實行動,忠實呈現奮鬥足跡。 據《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19)》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科技期刊數量為4973種,中文科技期刊4519種,佔比90%以上。
  • 中外大學校長圓桌會舉行 共話構建全球教育共同體
    照片由溫州醫科大學提供  溫州網訊 科技創新是經濟進步、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高等教育是新思想、新知識和新技術的重要發源地。深化教育與科研合作,打造高質量的協同創新平臺,共同助力科技創新與未來教育有機融合成為大學的主要發展方向。
  • 年會看點丨國際科技期刊界專家共話大數據時代新使命
    8月10日-11日,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重點活動「中國科技峰會——世界科技期刊論壇」在京舉行,中國科協黨組書記、黨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院士在致辭時強調。此次活動由中國科協主辦,主題為「連接、互鑑、共治——大數據時代科技期刊的新使命」。
  • 國家科技期刊開放平臺全新升級上線 科技期刊開放雲論壇暨期刊開放...
    為助力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國家科技期刊開放平臺」(https://doaj.istic.ac.cn)已於近期完成升級改版,並將於11月25日在由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主辦的「科技期刊開放雲論壇暨期刊開放研討會」上全新亮相。
  • 浦江創新論壇 | 未來(科學)論壇邀您探討氣候變化研究中的創新、共治與合作
    2020浦江創新論壇 – 未來(科學)論壇 氣候變化研究中的創新、共治與合作不同經濟發展模式或政策舉措又會帶來何種影響?如何發展能源技術來減少碳排放和空氣汙染?國際貿易流動與碳排放以及空氣汙染物的流動又有著怎樣的聯繫?氣候變化研究綜合了地學、生物、生態、化學、物理、乃至計算機科學、社會學和工程學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我們希望通過專家的分享,讓大家進一步了解氣候變化對我們的影響,也期望通過合作與共治,探討應對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案。
  • 楊衛院士:高質量論文流失嚴重,建設一流科技期刊需「四輪驅動」|第三屆世界科技期刊論壇專題
    共享全球科學——從「共智」到「共治」科學創造和發現是學術共同體建立科技期刊的重要目的。科技期刊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始終相生相伴、相互促進、共同成長,是科研成果的主要載體,是積聚前沿、尖端科技信息與文獻資源的主要平臺,也是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方法、服務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從技術與產業發展來看。近年來,在科技創新驅動和需求快速增長的拉動下,中國高技術產業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
  • 美國DIU發展對中國軍民科技協同創新的啟示
    從中國目前的發展來看,民用科技向國防領域轉移轉化的方式和途徑並不順暢,軍民科技協同創新的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北京市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平臺陳柏強等人於2020年《科技導報》第15期刊發了《美國國防創新小組對中國軍民科技協同創新發展的啟示》一文,分析了美國國防創新小組(DIU)的設立背景、演變過程和主要舉措,探討了中國軍民科技協同創新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從企業合作、規劃制定、二次創新、關注領域等方面提出了未來發展的啟示。
  • 優勢互補+共促共進 兩江新區、萬州區建立4個對口協同發展機制
    兩江新區與萬州區共同給出的答案是:建立「1+3」協同發展工作機制體系,編制5年實施方案,重點圍繞產業發展、城鄉互動、科技協作、公共服務等方面展開協作,在全市「一區兩群」發展戰略中打頭陣、作先鋒,發揮示範帶動和標杆引領作用。
  • 5「機」協同,共創新價值,華為精彩亮相2020世界5G大會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全球第一個以推動5G產業發展為主題的國際性盛會——世界5G大會將於2020年11月26日至28日在廣州南豐國際會展中心及南豐朗豪酒店舉辦,大會今年的主題為「5G賦能,共享共贏」。
  • 關於「科技創新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論文徵集的通知
    為開好本次研討會,現就論文徵集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研討主旨  深入學習研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進行研討交流,推動形成一批務實管用的思想成果,為新時代改革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
  • 創新黨建機制 共建共治共享!化州市建設邊界黨建聯盟助力區域協同...
    今年以來,化州市以深入探索基層黨建創新體制機制為契機,以開展「同飲一江水,黨建一家親」活動為載體,創新開展「黨建聯盟」活動,牽頭引導廣西陸川縣、廣東廉江市6個鎮22個村、廣東吳川市8個鎮31個村打破行政隸屬壁壘,加強打造「1+6+6+3」邊界黨建聯盟模式(即一個聯盟體系、六聯六共平臺
  • 第四屆全球科技創新大會召開
    廣州能源所作為聯合主辦方組織承辦2020年「第四屆全球科技創新大會」的能源專場,重點關注能源轉型背景下能源綜合技術的創新及挑戰,聚焦能源領域科技協同創新體系及能力建設。此次能源專場設六個分會場,分別聚焦地熱能技術、地熱能生命周期評估、可持續儲能技術、港口和能源樞紐、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推進。
  • 張立:知識服務和融合發展是科技期刊發展的重要方向
    來源標題:張立:知識服務和融合發展是科技期刊發展的重要方向 前不久,以「合作共贏 賦能未來——共築科技期刊發展生態圈」為主題的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在長春圓滿落幕。
  • 浦江創新論壇|未來(科學)論壇今晚「雲上見」!用科技力量守護地球
    今晚(8月31日)19:30,浦江創新論壇將攜手國際知名期刊《自然》、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傾力打造未來(科學)論壇1「氣候變化研究中的創新、共治與合作」,共同尋找守護地球的答案。>話題研討2020年初始的一場新冠病毒疫情,讓碳排放量短暫下降,這是否會成為遏制全球變暖的一個轉折點?
  • 吉林大學校長張希出席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
    9月24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新聞出版署主辦,吉林省科學技術協會等單位承辦的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在長春開幕。本屆論壇以「合作共贏 賦能未來——共築科技期刊發展生態圈」為主題,圍繞貫徹落實《關於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以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為目標,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設置大會主旨報告、校長對話、高峰論壇、主題論壇、青年編輯大賽決賽等板塊,研討科技期刊創新合作發展之路,服務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 浦江創新論壇|未來(科學)論壇今晚「雲上見」!用科技力量守護地球
    今晚(8月31日)19:30,浦江創新論壇將攜手國際知名期刊《自然》、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傾力打造未來(科學)論壇1「氣候變化研究中的創新、共治與合作」,共同尋找守護地球的答案。2020浦江創新論壇 – 未來(科學)論壇 氣候變化研究中的創新、共治與合作時間:2020年8月31日(19:30-21:30)形式:在線直播
  • 活動預告 | 未來(科學)論壇邀您共同探討氣候變化研究中的創新、共治與合作
    8月會議季2020浦江創新論壇 – 未來(科學)論壇氣候變化研究中的創新、共治與合作時間:2020年8月31日(19:30-21:30)不同經濟發展模式或政策舉措又會帶來何種影響?如何發展能源技術來減少碳排放和空氣汙染?國際貿易流動與碳排放以及空氣汙染物的流動又有著怎樣的聯繫?氣候變化研究綜合了地學、生物、生態、化學、物理、乃至計算機科學、社會學和工程學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我們希望通過專家的分享,讓大家進一步了解氣候變化對我們的影響,也期望通過合作與共治,探討應對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案。
  • 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閉幕
    9月25日, 以「合作共贏 賦能未來——共築科技期刊生態圈」為主題的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在長春圓滿收官。論壇上,學術界、期刊界、企業界及政府管理部門等圍繞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目標,凝聚挖掘優質稿源、強化編輯修養共識,追蹤國際領先科研領域發展態勢,推動中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引導中國科技期刊融入創新型國家建設,助力我國由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轉型。
  • 陳一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陳一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指出,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是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保障,要積極發揮優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首先,探索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群團助推、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共治同心圓,增強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向心力,橫向構建共治同心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