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給全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場疫情中,大學的角色和應對成為世界高等教育界關注的焦點。
「大學是人類文明的燈塔,承擔著傳承知識文化、培養未來英才的重任。」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如是說。
疫情期間,清華人以行動堅守育人初心,攜手國際夥伴,推進教育科研合作,凝聚全球抗疫力量。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世界高等教育經歷深刻變革的背景下,清華大學積極應對、主動作為,為高等教育推動社會變革、應對人類共同挑戰點亮希望。
呵護地球家園貢獻「青春力量」 習近平主席回信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
在清華人心中,始終懷有一份攜手應對人類共同面臨挑戰的沉甸甸的責任感。一群奮發有為的清華青年,正走在推動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康莊大道上。
時鐘撥回至2019年11月,來自55所國內外高校的150餘名研究生齊聚清華大學,共同研討當今世界氣候變化研究與行動的新進展、新思路和新方案。經過三天的深入交流和觀點碰撞,聯盟學生代表決定主動向習近平主席致信,匯報參加聯盟活動的學習和實踐收穫,以及在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方面自覺肩負起時代責任的思考。
令同學們驚喜的是,2020年1月6日,他們收到了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回信。在信中,習近平主席也給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的同學們提出了期待:
「同學們都是世界知名高校的博士生,期待你們在這方面積極作為,也歡迎你們繼續關注中國發展,給我們多提一些好的建議。」
習近平給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的學生代表回信
瑞士當地時間1月21日,以「凝聚全球力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開幕。當天下午,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舉辦2020年理事會,來自聯盟成員高校的校長及高級代表出席會議。
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主席、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在致辭中分享了收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回信的消息:「習近平主席欣賞聯盟學生們懷有氣候變化共同關切,鼓勵大家積極作為。習近平主席特別提到,希望中國既加強自身生態文明建設,主動承擔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責任,又同世界各國一道,努力呵護好全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
與會人士合影
「我們是青年人,也是氣候傳播者、行動者和青年學者。」清華大學本科生、聯合國馬德裡氣候大會聯盟青年團團長張佳萱激動地說。像她一樣倍受鼓舞的同學們正摩拳擦掌,準備繼續採取一系列引領全球社群關注氣候變化的行動時,一場即將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卻已悄然逼近……
疫情期間不停學 海內外師生天涯共課堂
疫情爆發後,清華大學迅速響應,第一時間成立防控疫情領導小組,由校黨委書記陳旭和校長邱勇擔任雙組長,陸續成立14個專項工作組。
「教書育人是學校不可放棄的職責」,這是疫情「大考」下清華作出的莊重承諾。2月3日,5萬餘名清華師生、全球145個各地校友會的會長和校友代表,以及共同圍坐在一起的親友們通過跨越地域界限的網絡空間同上一堂課。
2月17日,清華大學春季學期如期開課,來自多個院系的70餘名外籍教師也同所在院系的中國同事一起,成為了在線教學的生力軍。他們克服時差和技術難題,共開設了152門次課程,開課地點遍及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德國等全球多個國家。
清華大學全面如期開課的成功經驗,吸引了國際媒體的目光。
「什麼是雨課堂?」「體育課如何開展在線教學?」「清華的舉措對其他國家高校有何借鑑意義?」2月28日上午,清華大學聯合外交部新聞司、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組織境外媒體集體來校採訪,邀請了包括路透社、法新社、日本共同社、俄羅斯全國廣播電視公司、荷蘭廣播電視協會電視部等多家境外主流媒體的記者,就清華全面如期在線開課進行了簡短而高效的採訪拍攝活動。記者們被清華大學在線教學的舉措和成效深深吸引,與師生們在屏幕前熱烈互動交流。
在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大考中,清華人克服重重困難、堅守育人初心,充分彰顯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底色。
教務長、副校長楊斌向媒體介紹清華全面如期線上開課情況
呼籲人類命運與共 凝聚全球抗疫力量
3月27日,在首次G20領導人云上聚首18小時後,一場前所未有的大學校長在線會議在清華大學舉行。
亞洲大學聯盟主席、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與來自義大利、瑞士、日本、阿聯、韓國、新加坡、泰國、印尼、哈薩克斯坦等國家的14所重要大學的校長或防控疫情委員會主席跨越時區,「雲端」相約,進一步加強海內外高校間疫情防控交流,深化教育科研合作,以具體行動詮釋高校攜手抗疫、書寫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內涵。
會議現場
會上,「春風基金國際科研項目支持計劃」正式宣布成立,旨在鼓勵和支持開展疫情相關的國際聯合研究,推動大學科技合作和成果應用,提高跨國疫情攻關合作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3月31日,清華大學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命運與共」為主題,聯合中國日報社共同舉辦線上「新時代大講堂」。清華大學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陳旭在英文致辭中表示,同在全球社區,人類命運與共。公共衛生安全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疫病是全人類的共同敵人。3月2日,習近平主席到清華大學考察疫情防控科研攻關工作,強調「要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清華大學在抗體藥物和疫苗研發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並向全球科研人員免費開放了藥物研發的資源和平臺。清華大學始終把師生員工的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並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派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和北京抗疫一線,同時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為全球抗疫作出積極貢獻。
陳旭致辭
清華大學武漢籍本科生張睿茹以「疫情後,我讀懂了萬眾一心」為題,用英文生動講述了自己和家人在武漢抗疫的難忘經歷,迅速登上了微博熱搜榜第一,閱讀量超過3.4億。 「世界各地的人們正在竭力與病毒作鬥爭,十分期待共同戰勝疫情的那一天。」她說。
張睿茹分享在武漢抗擊疫情的親身經歷
發起全球大學特別對話 共商教育科研合作
由於疫情的影響,基於校園的傳統教育模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在線教育迎來空前發展機遇。面對關乎人類未來的嚴峻挑戰,大學應當如何更好地承擔起應有的責任?
一場特別的對話為探尋高等教育的未來打開了一扇窗。
4月24日晚,由清華大學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聯合舉辦的「全球大學特別對話:新冠疫情下的大學在線教育及展望」召開。6大洲、15個國家、21所大學,跨越時區,共商全球疫情蔓延下的在線教育挑戰與變革,共謀交流合作新發展。
嘉賓線上交流
作為清華大學凝聚高等教育強大合力、共同打贏抗疫「全球阻擊戰」的重要舉措之一,此次特別對話再次傳遞出清晰信號,即全球大學抗疫行動需秉持和衷共濟理念,團結協作、開放包容,以共同努力打好在線教育攻堅戰,實踐大學對教育的承諾與擔當,為儘早戰勝疫情積極貢獻高等教育力量。
聚焦後疫情時代中國與世界 主辦2020世界和平論壇特別視頻會議
邱勇致辭
「新冠肺炎使世界政治開始向始料未及的方向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認為清華有責任召開這次特別會議,為國際戰略家們提供自由互動的平臺,為解決威脅世界和平的問題尋求有效對策。」 清華大學校長、世界和平論壇主席邱勇說。
6月16日,主題為「後疫情時代:中國與世界」的2020世界和平論壇特別視頻會議在線拉開帷幕。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來自多個國家的前政要、智庫負責人和戰略家針對疫情危機後的世界秩序、後疫情時代的人工智慧、疫情危機後的亞太安全和後疫情時代的中美關係等主題進行討論,提出建設性應對方案,圍繞努力推動國際社會的安全合作。
千名國際學生雲聚全球暑期學校 共話「疫情後的世界」
2020年夏天,清華大學全球暑期學校以全新的方式拉開了帷幕。
9天,216小時,13場主旨演講,8場研討會,5場學術講座,9場工作坊,5場小組討論,2場企業虛擬參訪,4場「雲遊清華」之旅……來自79個國家和地區、154所全球知名高校的1000餘名全球優秀的青年學子相聚在「雲端」,深入學習並交流疫情後的全球發展問題。
千名學子云集全球暑期學校
全球暑期學校期間,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先生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首次面向全球師生公開發表演講。他呼籲「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團結一致採取行動」,鼓勵青年不斷創新、不斷發聲,攜手實現更高質量復甦,打造一個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未來。
古特雷斯視頻致辭
搭建中美交流合作高等教育橋梁 主辦「中美大學校長雲論壇」
10月13日,清華大學與耶魯大學共同主辦以「建設更開放、更融合、更有韌性的大學」為主題的中美大學校長論壇。來自20所中美大學的校長相聚雲端,共同探討在新形勢下推進兩國高等教育發展與合作。
「高等教育是中美交流合作的重要領域,為促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推動中美關係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希望中美大學秉持開放包容的理念,挖掘互補優勢,拓展合作空間,提升合作辦學、聯合研究、聯合培養人才水平,發揮人文交流使者作用,為增進兩國人民福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在視頻致辭中說道。
論壇現場
「如今人類面臨著全球公共健康危機、氣候變化、經濟波動、社會不平等和生態危機等問題,而大學必須承擔起應對這些挑戰的使命。」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強調了大學的使命。耶魯大學校長蘇必德(Peter Salovey)相信,我們從疫情中學到的內容將在未來幫助我們重整旗鼓。「歷史告訴我們,開放和交流在大危機後恢復全球秩序的過程中十分重要,而研究型大學有責任竭盡所能加速重建。」
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成立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
2020年4月2日,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特殊背景下應運而生。它的成立是清華面對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所作出的學科響應,同時也是推動學校事業發展和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試驗田。
學院首任院長由前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博士擔任。她表示,「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就是這次疫情黑夜中升起的一顆啟明星。作為創始院長,願與各位同仁一道,為建設世界頂級的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而努力奮鬥。」
6個月後,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首屆國際學術顧問委員會成立,由34位來自全球12個國家的知名專家學者、世界知名公衛學院院長、非政府組織領導、政界領袖、傑出企業家、我國政府及公衛部門領導人組成。顧問委員會的成立將對總結中國公共衛生治理經驗、助力中國公共衛生治理實踐、傳播中國公共衛生治理智慧、學習並豐富全球衛生治理成果具有重大意義。
積極參與全球治理 召開公管學院全球學術顧問委員會會議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快完善治理體系、提升全球治理能力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急迫而重大的課題。其中,公共管理學院正是清華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的重要部署。
11月7日,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首屆全球學術顧問委員會2020年會議在清華大學舉行。會議以「全球治理挑戰與公共管理人才培養」為主題,意義深遠。
與會嘉賓合影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發表題為「弘揚多邊主義,應對全球挑戰」的講話。他呼籲人們「攜起手來,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沿著多邊合作的人間正道闊步前行」。
習近平向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2020年會議致辭 祝賀委員會成立20周年
在經濟管理領域,清華更是打開中國與世界交流對話的一扇窗口。
12月3日晚,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2020年會議在清華大學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向會議作重要視頻致辭,祝賀顧問委員會成立20周年。
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視頻向會議致辭
習近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衝擊,國際形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各國應該加強團結協作,堅持多邊主義,共同應對挑戰。中國正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我們將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更加積極融入全球市場,同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為世界經濟復甦作出貢獻。為此,中國願繼續加強教育和科技國際交流合作,希望各位委員積極為中國發展建言獻策。
本次會議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共有56位委員參加會議及相關活動,其中海外委員44位,是歷屆顧問委員會參與委員人數最多的一次。國家副主席王岐山4日在北京以視頻方式會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海外委員和中方企業家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出席顧問委員會會議並致辭。
國際合作辦學項目續籤協議 中美高校攜手堅定前行
8月5日,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TBSI)二期合作協議完成電子籤署。清華大學副校長、教務長楊斌與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副校長蘭迪·卡茲(Randy Katz)代表雙方籤約。
二期合作協議的籤訂標誌著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最新合作階段的啟動,體現了清華大學與伯克利加州大學堅實的合作基礎與攜手前行的堅定信念。
12月3日,清華大學和美國華盛頓大學聯合舉行全球創新學院(Global Innovation eXchange Institute,簡稱GIX)在線籤約儀式。這是繼2015年兩校開創全球創新學院合作以來籤署的第二個五年合作協議。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和華盛頓大學校長安娜?瑪麗?科斯(Ana Mari Cauce)出席籤約儀式。
清華大學與會人員合影
發起成立世界慕課聯盟 校長邱勇當選聯盟創始主席
世界慕課大會現場
後疫情時代,未來的全球教育模式將走向何處?清華給出了一份振奮人心的答案。
2020年9月,清華大學作為慕課與在線教育的重要貢獻者,面向合作夥伴提出創建世界慕課聯盟的倡議,得到世界6大洲14個國家的知名大學與在線教育機構的積極響應。
12月9日-11日,由清華大學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聯合主辦的世界慕課大會在清華大學成功舉行。11日晚,世界慕課聯盟在大會主會議上正式發布成立,聯盟首批20位成員亮相,《慕課發展北京宣言》同期發布。
大會以「學習革命與高等教育變革」為主題,旨在將全球高校與在線教育平臺團結起來,攜手應對新冠疫情背景下智能網際網路時代對全球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探討前沿科技在塑造高等教育未來中的作用,共同推動世界範圍內慕課與在線教育的建設、應用和共享,促進可持續發展教育目標的實現。
揚帆起航風正勁,全球戰略正當前。2020年是國際化能力提升計劃(簡稱「2020計劃」)收官之年,清華大學將繼續昂首闊步地走向世界舞臺,以開放的胸懷擁抱海內外朋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懈努力。
正如世界慕課聯盟創始主席邱勇校長所言,「歷史的機遇就在眼前,我們應該攜起手來直面挑戰,育先機、開新局,努力建設更開放、更融合、更有韌性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