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市2020年中小學生科技節落幕收集1700餘件科技作品
遙控紙飛機任務飛行賽上,參賽學生正全神貫注地操控著紙飛機。瀏陽市教育局供圖
普通錫紙巧變精美苗族飾品,廢棄紙盒變身彩色摩天輪,無人機在遙控下「穿山過洞」……日前,由市教育局和市科協主辦的瀏陽市2020年中小學生科技節圓滿落幕,經過激烈的比拼,共有300餘件作品榮獲一等獎,其中部分作品將代表瀏陽參加明年的長沙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近年來,圍繞「突出科普,注重創新,強化實踐」的工作重點,瀏陽依託科技教育平臺,以科技活動為載體,著力抓好「四基」,深入推進科技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讓創新之花開滿校園。
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周紅珍
以科技節為平臺
培養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
這艘潛水艇為什麼有兩個駕駛艙?在今年中小學生科技節的科幻繪畫比賽現場,一名二年級學生的作品讓評委百思不得其解。
「因為我有個雙胞胎弟弟,我想和他一起去深海挖石油。」聽到回答的評委和其他觀眾頓時樂開了懷。
本屆中小學生科技節以「科技創造美好生活」為主題,設立了科幻繪畫、科學DV、小發明、科學小論文、科技實踐活動、電腦製作、科學競賽、小製作、機器人競賽、模型競賽、信息奧賽等11項比賽,共有74支隊伍1700餘名中小學生參加決賽,收集各類作品1700餘件,最終有300餘件作品斬獲一等獎。
「今年我兒子上一年級,參加的是科技DV項目的比賽,本來是三年級以上才能參加這個項目,我們今年先來體驗一下。」得知兒子榮獲了三等獎,王女士十分為兒子驕傲,並鼓勵他明年繼續努力。
記者在中小學生科技節現場探訪,發現越來越多學校及家長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以往作為表演項目的機器人表演以及模型表演,今年也被納入了科技節的競賽項目,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到科技含量更高的競賽中來。
「目前,瀏陽市中小學生科技節已從少數愛好科技的學生舞臺變成全市各學校的節日,不僅展示了瀏陽素質教育成果,還推動了瀏陽教育改革,提升了學生綜合素質。」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活動形式豐富多彩
科技教育屢結碩果
一直以來,瀏陽高度重視學生科技素養的培養,截至今年已經連續十七年舉辦中小學生科技節,競賽項目由最初的5個發展到了現在的11個,參加人數由600人增加到1700餘人,校園科技氛圍越來越濃厚。
而科技節活動只是瀏陽科技教育活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瀏陽著力抓好「四基」(即抓好科普基礎知識、基礎創新能力、基礎實踐能力以及基礎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相繼舉辦科普知識競賽答題、機器人大賽、遙控模型挑戰賽、科普電影進校園等活動,形式豐富多樣,現場精彩紛呈,贏得了師生和家長的點讚。
通過加強對科技創新教師的培養和對學生的指導,給學生積極創造機會、搭建平臺,瀏陽將科技創新教育納入學校的綜合質量評價,不斷推進科技教育。2019年度,瀏陽共獲得長沙市級以上科技工作獎勵260餘人次,省級以上獎勵110餘人次,國家級獎勵12人;在2019年湖南省青少年第40屆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得4個一等獎、7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在第21屆「飛向北京·飛向太空」全國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競賽活動中獲得1塊金牌、1塊銀牌、2塊銅牌……學生的創造能力、實踐能力不斷提高。
國家發展靠科技,科技進步需創新,創新科技靠人才,人才培養在教育。「我們每年會表彰一批科技教育先進單位、團體和個人,獎勵總經費超過6萬元。」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科技教育的受重視程度在不斷增強,也希望校園科技能夠結出碩果,讓更多學生帶著興趣遨遊科技知識的海洋,為國家的發展提供無盡的希望和動力。
來源:瀏陽日報
編輯:戴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