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萌發創新種子

2021-01-08 中國教育新聞網

「真的沒有想到,兒時的一個想法,到了中學居然制出成品。我還成了本校第一個國家發明專利獲得者,而且在上個月第二屆中國(上海)國際發明創新展覽會上拿到金獎!」「新型戒滿杯」發明者學生冷厚文自豪地說這話時,站在一旁的校長沈申福更為自豪地說:「經過多年的努力,我校作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智慧財產權教育試點學校,科普教育已經闖出了一些名堂。」他指的是按照《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要求,學校在完善基礎教育階段的科技教育方面做出的成績。

築基:課堂為本

上課時間到了,安徽省馬鞍山市第七中學蔡珊老師拿起教材往教室走去,一如校園裡每一位老師。如果說有什麼不同,那就是她手裡的「馬鞍山市第七中學學生科技創新教育讀本」教材在全國獨一無二,而她也是全國為數不多、馬鞍山唯一的專職科普教師,專職負責七年級的科普課程的教學——講解各種創新技法,與學生們討論創新實例。

在馬鞍山市,七中是唯一一所將科普校本課程納入課表的學校,並實現了教材、教師、時間、地點的四落實。

「很多孩子小時候說起未來的理想,都是想當科學家。可是隨著慢慢長大,很多人又覺得這個夢想太遙不可及了。作為教育者,我們如何去幫助孩子們拉近現實與夢想的距離呢?」沈申福校長說,「其實創新是從創新意識開始的。創新意識可以啟發,創新思維可以培養,只要整天想著去發現,創新的念頭和思路就會源源不斷地湧現出來。所以,七中把創新納入校本課程,就是希望把科技創新普及到每一個學生。」

上完課走出教室,蔡珊老師手中除了一冊校本教材,還有一摞「表格」。「這是『每日一觀察,每周一設想』活動記錄本。在這張表上,學生可以記錄下自己在生活中注意到的現象,然後可以『腦洞大開』地去思考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並把結果記錄下來。」對於回收上來的記錄,蔡老師會一一認真閱讀,對其中具有創意的思考,會帶著學生一起完善補充。「我們的發明專利很多都來自這些觀察記錄。」指著辦公桌上那一大摞「國家發明專利證書」,蔡珊一臉的驕傲。

「一把手」抓科普,在七中是出了名的。不僅一把手校長重視,而且學校切實做到了「五個手指」一起動,讓科普校本課程真正發揮出效益。學校成立了科普中心這個新的職能部門,由教科處主任兼任主任,納入教學管理與考核體系;又將科普校本課程納入七年級的每周課表,做到教材、教師、時間、地點四落實;再下大力培育科普輔導員隊伍,除了把對科普教育感興趣、有潛質的學科教師培訓轉化為專職科普老師,還鼓勵一些物理、化學教師兼任科普輔導員,特聘高等院校、大型企業的技術骨幹做校外科普輔導員。同時,還借力省市課題研究的成果,陸續開發出一批科普校本教材。在市區教育局、市區科協的大力支持下,學校先後建成校園科技館、創客實驗室、3D列印室、天象館、機器人活動室、健康教育園地、地震宣教室、蝴蝶館等科普館室。

搭臺:活動延伸

又到5月,七中一年一度的校園科技節即將開幕。校園機器人比賽、電子作品評比、科幻畫展覽、剪紙比賽……每一項活動的海報徵集令一發出,就迅速報滿。

「學生們的參與熱情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看來科技節已經成為他們最熱愛的校園活動了。」在七中科普中心主任楊厚文的工作記錄本上,除了這些活動,還安排了科技專家講座、外出實踐參觀等活動,儘可能讓活動更豐富多彩。

「科技創新光靠課堂肯定是不夠的,還需要開闢新的領域,科技節等科普活動就是課堂的延伸和補充。」楊厚文說。這些年,學校鼓勵並支持學生成立科普社團,利用科普網、廣播網、電視網、宣傳欄、教室內的科普角、走廊上的壁畫、國旗下講話、科普主題班會等形式,廣泛宣傳科普知識並精心組織科普主題教育,每年的校園科技節都要安排近30項科普競賽與實踐活動。除了經常舉辦專家科普講座,學校還不斷強化學科教學滲透,充分發揮物理、化學老師兼職輔導員的作用,藉助校園科技館、創客實驗室等科普館室開設拓展課,等等。七中希望通過這些活動平臺的搭建,為學生的創新搭建更寬闊的舞臺。

正是在這些系列科普活動中,902班凌煙昀同學對於專利產生了強烈的嚮往和興趣。他參加了學校專利小組,並在科普老師指導下,先後萌發了數十個設想,最終有兩個獲得國家級實用新型專利證書。楊厚文介紹,通過科普課和各項科普活動,學生們開拓了眼界,在創新大賽中屢屢獲獎。截至目前,已獲得近80本國家級專利證書。在最近舉行的上海國際發明大賽中,該校學生又獲得了金、銀、銅獎各一枚。

啟智:注重創意

「當專業科普老師六年來,我深深地感到,幫助孩子們將小小的模糊創意變成實實在在的發明或產品,對於呵護他們的創新意識,顯得特別重要。」蔡珊老師回憶說,一次上課,天氣炎熱,學生們想開弔扇又抱怨灰塵還怕影響光線。於是那堂課大家乾脆就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可以給傳統吊扇加上燈、扇葉改成可收縮的。下課後,蔡老師就著手整理相關資料並幫孩子們遞交專利申請。「當我告訴學生們我們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時,他們興奮的表情我終生都不會忘記。」蔡老師說。

「一顆種子,只有深深地植根於沃土,才能生機無限。我來到七中這片學習的沃土,老師的引導為我打開了創新世界的大門,讓我掌握了創新的技巧,所以我才能得到這個獎。」國家級實用新型專利證書獲得者、913班的沈南卿同學如是說。

「當社會上充斥著『中國的賈伯斯在哪裡』言論的時候,當美國封鎖中國晶片技術的時候,我們總會想,如何讓中小學生既要完成國家規定的課程與學業,又能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楊厚文主任說,「我們把科普教育作為一個探索,實施『課堂為本、活動延伸、興趣引導、注重創意』的實踐模式,突出科技創新教育;以課堂為基礎、以活動為載體,分年級、分層次提出不同要求;從培養興趣開始,激發求知慾望,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觀察分析生產生活中的各種現象,進行創意創造。」

近幾年,學校共收到學生創意創新作品2856件,其中獲得國家專利證書72件,正在審查54件,正在申報321件。科普教育與科技創新,目前已經成為學校的一塊金字招牌。「我們要讓每一門校本科普課程都成為教育的生長點。願我們的科普課堂能走出一顆顆星星,去點綴浩瀚美妙的天空。」沈申福充滿自信地說。(本報記者 齊林泉 通訊員 餘萍)

《中國教育報》2018年06月06日第7版 

相關焦點

  • 《種子的萌發》說課稿
    《種子的萌發》說課稿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種子的萌發》,本節課我將以講什麼怎麼講以及為什麼這樣講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這七方面加以說明。一、說教材首先,先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 科技創新進展:揭示脫落酸與茉莉酸協同調控水稻種子萌發的新機制
    近日,中國水稻研究所種子發育課題組在New Phytologist在線發表了題為「Abscisic acid promotes jasmonic acid biosynthesis via a 'SAPK10-bZIP72-AOC' pathway to synergistically inhibit seed germination
  • 找到番茄種子萌發基因
    本報訊(記者李晨)近日,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植物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番茄團隊鑑定了番茄種子萌發基因MAPK11,揭示了該基因控制番茄種子萌發的分子機理,為種子萌發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相關論文刊登於《實驗植物學雜誌》。種子是生命的起始,對植物的生命進程具有重要的作用。種子通過感知外界的環境變化打破休眠開始生命進程,從而幫助植物躲避不利的環境條件。
  • 植物種子萌發的力量
    種子過早發芽可能會面臨寒冷而遭受滅頂之災,過晚發芽又可能會錯過寶貴的生長機會。植物最初和最後的生命,都是圍繞著一粒種子開始或結束。種子生而萌芽,開花結實而亡,植物的生命史,可以說就是從種子到種子的生命史。現在大中型的花卉種植基地都在使用穴盤育苗機,提高工作效率。
  • 種子的萌發條件和過程
    3.陽光、無機鹽(土壤肥力)不是種子萌發的必須條件。【二、種子萌發的過程】                                    【三、測定種子發芽率】1.方法:抽樣檢測2.公式:發芽率=發芽的種子數/供檢測的種子數×100% 【點撥】種子萌發中的物質變化如下:
  • 教師招聘初中生物說課稿:《種子的萌發》
    》是生物新課標中第四個一級主題「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裡二級主題《綠色開花植物的一生》的第一節,課標中具體的內容標準是「描述種子萌發的條件和過程」。  二、本節具體內容介紹  本節安排了三個方面的內容: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和種子萌發的過程;第一個內容裡安排的是 「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實驗;第二個內容裡安排的是「測定種子的發芽率」實驗,但這兩個探究實驗中,重點是第一個實驗,本節的課時是兩個課時,所以我這樣安排本節內容:「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一個課時,後面兩個內容合用一個課時
  • 2020中考生物複習:種子的萌發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中考生物複習:種子的萌發,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種子的萌發   一、種子的萌發條件:   1、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2、自身條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不處於休眠期。
  • 初中生物《種子的萌發》易考點總結
    一、知識結構二、重難點解析1.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必須具有完整的、有活性的胚;具有供胚發育的營養物質;種子成熟且不在休眠期,三者缺一不可2.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充足的水分、足夠的氧氣和適宜的溫度是種子萌發必要的條件,土壤、陽光、營養物質等不是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3.種子萌發過程:胚根先突破種皮向下生長形成主根,然後胚芽突破種皮向上生長,形成莖和葉,胚軸發育形成莖和根連接的中間部分。4.種子萌發過程中質量變化:先增重再減輕。
  • 2021年中考生物知識點:種子的萌發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生物知識點:種子的萌發,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種子萌發需要環境(外界)條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完全淹沒在水中的種子不能萌發是因為沒有充足的空氣),適宜的溫度和自身條件:胚是完整的,活得,度過休眠期的。大多數種子萌發不需要光,探究是否需要光時一定提供適宜的各種外界條件和自身條件。
  • JXB: NO信號在種子萌發過程中的作用
    JXB: NO信號在種子萌發過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作者著重分析了NO信號在種子萌發過程中的作用。作者以兩個chickpea品種為例,其中品種Kabuli萌發速度較慢,而品種Desi萌發較快。 分析顯示Desi品種的種子可以積累更多的NO,並且呼吸速率較低。
  • 種子萌發調控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植物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番茄團隊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上發表題為「MAPK11 regulates seed germination and ABA signaling in tomato by phosphorylating SnRK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鑑定了番茄種子萌發基因
  • 植物種子萌發的分子信號調控網絡被揭示
    種子休眠是一種適應性症狀,當外部環境不利於植物生長時抑制種子萌發;當種子感知並整合來自環境的適宜的溫度和光照等信號後,才打破休眠並啟動胚胎的重新發育【1】。但是目前對於種子萌發發生的信號調控機制尚不清楚。
  •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節種子的萌發
    知識梳理:1、種子萌發的條件:(1)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  )和(  )。(2)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  )完整且是活的、度過(  )。1號和2號對比,變量是(  ),說明種子萌發需要一定的(  );3號和2號對比,變量是(  ),說明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  );4號和2號對比,變量是(  ),說明種子萌發需要充足的(  )。(注意:把種子浸沒在水中,探究的是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是(  )。)
  • 植物激素脫落酸和茉莉酸協同抑制水稻種子萌發的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水稻研究所種子發育團隊研究首次揭示了SAPK10-bZIP72-AOC通路介導植物激素脫落酸和茉莉酸協同抑制水稻種子萌發的分子機制。該研究為改良水稻穗發芽抗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對於其他禾本科作物調節種子適宜的休眠程度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種子萌發的條件和過程
    種子萌發的條件     自身條件     有完整的和生命力的胚     被昆蟲咬壞了胚的種子不能萌發。種子在離開母體後,超過一定時間將喪失生命力而不能萌發,對不同種子而言其壽命時間長短不同。
  • 玉米可誘導向日葵列當種子萌發
    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馬永清研究員及其學術團隊撰寫的論文《一些玉米雜交系可以誘導向日葵列當種子萌發》(Potential of Some Hybrid Maize
  • 深度解析油桐種子的後熟與休眠,種子萌發的條件,快來學學吧!
    除氧外,油桐種子萌發的條件尚有三:水分、溫度、「積溫。此外,物理和化學的處理對種子萌發有一定的影響。(1)水分:植物種子的萌發,是植物體內一系列複雜的生物化學過程的開始,這些生物化學過程都是在水的介質中進行的。因此,吸取足夠的水分,是油桐種子萌發的首要條件。
  • 植物所揭示種子休眠與萌發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種子休眠與萌發是植物由生殖生長過渡到營養生長的重要發育轉變進程,涉及大量基因的激活或者沉默。組蛋白修飾介導的表觀遺傳基因轉錄調控可能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但其分子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該研究為利用分子輔助育種解決農業生產中存在的種子萌發不齊和穗萌發現象提供了理論基礎。
  • 植物所科研人員揭示光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新機制
    休眠是種子植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產生的適應性性狀,植物通過抑制種子萌發保證其在逆境中生存。
  • 植物所揭示光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分子機理---中國科學院
    休眠在種子成熟過程中逐漸形成,其程度往往在新收穫的種子中達到最高,可以幫助植物度過不利的環境、防止穗發芽及「胎萌」現象的發生。後熟、低溫和光照等因素往往可以打破休眠、促使種子萌發,使植物開始新的生命周期。種子休眠與萌發既受內在因素的控制,也受外界環境的調節。赤黴素(GA)和脫落酸(ABA)是決定種子休眠與萌發的兩類主要植物激素,赤黴素抑制休眠、促進萌發,而脫落酸起到相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