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油桐種子的後熟與休眠,種子萌發的條件,快來學學吧!

2020-12-05 姜圓圓說三農

油桐種子具後熟期與休眠期。剛成熟的種子即使給予足夠的水分和適宜的溫度,也不能萌發。它的後熟期與休眠期約為100-120天。林剛曾作過油桐種子的發芽試驗,於1月1日起,每隔15天播種一期,直至4月上旬,共播種7期。結果是:2月中旬以前播種的,各期發芽日期相差不大。

除氧外,油桐種子萌發的條件尚有三:水分、溫度、「積溫。此外,物理和化學的處理對種子萌發有一定的影響。

(1)水分:植物種子的萌發,是植物體內一系列複雜的生物化學過程的開始,這些生物化學過程都是在水的介質中進行的。因此,吸取足夠的水分,是油桐種子萌發的首要條件。氣幹油桐種子含水分通常為7-10%,光桐氣幹桐籽的平均含水率為8.45±0.02%,變異係數8.45%;皺桐則為8.47±0.10%,變異係數9.98%。

發芽的油桐種子,含水量通常為50-80%。光桐平均為60.17±1.39%,變異係數為26.47%;皺桐平均為51.32±3.68%,變異係數為32.08%。換言之,光桐需吸收其本身氣乾重量0.6倍的水,皺桐需吸收其本身氣乾重量0.5倍的水,種子才能萌發。

(2)溫度:油桐種子萌發的最適溫度為24-28℃。在15-20℃條件下,萌發進程緩慢;在15℃以下,種子根本不萌發;在35℃以上,對油桐種子萌發已顯著不利,40℃以上十分不利,或在發芽過程中壞死。

(3)種子自吸水膨脹至萌發所需的日數:油桐種子自吸水膨脹至萌發所需的日數,不經催芽處理,一般需40-50天,最快的需30天以上,視播種期而異。播種時的旬平均氣溫在15℃左右,發芽時的旬平均氣溫在20℃左右,自吸水膨脹至發芽出土約需40-50天。

賈偉良在四川重慶的試驗是,在油桐播種適期內,從播種到發芽所需的日數最少要28天,最多為54天,平均為43±3.07天;他在廣西柳州所作的同項試驗結果是:從播種到發芽所需的日數最少為35天,最多為59天,平均46.252.77天。廣西林科所在廣西南寧所做的皺桐種子發芽試驗結果是,最少需36天,最多需55天,平均為44.34±2.13天。

(4)種子發芽所需積源:油桐種子發芽時≥10℃的有效積溫,在廣西南寧,光桐最低為1018.0℃,最高為1211.2℃,平均為1111.83±4.33℃,變異係數7.16%。廣西柳州光桐系對年桐類品種最低為1032.5℃,平均為1301.10℃,小米桐類品種最低為1105℃,平均為1311.8℃,大米桐類品種最低為1156.6℃,平均為1256.8℃,皺桐最低為1256.8℃,平均為1298.8℃。

(5)物理和化學處理對種子萌發的影響:物理處理通常是採用溫水浸泡和混砂層積催芽的辦法,化學處理則採用赤黴素、2,4-D等生長物質浸泡種子的辦法。

用60℃左右的溫水浸泡油桐種子,直至溫水自然冷卻,持續浸泡24-48小時,有利於打破種子休眠,促進種子萌發。經浸泡處理的種子,發芽可提早5一7天;種子發芽持續日數可減少3-5天。

混砂層積催芽是將經溫水浸泡過的油桐種子,採用10釐米厚砂子,10釐米厚桐子,層復一層,間相層積一個月,然後再取到苗圃播種。經這樣處理的種子,發芽可提早7-10天,發芽持續日數可減少7天以上。李來榮的試驗表明,即使在室溫下(4.4-15.6℃)層積處理,至第四星期便開始萌發,三星期後萌發率可達75-95%;未層積的種子,遲一星期萌發,至第十五星期萌發仍未完畢。方差分析結果,兩者達極顯著水準。

在機械處理方面,賈偉良曾作過打破種子外殼以促進發芽的試驗,經這樣處理後,可顯著提早發芽。

此外,利用生長物質,如用150一500p.p.m的赤黴素溶液,或50-100p.p.m的a萘乙酸、或2,4-D溶液處理油桐種子,都能收到促進種子萌發,提高發芽勢的效果。有人採用過超聲波、紫外線等處理油桐種子的辦法,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關焦點

  • 種子的休眠
    休眠是正常現象,這是植物對外界條件長期形成的一種適應性。種子的休眠分為兩種,一種是種子收穫後在適宜發芽條件下由於未通過生理後熟階段,暫時不能發芽的現象稱為生理休眠,又叫真正休眠、自發休眠、深休眠;另一種是由於種子得不到發芽所需的外界條件,暫時不能發芽的現象稱為強迫休眠。
  • 藥材種子休眠_天極網
    藥用植物種子休眠的長短,是由它的遺傳性決定的。有很多藥用植物種子萌發緩慢,生長遲緩,只有在特定的溫度、光照及充足的空氣與水分條件下才能萌動發芽,還有不少種子即使給予適合條件,也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形態後熟與生理後熟才能發芽。
  • 植物所揭示光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分子機理---中國科學院
    休眠在種子成熟過程中逐漸形成,其程度往往在新收穫的種子中達到最高,可以幫助植物度過不利的環境、防止穗發芽及「胎萌」現象的發生。後熟、低溫和光照等因素往往可以打破休眠、促使種子萌發,使植物開始新的生命周期。種子休眠與萌發既受內在因素的控制,也受外界環境的調節。赤黴素(GA)和脫落酸(ABA)是決定種子休眠與萌發的兩類主要植物激素,赤黴素抑制休眠、促進萌發,而脫落酸起到相反的作用。
  • 研究發現擬南芥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新成員
    研究種子休眠和萌發的調控機理對於植物生存和農業生產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種子休眠屬於數量性狀,受環境因素和遺傳因子的共同調控。擬南芥DOG1(DELAY OF GERMINATION 1)基因是控制種子休眠數量性狀位點(QTL)的主效基因,DOG1功能缺失突變體的種子休眠徹底喪失,並且DOG1相關蛋白在其它植物中具有功能保守性,DOG1是促進植物種子休眠的特異性關鍵因子。鑑定與DOG1功能相關的新成員並解析其作用機理將會進一步完善種子休眠萌發的分子調控網絡。
  • 植物所發現擬南芥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新成員
    研究種子休眠和萌發的調控機理對於植物生存和農業生產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種子休眠屬於數量性狀,受環境因素和遺傳因子的共同調控。鑑定與DOG1功能相關的新成員並解析其作用機理將會進一步完善種子休眠萌發的分子調控網絡。
  • 【硬核知識】種子的休眠與壽命
    (Mammillarias lasiacantha)大多數植物的種子成熟後,如果得到適宜的環境條件就能萌發。但也有些植物的種子,即使是環境條件適合,也不立即萌發,需要隔一段時間才能發芽,這種現象叫做休眠。休眠的種子是處在新陳代謝十分緩慢而近於不活動的狀態。
  • 什麼是種子的休眠,如何打破種子休眠?影響外部環境條件有哪些?
    什麼是種子的休眠,如何打破種子休眠?影響外部環境條件有哪些?種子休眠是指活種子在適宜的萌發條件(溫度、水分和氧氣等)下仍不能發芽的現象,是植物重要的適應特性之一。種子休眠是一個可遺傳的性狀,其程度可通過種子發育過程中的環境來調節。用物理、化學方法破壞種皮或去除種殼即可解除休眠。水分:種子萌發過程中,貯存在子葉或胚乳內營養物質的轉運及細胞分裂的進行都需要水分,不同植物的種子萌發時需水量不同,生產中應滿足種子萌發對水的需求,可進行浸種。
  • 你知道油桐種子萌發的過程嗎?這六個階段是務必要牢記的!
    歡迎大家李元梅說三農,根據對油桐種子萌發過程的觀察研究,油桐種子的萌發可分為吸水膨大、破殼期、胚根伸出期、胚芽伸出期、彎脖期、直脖期等六個階段。(1)吸水膨大:吸水膨脹,表明藉助於酶的活動,種子內一系列生物化學過程的開始。
  • 《種子的萌發》說課稿
    《種子的萌發》說課稿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種子的萌發》,本節課我將以講什麼怎麼講以及為什麼這樣講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這七方面加以說明。一、說教材首先,先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種子萌發的條件和過程
    種子萌發的條件     自身條件     有完整的和生命力的胚     被昆蟲咬壞了胚的種子不能萌發。種子在離開母體後,超過一定時間將喪失生命力而不能萌發,對不同種子而言其壽命時間長短不同。
  • 植物所科研人員揭示光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新機制
    休眠是種子植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產生的適應性性狀,植物通過抑制種子萌發保證其在逆境中生存。
  • 植物所揭示種子休眠與萌發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種子休眠與萌發是植物由生殖生長過渡到營養生長的重要發育轉變進程,涉及大量基因的激活或者沉默。組蛋白修飾介導的表觀遺傳基因轉錄調控可能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但其分子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劉永秀研究組利用遺傳和生理生化等手段,揭示了擬南芥SNL1和SNL2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分子機制。
  • 找到番茄種子萌發基因
    本報訊(記者李晨)近日,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植物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番茄團隊鑑定了番茄種子萌發基因MAPK11,揭示了該基因控制番茄種子萌發的分子機理,為種子萌發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相關論文刊登於《實驗植物學雜誌》。種子是生命的起始,對植物的生命進程具有重要的作用。種子通過感知外界的環境變化打破休眠開始生命進程,從而幫助植物躲避不利的環境條件。
  • 種子的萌發條件和過程
    3.陽光、無機鹽(土壤肥力)不是種子萌發的必須條件。【二、種子萌發的過程】                                    【三、測定種子發芽率】1.方法:抽樣檢測2.公式:發芽率=發芽的種子數/供檢測的種子數×100% 【點撥】種子萌發中的物質變化如下:
  •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種子休眠與萌發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SNL1和SNL2參與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分子機制 種子休眠與萌發是植物由生殖生長過渡到營養生長的重要發育轉變進程,涉及大量基因的激活或者沉默。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劉永秀研究組利用遺傳和生理生化等手段,揭示了擬南芥SNL1和SNL2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分子機制。2013年,研究人員發現SNL1能夠結合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DA19,調控組蛋白H3K9K18的乙醯化水平,影響基因轉錄。SNL1/SNL2功能缺失影響脫落酸和乙烯相關基因的表達,增強了乙烯對脫落酸的拮抗作用,降低了種子休眠。
  • 新疆生地所發現異型種子休眠類型的新組合
    種子異型性是指同一植株產生兩種或兩種以上種子類型的現象,是植物在不可預測環境下所採取的「兩頭下注」對策。已有研究結果表明,異型種子的休眠類型組合多數可能是「不休眠+非深度生理休眠」。其他的休眠類型組合還沒有明確報導。
  • 第29期 打破八稜海棠種子休眠的最佳方法
    種子休眠是指具有生活力的種子在適宜的萌發條件下仍不萌發的現象,是植物生長發育過程的正常生理現象,也是植物對環境條件及季節性變化生物學的適應性
  • 海南生產的水稻新種如何打破種子休眠,提高發芽率?附實操方法
    今年海南新生產的雜交水稻種子入庫加工後,立即投放市場銷售進入大田作中稻或晚稻種植使用。由於剛收曬入庫的水稻種子存在後熟作用過程,尤其海南產水稻新種後熟休眠期明顯,直接影響種子破胸發芽(種子萌動破胸慢且不整齊、發芽率低)。
  • 種子萌發調控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植物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番茄團隊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上發表題為「MAPK11 regulates seed germination and ABA signaling in tomato by phosphorylating SnRK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鑑定了番茄種子萌發基因
  • 初中生物《種子的萌發》易考點總結
    一、知識結構二、重難點解析1.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必須具有完整的、有活性的胚;具有供胚發育的營養物質;種子成熟且不在休眠期,三者缺一不可2.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充足的水分、足夠的氧氣和適宜的溫度是種子萌發必要的條件,土壤、陽光、營養物質等不是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3.種子萌發過程:胚根先突破種皮向下生長形成主根,然後胚芽突破種皮向上生長,形成莖和葉,胚軸發育形成莖和根連接的中間部分。4.種子萌發過程中質量變化:先增重再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