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梳理:
1、種子萌發的條件:
(1)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 )和( )。
(2)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 )完整且是活的、度過( )。
如:某生物學習小組想探究種子萌發所需要的外界條件,於是選用一定數量同一品種的、具有萌發能力的小麥種子,用四個培養皿做了探究實驗,其條件、結果如下表:
(3)實驗組和對照組:本實驗中,共有( )組對照實驗,對照組是( )號,其餘3組都是實驗組。1號和2號對比,變量是( ),說明種子萌發需要一定的( );3號和2號對比,變量是( ),說明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 );4號和2號對比,變量是( ),說明種子萌發需要充足的( )。(注意:把種子浸沒在水中,探究的是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是( )。)
(4)在本實驗中,要判斷哪幾號瓶能形成一組對照實驗,必須考慮兩個條件,一是變量必須( ),二是( )組必須滿足種子萌發的全部環境條件。
(5)實驗中各組放置10粒而不是1粒的原因( )。
2、種子萌發的過程:
當一粒種子萌發時,首先要吸收( )。同時( )或( )中的營養物質逐漸轉運給胚根、( )、胚軸。隨後,胚根發育,突破( ),發育成根;胚軸伸長,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位;胚芽發育成( )和( )。
3、測定種子的發芽率:
(1)不能對檢測對象逐一檢測時,可以從檢測對象總體中抽取少量個體作為( ),對樣本進行檢測的結果能夠反映總體的情況,這種方法叫做( )。
(2)種子發芽率的計算公式:( )。
(3)種子萌發過程中乾重和鮮重的變化:種子萌發時,首先要吸收( ),鮮重開始迅速增加,但乾重變化不大;然後呼吸作用旺盛,有機物大量被消耗,又沒有進行光合作用,所以乾重顯著減少,但鮮重仍然是( )的;最後當能進行光合作用的時候,乾重才開始增加。
靈活運用:
1、如圖是大豆種子在萌發成幼苗的過程中,根據其幼苗細胞乾重和鮮重的變化而繪製的兩條曲線(甲和乙),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表示其幼苗細胞乾重變化的曲線是乙
B曲線甲中a→b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種子萌發吸收了大量的水分
C曲線乙中a→c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種子萌發過程中,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機物
D曲線乙中c點後曲線上升的原因是種子萌發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使幼苗細胞鮮重增加
2、早春播種,常用「地膜覆蓋」的方法促進早出苗,其主要目的是( )。
A種子萌發需要避光 B增加二氧化碳以抑制呼吸作用
C保溼、保溫有利於種子萌發 D防止鳥類取食種子
3、陽陽探究種子萌發是否需要光照,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放入一粒小麥種子(具有休眠的特性),適宜溫度下放在暗處,結果不能萌發。對實驗的下列分析與評價不合理的是( )。
A實驗缺乏對照,不具說服力 B種子太少,偶然誤差增大
C結果證明種子正處在休眠期 D水分、氧氣滿足種子萌發要求
4、秋季小麥播種後,接著下了一場大雨,結果小麥出苗很少,其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中養分流失 B土壤中空氣不充足 C土壤中水分不充足 D土壤的溫度過低
5、如圖表示大豆種子萌髮長成植株的過程,有關大豆種子及其萌發過程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大豆種子由種皮和胚組成 B萌發過程中利用的營養物質來自於胚乳
C萌發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和適宜的溫度
D大豆種子的營養物質主要貯存在子葉中
學習莫等待,等待花不再。請關注和分享,繼續提供知識梳理、試題分析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