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教育結碩果 傳媒工程譜新篇

2021-01-09 光明網

中國是人類印刷術的發源地,現代化過程中印刷文明的演進自然引人注目。在首都北京,有一所傳媒大學因以「培養印刷出版高等人才、傳承中華印刷文明」為崇高使命而備受國內外關注,那就是北京印刷學院。

北京印刷學院伴隨國家印刷出版事業現代化的步伐,經歷了不平凡的發展軌跡:1958年文化部文化學院設立印

刷系,開創了中國印刷高等教育之先河;1961年文化學院撤銷,而肩負培養印刷高等人才、傳承中華文明重擔的印刷系併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繼續成長、壯大;1978年國務院批准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印刷係為基礎改建為北京印刷學院,由國家新聞出版署主管,於是在北京南郊的沃土上,經年累月,通過外延擴張和內涵提升,演繹成一所培養印刷出版高級專門人才的本科院校;隨著本科教育體系的成熟和完善,辦學優勢和特色的不斷積累,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影響的不斷提升,1998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學院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開始研究生教育,學科建設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2000年全國高校管理體制調整,學院改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與北京市政府共建,以北京市管理為主。這使學院的辦學空間和配置教育資源的能力進一步增加,服務行業和首都社會經濟發展的領域進一步拓展;而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和2007年北京市黨建評估取得的優異成績,更是對學院階段性辦學歷史的圓滿總結,它標示著北京印刷學院已經發展成為以印刷、出版為特色,工科、文科、管理、藝術、經濟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傳媒類高等學府。

50年的發展歷程,充滿了艱辛而驕傲的動人故事和美妙創意,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教育成果,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和智慧,積澱了持續發展的特色和優勢,為進一步創新傳媒工程高等教育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傳承中華文明凝練辦學特色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印刷術的發明,加速了信息和知識的傳播,推動了人類文明和社會的發展,被世人稱之為「文明之母」。北京印刷學院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傳承中華印刷文明的光榮史。建院以來,廣大師生員工始終發揚艱苦奮鬥之精神,踐行求真務實之作風,立足北京,服務首都,貼近行業,面向全國,經過歷屆領導班子和幾代北印人的不懈奮鬥,形成了「以繼承和弘揚祖國印刷文明、立志振興和繁榮中國印刷出版業為已任,植根印刷文化,大力發展印刷出版教育,不斷探索並創新育人模式,堅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紮實,適應性強、素質高、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的鮮明辦學特色。這一辦學特色固化在辦學指導思想中,內化在廣大師生教育教學思想觀念裡,貫穿在人才培養方案與育人模式中,彰顯在人才培養質量上,得到印刷出版業和社會的普遍認同。

進入21世紀以來,學院根據首都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和發展潛力,在準確定位辦學類型、辦學層次、培養目標、學科專業、服務面向和發展目標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制定了「十一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配套的學科專業建設規劃、師資隊伍建設規劃與校園建設規劃,形成了完整的科學發展規劃體系。其中辦學層次定位是「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和對外合作教育,適度發展高職和成人教育」;服務面向定位是「立足北京,服務首都,貼近行業,面向全國」;發展目標定位是「經過5―10年努力,把學院辦成特色鮮明,規模適中,印刷、出版專業全國領先,工科、文科、管理、藝術、經濟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普通高等院校」。這既是學院從事印刷高等教育的立足點,也是新時代傳媒高等教育的出發點,更是全校師生員工今後一個時期的奮鬥方向和目標。

提升學科水平彰顯專業優勢

學院已形成了三個相互交叉、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學科群。這三個學科群分別是以印刷、包裝、信息、計算機、機械電子等為主體的媒體、信息、傳播類工科學科群;以出版、設計藝術、動漫、廣告、英語等為主體的媒體、傳播類文科學科群;以管理、經濟等為主體的經管法類學科群。前兩個是由特色專業發展而來的優勢學科和主幹學科,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積累,在學科群中處於領先地位,同時取得了國內印刷出版教育的優勢地位,對我國印刷出版學科及相關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起到了重要引領作用,促進了國家印刷出版高等教育的發展。第三個學科群正在成為學院拓展傳媒高等教育的學科增長點。支撐三個學科群的有3個市級重點學科、6個碩士授權學科、4個校級重點學科和11個正在建設的一級、二級學科。市級重點學科和碩士點授權學科均有市級重點實驗室、市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校級重點實驗室的支撐。學科研究方向明確,各學科所涵蓋的研究方向都是多年通過學術積累逐漸形成的,並通過研究生教育和服務行業得到了進一步凝練。學科研究方向體現傳媒類、應用型和行業性特點,既能反映學科方向設置的規範要求,又能與社會進步和行業發展保持同步,與國內外學術和科技發展以及相關組織相兼容,尤其是能夠鮮明地突出印刷、出版這一辦學特色。與此同時,學院還重視學科的規範建設,優化學科資源,科學合理布局學科基礎組織。學科基礎組織能與研究方向保持一致,能很好地支撐教學、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同時為包括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和學科骨幹在內的學科隊伍發揮才能、服務行業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學院把特色學科、特色專業看作是立院之本、發展之基和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以學科建設提升辦學層次,帶動了特色專業的建設與規模優勢的發揮。目前,學院有19個專業,其中有教育部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市級品牌專業3個,校級骨幹專業6個,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學院的印刷、出版、包裝等專業綜合教育實力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學院是教育部「印刷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單位、「包裝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單位、「印刷包裝高職高專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單位和新聞出版總署全國高校出版專業學科建設協作小組組長單位,對國內高校的印刷工程專業教育與建設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在國內印刷教育界和學術界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學院的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及學術骨幹在國內外一些印刷學術機構和專業組織中擔任重要職務,並承擔了多項國家有關印刷科技項目的重點科研課題,成為國內印刷領域中教育與學術研究的中堅力量。

實施人才戰略優化隊伍結構

教師水平是辦學水平的基礎和根據,大學的發展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大師、名師的產生和教師整體水平的穩步提升。學院歷屆黨委把「以人為本」理念下的師資隊伍建設作為學院發展中的第一要務來抓,廣聚聖賢,海納英才,不斷優化學院的師資結構。作為特色鮮明、行業特點突出的專業院校,我院聚集了在全國和行業內有影響的學科帶頭人和領軍人物,在印刷、出版傳媒教育教學和研究方面擁有獨特的人才優勢。進入新世紀後,學院大力推行和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採取了一系列適應傳媒類高等教育需要的人才引進、培養和管理辦法,從而在鞏固、提升傳統人才優勢的基礎上,不斷吸引高、精、尖的人才來擴大教師隊伍和研究團隊,保證了學院教師隊伍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絕對勝任教書育人的需要。目前,師資隊伍的職稱、年齡、學位、學緣結構更加優化,高學歷、高職稱、高素質、高水平成為我院教師隊伍的顯著特點。

學高為師,德高為範。為了在傳媒高等教育競爭中,引領潮流,佔領制高點,學院黨委審時度勢,推出打造傳媒教育大師、名師的「1131」工程,即遴選和造就10名左右在本學科領域國內學術界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學科帶頭人或行業權威專家;10個左右具有明顯創新潛力的學術團隊;指導、培養、支持30名左右學術基礎紮實、具有突出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優秀學科帶頭人後備人選;重點資助100名左右中青年骨幹教師。此項工程將持續激發、提升教師的教書育人水平,鞏固和延續學院的特色和優勢。

優化資源配置創新育人模式

市場制勝需要競爭魅力,高等人才只有具備專業培養的特色優勢和跨學科教育培養的互補優勢,才能脫穎而出。為此,需要不斷優化配置教育資源,完善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這是大學教育動態適應市場要求的基本邏輯。歷史與邏輯不謀而合,長期的實踐、探索和創新,學院完善、積澱、凝練成了「工科與文科結合、藝術與科技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的「三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即注重工科與文科結合,大力推動學生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知識之間的滲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能力;突出藝術與科技結合,在工科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重視融入藝術教育,在藝術教育中,重視新科技的運用,使學生具有較強的數位技術處理和媒體藝術設計能力;強化理論與實踐結合,在專業培養方案中,設置佔四年總學時20%的實踐教學學時,科學制定實踐教學方案,將實踐教學與第二課堂有機結合,建立結構合理和內容豐富的課內外實踐教學體系,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這個模式的比較優勢在於:(1)突出和強化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人文和科學素質、業務素質、身心素質培養,強調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2)能夠處理好德育與智育、基礎與專業、理論與實踐、學習與健康、知識與能力等關係,促進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3)強調學科基礎平臺建設和課程體系結構優化,有利於拓寬專業口徑,精練教學內容,凝練專業核心課程群,靈活設置選修課程群,對開拓學生專業適應面,夯實學生專業基礎,增強和優化學生通識教育的知識結構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4)重視實踐教學環節,精心構建面對傳媒類行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和具體方案,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通過學科滲透與專業互補,學院已經為社會培養了3萬多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紮實、適應性強,素質高,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集聚科研實力濃厚學術氛圍

學院重視科學研究,通過一系列科研管理辦法和激勵措施集聚科研實力,提高科研促進教學和服務行業的綜合能力,在縱向、橫向課題的研究、高質量專著、教材和論文的發表等方面取得了許多在學術界和行業內有影響的標誌性成果。「十五」期間,學院教師主持和承擔國家級項目5項,省部級項目30多項,北京市級項目120項;共發表論文近2000篇,其中核心刊物發表論文近500篇;出版著作、教材近120部,藝術作品500多件,專利及轉讓5項;科研項目經費合計近3000萬元。與此同時,學院還鼓勵教師將最新科學知識和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學中,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鼓勵全體教師以研究帶動教學,以教學促進科研,以科研水平的進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近三年來,全校教師有200多人次主持或參加了各級各類教改研究,發表教學研究論文累計200多篇;獲得各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70餘項;72人獲得校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出版教材近40部,其中包括國家級教材和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0多部。

學院還設立專項資金,定期舉辦校園科技文化節和開展學生科研立項活動。「大學生科研立項」納入學院科研管理序列,每年資助相當數量的學生開展專題研究,激勵學生以科研促進學習和學業進步。該計劃的實施,不僅激發了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興趣,形成了濃厚的科技文化氛圍,而且也刺激和助長了教師科研水平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科研實力的增強推動了學院對外學術交流和面向世界開放辦學的步伐。學院與全球、世界大國印刷、出版界同行和印刷媒體類院校專家學者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實質性合作不斷加強。近年來,學院黨委更加重視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趨向,對外交流、合作辦學的廣度和深度得以大幅度的拓展。現在對外交流已經從簡單的學術交流、學術會議、參觀訪問等發展到微觀層次的合作培養教師和學生,互派留學生等。

重視校企合作強化服務社會

加強校、企、地交流合作,開展產、學、研結合,面向市場培育人才是學院增強辦學實力和社會影響力的重要特色。

學院每年舉辦一屆校、企、地合作周活動。藉此平臺,加強了與行業主管部門、企業和地區的合作與共建,目前有22家國內外著名印刷企業為學院學生提供26項獎助學金。合作辦學產生了雙贏效應。第一,推動了高校與企業的信息交流與資源共享。高校充分了解企業、社會、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走向與定位,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企業方面則利用校企合作活動周,了解所需的人才隊伍狀況,探索怎樣使潛在的人才資源最大限度地轉化為適應企業發展要求的現實人力資源。通過這一活動,使高校和企業成為密切聯繫、相互影響、共同提高的開放式系統,學校由此提升了人才培養的質量,企業由此提高了人才使用的效率。第二,構建了高校與企業產、學、研相結合的新機制。高校和企業相互了解行業發展新動向和科研發展新動態,及時調整發展重點和措施,有利於企業提高生產效率,有利於學校提升教學科研水平。第三,探索出了高校和企業共同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活動周可以促使學生將個人與社會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業與職業相結合,全面發展,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有利於構建和諧校園和和諧企業,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學院因而吸引了更多的相關企業和地方政府積極參與到我們的校企地合作聯盟中來,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實踐證明這一舉措有效地擴大了學院的社會聲譽和學生的就業能力,增強了以科技優勢服務社會的力度。現在合作層次繼續向縱深延展。

實施傳媒工程教育再譜持續發展新篇

當前,數字媒體技術的高度發展,正在引領人類進入一個新的經濟時代――創意經濟時代,文化創意產業的勃勃生機呼喚著創意人才的培育和成長。學院與時俱進,帶領廣大教職工,研究行業和市場的人才需要和發展趨勢,抓住社會經濟發展提供的新機遇,提升、提高、擴大傳媒新理念。不是僅僅局限於培養印刷、出版、設計藝術等技能型、管理型人才,而是培養以印刷為基礎的印刷傳媒、以出版為基礎的出版傳媒、以設計智能為支撐的藝術傳媒等傳媒新時代所需要的傳媒創意人才和創意管理人才。為此,學院圍繞傳媒教育,在現有學科專業基礎上,積極開拓傳媒教育新學科、新專業,催發學院將傳統的學科優勢在完善中進一步轉化為傳媒工程教育的新優勢。

為了適應新時代傳媒高等教育的需要,學院深入總結辦學基本經驗,凝練核心理念,形成了秉承傳統和與時俱進的教育思想觀念:(1)服務觀。充分發揮學院學科專業優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為首都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努力把學院建成印刷、出版等傳媒領域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2)質量觀。牢固樹立人才培養質量是學院生命線的觀念,學院黨政一把手為教學質量第一責任人,始終把質量工程作為學院內涵建設的關鍵,增強全員質量意識,建立科學質量標準,健全質量體系,完善質量保障機制。(3)教學觀。樹立教學工作在學院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緊緊圍繞教學這個中心做好各項工作,形成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整體合力。(4)特色觀。率先在具有特色的優勢學科和學術領域構建一支國內知名、行業一流的師資隊伍,堅持走「特色興院」之路。(5)發展觀。堅持科學發展觀,穩固辦學規模,優化教育結構,提高辦學效益,走內涵建設與外延發展協調、集約化辦學、特色化發展的道路。以本科教學為主體,實現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高職和成人教育協調發展。積極利用社會資源,推動學院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和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為適應現代印刷出版業和首都文化產業發展,學院正在實施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六大工程」:即實施學科專業建設工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施隊伍建設工程,落實人才強校方略;實施科技創新工程,加強學術研究實力;實施管理創新工程,切實增強辦學活力;實施黨建德育工程,營造良好育人氛圍;實施環境建設工程,構建和諧文明校園。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和「以人為本,以德為先,以實為要,民主辦學」的辦學理念,注重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內涵建設與外延建設相結合,形成既具有優良的校風學風、濃厚的學術氛圍,又充滿生機活力、具有深厚人文底蘊的特色校園。

今天,人類印刷術經過「告別鉛與火,走過光和電,進入0和1」的重大歷史變遷,已經邁進了數字新媒體時代。依託印刷技術的數位化革命,沐浴科學發展的春風,順應創意時代的浪潮,學院又將進入一個又好又快、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嶄新階段。今年,北京印刷學院迎來了辦學五十年華誕。在黨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在印刷教育豐碩成果基礎上,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提高辦學層次和人才培養質量,發展傳媒工程高等教育,北京印刷學院必將迎來更加璀璨的明天。

相關焦點

  • 奮楫揚帆行致遠 「五智融合」譜新篇丨南通中院召開智慧法院建設...
    奮楫揚帆行致遠 「五智融合」譜新篇丨南通中院召開智慧法院建設調研座談會 2021-01-06 1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技教育屢結碩果,創新之花開滿校園
    近年來,圍繞「突出科普,注重創新,強化實踐」的工作重點,瀏陽依託科技教育平臺,以科技活動為載體,著力抓好「四基」,深入推進科技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讓創新之花開滿校園。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周紅珍以科技節為平臺培養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這艘潛水艇為什麼有兩個駕駛艙?
  • 倍道兼程五十載 奮楫揚帆譜新篇
    50年來,692廠始終以實現航天產品點火、分離、拋射、起旋、展開等關鍵功能為己任,不棄不離,代代相傳,專注地從事著航天火工品的研製生產,並逐步確立了行業領軍地位,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鬥導航工程等國家重大航天任務實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成為航天強國和國防建設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力量。
  • 百期為基今又躍,繼往開來譜新篇
    百期為基今又躍,繼往開來譜新篇——清華大學博士生學術論壇200期紀念  引言  清華大學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提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奮鬥目標,而如何提高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培養質量,是清華大學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重要課題
  • 披荊斬棘鑄輝煌 開拓創新譜新篇——中國煤炭地質總局航測遙感局...
    1965年煤航前身「賀蘭山煤田地質分公司145廠」正式成立,主要從事航測內外業和製圖、印刷等。改革開放後,煤航遙感地質隊、計算機中心先後成立,煤航的產品數量和質量都上了一個新臺階。「要看什麼是航測,不要到國外去,只要到煤航就可以了。」中國航測奠基人王之卓院士如是說。
  • 山東傳媒立體教育創意園一期工程(濟南新知外國語學校項目)室外...
    山東傳媒立體教育創意園一期工程(濟南新知外國語學校項目)室外配套工程電纜採購項目招標公告 1.採購條件 本招標項目山東傳媒立體教育創意園一期工程(濟南新知外國語學校項目)室外配套工程電纜採購項目現已批准招標,招標人為濟南城建集團有限公司,已具備招標條件,現對該項目以公開招標方式組織招標。 2.
  • 沁陽市第二小學—立德樹人啟心智 習慣養成結碩果
    為貫徹落實開學工作會議精神,沁陽市第二小學深入調研後把「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確定為學校實驗田項目,積極構建「四抓一引領」模式(即:抓普通話,營造文明氛圍;抓拒絕零食,倡導健康生活;抓預備「1333」規程,提振精氣神;抓物品擺放,落實精細化;以點帶面,引領學生規範言行),全面規範學生行為習慣,確保學生養成教育落實落地
  • 惠州好的族譜印刷在哪裡_越順印刷
    惠州好的族譜印刷在哪裡,越順印刷,  公司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才;為提高員工的技術水平,企業每年都會組織員工進行培訓。惠州好的族譜印刷在哪裡, 日前,由我院負責設計排版印刷的《方氏家乘》正式交付客戶,該譜採用宣紙印刷,紙張輕柔、便於長期保存。
  • 尊山重水留鄉愁 特色小鎮譜新篇
    近年來,楊岐鄉(墾殖場)在上慄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圍繞鄉(場)「12344」發展思路,以「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姿態和捨我其誰的擔當,搶抓機遇重實幹,銳意進取謀新篇,成為小城鎮建設進程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轉型 初秋時節,走進楊岐禪宗文化創意產業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美麗鄉村保護村。
  • 開發抗疫納米纖維新產品 助力抗疫科技攻堅譜新篇
    助力抗疫科技攻堅譜新篇。可以預見,在未來幾年內,隨著國家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新材料產業市場潛力逐步釋放,新材料產業有望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屆時,以長春高琦、江西先材、內蒙古復材院為原料與研發支撐,以新成立的長春琦材聚醯亞胺防護科技有限公司,將把新型材料作為基礎科研開發,更多的把新材料應用到特種領域、工業領域以及個人普通防護領域的新產品中,把科技成果更加廣泛的服務於社會。
  • 科學網—北京離子探針中心儀器共享結碩果
  • 延邊州:軍民攜手奔小康 「同心」築夢結碩果
    延邊州:軍民攜手奔小康 「同心」築夢結碩果 編輯:王佳堯    來源:延邊新聞網    2020-01-20
  • 校企合作結碩果 無錫一高校就業實習闢新徑
    原標題:校企合作結碩果 無錫一高校就業實習闢新徑   中新江蘇網無錫11月5日電 (孫權)5日獲悉,無錫特朗思大宇宙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電子商務專業校內實訓基地日前落戶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據悉,該院經濟貿易管理系一直追求校企合作,現有共建單位二十餘家,畢業生就業率達100%,籤約率86%。
  • [公告]長江傳媒:年報
    長江文藝社 指 長江文藝出版社有限公司 湖北美術社 指 湖北美術出版社有限公司 崇文書局 指 崇文書局有限公司 湖北科技社 指 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 九通社 指 湖北九通電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大家報刊社 指 湖北大家報刊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教育報刊社 指 湖北教育報刊傳媒有限公司 長江物資 指 湖北長江出版印刷物資有限公司 天一國際 指 湖北天一國際文化有限公司 長瑞星潤 指 長瑞星潤投資有限公司
  • 北京新材料科技產業基地:「石墨烯種子園」初結碩果
    同時,正式投入使用了石墨烯種子園展示中心,以石墨烯種子園為載體的國家級石墨烯製造業創新中心也通過首次院士論證會,石墨烯產業初結碩果、日益壯大、後勁強勁。此外,2020年,北京新材料科技產業基地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全力促進復工達產,實現產值24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4億元,同比增長312%,八億時空、環宇京輝等重點產業逆勢增長。
  • 打通生物醫藥轉化「最後一公裡」,北京經開區這場大賽結碩果
    打通生物醫藥轉化「最後一公裡」,北京經開區這場大賽結碩果 2021-01-10 20: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石墨烯種子園」初結碩果 北京新材料科技產業基地提質
    同時,正式投入使用了石墨烯種子園展示中心,以石墨烯種子園為載體的國家級石墨烯製造業創新中心也通過首次院士論證會,石墨烯產業初結碩果、日益壯大、後勁強勁。此外,2020年,北京新材料科技產業基地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全力促進復工達產,實現產值24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4億元,同比增長312%,八億時空、環宇京輝等重點產業逆勢增長。
  • 平江四中:三個市級課題通過市教科院專家鑑定結題
    三年接力跑,教研結碩果。1月12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可榮、教育研究室主任嚴雪梅、教研員李昕凝以及縣教研室李夢兵教研員一行來到平江四中,通過查驗資料、現場提問、論文指導等方式,對該校2017-2020年度所申報的高中地理、生物、心理市級課題進行集中結題鑑定。
  • 律動金秋強體魄,團結奮進譜新篇丨江門公用水務舉辦第三十屆職工...
    ▲公司黨委負責人、總經理杜嶇柏致開幕詞  本屆運動會以「律動金秋強體魄,團結奮進譜新篇」為主題,項目集個人競技性與團隊合作趣味性於一體,包括男女短跑、男女混合接力賽、男女跳遠等傳統田徑類項目及眾星捧月、奮勇向前
  • 上海交大培育圓葉葡萄品種滬上結碩果[圖]
    美味可口的圓葉葡萄品種在滬上結碩果了!就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農業與生物學院大樓對面的籬笆後面的神秘葡萄園!    原來葡萄還分為真葡萄和圓葉葡萄兩大類。真葡萄包括歐亞葡萄種、北美葡萄種群和原產我國的東亞葡萄種群。圓葉葡萄則起源於美國東南部,近三四十年在美國南部得到商業化種植推廣,也是世界公認的抗病性最強的葡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