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科技創新教育 打造特色教育新名片

2020-12-05 教育信息速報

近年來,漢中市陝飛二小高度重視科技教育工作,依託信息化媒介,藉助比鄰航空工業陝西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這一優勢,組建機器人社團和航模社團,紮實開始社團活動,積極參加各類比賽,科技創新教育已成為了學校辦學的一張靚麗名片。

一是開拓創新,豐富載體為學生搭建成長舞臺學校組建了包含航模設計製作、航模模擬飛行、無人機飛行編隊三個興趣小組的航模社團,專門建有科技製作室、航模模擬飛行訓練室,航模設計製作室等,裝配了訓練器材和設備,訂購航模雜誌10餘種。在航模社團活動中,多形式、多渠道地開展科普活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每個社團學生的個人潛能得到和諧、自由發展。

組織學生參觀陝飛集團公司

凝心聚力,攜手共建科技教育聯盟為使航模社團學生能得到專業化、系統化的指導和訓練,學校和陝飛公司相關分廠、城固柳林機場、空軍某航測團等單位結為聯誼單位,聘請了多名陝飛公司飛機設計師、航模隊員等擔任校外科技輔導員,組織學生觀摩飛機、觀看航模表演、聽航模科普講座、指導學生製作航模作品、組織參加比賽和展示活動等,取得良好效果。

放飛夢想,多渠道積極參加科技活動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中省市科技競賽,讓優秀學生在競賽中脫穎而出享受科技創新的樂趣。2016年以來,航模社團連續多年參加全國青少年模擬飛行大賽、全國青少年無人機大賽、陝西省中小學生航空創新設計挑戰賽等競賽活動,屢獲佳績,共獲獎89人次,其中全國一等獎5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1項,省級一等獎 27項、二等獎 19項、三等獎12項,市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2項。學校被中國航空學會授予「全國航空特色學校」、「全國青少年模擬飛行科學素質等級考試考試中心」。

學校航模隊參加陝西省航模競技比賽

激發興趣,感受校園科技節的創客魅力學校每年舉辦一次校園科技節。通過科普板報、科普影視展播、科普調查、無人機飛行表演、虹彎飛行器飛行表演、模擬飛行演示和航模作品展示、科技幻想繪畫、攝影作品、科技小製作、科技小發明等,同學們盡情施展科學才華,體驗科技、參與科技,愛科學、學科學、講科學、用科學,培養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了科技創新意識。(文/圖 黃勳娟)

【來源:陝飛二小訪問量:4】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青島中小學要開設藍色海洋教育課程 打造教育特色學校
    25日,市教育局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見》,提出要開齊開足開好科學課程,普通高中全面開設科技教育選修課。到2020年,全市力爭開發1-2門地方科技教育教材,95%以上的中小學校開設藍色海洋教育課程,建成50所高水平海洋教育特色學校,打造200個精品科技教育社團。
  • 打造特色海洋教育生態圈!2022年,青島「涉海」高校將超過10所
    「青島的海洋教育擁有良好的基礎和傳統,我們要進一步創新海洋人才培養機制,搭建海洋教育科技創新平臺,打造具有較強吸引力、競爭力、影響力的海洋教育改革創新示範區、海洋特色人才培養高地和國際海洋科教中心城市,為全市『海洋攻勢』提供更加堅實的智力支撐,為海洋強國建設的基礎性工程貢獻青島方案。」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局長、黨組書記劉鵬照說。
  • 提升質量內涵,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打造特色研究生教育之路
    、服務國家需求為核、提升質量內涵為主線的研究生教育之路,著力構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努力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創新型人才。堅持紅色為魂,「教」與「育」同頻共振打造「思政課程+人工智慧」「信息強國+課程思政」的特色育人體系,將紅色基因融入研究生培養全過程,強化研究生課程思政的引領示範作用
  • 教育視點:市南區打造「海洋教育」特色六大路徑
    市南區以承擔市級「藍色海洋教育」改革試點項目為契機,近年來累積投入近1200餘萬元用於區域海洋教育發展,構建起以「多層次、聯動化、立體式」海洋教育管理體制為保障,以「藍色夢想」海洋文化特色育人模式為核心,以區域特色化和學校多元化相融合的海洋教育評價機制為導向的海洋教育特色發展體系。
  • 打造科技產業新名片 安捷倫大學(青島)培訓中心成立
    該中心由安捷倫科技公司和青島市科學器材公司創新模式共建共營,將整合國內外資源優勢培養科學儀器高端技能人才,同時拓展高等教育階段生源技能培訓領域。科學儀器在科研工作中意義重大,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科研成果的產量。隨著進口科研儀器設備數量的增加,高校、科研機構、第三方檢測機構、藥企、新型研發機構等對於操作科學儀器設備人員的需求迅猛增長。
  • 山東省中小學海洋教育觀摩團點讚西海岸新區特色海洋教育
    、多渠道挖掘海洋特色教育資源、創新引領開展特色海洋教育活動表示讚賞。近年來,西海岸新區緊密結合「海洋戰略」主題,以培養中小學生海洋意識、海洋觀念、海洋知識為重點,探索創新人才培養和素質教育新模式,將藍色海洋教育打造成為區域教育特色品牌。
  • 藍色教育進校園 探索李滄特色的「五個一」海洋教育模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尚青龍 李滄區教育和體育局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發展,推進藍色海洋教育進校園工作,積極探索出具有李滄特色的「五個一」海洋教育模式,提高學生對海洋的認知水平,激發學生熱愛海洋、保護海洋、探索海洋奧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培養新型海洋人才奠定基礎。
  • 李滄教育,比您聽說的更精彩 : 海洋教育篇
    一條主線:推動課程建設 落實課程實施  李滄教育重視將海洋教育納入學生培養全過程,在1-8年級全面開展《藍色的家園 海洋教育篇》地方課程,實施海洋主題內容與學科滲透相結合;同時,鼓勵各學校積極探索開發海洋教育新課程,有效提升了海洋教育實施水平。
  • 構建科學教育新體系 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
    論壇以「科學教育與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為主題,從科學教育的理論與方法、應用與實踐以及新工科建設出發,交流科學教育研究成果,分享國際科學教育優秀案例,面向創新人才培養的重大需求,促進我國科學教育研究水平的提升,推動科學教育發展。
  • 常德郡德學校: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打造特色品牌學校
    常德郡德學校從長郡校訓「樸實沉毅」逐漸孕育出具有郡德特色的「活力教育」,除開齊國家新課程標準要求的課程外,還開設了50多門拓展課程供學生自主選擇。讓「愛生活、善求知、憂天下、有作為」的育人目標在常德落地生根。學校本著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基的理念,積極完善文化體系,為學校的內涵發展提供豐腴的土壤。
  • 厚植海洋教育 人工智慧教育的「青島優勢」
    全面打造海洋教育示範城特色市。2019年,青島市出臺《關於加快建設海洋教育示範城特色市的實施方案》,提出打造具有較強吸引力、競爭力、影響力的海洋教育改革創新示範區、海洋特色人才培養高地和國際海洋科教中心城市。山東省教育廳也明確了相關支持政策,將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給予青島政策支持。
  • 南方科技大學召開美育新趨勢和新路徑教育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由南科大藝術中心主辦,來自全國30餘所高校或機構的100餘名藝術及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南科大,探討世界一流大學美育建設的新趨勢和新路徑,共論「如何發展大學的美育教育」。南方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下簡稱「人文學院」)講席教授李鳳亮,人文學院院長、講席教授陳躍紅等出席了研討會。
  • 打造小學裡的「高端」海洋教育 助力青島「海洋攻勢」
    ;與海洋所、海大海洋與大氣學院等合作共建,為孩子們引入「高端海洋資源」;結合疫情防控開展主題學習,從小樹立孩子的海洋保護意識……十九年來,青島同安路小學始終在海洋特色教育的道路上不懈探索,精心打造了獨具特色的海洋教育名片。
  • 積極打造辦學特色 譜寫職業教育序章——聚焦江蘇省高郵中等專業...
    原標題:積極打造辦學特色 譜寫職業教育序章——聚焦江蘇省高郵中等專業學校的特色育人之路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普及程度逐年提高,職業教育為越來越多的學子搭建起通向成人、成才、成功的通道,國家也從頂層設計層面出臺諸多政策措施,支持各級、各類職業教育逐步完善壯大,積極推進其發展。但如何立足根本,因人而異、因時制宜地將職業教育辦出特色、辦出水平,需要各大職業院校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不斷突破創新,與時俱進。
  • 2019「地質+」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聯盟年會暨第二屆「地質+...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書記黃曉玫在致辭中說,自聯盟成立一年來,「地質+」創新創業教育的「新理念」「新實踐」「新模式」不斷成熟,聯盟規模不斷壯大,成員單位從39家增加到52家,參賽團隊較去年增加了近50%。她強調,進一步做好「地質+」創新創業教育,要突出「時代」,以科技創新引領行業轉型。
  • 青島同安路小學:打造小學裡的「高端」海洋教育 助力青島「海洋...
    半島記者 孫雅琴承辦市級海洋教育發展論壇,作為典型交流經驗,助力青島「海洋攻勢」;與海洋所、海大海洋與大氣學院等合作共建,為孩子們引入「高端海洋資源」;結合疫情防控開展主題學習,從小樹立孩子的海洋保護意識……十九年來,青島同安路小學始終在海洋特色教育的道路上不懈探索,精心打造了獨具特色的海洋教育名片。
  • 青島再添六大教育集團 突出海洋航天科技特色,聚焦勞動教育、特殊...
    青島一中教育集團總校長王先軍介紹,一中教育集團將充分發揮一中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在初高中課程貫通式培養和綜合高中建設方面做出新的探索,通過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打造具有航天科技特色的教育集團,從而帶動全市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 六位教育家解讀《教育部關於加強新時代教育科學研究工作的意見》
    《意見》提出,按照國家教育現代化總體部署,構建更加健全的中國特色教育科學研究體系,力爭用5年左右的時間,重點打造一批新型教育智庫和高水平教育教學研究機構,建設一支高素質創新型科研隊伍,催生一批優秀教育科學研究成果。
  • 科普教育、科學教育和科技教育有哪些不同?
    這種時代的轉變是人類的升華,更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世界科技發展模式正因這種趨勢而經歷著變革。 我們會在媒體報導看到: 「某校量身打造,為每個學生配上了電子身份牌,學生跨入校園的那一刻將被自動識別,學生進入閱覽室,操場科學室,電子身份牌也將會記錄下他們的經歷,家長們通過終端登陸就能實時了解孩子在校生活軌跡。」
  • 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許多場合對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發表了系列重要講話,其內容主要涵蓋立德樹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教育合力構建、加強黨的領導等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