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再添六大教育集團!突出海洋航天科技特色,聚焦勞動教育、特殊教育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雅琴
11月4日下午,青島一中教育集團、青島十九中教育集團、青島三十九中(海大附中)海洋教育集團、青島六十八中(青島科技大學附屬中學)教育集團、青島市綜合實踐教育集團、青島市晨星教育集團揭牌成立。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孫立傑參加揭牌儀式。目前青島局屬教育集團的總數已達11個,全市教育集團共成立了65個。
四大優質普高成立教育集團,主打航天海洋科技等特色
揭牌儀式上,青島一中與市南區教體局、青島商務學校籤署合作辦學協議,將由青島一中作為核心校,牽手市南區琴島學校、青島商務學校共同組建青島一中教育集團。青島一中教育集團總校長王先軍介紹,一中教育集團將充分發揮一中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在初高中課程貫通式培養和綜合高中建設方面做出新的探索,通過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打造具有航天科技特色的教育集團,從而帶動全市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青島十九中分別與即墨區教體局、青島烹飪職業學校籤訂合作辦學協議。青島十九中教育集團總校長薛風樓介紹,青島十九中教育集團包括青島十九中、青島烹飪職業學校,以及即墨區溫泉中學、即墨區鰲山衛中學。作為中心校,青島十九中將與青島烹飪學校實施課程融合、學分互認,創新教育模式,探索集團內學籍互轉的具體辦法,打破普職壁壘。同時,幫助溫泉中學、鰲山衛中學建立特色學校文化,每年選派中層以上幹部和骨幹教師協助兩所學校進行管理及教育教學指導。
青島三十九中(海大附中)與城陽區教體局籤約,青島三十九中(海大附中)海洋教育集團由青島三十九中作為核心校,三十九中市北分校、三十九中城陽附屬學校作為首批成員校。青島三十九中教育集團總校長白剛勳介紹,集團將以本校校區、緊密型分校和鬆散型成員校的方式,組建涵蓋義務教育與高中教育學段的若干所中小學校的教育集團,將深入推進以海洋特色教育和項目式教學為基本內容的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探索小學、初中、高中一體化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青島六十八中學(青島科技大學附屬中學)則與嶗山區教體局、青島財經學校籤約,教育集團內包括青島六十八中、青島財經學校,以及嶗山四中、嶗山十中、嶗山十一中。青島六十八中教育集團總校長翟召東介紹,集團將以青島科技大學為依託,突出科技創新發展特色,與青島財經學校以普職融通為主要合作內容,嘗試打破校際壁壘,實現聯合育人;並向嶗山區三所初中學校開放教育資源,建立初高中相銜接的校本課程體系,以及對特殊稟賦人才制定一生一策培養計劃等。
教育集團聚焦勞動教育、特殊教育,屬全國首創
此外,青島針對學生勞動教育專門成立青島市綜合實踐教育集團。該教育集團以青島市綜合實踐教育中心為主體,布局六大類勞動實踐基地群。首批掛牌的集團分基地分別為:青島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世園基地)、青島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理工大學基地)、平度市中小學生實踐活動中心(平度基地)、市南區超銀科技培訓學校(市南基地)、嶗山區二月二中小學學農實踐基地(嶗山基地)、中國科學院大學航空產業研究中心(高新基地)。同時,該教育集團發揮青島職業學校、未成年人社會課堂等教育資源優勢,打造全市多點的職業體驗「實踐飛地」。
「綜合實踐教育集團有別於已成立的優質高中、初中教育集團,將以勞動教育為切入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中小學生。」青島市綜合實踐教育集團總校長聶麥花告訴記者,這是全國首個綜合實踐教育集團,教育集團將負責統籌協調和指導全市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工作,建設校外勞動實踐教育「飛地」,實現共享共建、互惠互利、共創共贏,推動青島市中小學勞動教育的開展、師資隊伍的建設、課程的研發等。
此次教育集團的成立首次聚焦特殊教育群體。記者採訪了解到,青島市晨星教育集團是全國首家以孤獨症為教育對象的教育集團。該集團由青島市晨星實驗學校擔任核心校,成員校包括城陽區特殊教育中心、西海岸新區特殊教育中心、膠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和青島祥泰學校(民辦公助)等四所學校,將以聚合型集團化辦學的方式,在孤獨症師資聯合培養、教育教研、課題研究、課程資源集成與共享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從而推動孤獨症教育康復城鄉一體化發展,全面提升青島市孤獨症教育品質。青島市晨星教育集團總校長鄭芳介紹,晨星教育集團將逐步打造「隊伍專業」「康復精準」的特色教育集團,造福區域內的每一名孤獨症少年兒童,積極探索特殊教育集團化辦學的「青島經驗」「青島模式」。
集團化辦學全市布局,已成立65個教育集團
青島從去年開始全力推進教育集團化辦學,目的是推動優質資源增量發展。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局長、黨組書記劉鵬照介紹,目前全市共成立了65個教育集團,其中包括11個局屬學校教育集團,涵蓋36所成員校;3個義務教育段實驗學校教育集團,涵蓋34所成員校。此外,各區市還成立了51個教育集團,涵蓋成員校116所。此前成立的青島二中、青島五十八中、青島實驗高中、青島實驗初中、青島九中五個局屬學校教育集團,已經帶動了15個成員校的發展。
在集團化辦學的這盤「大棋」上,局屬學校、區屬學校的壁壘和界線正在逐漸打破,各區市「各自為政」、互不相通、優質教育資源不能共享的局面正在逐步扭轉。放眼李滄,二中院士港分校、實驗初中李滄分校的建設,有望轉變城區基礎教育長期以來「南高北低」的格局。轉向嶗山,二中牽手海爾共建雲谷學校,五十八中與嶗山區共建九年一貫制學校,再加上此次三所初中納入六十八中教育集團,優質教育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不相匹配的「欠帳」將逐漸補起來。再看高新區,五十八中高新校區建成以後,將填補該區域內公辦普高的空白。城陽區與三十九中共建九年一貫制學校,將引入先進的海洋教育理念。轉向西海岸,二中西海岸分校、五十八中西海岸分校的建設,將讓這片土地上新增兩所品牌民校,居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選擇更加豐富。還有市北和即墨牽手實驗高中,將讓「新人文」的改革經驗惠及更多孩子,老校、弱校將迎來新的轉折和發展。
劉鵬照表示:「集團化辦學的布局和效益不是局部的、暫時的,而是整體的、長遠的,我們要統籌一盤棋,實現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今後義務教育段的優質教育資源會向李滄區、嶗山區更多地傾斜,爭取學校新建一所優質一所。」
集團呈現特色化,將攻克多個教育壁壘
「現在二中的育人理念已經融入到院士港分校小初高三個學段當中,在小學探索實施主題式教學+項目式學習。在初高中實施網際網路+教學與項目式學習,組建「學創社區」,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青島二中教育集團總校長孫先亮在分享經驗時介紹,二中院士港分校不再將小初高分學段管理,而是全面融合,實施一體化管理模式,使各學段的學生相互促進、融合發展。
上個周,伴隨著青島市小學實驗學校教育集團、青島市初中實驗學校教育集團、青島市九年制實驗學校教育集團三個義務教育學段教育集團的成立,則是為了打破了區域壁壘,改變了以往義務教育由各區市自行管理的模式,將由市、區兩級教育行政部門共同優化資源配置。如今,無論是校際壁壘、學段壁壘,還是普職壁壘、區域壁壘等,教育集團都在逐步攻克這些難題,讓優質教育資源不斷匯聚,再擴散開來。
同時,青島的集團化辦學也更加呈現特色化。無論是青島九中的「禮賢」文化和外語特色、青島實驗高中的「新人文」改革,還是青島三十九中的海洋特色和藝術特色、青島六十八中的科技創新特色……這些長期積澱的寶貴財富,將被共享到更多的學校、更廣的區域。此外,青島市教育局基教處處長項駿透露,目前青島十七中教育集團、青島六十七教育集團也正在籌備中,十七中教育集團將突出美育特色,六十七中教育集團將突出傳統文化和籃球特色。根據規劃,到2025年,青島將至少建立30個市級教育集團。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