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手植古紫藤
齊白石《紫藤立軸》
紫藤,是我國庭園蔭棚布置最有名的觀花藤本植物。它的花如紫蝶,枝如遊龍,柔中有剛,既浪漫又吉祥。自古以來,便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睞和大眾的喜愛。
最早的紫藤詩是李白的《紫藤樹》
「手種藤花大可圍,暮春小圃亦芳菲。黃鸝隱葉惟聞囀,紫蝶尋春不辨飛……」這是明代詩人王時騏的《藤花》詩。每逢仲春,便是紫藤花開時,詩人在自家院子裡種下的紫藤,已花開滿樹,一片鳥語花香。黃鸝隱藏在茂密的葉子裡歌唱,只聞其聲,不見鳥兒;紫蝶在紫藤花蔓間翻飛,讓人分不清翩翩起舞的是花還是蝶。每當春風吹過,滿架藤花更是春光眩目,春色染衣。那些長而柔軟的花蔓,使人不禁浮想聯翩,情意綿綿。
花如紫蝶、蔓如蛟龍、充滿浪漫色彩的紫藤,有著與生俱來的藝術魅力,自古以來,文人墨客皆愛以其為題材吟詩作畫。我國最早的紫藤詩,是李白的《紫藤樹》:「紫藤掛雲木,花蔓宜陽春。密葉隱歌鳥,香風留美人。」這首小詩,僅用寥寥20字,便將紫藤、花蔓、密葉、歌鳥、香風、美人等融為一體,非但詩中有畫,有天然去雕飾之美,且巧妙地以紫藤自喻,借紫藤掛在高聳入雲的大樹上,抒發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紫藤是攀緣植物,在自然界常攀於樹,在園林中常攀於架,附於亭。清陳淏《花鏡》曰:「紫藤,喜附喬木而茂,凡藤皮著樹,從心重重有皮。」喜附喬木生長,本是紫藤的自然習性。但對紫藤這一習性,正所謂見仁見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如唐代詩人岑參的《石上藤》詩曰:「石上生孤藤,弱蔓依石長。不逢高枝引,未得凌空上。何處堪託身,為君長萬丈。」詩人以石上孤藤自喻,從孤藤不逢高枝牽引,難以凌空直上的描寫中,抒發懷才不遇的苦悶。顯然,詩人對紫藤喜附喬木的習性並無厭惡或諷刺之意。而在白居易眼中,喜攀附喬木的紫藤「有似諛佞徒」,「又如妖婦人」,顏色雖好而為害有餘。同樣是寫紫藤喜攀高枝,清代的朱雘又有不同的看法,其《紫藤歌》寫道:「藤吾語汝慎厥附,此身要託青青松。不然文梓或香楓,莫隨樗櫟誇密蒙。」詩人告誡紫藤要「慎厥附」,意味深長。
紫藤象徵忠貞不渝的愛情
每逢花開時節,紫藤花便一串串美如纓珞,又如紫水晶連成的流蘇,美得讓人心醉。在詩人心目中,它就是絕世美女,與松柏是最好的伴侶。明代文學家王世貞有詩曰:「蒙茸一架自成林,窈窕繁葩灼暮陰。南國紅蕉將比貌,西陵松柏同結心。」紫藤開花後便一架成林,其灼灼之色猶如窈窕的美女,即使在傍晚時分的暗處也熠熠生輝。它的美,堪比南方的美人蕉,可同西陵的松柏永結同心。人們常說,紫藤象徵忠貞不渝的愛情,正是源於紫藤與松柏的連理相依,藤纏樹,樹纏藤,開出一串串豔麗無比的花朵。
「龍蛇奮起三冬蟄,纓絡紛垂百尺身」。紫藤既有陰柔之美,也有陽剛之氣。早在一千多年前,晉代稽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狀》便記載:「紫藤,葉細長,莖如竹根,極堅實。」它的枝蔓,虯曲蒼勁,宛若遊龍,藤體雖柔而藤性剛健。再加上其枝葉疏密有致,花開浪漫,故歷代畫家無不喜畫之。宋元時期,院體畫家多喜畫梅、蘭、竹、菊及牡丹、芍藥等名花異卉,對紫藤著墨不多。明以後,花鳥畫的取材已走出皇家園林的範圍,更加廣泛。許多畫家都喜歡在自家庭院中栽種紫藤,在紫藤棚架下乘涼賞花,把酒臨風,吟詩作畫。
明 邊文進《紫藤白鴿》
在蘇州博物館,有一棵古藤,枝幹粗大,盤根錯節,枝蔓糾結交互,宛如一條條遊龍,攀上棚頂,蔭覆數屋。暮春開花時,一串串紫色的蝶形花開滿架上,使整個院子都瀰漫著淡淡的清香。在紫藤架旁的牆上,鑲嵌著「蒙茸一架自成林」7個篆刻大字,紫藤旁邊的地面上立有石碑,上書「文衡山先生手植」。文衡山,就是明代大畫家文徵明。文徵明是「吳門畫派」的創始人之一,詩、文、畫無一不精,山水、人物、花鳥無一不工,只可惜文徵明的紫藤畫甚為罕見。明代流傳至今的紫藤畫,比較有名的是明代畫家邊文進的《紫藤白鴿圖》。邊文進,字景昭,是與呂紀齊名的花鳥畫大家。該圖左側繪一株紫藤,花葉繁茂,從中間向右下角伸出屈曲蒼勁的枝條,上面站立著兩隻白鴿,右上角有數隻白鴿向下飛翔,與站在樹枝上的白鴿互相呼應。題曰:「宣德三年五月值武英殿錦衣指揮邊景昭。」可見此畫繪於1428年,當時邊文進任職錦衣衛首領。武職官員能畫出如此高水平的花鳥畫,實在令人驚嘆。
紫藤深受文人墨客青睞
至清代,以紫藤為題材的作品層出不窮,精品甚多,風格各異。惲壽平、郎世寧、鄒一桂、李鱓等都有作品傳世。李鱓的《松石紫藤圖》,繪一枝高大挺拔的蒼松,枝幹虯曲,松針濃密,上有紫藤纏繞,串串簇簇,含蕊吐豔。松下湖石旁,各色牡丹競相盛開,爭奇鬥豔。作者自題曰:「泰山北鬥青松幹,富貴纏綿藤蔓花。不盡畫圖稱願意,四時春在吉人家。」顯然,這是一幅寓意吉祥的作品。松和石,均象徵長壽,牡丹代表富貴,紫藤有「紫綬」之意,「紫綬」即紫色絲帶,在古代是朝廷高官的服飾或印綬。鄒一桂的《芍藥紫藤》則充滿浪漫氣息,圖中芍藥仙姿綽約,紫藤花穗垂掛枝頭。上下呼應,筆法工整,設色雅致。左上角有詠芍藥、紫藤詩各二首。其中紫藤詩之一曰:「盤空纓絡結玲瓏,步障周圍十裡通。滿架綠雲長擁護,紫袍深院玉堂風。」其二曰:「交枝屈曲虯龍舞,接葉偏翻翠鳳翔。千片紫霞吹不散,露華濃處日初長。」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相得益彰。
清 鄒一桂 《芍藥紫藤》
清代畫家李方膺、汪士慎、萬壽祺等也喜畫紫藤,並有題畫詩傳世。李方膺的《題畫紫藤》突出紫藤不甘平凡、努力向上的精神風貌,其詩曰:「藤若長虹千丈來,青雲疊嶂紫雲堆。看他不肯鋪平地,要向山頭頂上開。」萬壽祺的《題畫》詩借朱藤(即紫藤)抒發思念之情,其詩曰:「朱藤花髮乳鶯飛,草滿前湖人未歸。莫向浦西西畔立,斷腸春色在斜輝。」近現代以來,畫家對紫藤的喜愛有增無減,作品更多,其中吳昌碩、齊白石等人的畫作水平之高,絲毫不亞於古人。
紫藤與凌霄、忍冬、葡萄合稱四大藤花。作為我國最有名的觀花藤本植物,自古以來,紫藤不僅深受文人墨客青睞,還以其用途多樣、寓意吉祥深受大眾喜愛。在人們心目中,紫藤代表喜慶吉祥,紫藤花開,象徵著紫氣東來。此外,紫藤的「藤」字與「騰」諧音,還有飛黃騰達之意。
文、圖/廣報全媒體記者鍾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