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應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先進潤滑與防護材料研發中心邀請,臺灣清華大學杜正恭教授和臺灣「科技部」貴重儀器中心蔡淑月女士到蘭州化物所進行學術交流,並分別做了題為「電子顯微鏡下的奇妙世界」和「材料科技與人類文明」的科學報告,題為「電子探針分析與應用」和「鉻鋁矽氮納米複合晶薄膜高溫抗磨損特性」的學術報告。
報告會現場
在科學報告會中,蔡淑月女士生動地介紹了藉助電子顯微鏡的高倍放大率,人們可以觀察到微觀世界中的奇妙世界;利用電子顯微鏡觀察所得,開發仿生科技方面的知識。杜正恭教授深入淺出地回顧了人類漫長歷史依材料類別與特性而衍化的文明軌跡,從歷史衍進、考古驗證、地質變遷與哲學思維的多層面考量,均可發現材料科技的發展與人類文明進化息息相關。
蔡淑月女士作報告
在學術報告會中,蔡淑月女士介紹了電子探針操作原理和鑑定分析方法,並探討了其在相關領域的應用,包括電子構裝焊點的微觀分析、相分析、薄膜分析以及在生命科學、集成電路、光纖通訊和光碟片結構的案例分析。杜正恭教授介紹了鉻鋁矽氮納米複合晶薄膜高溫抗磨損特性及矽含量對材料性能的影響。
杜正恭教授作報告
蔡淑月女士於2006年在明新科技大學獲碩士學位,隨後分別在安星製藥公司、臺灣工研院工材所、臺灣「科技部」貴儀中心等一直從事分析測試工作,尤其擅長電子顯微分析,包括設備應用、功能開發、測試技術、譜圖解析等,現為臺灣「科技部」貴重儀器中心一級技術員。
杜正恭教授1983年獲美國普渡大學博士學位,後一直任教於臺灣清華大學材料系,2012年榮升講座教授,曾獲得臺灣清華傑出教學獎兩次及「科學委員會」傑出研究獎三次,2011年接任臺灣材料學首席科學家,2014年獲選臺灣鍍膜科技協會理事長。主要從事材料的表面改性技術、開發多功能鍍膜、微電子構裝金屬化與焊點可靠度及鋰離子電池材料改良、電子顯微鏡分析與鑑定、新型生醫材料開發。1994年秋接任臺灣清華大學訓導長、學務長,承辦首次兩岸清華師生交流訪問,首開風氣之先。近年來,多次帶團參與兩岸多種學術交流研討會,並至多所大陸著名大學演講。十多年來,一直有大陸交換生在其實驗室工作,包括本科生、研究生與博士後研究員,對兩岸交流與了解頗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