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臺灣清華大學杜正恭教授和臺灣「科技部」貴重儀器中心蔡淑月女士訪問蘭州化物所

2021-02-15 中科院蘭州化物所

  7月19日,應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先進潤滑與防護材料研發中心邀請,臺灣清華大學杜正恭教授和臺灣「科技部」貴重儀器中心蔡淑月女士到蘭州化物所進行學術交流,並分別做了題為「電子顯微鏡下的奇妙世界」和「材料科技與人類文明」的科學報告,題為「電子探針分析與應用」和「鉻鋁矽氮納米複合晶薄膜高溫抗磨損特性」的學術報告。

 

報告會現場

  在科學報告會中,蔡淑月女士生動地介紹了藉助電子顯微鏡的高倍放大率,人們可以觀察到微觀世界中的奇妙世界;利用電子顯微鏡觀察所得,開發仿生科技方面的知識。杜正恭教授深入淺出地回顧了人類漫長歷史依材料類別與特性而衍化的文明軌跡,從歷史衍進、考古驗證、地質變遷與哲學思維的多層面考量,均可發現材料科技的發展與人類文明進化息息相關。

蔡淑月女士作報告 

   在學術報告會中,蔡淑月女士介紹了電子探針操作原理和鑑定分析方法,並探討了其在相關領域的應用,包括電子構裝焊點的微觀分析、相分析、薄膜分析以及在生命科學、集成電路、光纖通訊和光碟片結構的案例分析。杜正恭教授介紹了鉻鋁矽氮納米複合晶薄膜高溫抗磨損特性及矽含量對材料性能的影響。

杜正恭教授作報告

  蔡淑月女士於2006年在明新科技大學獲碩士學位,隨後分別在安星製藥公司、臺灣工研院工材所、臺灣「科技部」貴儀中心等一直從事分析測試工作,尤其擅長電子顯微分析,包括設備應用、功能開發、測試技術、譜圖解析等,現為臺灣「科技部」貴重儀器中心一級技術員。 

  杜正恭教授1983年獲美國普渡大學博士學位,後一直任教於臺灣清華大學材料系,2012年榮升講座教授,曾獲得臺灣清華傑出教學獎兩次及「科學委員會」傑出研究獎三次,2011年接任臺灣材料學首席科學家,2014年獲選臺灣鍍膜科技協會理事長。主要從事材料的表面改性技術、開發多功能鍍膜、微電子構裝金屬化與焊點可靠度及鋰離子電池材料改良、電子顯微鏡分析與鑑定、新型生醫材料開發。1994年秋接任臺灣清華大學訓導長、學務長,承辦首次兩岸清華師生交流訪問,首開風氣之先。近年來,多次帶團參與兩岸多種學術交流研討會,並至多所大陸著名大學演講。十多年來,一直有大陸交換生在其實驗室工作,包括本科生、研究生與博士後研究員,對兩岸交流與了解頗有貢獻。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王希勤率團訪問臺灣三所高校 進一步加深清華與臺灣高校...
    10月16-18日,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希勤率團訪問新竹清華大學、臺灣大學和臺灣「中國文化大學」三所高校,進一步加深清華與臺灣高校合作。  10月16日,王希勤一行訪問新竹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前校長陳力俊、副校長陳信文、副校長林聖芬會見了代表團。
  • 臺灣中山醫學大學教授魏正宗受聘清華大學訪問教授
    臺灣中山醫學大學教授魏正宗受聘清華大學訪問教授清華新聞網9月18日電(通訊員 柳玉倩 陳華夏)9月12日,臺灣中山醫學大學教授魏正宗受聘為清華大學訪問教授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在醫學院舉行。魏正宗表示,很榮幸受聘清華大學訪問教授,今後將通過與清華大學醫學院以及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的合作,力爭在風溼免疫疾病的臨床研究和應用領域取得新的突破。
  • 臺灣國立清華大學科管院到清華大學訪問交流
    4月23日來自臺灣的兄弟院校——臺灣國立清華大學MBA師生一行16人來我校參觀交流。清華大學MBA同學會負責接待來訪。負責接待的同學帶領臺灣國立清華大學MBA師生參觀了清華校園,講解清華園各個景觀的歷史文化,當天細雨霏霏,雨中的清華園深深吸引了臺灣師生。他們邊走邊感嘆清華校園的壯觀和美麗,感嘆清華厚重的歷史和濃鬱的文化氣息,並向清華的同學們介紹臺灣國立清華大學的校園和文化,雙方都沉醉於一脈相承的歷史文化中。
  • 臺灣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訪問青島能源所
    座談會現場11月4日,臺灣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資深顧問張清風、秘書長萬其超等率「2011兩岸科技主管交流訪問團」一行8人到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訪問交流研究所副所長彭輝接待了張清風一行,並主持了交流座談會。座談中,臺灣大學教授陳發林代表訪問團介紹了臺灣地區在新能源領域的優勢與發展規劃,並著重介紹了臺灣生物燃料研發布局與進展。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化學與生態研究所所長蔣國平介紹了其團隊在海洋浮遊生物與微生物環境生態檢測方向的科研內容。
  • 科學網—化物所的核磁共振研究回顧
    1987年初至1988年,我赴瑞士、西德進修,學習和掌握了現代脈衝NMR理論和二維核磁共振實驗技術。1988年以後,北京藥物所引進了國內第一臺500兆超導譜儀,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和蘭州大學先後裝備了400兆超導譜儀,我應邀擔任它們的核磁共振指導和顧問。而此時化物所FT-80A譜儀的功能已遠遠不能滿足研究的需要了。
  • 澳大利亞迪肯大學Ying(Ian)Chen教授到蘭州化物所訪問交流
    4月8號至4月11號,澳大利亞迪肯大學先進納米材料研究所首席教授Ying(Ian) Chen應邀到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
  • 央視:蘭州化物所、清華大學摩擦領域重點實驗室事跡(大家哦)
    2019年7月6日,中央電視臺在《新聞聯播》中播出蘭州化物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劉維民院士事跡,7月10日又在《大家》欄目中報導了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及雒建斌院士事跡。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全國摩擦學界的領頭羊,帶領我國在固體潤滑材料、薄膜潤滑、超滑等領域的科研從無到有,如今已佔據國際領先地位,為我國航空航天、高端晶片等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 臺灣國立清華大學教授江昀緯做客「天眷波譜青年論壇」第二十七期
    臺灣國立清華大學教授江昀緯做客「天眷波譜青年論壇」第二十七期 2017-12-05 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B等國際著名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連續兩屆獲得臺灣科技部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劃。  ESR通過檢測和分析順磁探針的電子共振頻率,可揭示所測分子的結構、動力學和動態學信息,在化學、物理、生物醫學方面具有極其廣泛的應用。此次報告中,江昀緯分享了他們團隊的最新研究進展。
  • 臺灣清華大學開發出新型高效能OLED,創世界紀錄
    閱讀:12195 摘要臺灣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鄭建鴻與劉瑞雄及材料系教授林皓武組成的團隊,成功在「新型雙硼發光材料元件」研究上有重大突破。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因為iPhone X採用而受到矚目,但目前OLED面板較為昂貴,臺灣清華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出新一代超高效能效能綠光OLED元件,元件效能表現為目前世界紀錄,可望推動臺灣地區面板與照明產業升級,傑出研究成果榮登3月6日的國際光電領域第一名期刊《自然光電》(Nature Photonics)。
  • 臺灣清華大學教授李家同:臺灣不開放等於自殺
    人民網3月23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若不開放,就等於自殺。」臺灣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說,大陸高教往上提升是必然,「我們沒辦法去阻擋」,關鍵在於,臺灣對於陸生及大陸人才來臺,百般刁難,如不改善,兩岸差距會再拉大。
  • 臺灣國立成功大學鄭芳田教授訪問寧波材料所
    9月11日,應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寧波工研院)所屬先進位造技術研究所所長楊桂林的邀請,臺灣國立成功大學鄭芳田教授到寧波材料所進行學術交流。  鄭芳田作了題為《適用于格式智能製造應用的全自動虛擬量測系統》的學術報告。
  • 中科院院士趙玉芬訪問寧波材料所慈谿醫工所
    籌建組副組長付俊介紹了研究所的籌建背景、使命與定位、發展思路,重點介紹了醫工所的學科布局、人才隊伍、科研平臺、以及主要科研方向,介紹了醫工所籌建期積極服務慈谿企業和產業發展的情況。趙玉芬一邊聽取介紹,一邊提問交流,對醫工所的快速發展表示讚許。
  • 北京大學教授施章傑到蘭州化物所交流
    北京大學教授施章傑到蘭州化物所交流 2016-09-27 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施章傑應邀訪問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蘇州研究院,並作了題為Direct Transformations of Unreactive Chemical Bonds的學術報告。
  • 臺灣藝術大學研髮長王慶臺到山東交流訪問
    臺灣藝術大學研髮長王慶臺教授  華夏經緯網10月24日訊: 10月19日至22日,臺灣藝術大學研髮長王慶臺教授到山東濟南交流訪問。     原籍山東汶上的王慶臺教授是臺灣著名的藝術教育家,曾經擔任臺灣藝術學院雕塑系主任、教務長、代理校長,現任臺灣藝術大學( http://www.ntua.edu.tw/)古蹟藝術修護學系主任、研髮長。
  • 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教授訪問大連化物所
    7月8日,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教授應邀到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訪問,並作了題為Understanding and improving plant abiotic stress resistance的學術報告。大連化物所相關研究人員和研究生聽取了報告並與朱健康進行深入的交流。
  • 臺灣清華大學開發出多彩鈣鈦礦量子點,解決Micro LED相關問題
    臺灣清華大學開發出多彩鈣鈦礦量子點,解決Micro LED相關問題    慧聰LED屏網報導      日前,臺灣團隊研發的新技術讓顯示器的色彩效果再提升。臺灣清華大學材料系教授林皓武研發全球新技術「噴霧合成法備完美顯色多彩鈣鈦礦量子點」。這項技術適用於各顯示器技術,能解決Micro LED所面臨的問題。  林皓武教授說,這個研究成果去年獲國際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報導,這項技術已取得臺灣專利,也吸引韓國首爾大學、美國田納西大學等國際研究團隊主動合作交流。
  • 臺灣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徐啟銘訪問合肥研究院安徽光機所
    ,臺灣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徐啟銘來訪,進行學術交流。會後,徐啟銘與安光所科研人員進行了交流,期待未來可以在科研道路上攜手奮進。  訪問期間,徐啟銘參觀了相關實驗室,了解到近年來安光所雷射技術中心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論文撰寫等方面取得的眾多成績後,對中心取得的科研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讚譽。
  • 日本橫濱國立大學Masayoshi Watanabe教授訪問蘭州化物所
    3月17日,日本橫濱國立大學Masayoshi Watanabe教授訪問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並作了題為Ionic Liquids as Neoteric Solvents and Innovative Materials的學術報告。
  • 臺灣大學生訪問團在北京
    臺灣大學生訪問團是應全國青聯的邀請,由臺灣十傑基金會組織,於3月30日至4月7日來北京參觀訪問的,訪問團中有大學生147人,是歷年來兩岸大學生交流中規模最大的一次,他們分別來自包括臺灣大學、臺灣新竹清華大學、臺灣政治大學等在內的臺灣北部和中南部的55所高等院校,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同學是首次來祖國大陸的。
  • 川大MBA2017年赴臺灣清華大學訪學活動圓滿結束——日月潭水深千尺...
    川大MBA訪學團與臺灣清華大學MBA合影 「財」即財務和金融相關課程,該門課程是由臺灣清華大學EMBA中心主任餘士迪教授為大家帶來的一堂金融知識饕餮盛宴該企業成立於2008年,是一家臺灣設計印花布的品牌,該品牌從創立之初,就以「圍繞著生活創作」為核心,將臺灣生態、臺灣記憶,轉化為新的創作元素,結合圖案設計與印花織品,創造自在而有特色的印花生活風格。同學們在了解了該企業的品牌故事和品牌內容後,深深地為其產品所感染和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