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蘭州化物所、清華大學摩擦領域重點實驗室事跡(大家哦)

2020-09-05 迪新材料科普南喬

2019年7月6日,中央電視臺在《新聞聯播》中播出蘭州化物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劉維民院士事跡,7月10日又在《大家》欄目中報導了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及雒建斌院士事跡。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全國摩擦學界的領頭羊,帶領我國在固體潤滑材料、薄膜潤滑、超滑等領域的科研從無到有,如今已佔據國際領先地位,為我國航空航天、高端晶片等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其帶頭人劉維民院士及雒建斌院士均為摩擦學領域的國際知名科學家,我國摩擦學界的傑出代表。

相關視頻連結:

http://tv.cctv.com/2019/07/06/VIDEiufRWyMX8Px0A2e2XdDq190706.shtml


劉維民院士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上世紀五十年代,為響應黨和國家支援大西北工業建設的號召,許多產業工人和知識分子來到祖國西部。這其中,有一個被稱為「108將」的科研團隊,他們從海濱大連來到甘肅蘭州,在這裡默默堅守、薪火相傳,開創並發展了中國的固體潤滑事業,為航空航天等國家重大工程奮鬥了六十年。

劉維民和實驗室團隊正在研究的是探月工程的固體潤滑項目。所謂固體潤滑,就是利用粉末、薄膜等固體材料來減少接觸面的摩擦磨損,也是航空航天等特殊環境中必須使用的潤滑技術。

劉維民的驕傲,來自潤滑科研人員半個多世紀的開創探索與不懈奮鬥。1958年,在「支援大西北」的號召下,中科院石油研究所潤滑等三個研究室由大連西遷蘭州。

懷揣「科學救國」夢想剛剛留學回國的陳紹澧是「108將」中的一員,也是我國固體潤滑學科的開創者。1957年,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當時中國的航空航天事業還一片空白,中國自行研製的潤滑脂還如自行車用的黃油一樣簡單,在空間的真空環境中會瞬間失效。但是陳紹澧科學地預見了我國空間技術發展對潤滑材料的新要求,率先開啟了我國固體潤滑材料的研究。

1967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研製進入關鍵階段。然而,衛星天線的導電潤滑成為一大難題,直接決定著衛星在空間能否正常工作。憑藉陳紹澧和同事們打下的學科基礎,科研團隊夜以繼日地加班加點。沒有設備,就用舊工具機進行改造;沒有材料,他們就用廢品改制。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號」航天員首次太空出艙,展開一面中國國旗之後,還從飛船外收回一個「小方盒」。這就是潤滑團隊創新設計的外太空暴露材料試驗。

根據規劃,中國空間站將在2022年前後建成,蘭州化物所的潤滑實驗室裡,也進入到了最緊張的攻關階段。因為僅僅是空間站的對接部分,就有幾十種上百個部件需要在實驗室裡進行不同的潤滑處理。

六十載薪火相傳,將國家的需求和學術追求統一,中國潤滑材料的科研開發從無到有,如今已佔據國際領先地位。


http://tv.cctv.com/2019/07/10/VIDE7ABi2wqCZ1JNU0aoN4bM190710.shtml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雒建斌從事的領域是摩擦學,他在摩擦學專業領域是國際知名的科學家。儘管摩擦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摩擦學這門學科絕大多數人聞所未聞。本期跟隨鏡頭一起去了解雒建斌與摩擦學。(《大家》 20190710 摩擦學家 雒建斌)


雒建斌院士

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實驗室始建於1986年,1988年11月通過國家驗收,正式對外開放,是中國機械工程學科領域和清華大學首批建成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中科院院士溫詩鑄任第一屆實驗室主任,雷天覺院士任第一屆學術委員會主任。溫詩鑄院士數十年如一日,為實驗室的成長傾注了大量心血,鄭林慶、劉家浚、劉英傑、金元生、曹立禮、陳大融、胡元中等一批來自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機械工程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以及化學系的教授為實驗室的初創和建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實驗室也得到了謝友柏院士、鍾掘院士、徐濱士院士、薛群基院士、任露泉院士、張嗣偉教授等一批老一輩同行學者的長期關懷和支持,為實驗室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位於李兆基科技大樓,擁有大批先進的儀器設備,設備具有良好的開放程度,為校內外兄弟單位開展了大量服務性工作。新成立的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和正在建設的清華-亞琛高端裝備創新設計製造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為實驗室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機遇和空間。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既是一個適於開展摩擦學理論與技術、表面界面科學與性能控制、生物摩擦學與生物機械、微納製造理論與技術、微納光電測試理論與技術的高端科學研究平臺,也是一個培養和吸引高層次學術人才、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實驗室培養出了雒建斌院士、10餘位長江學者、傑出青年和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等傑出人才,以及300多位博士生、400多位碩士研究生,他們均活躍在國內外的學術界和工業界;同時,實驗室通過設立開放基金、海外學者和留學生基金等多種形式,資助國內外同行利用實驗室的優質研究資源開展合作研究,實驗室的合作夥伴遍布全球。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實驗室已形成了潛心學術、平等開放、和諧交融的文化氛圍。
近30年來,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始終以發展學科基礎理論、解決重大工程問題的關鍵技術為使命,結合學科前沿和時代發展的重大需求,不斷調整和充實主要學術方向,潛心組織和開展摩擦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先後在彈流潤滑、表面形貌效應、薄膜潤滑、流變特性、微納器件摩擦磨損控制等摩擦學基礎研究領域取得有重要影響的成果,並且在集成電路製造工藝和裝備技術、微納製造、界面減阻技術、表面耐磨改性技術、先進密封技術、機器人技術和高功率固體雷射技術等方面取得一批應用性創新成果,為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和國防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圍繞先進與智能裝備的設計製造、節約能源與減少汙染物排放等重要問題,發展環境友好的創新科技,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希望繼續與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或單位等開展更廣泛的合作與協作,努力創新並不斷湧現出一流的研究成果和一流的科技人才,為更加系統深入的摩擦學基礎理論與更加高效、綠色、智能的先進摩擦學技術的創新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實驗室主任田煜
2019年8月

來自: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網站

http://sklt.tsinghua.edu.cn/publish/sklt/1002/index.html


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前身為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摩擦、磨損與潤滑實驗室。1987年在該實驗室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科學院固體潤滑開放研究實驗室,1999年10月經國家科技部批准建設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2001年4月建成並通過驗收。1997年固體潤滑開放研究實驗室被國家人事部和中國科學院命名為「先進集體」,2000年又被中國科學院命名為「雙文明先進集體」。實驗室在1992年、1997年、2003年和2008年連續四次在國家組織的實驗室評估中被評為優秀實驗室。

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定位於應用基礎和高技術研究。研究方向為開展新型潤滑防護材料的設計、製備和摩擦學性能研究,從分子層次上探索摩擦化學機理和材料損傷防護的原理與方法,發展高性能潤滑和防護材料及減摩與抗磨技術。主要研究內容包括:(1)摩擦學理論及摩擦化學;(2)特殊工況摩擦學;(3)材料摩擦磨損與表面工程;(4)高性能潤滑防護材料。

實驗室現有固定研究技術人員96人,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研究員33人,固定人員中80%以上具有博士學位。實驗室對國內外開放,與國外10多個研究單位和國內30多所大學或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與交流關係。實驗室招收物理化學和材料學的博士研究生及碩士研究生,接受該領域的博士後及訪問學者。

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始終堅持「基礎研究瞄準國際前沿,應用研究立足國家需求」的方針,以「創建一流科研環境,培養一流科技人才,做出一流科研成果」為目標,努力建設在國際摩擦學領域具有重要影響,能為國家高新技術和國民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來自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

http://www.lsl.licp.cas.cn/sysjj/

相關焦點

  • 蘭州化物所苛刻條件下聚醯亞胺摩擦性能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蘭州化物所苛刻條件下聚醯亞胺摩擦性能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2014-12-09 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蘭州化物所研究人員使用地面模擬設備考察了25keV質子照射(注量為2.25×1017 ion/cm2)對聚醯亞胺結構和摩擦性能的影響。
  • 薪火相傳「潤」化萬物|重點實驗室巡禮
    在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蘭州化物所),就有這樣一支專注潤滑的科研團隊——從「東方紅一號」衛星到「風雲」系列衛星,從「神舟」飛船到「天宮」系列飛行器,60餘年來,蘭州化物所潤滑實驗室及之後的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潤滑實驗室)四代科研人在這裡默默堅守、薪火相傳,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的固體潤滑事業。
  • 這所高校又收穫省級實驗室,目標直指國家實驗室「預備隊」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簡稱蘭州化物所)副所長周峰與煙臺大學副校長李合亮代表雙方籤約。合作共建山東省實驗室,意在培育國家實驗室「預備隊」?此次籤約煙臺先進材料與綠色製造山東省實驗室,是推進山東省實驗室建設的重要成果。
  • 【交流】臺灣清華大學杜正恭教授和臺灣「科技部」貴重儀器中心蔡淑月女士訪問蘭州化物所
    7月19日,應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先進潤滑與防護材料研發中心邀請,臺灣清華大學杜正恭教授和臺灣「科技部」貴重儀器中心蔡淑月女士到蘭州化物所進行學術交流
  • 蘭州化物所甲苯衍生物sp3 C-H氧化胺化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石峰帶領的團隊在多年開展N-烷基化胺合成多相催化體系研究的基礎上,發展出了一種高效的炭負載納米鎳鈷合金結構的催化材料,並以該材料作為催化劑將催化加氫和選擇氧化兩個互相矛盾的反應置於同一體系,實現了硝基苯為氮源的甲苯分子中sp3 C-H的高效氧化胺化反應。
  • 蘭州化物所碳基納米材料冷陰極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清潔能源化學與材料實驗室低維材料與化學儲能課題組一直致力於碳基納米材料冷陰極的構築及性能研究,先後對石墨烯、碳納米管等碳基冷陰極進行了研究,並獲得了具有優異發射特性的冷陰極,可滿足不同真空電子器件的使用要求。
  • 科學網—化物所的核磁共振研究回顧
    1988年以後,北京藥物所引進了國內第一臺500兆超導譜儀,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和蘭州大學先後裝備了400兆超導譜儀,我應邀擔任它們的核磁共振指導和顧問。而此時化物所FT-80A譜儀的功能已遠遠不能滿足研究的需要了。從我進修學習回國到1996年長達8年的時間裡,在所裡沒有高場超導譜儀的情況下,我們還是一直活躍在國內高場和現代脈衝NMR研究領域。
  • 中國材料領域 國家重點實驗室大盤點(材料人必收藏)
    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領域為: (1)原位複合技術與精細複合材料:採用燃燒反應合成、反應聚合、反應燒結等原位複合技術,製備力學性能和物理功能優異的精細複合材料; (2)梯度複合技術與梯度功能材料:採用梯度複合技術,製備組分、結構、功能呈梯度變化的功能梯度材料或結構—功能一體化材料; (3)納米複合技術與納米複合材料:採用金屬—陶瓷、有機與無機納米複合技術
  • 西部地區三個材料類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前沿科學論壇在蘭州召開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8月3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李滿福)以「工程材料前沿與科教融合發展」為主題的西部地區三個材料類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前沿科學論壇,今天上午在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召開。本次論壇旨在促進蘭州化物所固體潤滑、西北工業大學凝固技術、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強度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之間開展廣泛學術交流和深度合作。
  • 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城市排名,西安武漢南京瀋陽蘭州牛
    國家實驗室是由國家直接投資數億建立(如建在華中科大校內的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投資4.8億),全國目前國家實驗室總共只有9個(包括北京正負離子對撞基地、華中科大的光電國家實驗室在內),國家實驗室代表國家最高水平,是按國際一流標準建立的,規模非常大,基本包括本學科領域所有研究方向,而且人員配備上要求面向國內外招聘最優秀的研究人員,
  • 【有機】中科院蘭州化物所徐森苗團隊亞甲基不對稱碳氫鍵硼化方面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徐森苗團隊一直致力於過渡金屬催化的區域和立體選擇性硼化反應研究(Org. Lett. 2017, 19, 3676; Chem. Sci. 2018, 9, 5855; J. Am. Chem. Soc.
  • 蘭州化物所親核催化的醯基遷移反應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夏紀寶團隊一直致力於惰性化學鍵的活化與轉化研究。最近,他們在前期研究惰性C-N鍵選擇性催化斷裂(Org. Lett. 2019, 21, 1226; Chin. J. Org. Chem. 2018, 38, 1949)的工作基礎上,實現了首例Lewis鹼催化(親核催化)的醯胺C-N鍵斷裂重組的聯烯胺-醯化反應。
  • 蘭州理工大學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國際腐蝕科學領域TOP期刊上...
    中國高校之窗近日,蘭州理工大學省部共建有色金屬先進加工與再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曹睿教授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The Oxidation Effect on the Cracking Behavior of a Co-based Alloy under Thermal shocks》在國際腐蝕科學領域TOP期刊Corrosion Science(
  • 澳大利亞迪肯大學Ying(Ian)Chen教授到蘭州化物所訪問交流
    4月8號至4月11號,澳大利亞迪肯大學先進納米材料研究所首席教授Ying(Ian) Chen應邀到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
  • 蘭州化物所仿生關節軟骨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人體滑膜關節能夠在極高的赫茲接觸壓力(3-18 MPa)下呈現出較低的摩擦係數(0.001-0.03)。無論是靜止還是運動狀態,關節界面始終都能夠保持超低的摩擦係數,支撐人體正常運動過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外科學家開展了大量水凝膠摩擦學相關的研究工作,以期獲得與人體關節相媲美的超低摩擦係數和高承載的水凝膠材料。然而,具有良好潤滑性能的水凝膠機械性能較差,而提高力學性能後又不能獲得很好的潤滑性能。水凝膠的這些缺陷以及潤滑與強度的矛盾使得水凝膠在關節軟骨替換材料領域的實際應用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 蘭州化物所石墨烯複合材料及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石墨烯作為一種新型碳納米材料,具有高機械強度、良好導電導熱性、大比表面積、良好化學穩定性等優點,在能量儲存、電子器件、傳感材料、催化劑、防腐塗料等領域展現出極為廣闊的潛在應用前景。目前,石墨烯的應用主要採用複合材料的途徑進行性能的提升,其製備方法主要包括化學還原法、水熱法、溶膠凝膠法和電化學法。
  • 中科院蘭州化物所研發黑科技 噴一噴,「塵埃落定」
    中科院蘭州化物所研發出黑科技新型環保抑塵劑功效明顯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周靖博 攝(蘭州晚報)相關新聞:蘭州化物所研發出黑科技 噴一噴 工地塵土不再飛揚蘭州晚報訊 9月5日,蘭州市土方工地新型環保結殼抑塵劑示範項目現場觀摩會在恆大文化旅遊城現場開展,來自省、市、區的相關部門和
  • 龍蟠科技與大連化物所籤訂聯合實驗室戰略協議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孔子元)龍蟠科技公告,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簡稱「大連化物所」),共同籤署了《聯合實驗室戰略合作協議》。實驗室主要致力於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催化劑量產技術突破,培養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催化劑量產技術高層次專門人才。本次通過成立聯合實驗室,進一步深化了公司與大連化物所的戰略合作關係,公司將可以充分利用大連化物所的技術積澱、人才優勢,加快實現公司在氫燃料電池催化劑產業領域的布局。
  • 中科院蘭州化物所焦爐煙氣脫硝工業側線試驗成功—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劉曉倩)近日,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所研究員唐志誠團隊自主研發的低溫脫硝催化劑在河北中煤旭陽焦化有限公司成功進行了
  • 化物所助力大連「潔淨能源之都」建設
    依託中國科學院潔淨能源創新研究院,爭建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遼寧省及大連市高度重視並大力支持大連化物所爭建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省市主要領導多次進行專題調研,建設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現已寫入遼寧省政府工作報告。目前,大連市已撥付1億元專項經費支持國家實驗室建設並與中科院籤署「中國科學院-大連市全面科技合作戰略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