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材料領域 國家重點實驗室大盤點(材料人必收藏)

2020-07-25 新材料在線官網

(實驗室按漢語拼音排序)


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


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於1987年由國家計委批准建設,1990年3月通過國家驗收對外開放。實驗室主管部門是教育部,依託於武漢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首席教授袁潤章擔任實驗室主任,歐陽世翕教授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領域為:
(1)原位複合技術與精細複合材料:採用燃燒反應合成、反應聚合、反應燒結等原位複合技術,製備力學性能和物理功能優異的精細複合材料;
(2)梯度複合技術與梯度功能材料:採用梯度複合技術,製備組分、結構、功能呈梯度變化的功能梯度材料或結構—功能一體化材料;
(3)納米複合技術與納米複合材料:採用金屬—陶瓷、有機與無機納米複合技術,分子、離子、納米粒子自組技術,製備具有特殊性能的納米複合結構與材料;
(4)材料複合原理與材料設計:在不同尺度上建立材料結構與性能關係的模型與計算機模擬,包括:量子化學在材料中的應用,晶體結構與性能的計算機模擬;複合材料顯微結構與性能關係的定量描述,梯度材料設計等。

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吉林大學)


1989 年9月國家計委批准,利用世界銀行貸款,依託吉林大學建設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1995年11月實驗室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對外開放。鄒廣田院士任實驗室主任,經福謙院士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超硬材料和新型多功能高壓相材料的製備科學與技術;高溫高壓等極端條件下的物理;超硬材料的物理基礎和應用。實驗室始終堅持材料研究與物理研究相結合,基礎問題研究與應用技術研究相結合,重視科研成果的產業化,在金剛石和立方氮化硼的高溫高壓合成機制與觸媒機理、金剛石薄膜和立方氮化硼薄膜的製備及應用、金屬納米材料的製備、高壓物理和超高壓技術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華南理工大學)


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是針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光電信息領域的發光顯示、光纖通信與傳感、節能照明等方面的重大需求,瞄準發光學的國際研究前沿,圍繞發光動力學過程、發光材料與器件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發光物理與化學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


重點開展四個方向的研究:(1)發光與光伏物理機制研究,主要研究有載流子輸運、激發態過程、能級匹配、電子躍遷等基本科學問題等;(2)材料的分子凝聚態結構與光電性能,主要研究分子設計與合成、溶液流變性質及相結構調控、發光薄膜結構調控與機制、研究發光分子結構、光伏器件薄膜結構調控等;(3)發光與光伏器件,主要研究有機高分子發光器件、摻稀土光學功能材料結構與發光性能、太陽電池、傳感器和探測器、全印刷製備光電器件等;(4)發光顯示、照明、光纖雷射器與光伏器件系統集成,主要研究有機/高分子發光顯示與系統集成、OLED大尺寸TFT面板及專用OLED驅動IC研究、OLED顯示屏圖像校正研究、OLED應用研究、有機/高分子白光照明器件、基於新型襯底的GaN基藍光和白光LED、光伏器件、光纖雷射器等。


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南大學)


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於1989年經國家計委批准依託於中南大學(原中南工業大學)進行建設,1995年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對外開放運行。現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為左鐵鏞院士,實驗室主任為黃伯雲院士, 學術委員會顧問為黃培雲院士。


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為:相圖計算與材料設計;粉末冶金過程理論與模擬;制粉、成形、燒結與全緻密化新技術應用基礎研究;粉末冶金新材料製備原理與性能;先進航空剎車副用複合材料;納米粉末及納米晶塊狀材料等。


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四川大學)


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於四川大學, 1989年9月批准建設, 1995年4月通過了國家驗收,1996年2月正式向國內外開放。實驗室學術帶頭人為著名高分子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僖教授,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由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組成,主任委員為毛炳權院士,實驗室主任為王琪教授。


實驗室主要學術方向是: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新技術和新原理的研究;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和功能化的科學原理的研究;聚合物成型理論和技術研究;油田開發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廢棄高分子材料回收處理與再生利用。近期主要研究內容:研究外場作用下高分子材料結構性能的變化,採用輻照技術對聚合物進行改性,開闢輻照增容新途徑;研究聚合物及其複合體系的結構與性能和製備技術;研究高分子材料在加工過程中的物理問題、力化學反應和化學流變學,研製新型聚合物加工設備;研製具有獨特的多元結構和超分子結構的油田開發用高分子材料。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為促進我國高性能陶瓷的研究和發展,擴大我國在國際高性能陶瓷研究領域中的影響,1988年4月,經國家計委和中國科學院批准,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建立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開放實驗室;1989年1月正式對外開放;1991年納入國家重點實驗室系列;1995年11月通過國家驗收;1999年,實驗室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基地——中國科學院高新技術發展基地。2001年,實驗室與原中國科學院無機功能材料開放實驗室整合。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嚴東生研究員任實驗室名譽主任,施劍林研究員任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郭景坤研究員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劉茜、陳立東研究員任實驗室副主任。


實驗室以高性能陶瓷材料、納米材料、多孔及層狀材料、功能薄膜和功能晶體材料等為主要研究對象,結合材料化學、物理學、電子學、生物學、電子顯微學、光聲成像學等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為探索新材料及開闢其應用領域奠定基礎。立足於先進無機材料研究發展的前沿領域,發揮本實驗室的綜合實力,開展如下幾方面研究:(1)先進陶瓷材料多層次結構設計與性能、結構研究;(2)無機納米材料研究;(3)無機材料的製備科學與工藝研究;(4)無機新材料探索與計算材料科學研究。


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在原中國科學院固體潤滑開放研究實驗室基礎上,經連續兩次(1992和1997年)被國家評為優秀實驗室後,通過專家論證,國家科學技術部於1999年10月批准組建的。2001年4月通過科技部驗收並對外開放。實驗室名譽主任嚴東生院士;實驗室主任劉維民研究員,副主任楊生榮研究員和田軍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薛群基院士,副主任張嗣偉教授;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黨鴻辛院士。


針對摩擦學和材料科學的國際發展趨勢及國家安全與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實驗室確定的研究方向為:開展新型潤滑防護材料的設計、製備和摩擦學性能研究,從分子層次上探索摩擦化學機理和材料損傷防護的原理與方法,發展高性能潤滑防護材料及減摩抗磨技術。實驗室重點開展(1)摩擦學材料的設計與製備;(2)極端條件下的摩擦學;(3)材料磨損失效與摩擦學表面工程;(4)納米摩擦學與摩擦化學等領域的研究工作。


光電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山大學)


光電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前身是超快速雷射光譜學國家重點實驗室,1984年批准籌建,1988年通過驗收並正式對外開放。2001年10月,經國家科技部、教育部和廣東省科技廳批准,在超快速雷射光譜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顯示材料與技術廣東省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組建光電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由科技部和廣東省共同建設。現任實驗室主任是許寧生教授,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是徐至展院士。


實驗室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內容是:
(1)超快科學研究:亞10飛秒脈衝的產生與診斷技術;超快量子光子開關與量子光子管研究;超快速雷射光譜研究;光子晶體研究等;
(2)光信息傳輸與處理研究:量子光學信息處理;光纖通信及計算機網絡;數字光學信息處理技術與全光計算機;光纖通信系統與集成研究等;
(3)顯示材料與技術研究:大面積冷陰極電子發射材料及其在平板顯示器等的應用;場致電子發射理論和新型冷陰極材料的物理機制等;
(4)光電功能材料製備與表徵技術:光電子材料物理及器件研究;橢偏光譜和凝聚態物質共振吸收譜學的研究及譜儀的研製等;
(5)納米材料與技術:納米組裝、納米器件及應用;納米材料的表徵、加工;納米技術在能源、生物技術中的應用;納米功能材料及應用等;
(6)光電材料物理理論:光折變效應研究;弱光空間孤子研究;低維系統量子性質研究;一級相變標度性和普適性研究;臨界動力學的短時標度行為相變理論研究等。


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浙江大學)

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原名高純矽及矽烷國家重點實驗室)於1985年由國家計委批准投資建設,1987年通過國家驗收,1988年對外開放。目前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已成為國家在矽材料及半導體材料的科學研究與創新、高級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之一,是對外學術交流的重要窗口。1986年,實驗室建立了國內第一個半導體材料工學博士點,並被評為全國重點學科。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是闕端麟院士,葉志鎮教授任實驗室主任,楊德仁教授任副主任。

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l)大直徑矽單晶生長及矽中微雜質、微缺陷基礎研究;(2)半導體薄膜生長、物性評價及器件應用研究;(3)複合半導體光功能材料研究;(4)複合信息功能材料的基礎研究(5)半導體材料性質、分析測試方法及其基礎理論研究。

……

名單來源:科技部,新材料在線整理

相關焦點

  • 西部地區三個材料類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前沿科學論壇在蘭州召開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8月3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李滿福)以「工程材料前沿與科教融合發展」為主題的西部地區三個材料類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前沿科學論壇,今天上午在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召開。本次論壇旨在促進蘭州化物所固體潤滑、西北工業大學凝固技術、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強度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之間開展廣泛學術交流和深度合作。
  • 央視:蘭州化物所、清華大學摩擦領域重點實驗室事跡(大家哦)
    2019年7月6日,中央電視臺在《新聞聯播》中播出蘭州化物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劉維民院士事跡,7月10日又在《大家》欄目中報導了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及雒建斌院士事跡。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全國摩擦學界的領頭羊,帶領我國在固體潤滑材料、薄膜潤滑、超滑等領域的科研從無到有,如今已佔據國際領先地位,為我國航空航天、高端晶片等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 高分子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儀器配置清單
    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離不開高分子材料,小到日用家居,大至航空領域,高分子材料廣泛應用於通訊、電子、電氣、醫療、化工、航空、航天、汽車、信息、生命科學等多個領域,因此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與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儀器信息網特對高分子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儀器配置情況進行盤點。
  • 半導體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儀器配置清單
    目前,實驗室緊密圍繞國家IT領域的戰略目標,立足於電子信息材料與器件的發展前沿,堅持需求與發展並舉、理論與實踐並重,致力於新型電子薄膜材料與集成電子器件的研究和開發,促進材料—器件—微電子技術的交叉和集成。  實驗室現有研究人員80人,管理人員6人,技術人員3人;客座研究人員18人。
  • 材料類國家重點實驗室儀器配置清單出爐
    據了解,僅2020年上半年,就有20家國家重點實驗室採購了近150類儀器設備。那麼對於在材料領域耕耘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常用的主要儀器設備都有哪些呢?儀器信息網特匯總分析了上述實驗室的主要儀器設備明細,現正式繪製並推出我國材料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儀器配置清單,供讀者參考(註:文中標出的數字為該類儀器在對應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型號種類數,並不是該類儀器的數量)。
  • 我國首個超材料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驗收
    人民網深圳12月2日電(王星)日前,依託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建設的超材料電磁調製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成功通過驗收。這是我國第一個超材料技術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是全國177家依託企業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
  • 2018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專家名單公布(附31位名單)
    6月14日,科技部網站發布《關於公布材料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2018年度評估工作綜合評議專家組名單的通知》。  通知內容顯示,受科技部基礎司委託,中國科協先進材料學會聯合體承擔材料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2018年度評估工作,現根據《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規則》(國科發基〔2014〕124號)要求和《材料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2018年度評估工作方案》中有關綜合評議的規定,組建綜合評議專家組,並進行公布,名單詳見附件。
  • 2017年材料和工程領域中科院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發布
    千龍網北京9月30日訊 據中國科學院官網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院長辦公會審議通過了2017年材料和工程領域34個院重點實驗室的評估結果,共有6個實驗室被評為A類,21個實驗室被評為B類,5個實驗室被評為C類,2個實驗室被評為D類。
  • 矽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二屆學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召開
    11月29日,矽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二屆學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武漢理工大學召開。信思金在致辭中對長期關心支持學校和實驗室建設發展的專家教授表示感謝。他指出,矽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科建設的重要支撐,始終堅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建材行業發展重大需求,在實現我國建材行業戰略轉型升級、保障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 2020陝西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招聘公告
    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1991年由原國家計委批覆依託西安交通大學建設。實驗室致力於突破制約我國產業發展的材料科學技術瓶頸,圍繞材料力學行為的基本規律、特異現象和材料服役效能等問題,主要開展材料力學行為表徵與評價、表層材料性能及表徵、高性能材料及其應用、嚴酷工況下材料服役性能等方面的研究。
  • 教育部公布2018年度工程和材料領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布2018年度  工程和材料領域教育部重點  實驗室評估結果的通知  教技廳函〔2019〕13號  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有關高等學校、部省合建有關高等學校:  根據《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與管理辦法》和《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評估規則(2015年修訂)》,2018年9月至12月,我部組織對工程和材料領域的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展了五年定期評估。
  • 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結「碩果」
    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由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石墨烯發現人之一的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教授牽頭組建團隊,與兩江戰略基金合資設立,重點建設運營二維材料推廣應用中心,以及材料製備與表徵、石墨烯輸運性能應用、石墨烯基智能穿戴應用、能源材料與器件、功能塗料應用等重點實驗室。該研究院於去年智博會期間正式註冊成立。
  • 我國玻璃行業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安徽省科技廳、河南省科技廳有關負責同志以及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依託單位的領導和實驗室工作人員參加了會議。實驗室建設計劃合理可行,措施得當,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該實驗室的建設計劃。同年12月,依託中國洛陽浮法玻璃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我國玻璃行業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建設成功。
  • 中科院生態環境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通過評估
    ,認為該實驗室符合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和中國科學院的學科布局,實驗室目標明確,定位準確,特色鮮明,研究方向布局合理,建議實驗室加強工程化人才的培育和引進,進一步加強環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的前瞻性部署。專家組認為,中科院生態環境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生態環境高分子材料的發展前沿,以生物質和二氧化碳為基礎原料,以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水處理高分子材料、環保高分子塗層材料及材料加工技術為主要研究方向,開展生態環境高分子材料的基礎、應用基礎和工程化研究,提出了促進基礎研究、高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的協調發展,建成引領生態環境高分子材料新興產業發展的高技術研發平臺的目標,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
  • ...大學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隨身做透析 佩戴式「人工腎...
    在四川,有這樣一群人,在國際材料科學界「領跑」,他們的科研成果應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讓我們的衣食住行變得更方便。他們就是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  4月24日,記者走進這個頂尖實驗室。
  • 探訪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隨身做透析 佩戴式...
    在四川,有這樣一群人,在國際材料科學界「領跑」,他們的科研成果應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讓我們的衣食住行變得更方便。他們就是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  4月24日,記者走進這個頂尖實驗室。
  • 【必收藏】史上最全的美國新材料產業研究!
    新材料產業是當今世界各國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新材料技術對其他領域的發展起著引導、支撐和相互依存的關鍵性作用,是最具推動力的共性基礎技術。具有優異性能或特定功能、應用前景廣闊的新材料已成為發展信息、航天、能源、生物等高技術的重要基礎材料。
  •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9月1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申請2020年項目評審結果,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類項目共計11項,其中面上項目2項,青年基金項目9項。與此同時,實驗室7名雙聘研究員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 中國科學院材料力學行為和設計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聘任儀式暨...
    10月23-24日,中國科學院材料力學行為和設計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聘任儀式暨2020年度學術年會在合肥舉行。新一屆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魏悅廣院士、委員清華大學馮西橋教授、西南交通大學康國政教授、天津大學亢一瀾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西安交通大學申勝平教授、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張忠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龔興龍教授、何陵輝教授出席了會議。
  • 中山大學校長羅俊:宜加快在海洋領域布局國家重點實驗室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今年我會帶一份關於建設海洋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議上兩會。」羅俊對記者說,為做好中山大學「十四五」規劃,羅俊從2020年4月就開啟了全校範圍內新一輪密集調研,在調研中,羅俊多次詢問關於海洋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情況。